小班統整課程實驗計劃(精選3篇)
小班統整課程實驗計劃 篇1
一.班況分析:
(一)班級概況
本學期本班共有幼兒40名,其中男孩22名,女孩18名。有10名幼兒上過托班。其余30人皆為小班新生未曾入托,對幼兒園的生活比較陌生。一時不能適應幼兒園的各項常規生活,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和調整,使孩子們逐步了解和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從而讓孩子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喜歡同伴。
(二)班級幼兒發展特點
開學至今我們通過對幼兒的觀察及與幼兒家長之間的交流了解到:本班幼兒的各方面水平尚平衡,幼兒之間的能力各有特點,參差不齊。部分幼兒認識1-10的數字、自己的名字、性別、能聽懂老師的提問,并根據提示做出簡單的回應。
1、本班幼兒優勢
本班幼兒大多數都愿意與教師說話并且能夠聽懂普通話,在老師的提示下也能用普通話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對唱歌、故事、游戲比較感興趣。
在個別活動與集體活動中,部分幼兒能安靜傾聽老師說話與講故事,注意力比較集中。大部分幼兒的模仿、表現能力較強,愿意跟著老師做簡單的律動動作。
2、薄弱環節
本班有一些孩子由于從小是老人帶大的,所以嬌生慣養、自理能力較差。另外,一些孩子表現出自由散漫,上課會大聲喧嘩,會趁人不備跑去玩玩具,還有幾個孩子性格內向、膽小,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也不愿和老師、小朋友交談等;對玩具缺乏分類和保護意識,常常玩完后就忘記收起來。禮貌意識還不夠,
不能主動的問早、道別。生活中也很少說:“請、謝謝、對不起”等。
3、家長情況分析
家長在教養態度上比較民主,對園內、班內的工作比較支持,對幼兒的實際水平也能正確認識。但由于有部分幼兒的隔代教養,使得祖父母輩與父母輩的教養存在很大的差距,形成了教養態度的矛盾。且家長與家長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得班中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差距。
根據以上這些情況,我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每名幼兒的不同個性,重視促進幼兒的發展,對幼兒實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
二、學期工作目標
(一)創立藝術、自主、節約型的教育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要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由此幼兒才會逐步產生主體意識,從而達到獨立、自制、專注、秩序、合作的發展。”
1、營造溫馨寬松的氛圍,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促使一日活動的有序開展。
2、以讓幼兒自主參與環境的布置,使幼兒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樹立了主人翁意識。
3、認識和尊重每一個幼兒的差異,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關愛、溫暖、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環境,使每個幼兒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和被尊重感、被接納感,使之情感、態度、行為和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4、積極鼓勵幼兒間進行互動和交往,建立一種積極、良好的互動關系。
5、利用廢舊材料和自然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手工制作來打扮教室。
(二)幼兒的發展
1、幼兒生活管理方面:
1)隨時對幼兒進行衛生常識教育,讓幼兒懂得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如:天天帶小手帕、飯后漱口、衣著整潔等)洗手時不玩水,會擦肥皂,會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有文明的進餐行為,細嚼慢咽,不挑食,精神集中地吃飯;保持桌、地面和衣服的整潔,餐后會擦嘴和用水漱口;能安靜入睡室,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按順序脫衣褲,放在固定的地方,安靜就寢,睡姿正確。
2)愿意主動與老師同伴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禮貌用語。愿意與同伴一起活動、游戲。
3)懂得愛護玩具和用具,并在老師幫助下,學習自己整理玩具和日常用品。
2、教育管理方面: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興趣,確立相應的教育目標和要求,根據《綱要》目標和圍繞華東師范大學的建構式課程,確立相應的教育目標、要求和教育內容及形式.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1)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情緒愉悅、穩定。
2)認真聽別人講話,不隨便插嘴,說話要先舉手。
3)有感知身邊科學現象的愿望,引導他們學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環境中熟悉的物品和現象,以及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數量等。
4)學說普通話,并能在集體活動中安靜地聽老師和同伴說話,并愿意根據問題用普通話回答。安靜的聽故事、看表演、翻閱圖書,對文學作品感興趣。
