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老師工作計劃(通用3篇)
初中生物老師工作計劃 篇1
為了更好地進行的教學工作,現將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了解自己、增進健康。共6章,內容較上半年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盡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具體措施:
1、充分利用北京四中網校的生物資源為自己生物教學服務,爭取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提高和創新。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四、進度安排
總課時為30課時,每周2課時。教學時間為17周。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共3章)
第一章 、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6節)
第三章 、 生物的進化 (4節)
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 (共3章)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3節)
第二章、 用藥和急救 (2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3節)
初中生物老師工作計劃 篇2
本學期本人擔任初一年級XX個班的生物課的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工作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工作,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人教版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
三、具體措施:
(一)、建立新的教學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是行動的靈魂。伴隨新課改的進行,嘗試轉變觀念,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努力使自己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課程觀、發展觀,從更深地層次上理解教學。
其次,努力與學生之間建立全新的師生關系。俗話說:教學相長。在教學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伙伴,與他們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幫助他們學習,同時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發展。
再次,為適應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各方面知識,如學習專業知識,學習生命科學熱點知識,學習電腦等等。現在必須成為學習型教師,才能適應教學發展的'需求。
(二)、抓住教學各環節,提高教學質量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俗話說“凡事予則立,不予則廢”,為了上好課,我準備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課前,教師不但要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還要認真解讀生物新課標,然后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水平,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⑵課堂上的情況。
①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②注重能力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解決理論和實踐上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等等。
③重視德育教育和環保教育
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將德育教育和環保教育滲透其中,使學生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初一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著重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對調皮的學生我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學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這樣,學生對我也就慢慢地喜歡和尊重,也開始喜歡學習生物。
3、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
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以提高教學水平。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
總之,在本學期中,我會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
初中生物老師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思想,繼續發揚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進一步推動和深化課程改革,認真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以學校發展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全體教師參與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和增長點。
二、工作重點:
繼續加大教育科研和素質教育的力度,以塑造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前提,以先導性和高效率為宗旨,以推進課堂教學素質化為中心,行之有效的開展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研究。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優化活動課程與環境課程的育人功能。在研究中謀發展,在研究中求創新。通過教育科研的指導,努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和諧發展,切實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三、實施要點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增強教科研意識
⑴ 加大“科研興校、科研強師”的宣傳力度,通過集中學習和考察等活動,宣傳“科研興校、科研強師”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在全校營造“科研興校、科研強師”的良好輿論氛圍。
⑵ 抓好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每周利用教職工例會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教學信息動態,課程改革有關信息以及教育教學形勢分析,積極傳播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信息,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增強全體教職工的科研興校意識。
⑶切實有效開展校本培訓工作。對于新教師,注重以實踐任務為主線;對于5至10年的教師要突出知識的更新和實踐經驗的反思,旨在形成教師的自我意識,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對于中高級教師要以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為重點,實現“通過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促進他們由‘經驗型’向‘專家型’教師過渡”。探索和完善教師繼續教育的管理機制,積極推進科研興校進程。
2、強化常規,夯實基基礎,提高教育教學效益
加強常規教育教學管理,確實做好年級組的教研活動是提高教科研水平的基礎,我校將進一步規范常規管理。
⑴ 繼續完善教師公開教學交流制度,及時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全校每位教師都必須上一堂公開課,做到課前有準備、課后有評價,切實把教研抓到實處。
⑵ 定期舉行新教師指導課、骨干教師觀摩課,做到有個案研究,有教學討論與小結。每次活動由各備課組集體備課,由主講教師在全校講課,各學科全體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⑶ 加強備課組建設,落實備課組“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課題、定中心發言人,切實抓好集體備課制度。
⑷ 加強與兄弟學校教研交流活動,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與兄弟學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促進。
⑸繼續開展校級優秀教案(優秀課件)、優秀課、優秀論文教學“三優”的評選工作,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常規展覽、評選優秀備課組等活動,提高教研活動質量。
⑹積極為青年教師施展才華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3、以老帶新,注重培養,不斷提高師資水平
⑴ 繼續推行“新教師——指導教師制”,以老帶新,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⑵ 鼓勵教師、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師資學習或培訓,為教師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和提供機會。
⑶ 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組織他們在本校開展舉辦講座,上示范課等活動,并且不斷培養校級學科帶頭人。
⑷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屬師范專業與教師所教學科緊密相關的提高學歷層次和第二學歷教育的學習。熟悉本專業、本學科的最新知識和信息,完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⑸組織優秀教師參加課題研究。
4、加強領導,建立制度,提高“科研興校”成效
⑴ 定期召開“科研興校”領導組會議,研究和探討教科研階段情況。
⑵ 建立激勵機制,把是否參與教科研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
⑶ 對課改、教改、教研有成效的給予一定的獎勵。
⑷ 學期末做好教科研總結,做好課題小結,健全檔案資料,實行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