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恢復線下教學工作方案(精選3篇)
小學班級恢復線下教學工作方案 篇1
為切實做好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應對能力,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恢復線下教學后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根據《織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的通知》(織府辦[20__]76號)文件安排及相關會議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組 長:萬 鵬
副組長:鄭 華 帥國清 陳思杰
成 員:何 俊 馬勤文 謝行舉 王佳舟 陳真權
楊 群 薛 穎 程真松 各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安保處,帥國清同志任辦公室主任,何俊、陳真權、龍德仁、許磊四位同志負責相關業務工作。
(二)學校恢復線下教學實行五級責任包保
1.一級包保
萬鵬(校長):包保學校疫情防控全盤工作
2.二級包保
鄭華(支部書記):包保二、三年級
帥國清(副校長):包保四、五、六年級
陳思杰(副校長):包保一年級及暫緩返校學生線上教學工作
3.三級包保
一年級:陳思杰(副校長)、謝行舉(教務主任協助)
二年級:楊群(教科處負責人)
三年級:馬勤文(辦公室主任)
四年級:程真松(教務處業務員)
五年級:王佳舟(政教主任)
六年級:涂會錦(教科處業務員)
4.四級包保 各班班主任
5.五級包保(滯留在鄉鎮、疫區人員)
鄭華包保八步街道疫情期間滯留鄉鎮學生1—12號(見名冊);謝行舉包保八步街道疫情期間滯留鄉鎮學生13—24號(見名冊)及滯留安順人員1人;帥國清包保馬場疫情期間滯留鄉鎮學生;薛穎包保牛場鎮疫情期間滯留鄉鎮學生。
(三)包保目標
符合返校的一個不能少,不符合返校的暫緩返校。
(四)包保責任
對包保區域負全責,反饋、研究和處理包保人員的所有問題。
二、恢復線下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批次:20__年11月1日(星期二)上午,六年級8:30至9:00,五年級9:00至9:30,四年級9:30至10:00。
第二批次:20__年11月3日(星期四)上午,三年級8:30至9:00,二年級9:00至9:30,一年級9:30至10:00。
三、暫緩返校人員
以下人員暫緩返校:復學前未完成三天兩檢的;有發熱的、干咳、乏力、咽痛、嗅覺(味)減退、腹瀉等癥狀暫未排除傳染病的;縣外返回人員未按照20__年10月25日發布的《關于入織人員健康管理措施的通告》完成健康管理措施的;出艙出院或與出艙出院人員共同生活的。
四、工作準備
1.制定方案
制定或完善相應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學生返校后,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2.召開線上家長會
20__年10月28日中午1:00召開班主任會議,對當天各班召開好家長會進行安排部署,各班要對學生返校時間、核酸采集要求、健康申報表上交、“雙碼”審核、健康狀況上報及入校注意事項等,要與家長充分溝通,確保能返校的全部入校,不能返校的做好安撫。
給家長強調學生要做完“三天兩檢”核酸檢測。四、五、六年級學生在20__年10月31日必須做一次核酸檢測,10月29日、30日兩天中任選一天做一次核酸檢測,注意30日和31日的兩次采集時間間隔要大于24小時。一、二、三年級學生在20__年11月2日必須做一次核酸檢測,10月31日、11月1日兩天中任選一天做一次核酸檢測,注意11月1日和11月2日的兩次采集時間間隔要大于24小時。
3.召開好教職工會議
20__年10月28日(具體時間見群通知)召開全校教職工線上會議,對恢復線上教學前和恢復后工作預安排和強調,確保提前思考、提前準備。給全體教職工強調,在20__年10月31日必須做一次核酸檢測,10月29日、30日兩天中任選一天做一次核酸檢測,注意30日和31日的兩次采集時間間隔要大于24小時。
20__年10月31日(具體時間見群通知)召開全校教職工線上會議,對11月1日學生返校工作進行安排和強調,確保返校工作有序進行。
4.消殺工作
20__年10月25日邀請縣疾控中心指導,于10月26日對學校進行全方位消殺清洗,邀請雙堰街道衛生院于10月28日對學校重點部位進行核酸采樣送檢。
5.人員摸排
安保處和班主任在返校前7天按“一人一檔”收集學校師生員工健康信息,查驗《織金縣教育系統教職工生返校復學前生活軌跡及健康申報表》和《織金縣教育科局教職工生返校復學前7天體溫狀況監測登記表》,建立教職工學生(含共同生活人員)生活動態排查臺賬。
6.防疫物資儲備
醫用外科口罩按教職工和學生總人數日均消耗2個為基數,84消毒液以學校進行一次全面消殺使用量為基數,醫用酒精和免洗手消毒液以學校日均消耗量為基數,按不少于15天使用量進行儲備,其它防控物資根據縣委政府通知要求和學校實際需求儲備,對原有過期的防疫物資要及時更換。
7.落實“網格化”管理
細化返校報到工作流程,做好校門前的引導分流隔斷設施、觀察區、一米線標識、測量和安保設備。繪制以樓層為單元的學校網格分布圖、人員分布圖、核酸檢測路線及網格內人員活動區域圖,師生在劃定的網格內錯峰、錯時,并做好防護進行活動;落實樓長、層長崗位責任制。
8.教學工作
