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精選7篇)
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指導,以弘揚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為宗旨,以誦讀國學經典名篇為載體,誦經典、知經典、悟經典,營造和諧的、人文的、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培養崇高志向、自強人格和誠信品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根據《茌平縣實驗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方案》并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特制訂一年級學生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計劃: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學生從中感受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三、活動主題:
讀國學經典 傳華夏文明
四、誦讀內容:
五、活動時間:
20xx年3---20xx年7月
六、活動時間及方式:
(1)利用上午學生早到校的時間,于上課前至少15分鐘,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每周安排一節語文活動課,用于對本班誦讀進行輔導。
(2)在每天的下午課預備,所吟誦的經典、古詩詞,再通過誦讀加強記憶。
(3)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社會課,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
(4)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七、國學經典誦讀展示形式:
一種為大型集體誦讀,全班學生參加,可輔以伴奏等藝術表現形式;另一種為情景劇表演、詩劇表演、親子誦讀等小型展演。教師與學生同臺展示,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示的機會,每個節目展示時間不超過10分鐘。
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學生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于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目的與意義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二、誦讀內容
《弟子規》和唐詩
三、教學措施
1、每天利用早讀課進行10分種的國學經典誦讀。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
2、語文課前五分鐘誦讀或背誦古詩詞;
3、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4、創新誦讀形式,不斷開展誦讀比賽。每學期開展“經典誦讀會”、“親子誦讀活動”、“誦讀擂臺賽”、“等。將經典誦讀活動科學的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善于發現和總結,把一些好的、快樂的學習方法推廣應用。如:表演背誦法、熟讀成誦法、吟唱結合法等等。
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篇3
一 、創建的意義
中華民族是古老的禮儀之邦,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下很多文化遺產和教育經典,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道德經》、《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曲》等諸多經典,是對兒童進行教育的絕佳教材!度纸洝返让蓪W教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經典蒙學教材。傳承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是我們每一所學校的神圣使命,實現民族振興,培養一代新人,必須對兒童進行經典誦讀和國學啟蒙教育,使他們能繼承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在當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背景下,小學階段顯得更為重要。
二、創建目的
進行國學經典誦讀,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兒童在這樣的時期接觸最具智慧和價值的國學經典,會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中產生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養兒童仁義敦厚和高尚的人格,會開啟兒童未來創新思維的火花,從而奠定一聲高遠的智慧和優秀的人格基礎,使兒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氣質。
三、創建實施步驟
1、形成富有鮮明特色的國學班級理念
突出鮮明的主題: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深入學生的心靈,師生形成共識,形成鮮明的班級特色,為這個特色而努力奮斗。
2、營造濃厚的國學經典環境。
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班里的一墻一角,晨讀和上課預備,都突顯一個鮮明的特征: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既有無聲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的地引導和教育,處處凸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班級書香盎然,國蘊飄香。
3、每學期有計劃有選擇地完成國學經典誦讀任務。
學生在誦讀國學經典中增強語感,感受國學經典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扎下語文水平厚實功底。所以,本學期完成背誦唐詩三十首,下學期在繼續完成背誦唐詩三十首的基礎上,完成論背誦論語名句十則。
4、每周晨讀抽出十分鐘背誦國學經典,每天中午的課前預備進行國學經典誦讀。將背誦國學經典規定為寒暑假作業的一項,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把活動落到實處。
5、適時舉行國學經典特色班級的少先隊主題活動、國學經典特色班級升旗儀式匯報表演等等活動。
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傳承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文明,提高文化底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重點目標
1、抓好誦讀活動的經常化、正;、規范化、課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體師生都要參與誦讀活動,經常、深入、有效地開展誦讀活動,不斷改革誦讀活動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誦讀的評價。
2、誦讀的應用特別是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上進行研究與探索,大膽地創新,并加強誦讀的資料積累。
3、探索國學經典與寫字教學相結合的校本化研究。編寫《國學經典習字本》,把國學經典與寫字教學相結合,編寫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學期將加強教師經典詩文的學習與探討,教師與學生同背經典詩文,提升教師國學素養。在原讀書學習的基礎上讀1-2本國學經典書籍,背誦古詩不低于30首(50歲以上不低于20首),并記錄國學經典學習筆記。統一背誦內容為國學經典讀本必背古詩,形式包含:經典詩文摘抄、經典閱讀感悟等。
三、誦讀時間
1、早晨課前20分鐘誦讀;
2、中午10分鐘時間自由進行誦讀;
3、每周一節的閱讀課;
