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士人員輪崗交流工作方案(精選5篇)
醫護士人員輪崗交流工作方案 篇1
分級護理是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規定臨床護理要求,在護理工作中達到明確重點、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人力,使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決定護理等級,以醫囑形式下達級別,分成一、二、三級護理和特級護理,并作出標記(一級護理為紅色,二級護理為黃色,三級護理為藍色或可不設標記)。
確定患者的護理級別,應當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為依據,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一、特級護理
1、指征:
⑴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⑵重癥監護患者;
⑶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后的患者;
⑷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⑸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并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⑹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并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⑺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特護標記表示。
⑴24小時專人看護,并班班床頭交接;
⑵安置病人于重癥病房或單人病房。
⑶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其他觀察指標,評估安全風險隱患,并做好記錄。
⑷搶救儀器、器械和藥物呈備用狀態。
⑸及時正確執行醫囑。
⑹落實各項專科護理及風險預防措施并詳細記錄。
⑺危重患者應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填寫重危特級護理記錄單,監護病人至少每小時記錄生命體征。
病情欄隨時記錄患者的特殊變化及特殊治療,反映病情的動態變化、所采取的護理措施和效果評價。
⑻了解影響病人心理的各種因素,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和疏導,并進行衛生健康指導。
⑼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每日整理床單位,保持床單位整潔,一旦污染,及時更換;
每日2次幫助患者清潔面部和梳頭;每日2-3次口腔護理,對非禁食患者協助進食;根據患者病情至少每2小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一次,進行壓瘡預防及護理,必要時協助床上移動;協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尿管護理及失禁等會陰護理;每2日床上溫水擦浴1次;每周床上洗頭一次及時修剪患者指/趾甲,協助患者更衣。
二、一級護理
1、指征
⑴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癥患者;
⑵手術后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臥床的患者;
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⑷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一級護理標記表示
⑴嚴密觀察病情,至少每小時巡視一次;
⑵正確及時執行醫囑,落實各種治療護理措施;
⑶按照專科要求做好各種導管護理,保持導管通常,觀察引流液,并做好記錄,定時棄去引流液,并按醫囑要求做好標本留置和送檢。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病情穩定的病重、一級護理的患者每天記錄一次生命體征;
⑷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護理并發癥:做好皮膚護理,頭發、會陰護理每日1-2次;禁食、昏迷病人口腔護理每日2次,其他病人協助刷牙;
督促病人經常翻身,術后或昏迷病人協助翻身每2小時1次,并做好壓瘡護理;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協助完成各種需要;認真做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三、二級護理
1、指征
⑴病情穩定,仍需臥床的患者;
⑵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二級護理標記表示
