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送溫暖工作方案(通用3篇)
寒冬送溫暖工作方案 篇1
春節將至,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安排好節日期間城鄉群眾生活,特別是解決好困難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確保全縣人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溫暖的新春佳節,按照省、市要求,縣委、縣政府決定,近期開展x年春節慰問活動,現制定方案如下:
一、走訪慰問時間:
1月25日起至春節前
二、走訪慰問對象:
各村(社區)困難群眾、困難黨員、困難計生家庭等。
三、走訪慰問組織形式及要求:
1、本次走訪采取合并走訪,將困難群眾、困難黨員、困難計生家庭等一并列入走訪對象,由各駐村(社區)領導、干部負責組織走訪慰問,落實好慰問金、救濟大米、物質的發放。
2、下發的資金、物資等由各駐村(社區)領導統籌,經村(社區)兩委會研究決議,要求走訪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走訪原則:
1、資金安排每戶不超過200元,避免重復走訪;
2、村(社區)干部的直系親屬不予考慮;
3、縣里已走訪慰問的困難群眾、困難黨員、困難計生家庭等不再納入本次走訪慰問范圍;
4、已在縣民政局、鎮民政辦享受過臨時救濟的不再安排走訪。
3、各村(社區)走訪慰問名單的確定必須召開由駐村(社區)領導、干部參加的村(社區)兩委干部會議。走訪資金的發放要實行民主評議,必須登記造冊、張榜公布、公開發放、手續完備,確保專款專用,不得平均分配。下撥慰問資金前,各村(社區)必須提交由駐村(社區)領導、干部及全體村(社區)兩委干部簽字的專題研究會議記錄并有張榜公布照片及確定的走訪慰問名單,由鎮民政辦負責審核。
4、此次下撥資金必須全部用于走訪慰問,戴帽村(平世村、雷公井村、南嶺村、麻池塘村、甫口村)必須提供10%戴帽資金用于走訪的到戶發放臺賬交鎮民政辦,經審核后才撥付戴帽資金。
5、下撥走訪慰問資金的具體安排情況由駐村(社區)干部與鎮民政辦聯系。資金發放后,由駐村(社區)干部把各村(社區)到戶發放臺賬加蓋公章后及時上交鎮民政辦。
寒冬送溫暖工作方案 篇2
為維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基本生存權益,我部自20__年起連續6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各級民政部門周密部署、積極行動,切實保障了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及時得到有效救助服務,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多次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肯定。今年寒冬將至,我部決定從現在起至20xx年3月15日期間(東北、西北地區延長至4月15日)繼續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寒冬救助工作
各地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要把“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總結歷年來“寒冬送溫暖”工作情況,繼續發揚好的傳統,杜絕經驗主義和麻痹思想,克服形式主義和畏難情緒,把保障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困難群眾的生活和安全當做大事、要事來抓。要以許帥同志精神為引領,真正做到“視救助對象為親人”,充分發揮救助管理機構“兜底線,救急難”的作用,確保不發生因工作不當而造成沖擊社會倫理底線的事件。
二、協調發揮部門聯動機制作用
各地民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重視和有關部門支持,發揮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明確各部門、各層級具體責任,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特別是主動加強與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協作,細化部門職責和協作程序,聯合組織人員開展巡查,協調110指揮中心、數字城市管理平臺、24小時求助熱線等,落實發現報告制度和應急處置措施。要強化鄉鎮(街道)救助管理工作職責,通過在鄉鎮(街道)、村(居)設立救助服務站所、救助咨詢點等方式,推動市、縣(區)、鄉鎮(街道)、村(居)四級聯動救助,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工作要求。救助管理機構值班電話要24小時暢通,及時收集各類信息,發揮好轉介平臺的功能。
三、抓實做細重點工作環節
