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保工作方案(精選3篇)
包保工作方案 篇1
當前,各學校暑假將至,學生各類安全事故尤其是溺水事故進入易發期、多發期。為進一步加強我鄉學生安全管理,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就全鄉學生防溺水和暑期安全工作制定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警鐘長鳴,高度重視學生安全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連續發生多起中小學生溺水死亡事故,市范圍內也有部分學生因游泳、嬉水不幸溺水死亡。這些慘痛的教訓再次給中小學生安全敲響了警鐘,溺水已成為威脅學生生命安全的重大隱患。因此,各村、各有關部門要站在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切實增強做好學生防溺水暨暑期安全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汲取教訓,警鐘長鳴,把確保學生暑期安全特別是堅決遏制學生溺水事故看大、看重、看急,抓緊、抓實、抓細,確保全市廣大中小學生安全度假。
二、齊抓共管,嚴格落實工作責任
要進一步落實“管行業、管安全,管業務、管安全,管生產經營、管安全”和“屬地監管”原則,不折不扣地落實好預防學生溺水監管責任,對各自系統、轄區暑期安全工作進行責任劃分,確定責任主體,制定水域防溺水管理責任清單。
要成立預防學生溺水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分析研判本系統、本鄉鎮學生防溺水工作形勢,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措施,層層分解責任。特別是在暑期、汛期等重點時段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安排部署,確保不出問題。
要嚴格落實水域主體責任。對所有水域要進行責任劃分,明確到人,對于無法確定主體責任單位的水域,由該水域所在村負責。水域管理主體責任單位對該水域學生防溺水工作負直接責任。要對所管理水域采取防溺水措施,按有關要求設置警示標志、防護欄、隔離帶和救生設備,特別是要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規定,在硬底人工水體的近岸2米范圍內水深大于0.7米的地段設置護欄。要開展值守、巡視和隱患排查整治。
要認真落實部門、學校和學生家長責任。教育部門和學校負責對學生進行防溺水暨暑期安全常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安辦、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等各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能,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學生家長要切實擔負起學生放假在家、離校在外的監護看管責任,教育子女不到危險水域游玩,沒有監護人的陪伴不獨自嬉水游泳,主動配合當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學校共同做好學生防溺水和暑期安全工作。
三、真督實查,堅決杜絕安全事故
為確保全市中小學生防溺水各項工作措施和要求落實到位,上級部門將組成專門督導組,在暑假(7月4日至9月1日)期間,定期到各鄉鎮暗查暑期落實防溺水措施、防護設施建設、應急值守等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逐一記錄臺賬,并下發整改通知書。對各鄉鎮工作落實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在全市通報批評;對因工作不力導致發生學生溺水或其他暑期安全責任事故的,將對鄉鎮有關領導、部門負責人和有關單位責任人員追究責任,決不姑息遷就。
四、明確學生防溺水暨暑期安全工作職責
教育辦:負責指導各學校學生防溺水和暑期安全工作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監督學校建立安全責任制,落實各項安全措施;負責指導各學校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組織或配合派出所、衛生院等部門對學校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負責指導各學校開展學生防溺水暨暑期安全教育,通過上安全課、班會、國旗下講話、開辦宣傳專欄等各種形式,深入開展以“六不”為內容的學生防溺水專題教育活動,提高防溺水意識,掌握防溺水知識和自救、施救技能;負責指導各學校建立家校聯系制度,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印發提示卡等方式,告知家長擔負起學生放假期間、離校在家及校外活動中的監護責任,學校要在暑假期間,通過校訊通向學生家長發送防溺水公益短信至少3次;嚴格執行學校暑假期間清校、凈校等工作制度和要求,嚴禁假期補課,嚴格落實教師值班、領導帶班制度,認真落實大型活動上報審批制度,嚴格控制暑期師生大型集體外出活動。
派出所:負責煙花爆竹、民爆物品、危險化學品以及焰火晚會、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發生;負責加強對校園、校舍及周邊安全巡查排查,加大對未成年學生尤其是女學生保護力度,打擊各種傷害學生的治安違法和刑事犯罪行為;對水域加強治安巡邏。對學生間打架或對學生傷害事件要及時處置。
