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工作方案(精選3篇)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境問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環境素養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具有陶冶身心,培養高尚氣質的功能,學生的可塑性大,愈早給予環境保護的意識觀念,愈能落實推廣環境保護教育。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課程設置計劃要求,環境教育課程在地方或學校校本課程中實施。依據教育部《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每學年安排6—8課時。結合我校實際,環境教育納入學科滲透、綜合活動、主題班會和校本課程中;并與學校學生活動、團隊活動、社區活動等有機結合,使學生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參與環境教育,樹立綠色環保意識。為確保將環境教育內容落到實處,特制定本校環境教育課程計劃和實施方案。
二、各年級環境教育的基本內容
高一年級:
1. 引導學生認識世界是普遍聯系和相互依存的
生態環境的各組成要素之間、全球生態環境與區域生態環境之間不是孤立的,它們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相互依存的整個自然生態系統。個人、家庭、社區以及國家相互之間,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活動之間,同樣也存在著緊密的相互依存關系。而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因此認識和尊重自然規律,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2. 引導學生珍視生物多樣性,關注不同文化對環境的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生態環境的活力和潛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保持生物多樣性與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進程中,尤其應該重視維護不同物種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權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類共同利益和環境的前提下,為適應和保護自身生存環境而采取的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
高二年級
引導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取決于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潛能和地球資源的再生潛能。社會環境的健康發展受到自然、經濟、文化、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人類應當了解自身行為對環境所產生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減少乃至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正是在反思歷史發展進程的基礎上,人們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可持續發展強調人類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協調發展,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在資源利用和環境管理上加強交流、理解與合作,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保護好作為人類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發展基礎的資源與環境。
高三年級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解決環境問題,培養學生的環境責任感
引導學生參與解決身邊的環境問題是培養學生環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一方面獲得對環境的敏感性和關于環境的知識,另一方面,認識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培養其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同時,幫助學生了解人類活動會對環境造成不同性質和程度的影響,增強憂患意識,對影響環境的行為采取審慎的態度。
三、學校環境教育課程目標
環境教育旨在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社區、國家和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幫助學生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養成有益于環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決策與行動,成為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愛自然,尊重生命2、關愛和善待他人,能積極、平等、公正地與他人合作,尊重不同的觀點與意見,尊重文化的多樣性3、意識到公民在環境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有建設可持續未來的愿望4、關注環境,積極參與有關環境的決策和行動,做有責任感的公民。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并分析周圍環境的狀況及其變化2、識別家庭、學校和社區的環境問題,并設計、實施和評價解決方案3、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主動而有效地搜集與環境有關的信息4、圍繞環境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他人有效溝通5、批判性地思考區域或全球主要環境問題的成因,并對比各種解決途徑
(3)知識與能力
1、知道人對環境的依賴,反思個人生活對環境的影響2、理解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影響3、知道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演化過程4、分析和理解經濟技術、社會生活、政策法律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5、知道公民參與保護環境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并對比其效果。
四、學習內容
圍繞環境教育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這三個方面的目標,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學生需要,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并運用所學知識做出分析和判斷,進而采取負責任的行動。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自然規律,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 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2.以“ 人定勝天” 為題組織一次討論或辯論活動,反思人類盲目改造自然的行為及其帶來的惡果。3.理解關于環境的不同觀點,通過交流和協商,形成保護環境的共識。4.以《京都議定書》為例,分析國際合作保護全球環境的意義和策略。5.以“ 保護母親河” 為題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認識團隊合作對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性。6.珍視文化多樣性,關注瀕危文化遺產的保護。7.分析討論全球化對本土文化的沖擊,認識到保護本土文化的緊迫性,有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愿望。8.列舉地區歧視或文化歧視的現象,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提出消除偏見或誤解的建議。9、.以不同形式,如詩歌、繪畫、廣告設計,表現不同地域文化對不同生存環境的反映。10、意識到資源利用和環境管理需要關注弱勢群體,愿意采取行動促進社會的公正與公平。11、搜集古今中外有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事例或文學作品,分析其中蘊含的哲理及其積極意義。12、搜集各國和國際社會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和協定,了解各國環境保護的重點和發展動向。
在反思個人行為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的基礎上,從本地著手, 關注全球環境,并積極落實在行動上。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 篇2
根據《沈陽市中小學環境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思,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環境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和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沈陽市中小學環境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發揮青少年在環保工作中重要作用,為我市爭創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做貢獻。
二、工作目標
引導學生欣賞和關愛大自然,關注家庭、社區、國家和全球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幫助學生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方法和能力,培養學生對環捐友善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選擇有益于一環境的生活方式。
初中階段了解區域和全球主要環境問題及其后果;思考環境與人類社一會發展的。相互聯系;理解人類社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自覺采取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三、辦法和措施
(一)開設環境教育專題講座
環境教育專題講座內容標準
1、教學內容
(1)了解當前主要的區域性、全球性環境問題,探究其后果。
(2)結合地方實際,理解不同生產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3)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含義,理解它的必要性。
(4)了解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在解決地方環境問題方面的重要舉措。
(5)反思日常消費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倡導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
2、教學活動
(1)看錄像、圖片或文字資料,了解全球及我國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2)調查和比較清潔生產與非清潔生產的異同。
(3)根據有關資料或能源消耗的統計數據,預測50與卜虧的
資源或能源發展狀況,討論環境承載力問題。
(4)與地方環保部門或環保組織成員座談,請他們講座,介劃各自在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的工作任務和成效。
(5)分組收集一些商品的外包裝,分析這些包裝的作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6)開展辯論活動。辯論:是不是只有高消費才能保證生活質量?
