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格式是怎么策劃
課題研究方案是對教育科學研究的整體規劃,是參加研究的所有人員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的基本依據。是把研究工作落到實處的計劃保證。研究方案的設計應體現創新性、科學性、先進性和應用性的特點。
一、題目(即課題名稱)
具體要求:主題確切,切口適宜,言之有物,特色鮮明。
二、問題的提出
通常由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構成:
1、問題的由來或背景,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分析提出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緊迫性。
2、對課題名稱中所涉及的新概念及其特定的內涵做出界定和說明。
3、簡要分析該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狀況,并說明本課題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
4、說明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理論意義就是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理論上可以提示什么。實踐意義就是在實踐上可供他人借鑒什么。
三、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因變量)
研究內容(自變量)
四、理論依據
教與學、心理學、方針政策、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現代傳媒學、建構主義理論等。指明理論名稱并結合本課題作簡要闡述。
五、研究步驟
既定的研究周期內研究工作的大致安排。
六、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如果我們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者的不同,則分為兩類:一類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別人的問題,一類以適宜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的問題。)
行動研究法:在實際情景中,由實際工作者和專家共同合作,針對實際問題提出改革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
除此之外,通常還會用到調查、觀察、測量統計等多種科學的方法。
七、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結題報告、論文、專著、軟件、課件、教案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如何,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課題組的分工要合理明確,爭取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在分工的基礎上,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