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爆竹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六)加強生產原料和產品銷售管理。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國辦發〔〕52號),進一步完善煙花爆竹市場營銷和監管機制,嚴格執行煙花爆竹產品和氯酸鉀流向登記制度,切實加強對氯酸鉀和煙花爆竹的安全監管,從源頭上堵住非法生產的主要原材料來源和產品銷售渠道。生產、經營單位銷售氯酸鉀時,必須驗明購買單位的資質證明;不得向無法證明合法使用用途的單位和個人銷售氯酸鉀;嚴禁使用單位將氯酸鉀轉賣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使用氯酸鉀的單位必須詳細記錄生產、銷售、使用情況。完善煙花爆竹標簽標識制度,加強流向監控,堵塞非法生產和假冒偽劣產品的市場流通渠道。
(七)加大煙花爆竹安全生產投入。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督促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按照《財政部安全生產監管總局關于印發〈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企〔〕478號)的規定,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用于企業安全生產投入。按照《財政部安全監管總局人民銀行關于印發〈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建〔〕369號)的規定,實施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安監局重慶保監局關于推進安全生產與保險業互動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渝辦發〔XX年〕306號)要求,實施安全與保險互動,有效化解事故風險。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企業和零售網點必須參加安全與保險互動的責任保險。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加強對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特別是“打非”工作的投入,有關職能部門要落實專項工作經費,配備“電子狗”檢查槍等必須裝備(費用由市安全專項資金補貼30%,區縣政府自籌70%)。
(八)實施操作工安全信用管理制度。依托全市特殊工種安全信息管理平臺,建立操作工安全信息管理檔案,制作操作工個人安全信息卡,實行戶籍化安全管理,將違法和事故信息作為不良記錄終身記入安全信息檔案,為加強操作工日常安全管理,防止操作工隨意流動提供信息支持。煙花爆竹企業聘用操作人員,必須由原用工單位提供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檔案,并根據檔案信息記載情況決定是否錄用。同時,煙花爆竹企業在聘用前,必須對操作工的技能進行嚴格的考核,并組織培訓,合格后方能聘用上崗。
(九)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操作技能。各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要加強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和培訓,開展群眾性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安保互動提取的預防費用優先用于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及廣大人民群眾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深入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增強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提高從業人員遵章守紀的自覺性。
五、工作職責
(一)區縣職責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認真開展轄區內煙花爆竹安全專項整治,充分發揮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作用,組織開展排查,對重點戶和重點人員進行有效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
(二)部門職責
公安部門:負責煙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打擊查處非法運輸、燃放煙花爆竹的違法行為;對非法生產、經營、運輸煙花爆竹,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偵查非法生產、買賣、儲存、運輸、郵寄煙花爆竹的刑事案件;積極配合職能部門查處、取締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行為等。
安監部門:負責全市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監督煙花爆竹經營企業貫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核發煙花爆竹批發銷售許可證件;組織開展對煙花爆竹經營企業的安全檢查,加強安全隱患整改的力度,取締不具備安全條件的煙花爆竹企業;組織查處不具備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對涉嫌構成犯罪的要嚴格按照國務院《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10號),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查處;負責查處煙花爆竹安全生產事故。
監察部門:依照行政監察法及市政府有關規定對區縣政府、鄉鎮政府和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實施監察。參與煙花爆竹安全生產事故調查。
工商部門:加強市場監管,負責查處煙花爆竹生產、經營、運輸等違反工商登記法律規定的違法行為。
質監部門:負責煙花爆竹質量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不合格煙花爆竹產品。
供銷部門:負責全市煙花爆竹統一歸口經營管理,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打非”工作。
交通部門:協助公安機關查處運輸煙花爆竹車輛及非法攜帶煙花爆竹進入車站、港口、碼頭、搭乘車輛、船舶的違法行為。
郵政部門:積極協助公安機關查處郵寄煙花爆竹違法行為。
教育部門:負責在中小學生中開展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的危害性、危險性教育,教育中小學生不參與生產經營煙花爆竹。
勞動部門:負責查處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中的非法用工行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嚴格實行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一崗雙責”和安全監管任期責任追究制。各鄉鎮政府一把手是煙花爆竹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要切實肩負起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責任,把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村組,落實到人頭,落實到工作的每個環節。要爭取各級黨委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支持,建立領導負責制,在集中開展“打非”期間,實行區縣領導包重點鄉鎮制度,鄉鎮領導包片包村、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包組包戶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采取“一盯一”措施,加強日常監管。凡未按規定建立和充實各級“打非”機構的,一旦發生事故,將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