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工作計劃(精選3篇)
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工作計劃 篇1
一、聯合村基本情況
聯合村位于鎮東北部高山地區,離縣城30公里,有四個村民自治小組,現有328戶村民,共計1108人,其中外遷入彝族同胞456人,貧困戶90戶,貧困個人55人。鉛礦資源豐富。通過農業相關專家介紹,聯合村土地質量好,日照時間長,海波1300米,與清溪相比優越性較強,自20__年栽種大櫻桃150畝6000株;20__年栽種大櫻桃550畝22000株,共計達到700畝;20__年發展經濟果林核桃250畝,核桃高枝換頭8430芽;20__年綠化造林栽種樺木和香樟樹共計達到90000株。截止目前最新統計:大櫻桃樹700畝;核桃樹800畝,西瓜500畝;四季豆200畝(反季節蔬菜,在聯合村特有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種植);當歸和“02”號(一種出口日本的中藥材)300畝。
二、幫扶計劃
本著以強化基礎建設,特別是村委會至二道坪3組通組公路建設(長1.8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大平頭2組通組公路建設(長2.0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普陀山通組公路建設(長7.0公里,寬3.5米至4米),總計長10.8公里。修建和完善一所村級衛生室,“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則,解決老百姓就醫難;“村兩委”建設,村組干部的培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政策的宣傳,特別是村級網站的建設,一方面讓外界及時了解聯合(貧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組干部的技能型、素質和修養;辦實事為突破口,多方籌集資金,調動全體村民積極性,全面推動聯合(貧困)村經濟、精神文明雙發展。根據聯合(貧困)村的發展實際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三、具體實施
20xx年駐村幫扶工作計劃
1、建設10.8公里通組公路,解除聯合村貧窮“帽子”。
“要想富,先修路”,聯合(貧困)村老百姓勤勞、善良、樸實,通過實際走訪調查,制約聯合(貧困)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10.8公里通組公路建設【村委會至二道坪3組通組公路建設(長1.8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大平頭2組通組公路建設(長2.0公里,寬3.5米至4米);村委會至普陀山通組公路建設(長7.0公里,寬3.5米至4米),總計長10.8公里】,按國家標準總共需要324萬人民幣,通過多方籌資金,政府出資270萬元,愛心企業出資一部分,老百姓自籌一部分且投工投勞,希望早日完成這一偉大的民生工程。
2、修建完善一所聯合村衛生室,引進一名鄉村醫生。
修建完善一所村級衛生室,引進一名鄉村醫生,讓聯合(貧困)村老百姓“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則,切實解決老百姓就醫難問題。
3、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推動村級辦公網絡化。
村“兩委”建設,村組干部的培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政策的宣傳,特別是村級網站的建設,一方面讓外界及時了解聯合(貧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組干部的技能型、素質和修養;辦實事為突破口,多方籌集資金,調動全體村民積極性,全面推動聯合(貧困)村經濟、精神文明雙發展。
4、搞好農、牧、畜的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根據聯合(貧困)村特有的地理、氣候環境,鼓勵一部分村民養殖山羊、奶牛、土雞等農副產品,幫扶他們尋求市場合作,搞好宣傳,千方百計增加收入。
5、積極協助農技等部門開展好聯合村老百姓實用技術培訓。
加強對聯合村農民的實用技能培訓和文化教育培訓,使其具備一技之長,幫助農民兄弟在專業合作社中就業或開拓其他就業門路,增加收入來源。
6、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做好聯合村安全維穩工作。
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導農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表達訴求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配合村干部認真協調妥善解決各種矛盾糾紛,加強聯合村治安綜合治理,落實聯合村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構建聯合村治安防控體系,開展創建“平安聯合村”、“和諧聯合村”活動,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反對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動,創造聯合村安全祥和、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做好聯合村安全維穩工作,協助村委會做好護林防火工作;抓好農業生產幫扶工作。
7、鞏固文化陣地;增進漢彝團結。
打造一支適合聯合村漢彝文化的專業團隊,讓漢彝村民在農閑時“唱唱歌”、“跳跳舞”,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愛好,特別是要深挖彝族文化歷史,讓彝族文化融入到漢族文化中,漢族文化融入到彝族文化中,達到漢彝和睦相處,增進民族團結。
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工作計劃 篇2
一、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區、市、縣、鄉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原則,集中力量進行扶持,切實改變貧困村面貌,增加貧困家庭收入,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確保扶貧對象同步實現小康。
二、主要工作
1、繼續做好已脫貧、未脫貧貧困戶的收入監測記錄,臺賬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
2、繼續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
3、以產業化扶貧為突破口,發展規;髽I等措施,在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同時,通過專項扶貧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4、加大政策扶持,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思路,加強惠農政策的扶持,采取項目扶持、能人包扶等形式實施幫扶;通過光伏收益分配、健康扶貧、社會扶貧、危房改造、低保兜底等措施,帶動發展,加快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5、整治貧困戶普遍存在的庭院和室內“臟、亂、差”問題。
