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作計劃(精選3篇)
基層工作計劃 篇1
一、按新農村“生產發展”的要求,完善部分基礎設施
(一)對損毀嚴重的引水溝渠進行修建襯砌。村內農田有部分引水溝渠沒有襯砌,連年使用損毀嚴重,已無法使用,如不進行襯砌維修,明年將有近五百畝農田無法引水澆灌。
(二)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三)為村里購置部分微機,建設農民致富網吧,方便農民群眾及時上網查閱致富信息。
(四)組織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
二、按新農村“生活寬裕”的要求,促進農民增收
(一)建設現代畜牧示范小區。村內有部分村民有發展愿望,但苦于資金不足,建設現代畜牧示范小區,引導發展養殖業(以養雞、鴨、豬為主),可調整優化村內農業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二)成立棉花專業合作社。村內有2100多畝耕地,據統計,今年僅有一百多畝種植小麥等其它作物,其余都種植棉花,成立棉花專業合作社,可以更好的服務農民生產,讓農民抱團打市場,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按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加強村內精神文明建設
(一)邀請醫院的醫生專家到村內義診,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引導農民群眾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開展送電影下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三)建設農民書屋,配套部分農民實用的圖書。
(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通過組織“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質。
四、按新農村“村容整潔”的要求,美化村容村貌
(一)制作村莊牌坊,樹立村莊良好對外形象。
(二)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命名,并安裝路牌。
五、按新農村“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一)開展黨建幫扶活動。以慶祝建黨90周年為契機,組織黨員到大王劉集支部參觀,重溫入黨誓詞,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組織黨員到外地考察學習,開闊視野,提高帶領群眾致的能力和水平。
(二)制作村務黨務公開欄,加強村務黨務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六、加強駐村組自身建設,為幫扶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一)深入調研。按照“主動融入、虛心學習、貼近群眾、嚴守紀律、創新工作、務求實效”的要求,經常深入群眾調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幫扶工作。
(二)加強學習。要通過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等方式,不斷增強和提高在艱苦環境下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適應基層、服務下派工作的本領。
(三)嚴守紀律。自覺遵守下派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珍惜這次幫扶的工作機遇,為所幫扶村多辦好事,多辦實事,按工作隊要求努創建“讓組織滿意、讓群眾受益”工作組。
基層工作計劃 篇2
自省、市、區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動員大會召開后,我局高度重視,按照區委統一要求,迅速成立了以盧利新局長為包村領導,黨組成員、國資辦副主任郭洪義為組長的駐村幫扶工作組,并抽調局內2名同志為隊員,入村開展工作。現將工作組駐村以來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迅速行動、狠抓落實
2月25日動員大會后,盧利新局長立即帶領工作組與大莊坨鄉主要領導和東興村黨支部書記、村長見面,了解村總體情況,研究幫扶重點。工作組進駐東興村后,先后與村兩委班子、黨員和群眾代表進行座談,了解該村目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確保幫扶工作底數清、情況明。
二、深入農戶、摸清實情
工作組從駐村第一天起,即開始進行入戶走訪,走訪中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通過入戶調查走訪,掌握了該村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具體問題。
該村基本情況是:該村位于古冶區林西東南端,屬于城中村。該村現有502戶,總人口1525人,其中農業人口1052人。該村耕地面積僅為164畝,基于人多地少的現狀,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經商與養殖。20__年該村人均年收入為8870元。
東興村現有黨員29人。現任“兩委”班子由6人組成,現任村黨支部書記鄭佑,68歲,初中文化程度。現任村委會主任鄭國強,56歲,初中文化程度。
目前東興村存在的主要熱點難點問題有:
1、村內沒有集體企業,村集體無經濟來源。村內無經濟來源的主要原因在于村內歷史欠賬較多。具體表現為,一是村內曾長期在赤字狀態下運行,無力發展經濟。二是村內歷,在處理多次土地征占、塌陷等相關補償問題時,所涉及到的土地補償費用多為一次性給付,且進行了人均分配,阻斷了集體土地重復創造價值的可能性。
2、村內配套生產生活設施相對落后,村容村貌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表現在:第一,村民各戶及村莊內排水設施嚴重老化失效,致使生活用水及雨后積水無法及時排出。第二,村內主要街道雖已硬化,但入戶輔路還沒達到硬化要求,雨雪天氣給農戶出行造成不便,亮化設施不完備,給廣大農戶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3、村內人均土地少,人均土地只能以分計算,并且土地利用率低。
三、幫扶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與村兩委班子積極溝通、共同研究的基礎上,最終制定了與東興村基本村情相適應的幫扶方案:
規定動作:
1、新修長1000米、寬3.5米共3500平方米村街道路,預計此項目于今年9月底完成,工程造價為28萬元,省出資20萬元,幫扶單位出資8萬元,現在正在規劃設計中。