5)喜歡參加音樂、美術等藝術活動,能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物體的主要特征,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嘗試拍打簡單的節奏,積極參與律動活動。初步感受各種顏色的美。
6)對體育運動感興趣,愿意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初步學習一些運動技能(如:走、跑、跳、平衡等)。
(三)家長工作
交往是互動發生的前提,在交往中,交流的深入程度直接影響著互動質量,就此,我們有以下幾點想法:
1、建立一個有凝聚力的家園共育的集體,讓家長充分體會自主感、主動感和控制感,促進家長和教師從態度、感情上彼此走近,真正成為平等合作的教育伙伴。
2、引導家長群體主動關注、參與幼兒園
的教育過程,促進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互相學習,就共同關心的幼兒教育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三、具體工作措施
(一)創立藝術、自主、節約型的教育環境
1、在活動常規、休息、收拾整理玩具、小便洗手時播放輕松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培養幼兒的常規意識。在午餐、自由活動時播放音樂,創設良好的環境,促使孩子能安靜的活動。
2、區角的裝飾、主題墻的布置都可以和幼兒一起完成,用孩子的作品來豐富環境的布置。
3、利用晨間、午睡、午間的空余時間和幼兒進行集體或個別的談話,親切的與孩子聊聊天,使每個幼兒獲得充分的安全感。
4、班級中的墻飾可以利用一些廢舊材料來制作。在教室內設一個“百寶箱”,讓幼兒將家里不同的廢舊材料收集放于其中,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參與教室的布置。制作一些標本讓幼兒欣賞,如用樹葉拼剪成各種圖案,用橘子皮做菊花,把各種蔬菜和水果進行造型,變成一個有趣的動物。
5、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主動節約水、電等資源。
(二)幼兒發展
1、運用兒歌、游戲的教學,讓孩子能在身動有趣的兒歌中建立班級的常規意識。
2、定期評選“能干寶寶”,“穿鞋子比賽”、“疊手帕比賽”、“穿珠子比賽”等活動,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提高。
3、每周評選“小隊長”,提高幼兒的服務意識。
4、開展“禮貌周”,鼓勵孩子能夠多用禮貌用語。
5、組織生動有趣的集體、個別游戲,激發、鼓勵幼兒參加戶外活動。
6、開展“我是小小播音員”,激發幼兒講普通話的愿望。
7、利用集體
活動和區域活動,提高幼兒對藝術的欣賞、表現、創造能力。
(三)家長工作
1、利用多種形式(家訪)、(電話交流)、(便條)、(約談)、(家園聯系本)與家長交流,及時反饋幼兒的發展情況,真正成為合作伙伴。
2、在“家長園地”中向家長介紹各類育兒信息、推薦各類育兒心得。對于每月、每周的保教重點我們也會通過“家長園地”讓家長及時了解。同時開始“請您參與”版塊,讓家長在了解班級工作的同時也能給予我們工作的一些配合和幫助,共同討論各種育兒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3、設立“班級電子郵箱”并向每位家長公布。讓家長對于我們工作的一些建議和意見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我們。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一途徑與家長聯系,反映幼兒的在園情況,做到“及時反饋,快速有效。”
4、結合大型活動,讓家長走進園內,貼近孩子生活,了解子全面發展的情況。
(1)小班班務計劃家長會:
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有關制度;本學期園內的大型活動項目;對幼兒在上學期的生活、學習情況作詳細總結;分析班級存在的不足,希望得到家長的諒解與支持。同時,教師還鼓勵家長大膽提合理化意見,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進。
(2)家長開放日:
請家長來班,結合觀看或參加活動,使家長以直觀方式了解幼兒園教育內容方法,直接看到幼兒在園表現,了解教師工作情況,增強與教師的相互理解,增進情感聯系,也為擴大幼兒的社會接觸提供了良好機會和條件。
四、班級特色
兒歌是幼兒最早接觸的文學形式。它有生動、形象、節奏感強等特點,是讓幼兒感受語言的韻律和節奏的好素材。此外,兒歌短小精悍,瑯瑯上口,易于吟誦,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接受程度。因此,我們班這學習將以兒歌為本班的特色,培養
幼兒對兒歌的喜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節奏能力。我們將選擇一些簡短、有趣、易表演的兒歌來作為孩子學習的題材,讓幼兒喜歡朗誦和表演兒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還將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提高幼兒對兒歌的興趣。以下是我對本班班級特色開展的一個初步構想: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上的一些課件讓幼兒欣賞,在有趣的動畫中主動學習兒歌。
巧妙結合幼兒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創編兒歌,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將兒歌教學安排進日常教學活動,有序的組織開展。
利用空余時間讓幼兒念兒歌,比一比誰念的好,誰念的多。
用游戲、表演的形式,動靜結合的開展活動。
邀請家長來園參與“親子兒歌表演秀”活動。