安辦:負責依法行使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權,指導協調、監管各村和有關部門暑期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其落實安全管理職責;負責組織指導全鄉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組織選派防溺水專家,深入學校、村和學生家庭宣傳教育,講解自救自護專業知識,加強教師安全知識培訓;負責各企業水池、水庫及人工景觀水體的主體責任單位的防溺水工作監管。
國土所:負責礦產資源安全管理,對非法盜采遺留的安全隱患特別是位于村莊、學校周邊的安全隱患周邊設立醒目警示標識,依法加強監管;負責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對學校周邊危險區域加強安全管理,設立警示標志,制定防范措施和應對預案,嚴密防范。
衛生院:負責監督衛生醫療機構制定安全事故救護應急預案,加強暑期學生傳染病防控和自身保健,做好暑期學生的救治救護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各村黨支部、村委會:履行屬地管理職責,加強暑期學生安全工作的領導,將暑期學生安全工作納入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內容,排查整改各類暑期安全隱患,組織督促、支持各有關單位和學校依法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加強暑期學生安全監管;組織開展暑期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發揮社會資源,合理安排安全、健康、文明、適宜學生參與的暑期文娛活動,豐富學生暑假生活;負責與水利部門聯合對轄區內所有水域進行責任劃分,確定每一片水域管理的主體責任單位,并簽訂防溺水管理責任書。對于無法確定主體責任單位的水域,由該水域所在村對該水域的學生防溺水工作負責;負責在轄區內所有水域的明顯位置設置防溺水警示牌(注明水域管理的主體責任單位、責任人、水情和禁止游泳、溜冰、靠近等警示語),配備一套簡易救生設備(包括帶長繩的泳圈、長竹竿、竹梯等)。
包保工作方案 篇2
為確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轉運工作順利開展,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要求
(一)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籌負責轄區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轉運的指揮調度工作。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都應轉運至定點醫院集中救治。醫療機構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時,需向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報告,由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急救中心,將病例轉運至定點救治醫院。
(二)急救中心應當設置專門的區域停放轉運救護車輛,配置洗消設施,配備專門的醫務人員、司機、救護車輛負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轉運工作。
(三)醫療機構和急救中心應當做好患者轉運交接記錄,并及時報上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二、轉運要求
(一)轉運救護車輛車載醫療設備(包括擔架)專車專用,駕駛室與車廂嚴格密封隔離,車內設專門的污染物品放置區域,配備防護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劑。
(二)醫務人員穿工作服、隔離衣,戴手套、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司機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手套。
(三)醫務人員、司機轉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后,須及時更換全套防護物品。
(四)轉運救護車應具備轉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基本條件,盡可能使用負壓救護車進行轉運。轉運時應保持密閉狀態,轉運后對車輛進行消毒處理。轉運重癥病例時,應隨車配備必要的生命支持設備,防止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病情進一步惡化。
(五)醫務人員和司機的防護,車輛、醫療用品及設備消毒,污染物品處理等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及相關規定執行。
(六)救護車返回后需嚴格消毒方可再轉運下一例患者。
三、工作流程
(一)轉運流程
穿、戴防護物品→出車至醫療機構接患者→患者戴外科口罩→將患者安置在救護車→將患者轉運至接收醫療機構→車輛及設備消毒→轉運下一例患者。
(二)穿戴及脫摘防護物品流程
穿戴防護物品流程:洗手或手消毒→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服→穿隔離衣→戴手套。
脫摘防護物品流程:摘手套→洗手或手消毒→脫隔離衣→洗手或手消毒→摘口罩帽子→洗手或手消毒。
(三)醫務人員、司機下班前進行手衛生→淋浴更衣。
(四)救護車清潔消毒:
1、空氣:開窗通風。
2、車廂及其物體表面:過氧化氫噴霧或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包保工作方案 篇3
幼兒園就要開學了,要做好哪些應急預案?老師園長和家長們都很擔心,疫情會不會嚴重下去,都會有些許的緊張不安。面對這新一輪的疫情反撲,我們仍面臨疫情防控的嚴峻挑戰!這波疫情突然襲擊讓大家猝不及防。極端天氣造訪,多條傳播鏈蔓延,感染者足跡涉及多地,病毒為德爾塔變異株等又加大了此次疫情的控制難度。
一、開學前幼兒園應做好
哪些應急預案?