2、挖溝1.5萬長米,鋪設自來水主管線1.5萬長米,并給每戶更換自來水水表。此項目已完成初步測量,預計于今年10月底完工,工程造價為80萬元,由省出資32萬元,市、區、村各16萬元完成。
3、建設面積為8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此項目已完成,工程造價為6萬元,由市出資5萬元,區出資1萬元完成。
4、每百戶設清潔員一名,每個保潔員配清潔車和相關用具,建立了“戶收集、村清運、鄉處理”的長效保潔機制,建地坑式垃圾轉運站4個。此項目已經完成,工程造價為16.7萬元,由區出資4.3萬元,村自籌12.4萬元完成。
5、將一臺原有100KVA變壓器增容到200KVA,此項目是市里指定幫扶項目,由供電局統一安排,現正向上級申報中,預計造價為10萬元,由市出資完成。
6、實現了電信、網通、移動信號全覆蓋,通郵全覆蓋。此項目現在已完成。
7、給農家書屋新增圖書3000冊,工作組及機關干部捐贈圖書400冊,征訂15種報刊、雜志,添置投影儀、幕布、無線接收器,新增體育健身器材一套。現設備已經到位,報刊已經征訂,工程造價為4萬元,由省出資1萬元,市出資18400元,區出資5200元,幫扶單位出資6400元完成。
8、對該村環境整治和村莊建設進行詳細規劃,出具正式文本。此工程預計于今年10月底完成,現正在前期準備中。
9、對養殖大戶進行技術培訓。預計于今年8月底完成,工程造價為6000元,由省出資完成,現正在向市里申報中。
自選動作:
10、新修村內排水設施約250米。此項目為“一事一議”項目,工程造價為10萬元,預計于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現正在規劃設計中。
11、美化墻體6000平方米,現在已完成,共花費資金3萬元,由幫扶單位出資完成。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我局把幫扶工作做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我們以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思路作為指導思想,以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為目標,以提升農村經濟能力為重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決心,明確了成員的分工,落實了責任,建立了層層負責的機制,確保了包村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2、認真調研、科學規劃
積極與村兩委共同研究、謀劃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案,我們進駐該村后積極與兩委班子座談,認真學習、研究區委安排意見等有關文件,召開群眾代表大會,走訪農戶,找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區委的總體要求制定確實可行的規劃,先搞什么,后搞什么,打算搞什么,都做出了科學合理的安排,為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集體經濟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穩定提供可靠保證。
3、積極扶持、加大投入
搞好幫扶工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我們按照“爭取上級財政支持一點,幫扶單位幫一點、農民出一點、社會籌一點”多元投資辦法,積極籌措資金、同時向市局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爭取資金,限度從人力、物力、財力上提供支持,克服一切困難,確保圓滿完成區委下達的任務。
基層工作計劃 篇3
20__年全市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初步考慮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地抓基層、打基礎,強功能、增活力,著力抓好特色重點任務,進一步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切實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全面提高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科學化水平。
1、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堅持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引導鼓勵農村黨員致富帶富,推行“經濟合作組織+支部+農戶”模式,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每個鄉鎮建立一批黨員創業致富示范基地,每個村選樹一批黨員精準帶富標兵。
2、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結合精準扶貧舉辦兩期電商人才示范培訓班,培訓100名農村電商人才。加大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管理員和村干部電商培訓力度,用3年時間為每個村培訓一名熟練掌握運用電子商務的村干部,推進創建100個“多務合一”示范村。深入實施“3331人才工程”電商人才扶持計劃,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市級每年提供1000萬元貼息貸款,鼓勵農村電商人才和電商企業發展。
3、探索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多務合一”。重點加大貧困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力度。配套規范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在推進“五務合一”基礎上,引導建立網上黨群服務中心,著力打造集黨群議事、便民服務、產業發展、宣傳教育、矛盾調處、文化娛樂、法律服務、關愛幫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協調整合涉農、涉商、物流等部門資源,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布局電商、物流、金融等業務站點,拓展豐富服務功能。深化“便民服務卡”、“有困難找支部、要辦事找干部”等活動。拓展黨群服務中心作用發揮渠道,增強基層陣地服務功能。