⑴注意觀察病情,觀察特殊治療和特殊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至少2小時巡視一次;
⑵根據患者病情可在床上或床邊進行輕度活動;
⑶協助病人做好晨、晚間護理,并鼓勵病人多翻身,生活不能自理者,協助完成各種需要。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⑷根據不同疾病,提供相關的健康指導。
四、三級護理
1、指征
⑴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穩定的患者;
⑵生活完全自理且處于康復期的患者。
2、護理要求:床頭及病員一覽表上以三級護理標記表示
每日巡視2次,掌握病情變化及思想情況,注意病人的飲食及休息,每日測量體溫、脈搏、呼吸。督促病人遵守院規,做好健康教育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五、基礎護理要求:
凡住院患者,按護理級別要求分別實施基礎護理工作。
1、床單位:床單位清潔、平整,床頭柜清潔整齊,床下地面無雜物,患者衣褲清潔。
2、頭發、胡須:清潔整齊、無臭味,胡須短。
3、口腔:有與病情相適應的護理措施,口腔清潔無殘渣、無口臭。
4、皮膚、會陰:清潔無異味、無污跡、無膠布痕跡。
5、指(趾)甲:剪平,無污垢。
6、各種引流管:固定正確,無扭曲,管壁清潔,引流管通暢。
7、幫助缺乏自理能力的患者解決生活需求,如喂飯、擦身。
8、預防壓瘡:體位放置正確、舒適,要求翻身有記錄,無壓瘡發生。
醫護士人員輪崗交流工作方案 篇2
一、培訓目標:
畢業后一年抓好“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工作中要求了解各科工作職責與程序,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技術,了解專科護理理論與技能。
二、具體要求:
安排各科及室輪轉。護士長要經常組織召開新護士座談會,了解其工作情況有何困難,并對其工作進行評議,以求不斷克服缺點,盡快成長。
1、新護士進院前,必須接受護理部組織的“進院教育”和“服務規范訓練”。各科室由護士長做好環境、規章制度與各類工作職責的介紹。
2、護士長應結合每個護士制定出具體培訓計劃。
3、護士畢業后第一年為試用期,須加強臨床護理實踐,以臨床護理工作為主,可適當安排白班,兩個月后再參加夜班工作。
4、一年內完成護理病歷10份,每份由所在病室護士長評議考核,年終為總體考核的部分依據。
5、參加所在科室及護理組織的各項業務學習。
6、新畢業的護士應不斷加強自身素質修養(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素質)。工作時,要儀表端莊,態度和藹,工作認真,遵守勞動紀律,服從領導指揮,尊敬教學老師,勤奮好學,搞好團結。
7、年終時,由個人寫好總結,所在單位給予考核并簽署意見,經各科及護理部批準后方可轉正,由院方正式錄用。
醫護士人員輪崗交流工作方案 篇3
一、住院病人
由醫師根據病情決定護理等級并下達醫囑,分為Ⅰ、Ⅱ、Ⅲ級護理及特別護理四種。護理人員要在病人床頭卡內加放護理等級(按省衛生廳《醫療護理文書規范》要求)標記。
二、特別護理
(一)病情依據:
1、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和監護的病人。
2、病情復雜的大手術或新開展的大手術,如臟器移植等。
3、各種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
(二)護理要求:
1、設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備齊急救藥品、器材,隨時準備搶救。
2、制定護理計劃,設特別護理記錄單。根據病情隨時嚴密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出入量。
3、認真、細致地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確保病人安全。
三、一級護理
(一)病情依據:
1、重病、病危各種大手術后及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種內出血或外傷、高燒、昏迷、肝腎功能衰竭、休克及極度衰弱者。
3、癱瘓、驚厥、子癇、早產嬰、癌癥治療期。
(二)護理要求:
1、絕對臥床休息,解決生活的各種需要。
2、注意思想情緒上的變化,做好思想工作,給予周密細致的護理。
3、嚴密觀察病情,每15—30分鐘巡視一次,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根據病情制定護理計劃,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做好各項護理記錄。
4、加強基礎護理,定時做好口腔,皮膚的護理,防止發生合并癥。
5、加強營養,鼓勵病人進食,保持清潔整齊、空氣新鮮。防止交叉感染。
醫護士人員輪崗交流工作方案 篇4
一、培訓總目標
通過1年的培訓,使新畢業的護士能夠達到:具有專業護理人員的職業態度和職業道德,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醫院和護理人員的形象,無違紀行為,熟練掌握各項基礎護理操作,各種操作考核達標;能夠勝任臨床各種班次的護理工作,能夠為病人提供有效地護理;能夠理解和陳述護理質量標準,并能依據質量標準進行護理實踐;通過護士專業注冊考試。