五、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新生報到、收費工作。
2、做好新生的情緒穩定工作,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3、逐漸培養幼兒的常規行為,讓日常生活安靜有序的開展。
4、編排本學期的新操,布置教室環境。
5、開展主題“來來來,來上幼兒園。”、“甜甜蜜蜜”
6、開展“安全教育主題活動”
7、“社區開放活動(一)”
8、開展“疊手帕比賽”活動。
十月份:
1、開展主題“快樂的六個寶”、“好吃的水果”。
2、開展“慶國慶”活動。
3、開展“禮貌周”活動。
4、繼續豐富和美化游戲區域環境,鼓勵幼兒共同參與,逐步了解游戲的玩法和注意點。
5、迎接“家長開放日”活動。
6、開展“穿鞋子比賽”。
7、“社區開放系列活動(二)”
十一月份:
1、主題“落葉飄飄”、“轱轆轱轆”。
2、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3、開展“親子運動會”活動。
十二月份:
1、主題“藝術主線”、“小不點兒”
2、“社區開放系列活動(三)”
3、開展“迎新年幼兒才藝表演”活動。
一月份:
1、開展主題“紅紅火火”
2、開展“親子兒歌表演秀”活動。
3、幼兒藝術表現能力測評。
4、整理好班級物品,搞好衛生。
5、教育幼兒注意假期的安全,過一個愉快的新年
小班統整課程實驗計劃 篇2
一、發展的需要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滲透了許多新的先進教育思想和觀念,如何將《綱要》的思想和理念轉變成有效的教育行為,如何在幼兒園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們探討的問題。幼兒園傳統課程內容陳舊、或深或淺、重復交叉,與幼兒的身心發展分離,與幼兒的生活,與自然、社會相互割裂,已不能適應社會和兒童發展的需要了。然而《幼兒園主題統整課程》正彌補了這個空缺,它關注幼兒興趣與需要,以主題式的問題為中心,打破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內容界限,整合幼兒生活、游戲、學習多種方式,形成有機聯系的綜合化課程形態。
二、實驗目的
1、促進幼兒生命體的成長與發展,為幼兒一生發展打好基礎。
2、增進幼兒對人、對事、對物的積極情感態度。
3、培養幼兒學習做人、做事、動手、動惱等初步能力。
4、幫助幼兒建構自身的知識與經驗。
三、實驗的對象和時間
對象:
實驗幼兒園小一班
時間:
一學年
四、實驗原則
我們主要采用和諧發展的原則、回歸生活的原則、統合學習的原則、雙主互動的原則、地方性原則來進行實驗的。
五、實驗措施
《幼兒園主題統整課程》以幼兒的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學習活動三大基本活動為主要形式,并設計家庭親子>活動、幼兒之間的交流與探討、收集信息、參加和咨詢等活動。生活活動是基礎,游戲活動是基本,學習活動是補充,教師關注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活動、主動發展。
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首先我們教師應認真領會《綱要》精神,轉變幼兒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兒童關、發展觀,定期與同一課題實驗人員進行交流活動。其次是要不斷加強培訓,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使自己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實施者,讓自己在課程實施中與幼兒一起成長。另外我們應積極創設適應課程實施的環境條件,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息影家庭、社區、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合作。
六、實驗內容與步驟
9月:主題活動:親親老師
10月:主題活動:幼兒園真好、我的小伙伴
11月:主題活動:落葉飄飄
12月:冬爺爺來了、過新年
1月:我的鄰居
3月:全家福
4月:春天多美、笑寶寶逗人愛
5月:好熱的夏天
6月:我的身體
小班統整課程實驗計劃 篇3
主題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家,知道家中有幾個人,自己是家中最小的一個,知道父母的姓名;
2、了解父母是怎樣照顧自己、愛自己,進一步加深愛父母的情感;
3、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要尊敬他們、聽他們的話;
4、學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愛。
主題環境
1、布置“我的家”專欄;
2、展示孩子小時侯的照片,供孩子回憶欣賞;
3、豐富娃娃家游戲情節。
集體教學活動語言活動《我有幸福的一個家》《紅花送給好媽媽》《媽媽真愛我》《我愛我家》《爸爸媽媽辛苦了》《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音樂活動《我的好媽媽》《親親熱熱在一起》《小烏鴉愛媽媽》《找小貓》
美術活動《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家》《送給媽媽的包》《送給媽媽的圍巾》《給爸爸媽媽的點心》
游戲活動《我幫媽媽做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常活動
1、提醒孩子觀察爸爸媽媽是怎樣忙碌的。
2、提醒孩子回家做些關心爸爸媽媽的事情,如:捶捶背、拿牛奶等
3、對在家特別任性的孩子進行個別教育。
家長工作
1、在家開辟游戲角,為孩子提供抽屜或盒子,讓孩子學習整理保管自己的東西。
2、在家提供條件,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3、經常做一些親子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