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工作有效銜接,確保教育教學秩序穩定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9.健康資料收交審核
全校教職工、學生必須于返校前3天進行兩次核酸檢測,并且均為陰性,最后一次檢測結果須在進校前24小時內。健康碼為綠碼,行程碼未到過中高風險等區域,近7天體溫監測正常,身體無任何不舒服生病癥狀。教職工、學生簽訂《個人新冠疫情防控承諾書》,班主任簽訂《班級新冠疫情防控承諾書》,家長簽訂《織金縣教育系統教職工生返校復學前生活軌跡及健康申報表》《織金縣教育科技局教職工生返校復學前7天體溫狀況監測登記表》。各班上交《返校人員花名冊》和《暫緩返校人員花名冊》。
五、入校當天工作
1.對學生人數進行清點,追蹤了解每一位學生具體情況。
2.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排查和疏導,如果有嚴重問題的先上報學校政教處,由政教處進行干預。
3.上好開學第一課,組織學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強調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項以及安全知識。
4.對教職工、學生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5.做好返校后學校臨時安排的相關工作(如:補發課本等)。
6.所有進入校園教職工生必須持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學生由班主任核查)、掃場所碼、健康碼、行程碼、登記才能進入校園。
7.其他常規工作。
六、常態工作
1.教職工、學生返校后第3天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后續每天按教職工學生數的20%進行抽檢,確保5天內全覆蓋,各班主任和安保處提前準備人員名單。安保、保潔等相關人員每日1次核酸+1次抗原檢測,教職工學生抽檢比例將隨疫情防控政策做適時調整。
2.師生員工進入校門須佩戴口罩,核驗健康碼、場所碼、身份信息等,學生進入校園可不掃碼。居住在校外的教職員工上下班嚴格實行“兩點一線”,進入校園需查驗貴州健康碼、場所碼、行程卡、測量體溫。保安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上崗。
3.外來(訪客)人員非必要不進校,確須進校的特殊人員經學校相關負責人審批通過后,入校時出示48小時內核酸陰性結果、掃場所碼、貴州健康碼和行程卡(行程卡市外地區標*不得進入),測量體溫,佩戴口罩登記后可入校;外來 (作業) 人員,“白名單”人員或經批準人員,入校出示核酸陰性結果、貴州健康碼綠碼和行程卡(行程卡市外地 區標*不得進入),測量體溫等可入校;外來( 醫療服務、課后服務)人員嚴格落實亮碼、測溫、查核酸、戴口罩、登記管理制度,憑有效證件進校。
4.必須進入校園的物品,設定固定收貨區,送貨人全程佩戴醫用口罩,送貨人卸貨,將貨物放置指定區域,接駁地點要設置緩沖區,接駁地點要實現監控全覆蓋,送貨人員離開10分鐘后,收貨人員才能到場驗收物品,不得與送貨人接觸。嚴格落實物品消毒要求,對物品消毒后靜置30分鐘后才可將物品取走,接收人要做好個人防護。快遞、包裹一律不進入校園。
5.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時,不能進入校園,家長全程佩戴口罩。各班主任老師要教育引導學生在上下學路途中做好健康防護,避免人員聚集,盡可能做到學校、家庭往來“兩點一線”。
6. 嚴格控制聚集性活動,堅持非必要不召開、不舉辦大規模聚集性會議和活動,所有聚集性活動壓縮規模、縮短時間、控制人流、保持距離,落實戴口罩、隔位坐制度。停止開展 50 人以上涉及跨校間的會議和活動。除正常教學活動外,原則上不組織大型聚集性活動,確需組織的應制定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并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因校制宜實施網格化防控,盡可能劃小管控單元,學生不串班級、不串樓層、不串宿舍,做到學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
7.返校后第1周內由屬地政府、衛健、公安等部門負責組織開展一次關于疫情防控專項應急演練。
8.安保處負責師生員工 (含師生共同生活人、校內臨聘人員)“日排查”“日報告”工作,密切關注并及時推送官方發布的疫情防控信息,嚴排細查“七種情況”,即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情況、密接、次密接人員情況、有低中高風險區旅居史人員情況、健康碼行程卡異常人員情況、接受隔離觀察和核酸檢測人員情況、健康狀況異常人員情況、入境人員情況。嚴格執行師生員工晨午檢、因病缺課病因追查、復課證明查驗等工作制度,精準掌握師生員工健康狀況。加強多病共防,做好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水痘等校園常見傳染病監測預防工作。
9.做好教室、圖書室等重點場所通風消毒工作,垃圾日產日清,垃圾裝運設備每日消殺。
10.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指導師生員工掌握疫情防控政策規定,嚴格履行個人防控責任。加強口罩佩戴管理工作,上下學途中和在校期間需全程正確佩戴口罩(上體育課時可不佩戴) 。學校保安、保潔等人員工作期間須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