二、培訓方法
將1年的培訓分為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
1、崗前培訓重點:使新護士熟悉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醫院文化、服務理念和操作標準。
崗前培訓時間:1周
培訓地點:行政樓大會議室
培訓課程:
2、崗位培訓的重點:在崗前培訓的基礎上使新護士逐步熟悉醫院的環境、適應臨床工作,實現從學生到護士的角色轉變,培養專業護理人員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崗位培訓時間:1年
培訓地點:臨床各病房
具體方法:
1、崗位培訓第一階斷:時間為3個月,為帶教老師指導下的臨床見習階段,培訓重點是在崗前培訓的基礎上熟悉臨床環境。
各病房的培訓內容:講解各班職責和工作程序,并見習各班工作;帶教老師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安排新護士進行各種基礎護理操作;講解專科的基本護理常規;在專人負責帶教的前提下,安排新護士與不同的護理人員合作使其盡快熟悉本護理單元的護理人員;由病房護士長講解各項護理質量標準。
2、崗位培訓第二階段:時間為9個月,為帶教老師督導下的臨床實踐階段,培訓的重點是使護士逐步適應臨床環境并在此環境中按照專業標準進行護理實踐,實現從學生到專業護士的角色轉變,并能夠在帶教老師的督導下解決臨床中遇到的護理問題。
各病房的培訓內容:指導、帶教臨床各班次的護理工作;督導臨床各種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專科護理理論和護理實踐的培訓指導。由病房護士長講解護理程序及危重病人的病情觀察,培養新護士的臨床思維;
三、評價方法:
采取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考核評價指標。
客觀評價:以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考核與理論考核的分數為量化指標。
主觀評價:以新護士自己評價和他人評價(護士長、帶教老師對新護士的評價)相結合,將臨床實踐能力、工作態度、溝通交流技巧和應急能力的評價內容進行量化,制定新護士綜合能力評價表,作為主觀評價指標。
階段評價:在崗前培訓結束前和崗位培訓的'不同階段分別進行,考核工作由護理部教學人員與病房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共同完成。
綜末考核:新護士完成上述培訓和實踐后,護理部要對新護士進行全面的考核評價,需要新護士達到以下標準才能成為正式的護士,按時完成培訓計劃并無延期;基礎護理操作達標;勝任臨床各班工作;護士長和帶教老師對新護士的評價合格;通過國家組織的注冊護士考試;在培訓階段無病人投訴。
醫護士人員輪崗交流工作方案 篇5
為了加強護士規范化培訓,全面提升護士綜合素質及實際工作能力,為醫院實施“全院一張床”管理奠定基礎,根據護理工作實際,特制定醫院護理人員輪轉制度。
一、輪轉培訓對象:
36歲以下執業護士,原則上在科室時間較長者。
二、輪轉培訓目的:
1、使輪轉護士熟悉各病區環境及工作程序,能夠勝任各臨床科室的護理工作,能夠為病人提供有效的護理;
熟練掌握各項基礎護理操作及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掌握與各科病人及家屬溝通技巧;
能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
熟悉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觀察要點。
2、使科室護理人員搭配趨向合理,豐富執業護士工作閱歷,保證護理質量和安全。
3、促使護士多角度學習不同科室的護理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逐步達到“全科護士”的能力。
4、使科室始終保持開放、活躍狀態,有利于科室管理及科室之間的交流,提高科室業務水平。
5、使醫院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有充足的后備人員,可隨時調整。
三、輪轉辦法:
1、 各科室根據本科護理人員在科室時間長短依次輪轉,時間較長者首先進行輪轉,科齡相同者年齡較大者先輪轉。各科室推出一名護士根據輪轉順序到下一科室工作,固定工作2年以上。以后科室每半年再推出另一名護士繼續參與輪轉。護士長對每一名出科護士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服務態度、工作作風等方面做出科室評價,留存護理部,作為提拔護士長、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
2、 輪轉科室順序:內一科、外一科、兒科、內二科、外二科、婦產科、外三科、手術室、內五科、急診科、內一科。無特殊情況輪轉順序不能更改。特別科室ICU、內三科、血液透析室相對固定。
3、為了保證科室工作的穩定性,每一科室每次調整1人,護士孕期、產期、哺乳期、病假(超過1個月)者暫不調整。
4、若個別科室因特殊情況急需抽調護理人員,護理部根據各科室人力資源配置及工作量進行微調。
5、各科護理人員及護士長正確對待調整、輪崗,以工作為重,服從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