4、課內向課外延伸,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
四、誦讀方法
1、“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熱情,能讀拼音,就能成為一個誦讀老師。
2、“小朋友,跟我念”--誦讀的六字真言。帶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勵全班齊念;分組念、個別念、接龍念、默念……,想方法多聽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內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長帶動誦讀(親子誦讀)10分鐘。
五、誦讀內容
1、誦記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學校發的《弟子規》(循環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六、具體要求
1、一到六年級全體學生人人參加誦背活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
2、學期初各班語文教師制定班級誦讀計劃。
七、資料積累
在誦讀過程中,要積累好實驗的一系列過程性資料,如:學生誦讀情況分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家長意見征詢、班級活動的方案、記錄照片、及時總結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進一步開展誦讀實驗研究。
八:活動安排
九月份:小學生學習國學與經典誦讀現狀調查與分析
“國學啟蒙經典誦讀”行動是緊接著得較長的系統性工作,必須著眼長遠,謹慎推行,主要摸清如下一些問題:
、潘付ǖ钠渴欠襁m合于本年級學生的知識層次;
⑵怎樣安排誦讀的時間并能收到最大效益;
、侨绾螌φb讀進行過程管理;
、瓤偨Y出行之有效的誦讀策略與措施;
⑸如何呈現誦讀的成效;
、收b讀進度如何安排。
十月份:召開經典誦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的討論會,課例展示于研討。
十一月份:師生同背經典詩文主題誦讀活動。
“不增加學生負擔”是本次誦讀行動的首要原則,在誦讀過程中不搞過關,不搞考核,鼓勵展示。重在平時激發興趣,重在積少成多,按序先選若干句或一小句,讀一讀,誦一誦,講一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讓學生在輕松與快樂中為知不覺地熟記誦讀篇目。
十二月份:國學經典校園文化展示(書面展示)。
元月份:對學生國學經典誦讀學習的情況進行匯總,并撰寫階段性的研究小結。
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文化,引領我校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詩詞,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學自強的優良品質,努力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氛圍,進一步推進校園文化的建設。按照實際情況制定我校國學經典誦讀方案。
二、活動主題:“誦國學經典美文揚中華傳統美德 ”
三、活動時間: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
四、誦讀內容:
《弟子規》《三字經》《弟子規》《三字經》《中華詩文名句精華》《弟子規》《三字經》《中華詩文名句精華》《弟子規》《增廣賢文》《古詩文必背》《弟子規》《論語》《優秀詩文背誦》
五、活動內容安排:
1、向學生推薦國學經典誦讀的書籍與文章,各班制定誦讀方案。
2、每位同學進行優美詞句的摘錄
(二)活動組織實施:(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
(三)總結表彰階段:根據表現,“國學經典誦讀優秀個人” ,進行獎勵。
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傳承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文明,提高文化底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重點目標
1、抓好誦讀活動的經;、正;、規范化、課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體師生都要參與誦讀活動,經常、深入、有效地開展誦讀活動,不斷改革誦讀活動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誦讀的評價。
2、誦讀的應用特別是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上進行研究與探索,大膽的創新,并加強誦讀的資料積累。
3、本學期將加強教師經典詩文的學習與探討,教師與學生同背經典詩文,提升教師國學素養。
三、誦讀時間
1、早晨課前20分鐘誦讀;
2、中午時間自由進行誦讀;
3、每周一節的閱讀課;
4、課內向課外延伸,校內校外延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
四、誦讀內容
1、誦記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國學經典誦讀本》(循環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五、具體要求
1、一到六年級全體學生人人參加誦背活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
2、學期初各班語文教師制定班級誦讀計劃。
六、資料積累
在誦讀過程中,要積累好實驗的一系列過程性資料,如:學生誦讀情況分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家長意見征詢、班級活動的方案、記錄照片、及時總結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進一步開展誦讀實驗研究。
2023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指導,以弘揚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為宗旨,以誦讀國學經典名篇為載體,誦經典、知經典、悟經典,營造和諧的、人文的、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培養崇高志向、自強人格和誠信品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根據《茌平縣實驗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方案》并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特制訂一年級學生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計劃: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學生從中感受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三、活動主題:
讀國學經典傳華夏文明
四、誦讀內容:
以《弟子規》《三字經》據學生特點適當增加內容。
五、活動時間:
20xx年3---20xx年7月
六、活動時間及方式:
(1)利用上午學生早到校的時間,于上課前至少15分鐘,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每周安排一節語文活動課,用于對本班誦讀進行輔導。
。2)在每天的下午課預備,所吟誦的經典、古詩詞,再通過誦讀加強記憶。
。3)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社會課,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
。4)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七、國學經典誦讀展示形式:
一種為大型集體誦讀,全班學生參加,可輔以伴奏等藝術表現形式;另一種為情景劇表演、詩劇表演、親子誦讀等小型展演。教師與學生同臺展示,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示的機會,每個節目展示時間不超過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