開學前,在疫情防控方面,幼兒園應該做好哪些物資、人員等準備?哪些地方或者環節比較容易被忽略?園所要做好這七大方面的準備:
全面防疫消毒、人員排查
園所負責人是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第一責任人。開學前,園所提前制定開學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必要時進行桌面應急演練。進行園所全面防疫消毒;全面排查所有師生員工健康狀況,包括園所保安、保潔、廚工等,防止帶病上崗上學。
教職工防病知識技能培訓
對教職工(包括所有園內工作人員)進行防控疫情工作培訓,學習《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條例》以及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等。持續開展健康宣教,消除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營造積極防控氛圍。
儲備足量傳染病防疫物資用品
開學前園所要儲備足量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醫用口罩、手套、洗手液)、符合要求的消毒劑(含氯消毒片或消毒劑、醫用酒精等)、體溫計、移動紫外線消毒燈,洗手間必須配備肥皂或洗手液,并按班級比例配備足夠的嘔吐物處理包。
全面開展校園內環境清潔整治行動
重點做好滅鼠、清除蚊卵的專項行動。消除衛生死角,徹底清除各類病媒生物孳生環境,推進教室、宿舍、食堂、運動場館、圖書館、廁所、空調系統等重點區域和場所環境衛生改善整體行動,做到日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全力營造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
教職工返校返崗前健康調查報備
園所要安排返校返崗人員在開學前、上班前1—2天提交填寫好的健康調查表進行報備,調查內容包括:自身和家屬(同住人員)健康狀況,近期是否到過疫區,近期是否與疫區人員有接觸等。
師生入園時健康篩查
若師生等進入幼兒園人員出現發熱(體溫≥37.3℃)或者干咳、氣促、肌肉酸痛無力等癥狀,應立即戴上醫用口罩,及時離校就醫,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求進行居家觀察。同時,園所要立即向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報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續相關工作。
適當進行心理應激疏導及援助
對于家人、親密關系人、自己患病、疑似病例或者有密切接觸史需要醫學觀察的師生,園所需要關注其心理狀況及變化,需要時請求權威心理應激及援助部門給予適當心理援助。
二、開學后園所怎樣做好每日防控?
對食堂、飲用水進行安全監管
開學前應做好食堂、飲用水的'安全監管。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對學校食堂、學生集體配餐單位的全面檢查,全面清潔消毒,全面的人員衛生安全培訓。
在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對自備水源的防護,做好供水設施(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食堂蓄水池、飲水機等)的清潔、消毒工作。通過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提供的生活飲用水開學前必須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要嚴格執行學校食堂和學生集中用餐衛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晨檢工作,防止帶病上崗;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不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嚴禁采購野生動物作為食物進入幼兒園。
嚴把校門關
加強園所出入管理,把嚴校門關,謝絕一切與園所教學活動、衛生防疫等正常工作無關的外來人員進入園所。另外,在園所內部加強不同功能區域或者樓間管理,設置樓門管理制定,避免樓間無關人員流動,減少交叉接觸。
掌握師生健康狀況
及時了解師生健康及重點人員追蹤隨訪。及時掌握了解師生健康狀況,對赴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或者與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隨訪。
密切監測來園幼兒健康狀況
密切監測所以來園孩子的健康狀態,每日兩次測量體溫,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如發現孩子中出現可疑癥狀,應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員報告,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園所應盡量避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教室、宿舍、圖書館、活動中心、食堂、禮堂、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活動區域,建議加強通風清潔,配備洗手液、消毒劑等。
勤做校園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熱敏感,保持56℃30分鐘、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幼兒園要利用晚上對教室、功能室、綠化帶、廁所、樓梯間、桌椅、板凳、墻裙、地面及各種玩具等師生聚集場所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考慮運輸、使用方便,可以使用含氯消毒片(泡騰片)。
三、孩子入園途中風險如何防范?
入園途中,哪些地方是疫情防控的高風險點?應有針對性地采取哪些保護措施?如果開學時間確定,那么提醒家長注意這三個時間段:
●返園前●
家長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發熱、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胸悶、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等癥狀:如果有,請居家休息或者就醫,并將情況反饋給本班教師;如果沒有,可以正常返園。
●來園途中●
的確存在新型冠狀病毒高風險點,如途中時間長、公共設施多人使用等,請全程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推薦戴手套保持手衛生,避免手直接接觸公共物品和部位,避免接觸其他人員。
●入園時●
請按照園所的安排,到指定地點接受手部等其它消毒流程后,有序將幼兒送至本班教師手中。
四、如果出現確診、疑似病例
應該如何應急處理以及管理?
第一時間上報相關部門
園所如果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疑似病例,要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及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聽從領導指示進行封園等一系列必要舉措。
園所全面消毒
不可忽視的是,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疑似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間所在公共場所如教室、寢室、食堂,以及使用過的物品等,進行終末消毒。
面對疫情的反撲與防疫常態化形勢,“預防在先”、“警惕在前”、“采取措施”、“規避風險”,是每個幼兒園將防疫工作做實做透,全力保障師生健康的唯一手段。
疫情并未結束,戰“疫”仍在繼續。請多一份理解,請多一份配合。讓我們家園共同攜手,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