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副園長辭職信(精選3篇)
幼兒園副園長辭職信 篇1
各位領導你們好!
首先,非常感謝您這幾個月來對我的信任和關照。
這段時間,我認真回顧了這三個月來的工作情況,覺得來到一保工作是我的幸運,我一直非常珍惜這份工作,這幾個月以來領導對我的關心和細心教導,同事們對我的幫助讓我感激不盡。在一保的工作中,讓我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從專業技能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謝領導對我的關心和培養,對于我此刻的離開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一保給予了我這樣的工作和鍛煉機會。我辭職的原因,是因為我家不在武漢,再工資太低無法保障自己的生活,剛好此時有個機會,我想打算試試看,所以我決定辭職,請您們支持。
請您諒解我做出的決定,我很遺憾不能為一保輝煌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一保的業績一路飆升!希望幼兒園領導們及各位同事工作順利!
此致
敬禮!
x年xx月xx日
幼兒園副園長辭職信 篇2
xx幼兒園是一所以情感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他們把育人的目標定位為——培養一個大氣的孩子,幼兒園見習報告。第二次來到,不免有更親近、更熟悉的感受。這次來到主要是在家庭教育方面進行觀摩學習。
首先,想談談我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如今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有了較大的提高,他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越加關注,加上社會上許多早教、特長班等的火熱宣傳,非學前專業的父母對于如何在家庭中教育子女有各自的困惑、思考與策略,所以家園結合可以為家庭教育提供更有利有效的方法,更寬領域的交流平臺,更專業化的指導。作為幼兒教師,在開展這方面的家長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次見習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
這次的家教沙龍活動首先以托班的一堂公開課開場,教師用木偶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告知幼兒分享可以帶來快樂的收獲,并在活動中嘗試讓幼兒體驗通過分享草莓所帶來的快樂,實習報告《幼兒園見習報告》?v觀整個集體教育活動,活動的形式非常吸引孩子,教師的表述、引導很到位,孩子的配合也比較積極?墒鞘冀K令我感到疑惑的是難道通過一節課就能養成孩子的分享意識了嗎?即使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了分享行為,那這種行為又能持續多久呢?孩子分享行為的表現會不會受到當時周圍環境的影響呢?由此,沒有真正理解這堂公開課所起到的作用。在緊接著的家教沙龍活動中,我逐漸了解之前的一堂公開課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告訴家長在家庭教育活動中可注意運用多種情境與方法。
第一次接觸家園結合的家庭教育活動,感覺上整個家教沙龍活動的形式、氛圍還不錯,活動主要以一位老師有層次地引導,家長在活動中自由地表述各自家庭中孩子對某一行為發展程度、自己的教育策略、教育理念、對幼兒園活動開展的意見等等。首先,很多家長會講述自己孩子在分享行為的發展情況,家長間的交流,可以讓家長對同年齡段的孩子就某一行為的發展水平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可以衡量自己孩子的程度,把握家庭教育中的階段性重點。其次,在介紹各自對孩子在家庭中培養分享行為的不同方法是父母之間的經驗交流是一個取長補短的好機會,掌握的好方法多了,途徑多了,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就更有效了。相反,一些不好的方法,父母也可以及時地避免。第三,父母交流中的集中困惑往往是幼兒園活動中所需要彌補的重點,家長與老師通過交流可以更好的明確孩子需要發展的方向,互相得到更好的配合。第四,每次討論末都會有幼兒園專業教師闡述對問題的看法,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可以為家長提供更科學、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避免盲目性,一些心理、保育方面的知識是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更具有針對性、科學化。可以說,家長與家長間、家長與老師間的討論都是促進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有效的途徑。
作為幼兒教師,一般承擔整個活動的組織、引導環節,就像那位老師她在活動前預設了一系列提問,而且各個相關,從孩子在家庭中的分享行為表現,到分享行為對于孩子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性,再到評述觀摩分享行為集體活動的方法,引向家長在家庭中對于孩子在分享行為培養時的方法,接著提供一些專業的、常用的分享行為教育方法,展開對家庭教育更多的環節中的遷移。可見,幼兒教師對整個活動各個環節的把握、相關教育方法經驗的總結,都必須事先統籌妥當,在討論中對于家長的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需要作出判斷,能夠充分地體現出自身的專業性。因而,這是需要我們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積累一定的經驗后才能達到的。