(7)學校為環境教育投入必要的經費和教學儀器、設備。
(二)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形式,也是實施環境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可以使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得環境保護知識。
1、各學科,根據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歸類,把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作為教學目標的一項,
2、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展,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環境意識,達到滲透目的。
3把環境教育作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開展環境教育課外活動
1、組織學生對學校和家庭的周邊環境進行調查研究,制定環保計劃,提出環保建議,采取環保措施。
2、經常召開各種形式的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會。
3、充分利用我市的環境科普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觀、學習。
4、在學校廣播站設立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欄目,利用學校宣傳欄和班報宣傳環保知識。
5、利用環保紀念日開展活動進行宣傳。如:‘前樹節”、“愛鳥周”、“世界環境日”期間,開展‘綠化植樹”、‘愛鳥護鳥”活動或走上街頭宣傳環保知識。
6、開展“環保知識竟賽”、舉辦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演講、攝影,絲,畫比賽。
7、組織學生“春游”、“秋游”或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夏令營等。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 篇3
根據關于印發《xx20xx年“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方案》的通知(冠宣發〔20xx〕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局生態文明教育工作實際,經研究決定,在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現將有關事項安排如下:
一、活動主題
第46個“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主題為“保護碧水藍天,創建美麗”。
二、活動時間1、6月2日—6月8日為“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時間;2、各學校每季度定期開展學生志愿者環保實踐活動。
三、活動目標1、各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志愿者的活動來改善當地周邊環境;2、各學校通過學生志愿者宣傳提高和增強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環保知識;3、通過媒體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環境被破壞對我們造成的'危害,同時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4、通過學生志愿者的現場講解讓更多的人了解環保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真正的行動起來;5、喚起社會公民環保意識,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6、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抵制環境污染,節約能源,愛護綠色環境。
四、活動形式 一是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校園廣播站大力宣傳環保知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二是召開“愛我校園,保護環境”主題班會,教育學生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清潔校園、美化校園活動;三是把環保教育與學生的養成性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向全體學生發出倡議: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人人爭做校園環保小衛士;四是進行環保知識介紹和宣傳。學校利用櫥窗、板報、廣播、集會等進行環保宣傳,開展“珍惜地球資源,促進生態文明”環保征文活動,組織環保知識競賽,讓學生全面、細致、深入地了解環保知識和環保法律法規;五是持續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要求師生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張紙,節約每一分錢……;六是6月5日當天全縣各學校LED電子屏幕都要打出20xx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宣傳標語(附件1)。
五、活動要求一要高度重視。各學校(園)要把“六·五”世界環境日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主題宣傳教育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籌劃,精心部署,確保活動順利開展。二要豐富載體。各學校(園)要落實活動場所,豐富活動載體,鼓勵開展富有創意的宣傳活動,使“六·五”世界環境日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主題教育活動富有成效。三要總結經驗。各學校(園)要及時做好“六·五”宣傳日前后各項宣傳活動的資料匯總,在6月7日前將宣傳活動影像圖片資料、書面總結(壓縮包的形式)分別報至教育局普教科(電話:;郵箱:)和環保局宣傳科(電話:;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