各地救助管理機構要切實規范工作流程,嚴格落實“六必須、六不得”的要求,把每一個環節做細做實,特別是在安全檢查、站外托養、機構管理等容易出現紕漏的環節,必須強化責任意識,排查隱患,堵塞漏洞。要認真細致布置開展站外巡查工作,加大重點區域巡查力度,在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可能露宿的在建工地、城鄉結合部、橋梁涵洞等地開展地毯式摸排,提高巡查頻率,擴大巡查范圍,確保重要地段無一遺漏。要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個性化救助。在流浪、乞討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集中活動的區域設立開放式救助點和臨時庇寒場所。對不愿到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的人員,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和告知詳細的求助方式,后續定期進行跟蹤勸導,并留存好相關救助信息和資料。要在大風降溫、雨雪天氣來臨之前做好應急準備工作,提前購置物資、部署人員、調度車輛,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積極做好和公安、醫院等部門、單位的銜接和配合。
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各地民政部門要注重創新工作方式,指導社會力量參與發現報告、引導求助、志愿服務等工作。救助管理機構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參與日常街面巡查和站內救助服務。注重調動民間信息員、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公交出租司機、夜間安保人員等熱心群眾積極性,主動提供救助線索。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居(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了解民情、反應迅速的特點,及時提供救助線索。各地民政部門應根據信息提供質量和救助落實效果,在做好評估的基礎上,對線索提供者采取適當措施予以獎勵。
五、強化宣傳引導
要注重利用網絡、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宣傳救助管理政策,公布求助渠道、方法和電話。可以通過在重要時段播放公益廣告、在重點區域向社區居民發放求助宣傳卡等方式,擴大救助政策社會知曉度,引導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和群眾及時撥打求助熱線。同時利用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和全國救助尋親網等尋親信息發布渠道,盡快幫助受助人員尋親返鄉。對突發事件和重大輿情要及時應對,主動引導社會輿論。專項工作過程中或結束后,可以采取新聞發布、邀請采訪等多種形式,介紹“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進展、成效和工作難點,宣傳救助戰線的優秀人物和先進事跡,樹立工作良好形象。
各地特別是北方地區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要高度重視“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務必精心部署、扎實落實,工作中遇有特殊情況和突發事件要及時上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于20xx年4月15日前將專項救助工作總結報送部社會事務司。
寒冬送溫暖工作方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在冬至和新年到來之際,滿天星教室以“我們是一家人”為主題進行聯歡,通過包餃子、做游戲,使學生感受中國農歷節氣的魅力,感受新年的快樂氣氛,感受大家庭的溫暖。
二、活動時間:
12月21日10:00——15:30
三、活動地點:
滿天星教室
四、參加人員:
三三班科任教師、全體同學、家委會成員、部分家長(15名)。
五、活動準備:
1、布置教室,烘托節日氣氛:氣球、彩帶、背景墻、游戲背景音樂、歌曲《新年好》、《家愛我我愛家》。(郝祖曦、牛宇星負責)
2、物品準備:
面粉(謝易庭媽媽);餃子餡(趙、侯媛媛負責);
電磁爐、電飯鍋、電源插頭、鍋盤、刀、面盆和大湯勺等包餃子工具6套(張老師、家委會及部分家長提供);陀螺盤、積分器、小禮物,證書、小獎品(付煜、李華負責)
3、學生需帶物品:小碗(不燙手、不易碎)、勺子、少許食品(不帶零食);干凈的小圍裙、袖頭等。
4、學生自制新年賀卡。(學生和家長一起)
5、全班學唱《新年好》、《家愛我我愛家》。(許娜老師)
6、主持詞。(趙)
7、制定活動游戲規則、比賽成績表、積分表、猜猜猜比賽詞語、謎語、腦筋急轉彎題。(張琛、張志明、趙輝)
六、活動流程:
主持人:趙
1、張老師致新年賀詞。
2、團體活動一:包餃子,吃餃子。四人為一小組,每組有一名家長帶隊。
3、團體活動二:陀螺比賽
實行淘汰制,每小組出1名同學,決出冠亞季軍。第一名小組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第四名2分,第五至第八名1分。
4、團體活動三:踢毽子比賽:
規定時間內比一比誰踢得最多,第一名積4分,第二名3分,第3、4名2分,第5至8名1分。
5、團體活動四:猜猜猜
每小組出2名同學,一人比劃一人猜,不能說出其中的詞語,一分鐘猜中最多者為勝。第一名小組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分。
6、個人活動:智力大闖關。抽出20道猜謎語、腦筋急轉彎題,個人搶答,答對者有獎品。
7、張老師對積分前三小組頒發證書。
8、抽簽送賀卡。將制作好的賀卡(署自己的名)送給同學。
9、師生齊唱《家愛我我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