七、注意事項及有關要求
1.對未達到三天兩檢均為陰性結果要求、縣外返回未完成健康管理措施、健康監測結果異常的,需按要求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經學校同意后方可返校。居住生活在中、高風險區的,需居住地降為低風險區;所在縣(自治縣、市、區)存在社會面傳播風險的,需社會面實現“清零”;出艙出院或與出艙出院人員共同生活的“三類人員”,需經屬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評估并得到校方同意后方可返校。
2.學校適時對相關工作情況進行督查,對工作落實不力的人員通報,嚴肅追責問責。
3.班主任要做好家校溝通,實時掌握線上教學期間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情況,及時給予幫助。要重點關注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群體居家期間的生活、學習情況,幫助解決困難并做好心理疏導,緩解學生及家長焦慮情緒,為返校做好準備。
小學班級恢復線下教學工作方案 篇2
為更好落實海南省中部片區教育教學視導組在我校“視導”后的反饋意見,強化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有針對性開展校本教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結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改目標為指導綱要,確定“三抓”(抓管理、抓教研、抓課堂)工作思路,以德育系列活動帶動“校風、班風、學風”的培植形成,逐漸推助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二、視導工作反饋情況
(一)教學常規管理
1、課程開齊,課時開足,開設弟子規課程,對學生德育工作有幫助。
2、教學有計劃、有總結、有反思;教學計劃部分脫離學生實際,忽略學情;反思有抄襲現象,能反映本學科教學過程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有效的改進措施的很少。
3、教學常規有檢查,但定期檢查不及時、滯后。
4、作業批發基本達標,一部分教師量不達標。作業上交率不高,其中有一個班15個學生不交作業;批改不細致,存在應付現象,缺少鼓勵性評語,不能很好利用免費的教輔用書進行作業布置。
5、考試組織有序,都能按要求進行。教師很少命題,只沿用其他學校或研訓中心的試題,不符合學生實際,試題不適合學生,造成題目偏難,低分率高,合格率低,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針對九年級畢業班,能制定“培優補差”計劃和措施,并按照計劃進行輔導,但責任不夠細化。學校層面試卷分析還不夠,沒有很好用數據分析改進課堂教學。
(二)校本教研工作
1、教學教研有制度,但缺少措施。部分科組計劃有抄襲現象。
2、校本教研經費有保障。學校積極派老師外出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
3、教研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形式化較多,缺少集體備課和網絡研討。科組活動=聽課?集體備課只停留在計劃中。
4、教研活動無主題,無針對性,沒有針對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和改進。
(三)課堂教學情況
專家組共聽課共22節,其中評為優秀3節,良好10節,一般9節。
1、語文科。對文本解讀不夠深入,講授時一帶而過,只停留在表面上,分析不夠深入。教師語言較瑣碎,不規范,帶有調侃語氣,學生閱讀校少。教學設計問題比較大,學生不容易落實。
2、數學科。板書不規范,概念板書過多,講析時未用數學語言表達,設計問題要降低難度,讓更好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要少講多練。很多學生無練習本練習。
3、歷史科。導入新課后無明確學習目標。八年級忽略文本閱讀材料,七年級和九年級基本做到,歷史閱讀材料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注意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
小學班級恢復線下教學工作方案 篇3
根據上級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為切實做好學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學校師生健康及教育教學的有效有序進行,減少延期開學的影響,特成立防控疫情領導小組,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職責分工:
(一)綜合督導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我校新冠肺炎防疫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開展的督促檢查,及時傳達上級部門的文件和通知,負責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輿情發布及監控,積極溝通各小組間的工作開展,協調落實各項工作,做好教職工每天的摸排登記上報工作,每天每位教師的請假必須申明理由并做好詳細記錄,有發熱跡象的迅速報知主管疫情防控領導。