6、解決不愿退出貧困戶的問題。很多貧困戶自身不想脫貧,從思想上就排斥“脫貧”,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思想上進行“脫貧”,為群眾樹立榜樣、為貧困戶設立模范,真正激發群眾“脫貧”的動力,牢固樹立艱苦奮斗、自立自強的思想觀念,以扶貧實效,增強奔康致富信心
7、解決不愿做事的問題。解決貧困群眾不想做事,不愿做事,遇困難不積極主動想辦法,只想找政府幫助的問題,引導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
8、解決占小便宜的問題。解決農村群眾中為分得扶貧政策“羹”爭當貧困戶,滋生“越窮越得實惠”的錯誤思想,逢人就夸自己“有本事”、炫耀貧困戶,不主動想辦法努力脫貧、爭當貧困戶等不正之風。
三、工作舉措
1、強化宣傳引導,打消貧困群眾脫貧顧慮。加強勵志扶貧工作輿論引導,全面展示脫貧攻堅成效。
2、強化項目建設,增強貧困群眾脫貧信心。圍繞脫貧標準,扎實推進硬件建設,改善貧困群眾居住環境,為群眾樹立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進而樹立脫貧信心。
3、強化生產就業,激勵貧困群眾自己脫貧,降低貧困群眾的依賴性。充分發揮行業部門資源優勢,推進扶貧專項項目實施和政策兌現,提供全方位服務,鼓勵、支持貧困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鼓勵貧困群眾通過自力更生解決貧困問題。
4、強化表揚激勵,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動力。表揚文明新風典型,扎實開展評優選先活動,比致富興業、比敬老孝親、比戶容院貌。
5、強化風尚引領,凝聚貧困群眾脫貧活力。采取群眾自述、干部幫述等多種方式,重點梳理精準扶貧對村發展環境帶來的變化、貧困群眾家庭發展變化、致富產業的發展變化,讓群眾認可扶貧成效。
6、強化矛盾化解,消除貧困群眾脫貧障礙。扎實開展民情民意走訪全覆蓋,深入了解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聽取意見建議,化解矛盾糾紛。
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工作計劃 篇3
一、充分認識實施精準扶貧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扶貧開發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首要民生工程。實現“科學發展、富民興石”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我縣扶貧開發經歷了“二六越溫達標”、“八七扶貧攻堅”、穩定解決溫飽等階段,目前已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全面攻堅新階段。但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著貧困人口底數不清、致貧原因不明、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扶貧開發的針對性和精準度不夠。按照人均純收入2300元/年的貧困線標準,全縣還有低收入人口6.7萬人,其中建檔貧困戶4.8萬人、低保戶1.9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2.41%,較全市平均高3.91個百分點。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我縣仍屬于國家重點貧困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嚴峻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把扶貧開發當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加快建成扶貧開發示范縣和綠色生態經濟強縣。
二、準確把握精準扶貧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x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市委xx屆三次、四次全會及縣委十x屆x次全會精神,按照中央關于扶貧開發的工作部署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要求,圍繞打造“扶貧開發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總目標,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一區三片”為主戰場,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構建“三位一體”扶貧格局為路徑,著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更加注重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增強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精準扶貧,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二)基本原則
——發展為要、民生為本。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促進減貧的根本舉措,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扶貧開發首要任務;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從制度上保障貧困人口生存和發展基本權利。
——點面結合、合力攻堅。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整合多方資源,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把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作為扶貧開發主要對象,落實好到人到戶措施,努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立足實際,突出優勢和特色,將扶貧開發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與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統籌推進區域科學發展。
——改革創新、開放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努力探索扶貧開發新途徑。
——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發揮政府在扶貧開發中的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干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三)總體目標
到xx年,按照人均純收入2300元/年的扶貧標準,實現4.8萬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醫療和住房),完成10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建設任務,全面建成“扶貧開發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縣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或達到全縣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