4、以“雙建雙培”為抓手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全面開展以“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把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培養成經濟合作組織帶頭人,把經濟合作組織帶頭人培養成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為主要內容的“雙建雙培”活動。加大在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協會、產業鏈、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集中地組建黨組織力度,消除黨組織設置“空白點”。探索經濟強村帶弱村、村聯片區、行政村與轄區新型農村經濟組織聯建黨組織的模式,優化組織資源配置。
5、從嚴從實深化拓展“雙十星”爭創。深化各領域“十星級黨員”和“十星級黨組織”爭創活動,抓實農村、社區、機關“雙十星”爭創活動,延展推進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雙十星”爭創。順應新要求豐富完善“雙十星”創建的內涵、標準和內容,總結推廣經驗,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強化爭創活動結果運用,激發黨員干事創業激情。
6、精準選派管好用好村“第一書記”。實行因村選派,促進“第一書記”選派更趨合理,實現所有村選派全覆蓋。明確和落實抓黨建、抓扶貧、抓服務、抓治理等重點任務目標,實行脫產駐村工作。健全村“第一書記”精準管理考核機制,將駐村工作作為市縣基層黨建、精準扶貧督查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派出的“第一書記”駐村不到位、履職不盡責、工作不認真的給予批評通報、及時調整處理。
7、強化村干部工作報酬保障和績效考核。積極落實省委關于“縣(市、區)比照當地副鄉鎮長工資水平確定村主職干部工作報酬的底線標準,不搞‘一刀切’”的要求。推進落實市委關于村副職干部工作報酬相關政策要求,激發村干部主動作為推行“基本報酬+績效報酬”,實行村干部工作報酬與業績掛鉤。實行村主職干部全職化管理。比照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對村主職干部統一建檔、規范管理。強化目標管理,健全村干部績效考核辦法,考評結果與績效報酬、評選激勵掛鉤。
8、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和黨員隊伍建設與管理。推進實施基層黨組織書記“領頭雁計劃”,繼續引進一批在外創業成功人員返鄉擔任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選聘一批大學生村官,實施一批“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嘗試“律師下鄉”模式,大力推進“能人治村”。整合網格員、金融員隊伍資源,發揮“兩員”在聯系服務群眾中的骨干作用。抓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實現培訓全覆蓋。加強大學生村官培訓管理,引領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堅持“黨性強、能力強”的雙強標準,發展一批致富能手、鄉土能人、村醫村教為黨員。穩慎推進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繼續抓好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微信(易信)的訂閱使用,做好遠程教育“五個功能”試點,探索新形勢下轉型發展的措施辦法。
9、全面實施社區黨建工作提升計劃。全面健全社區黨組織體系,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建好用好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推進服務進社區,提高社區經費保障水平,完善社區黨組織工作機制。組織開展社區黨建工作專題調研,掌握全省社區黨建工作基本情況。召開全省社區黨建工作推進會,采取月通報、季督辦等方式,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10、改進和加強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以推廣“五聯一化”經驗為重點推進開發區(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健全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直接聯系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制度,征集推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發揮“兩個作用”的典型案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構建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共同負責的工作格局。貫徹落實中組部《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精神,按照條塊結合、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要求,著力抓好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等重點行業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11、積極穩妥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深化完善“一會兩票”民主管理機制,拓展領域和覆蓋面,強化民主監督及問責追責,推進農村黨內基層民主建設。做好縣(市、區)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鄉鎮黨代會年會制。組織市、縣黨代表開展專題培訓、專題視察、列席本級黨委全委會等活動。規范完善黨員領導干部“三會”制度,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落實好“三會一課”、黨員定期分析、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推進落實村民監督委員會職責作用,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12、壓緊壓實基層黨建責任制。繼續全面實行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和公開承諾制,完善承諾、述職、評議、考核、問責“五位一體”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健全“書記抓、抓書記”的責任落實機制。健全完善基層黨建工作“暗訪、通報、問責”制度,開展重點約談、督促指導和定期通報,抓好述職考評結果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