(二)防控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職責:
1、做好學校防控宣傳工作中的健康教育事宜。
2、負責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做好開學前家長、學生需準備事宜的通知。
3、做好學生的摸排登記、上報工作。
4、要加強學校門衛的管理,執行嚴格的進出人員檢查登記制度。
5、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上報學校防控情況零報告日報告制度。
6、加強學生衛生健康教育和防控跟蹤制度,落實學生的晨檢,午檢制度;做好體溫異常的檢測,如有其他相關癥狀,師生的隔離及初步處理。
7、做好體溫記錄表檢測工作,返校時,全校學生必須攜帶本人返校前兩周的體溫記錄表,經班主任和主管主任檢查合格后方可返校,學生的體溫記錄表必須由家長簽字。
8、完善防控制度和應急預案,學校在開學前梳理和完善傳染病防控相關知識,尤其是學生的缺勤登記報告,隔離和開學制度等,完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堅持每天早晨中午對在校學生進行體溫注冊和隨時監測,并有詳細登記,同時密切關注師生員工的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學生教職員工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癥狀,及時采取防控措施。
9、在學校門口兒附近設四個檢測點到教室內,學生再從教室內進行檢測;檢測點分別設置在教學樓前門、北教學樓口、東西天井入口各一。
10、校外人員和車輛未經同意不準進入校園,確需進入校園的校外人員和車輛,必須經學校領導批準履行體溫測量。
11、建立校園隔離室,設在教學樓西小院,配備校醫和必備的醫用防護用品,如口罩手套洗手液。
12、對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癥狀的在校師生的遺棄物,應迅速采取隔離措施,同時報告疾控中心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并通知其監護人。
13、做好隨遷子女的返校工作。隨遷子女需持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定點醫院的證明,并經過兩周的觀察期才能返校,此次上級部門如有其他規定和要求,學校將遵照執行。學校每周進行兩次衛生大清掃,保持校園的環境整潔。保證不留任何衛生死角。
14、所有課間教室窗戶必須全部打開通風。
15、加強學生所乘校外車輛管理,必須每天兩次消殺,學生必須全城戴好口罩(建議家長盡量接送孩子,不乘坐人員密度大的車輛)
(三)教學組:
組長:
成員:
職責:
1、做好學生分層次上學、放學工作安排:開學后各年級分時段上、下學,上、下午均按九、八、七的年級順序分6:50——7:00——7:10(下午1:10——1:20——1:30)三個時段進校,(各年級1、2班學生)、東天井入口(各年級3、4班)教學樓北門(各年級5、6班)、西天井入口(各年級7、8班),學生必須嚴格按此路徑要求進班。中、下午放學按七、八、九年級的順序依次離校。上學時每處安排兩名領導、教師進行體溫檢測,有發熱學生迅速上報并做好詳細信息登記,學生等候時要和前面的學生至少間隔1.5米。
2、每天做好出勤統計及防疫宣傳工作:班主任根據每天上、下午檢測情況做好登記,對請假的學生一定要問清病由,在主管主任處備案,留好請假證明,返校時一定要家長提供醫院康復證明、經主管領導批準。請假及返校學生信息必須隨時上報防控組。每天防控組要將缺勤情況匯報給張洪蕓校長,確保信息上下貫通。各班座位條件允許的一律調整為單行單座模式,減少學生的近距離接觸。學生上課期間一律戴好口罩,減少師生、生生面對面的近距離交流。每天錯開上廁所的時間,避免人員聚集,廁所門窗一律打開。時刻保持教室通風,在開學前,各位班主任老師提前一周進行教室內的衛生整治和開啟門窗,保持教室內的良好通風和采光,開學后,各班在上課時也必須開啟門窗,讓教室內空氣保持良好。
3、做好開學前、后學生用書的發放工作,開學前確保圖書及時入庫與分發,并且每天兩遍做好消毒工作,圖書搬運過程中要把樓道、儲藏室的窗戶全部打開,保證空氣流通。開學后圖書分發時,只允許每班一次5—8人取書,嚴禁人員密集扎堆。
4、正常寒假階段,按制定的學習計劃,指導學生在家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落實線上答疑等工作。寒假延期階段分學段,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制定和落實學生寒假延期階段的學習計劃和任務。并通過家長微信群要求家長協助監督;高度重視九年級畢業班年段工作,提前協調各種教學資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答疑解惑,進行網絡授課等工作,提升學生學習實效。開學后迅速抓好三項加試的練習及迎考工作,抓好復習及中考題型的演練,確保中考成績保持優秀。在此過程中,防疫工作堅決不放松。
5、做好線上教學時段教師工作的總結,對工作積極肯干、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宣傳表揚。做好疫情時段線上所學知識的檢測工作,教師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重點突出的把薄弱環節進行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