幼兒園副園長辭職信 篇3
1、真心付出,穩定新生情緒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從小都是在眾多長輩的呵護下長大的,為了讓他們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多。在開學前,我們逐一進行了家訪,在家訪時,我們除了向家長了解幼兒情況外,還極力與幼兒多接觸,讓孩子認識即將每天與他們共同生活和游戲的老師,減少孩子們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在孩子們剛入園時,哭鬧情緒是難免的。在家訪時我們了解到,很多孩子都很喜歡聽故事和唱歌,于是我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給他們講故事、唱歌、跳舞,從孩子們第一天入園就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對于情緒波動較大的孩子我們毫不吝嗇的給予他關愛,讓他明白離開了爸爸媽媽,老師也很喜歡他。每天下班后都會覺得身心疲憊,但我們又會自我安慰,想想今天哪些孩子沒哭了、哪些孩子又進步了,這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第二天工作的動力。經過我們兩位老師的共同努力,孩子們很快穩定了情緒,喜歡上了我們小2班這個大家庭,有的孩子周末還要吵著上幼兒園。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2、重視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習慣培養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幼兒期的良好生活秩序將影響到孩子一生,使他們終身受益。在幼兒入園后不久我們進行了一日常規教育,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如:自己獨立的進餐,如何正確使用碗勺,如何保持桌面的衛生,如何堆放自己吃完的碗勺等,在午休時,訓練孩子如何擺放自己的衣物,訓練孩子自己穿脫鞋子并能擺放整齊。在教學中,我們指導孩子如何坐立,如何翻閱圖書,玩玩具時怎樣正確的收拿玩具。一學期下來,孩子們能自覺排隊飲水、入廁,能安靜進餐并保持桌面干凈,懂得了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還能主動向家長轉達老師交代的事情,各種習慣已基本養成,許多家長都向我們反映孩子習慣好了、懂事了。孩子們的進步是我們能看得見的,從不會聽課,上課隨便走動的狀況到現在的主動和老師配合,積極動手參與,這讓作為老師的我們感到非常的高興,所以本學期我們重在關注幼兒語言的發展,加上班上語言發展存在問題的幼兒相對較多,所以在語言發展問題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在日常活動和各種教學活動中,我們的語言盡量做到規范、完整、使用普通話,給幼兒正確的示范。
3、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學期初我們結合本班特色和幼兒年齡特點對教室進行了環境布置,使幼兒和家長一來到班上就能感受到這個新家的溫馨,能立即喜歡上它。在創設了大環境后,我們還結合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孩子的情況,不斷豐富環境,我班有動物區,可以讓幼兒觀察動物是怎樣生活的;植物區,讓幼兒學會如何照顧它們;操作區,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圖書角,鍛煉孩子的閱讀能力。
4、教學形式多樣化,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
我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靈活開展主題活動。我班幼兒年齡差異較大,新的教材中對幼兒的操作能力要求有些偏高,于是我們在研究教材后,把集體教學與個別引導、課堂教學與家庭輔導相結合。在活動中我們重視幼兒主動感知、體驗。如在《金色的秋天》的主題活動中,我們開展《拾落葉》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一邊讓幼兒認識到秋天樹葉會變黃,而且還會從樹上飄落下來,使幼兒對秋天的季節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通過拾落葉還讓孩子們也體驗到環衛工人工作的辛苦,促進了幼兒社會情感的培養。在此次活動中,我們有機的整合了各領域教育內容。像類似的活動我們經常開展,而且不局限于課堂,我們將教育目標滲透到一日生活之中。如在教孩子唱《洗手歌》時,我們就是在盥洗室里進行的,讓幼兒邊洗邊唱,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因此,一學期下來,孩子們都已充滿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5、德育方面
首先我把教室布置得溫馨、整潔,像家一樣,讓幼兒一進教室就充滿著好奇,和他們一起玩玩具,做游戲,讀兒歌,漸漸地讓幼兒適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
X月,我們召開了小班的第一次家長會,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在家長會上,我們向家長介紹了小班幼兒的一些情況,以及需要培養的地方,還有許多建議,家長對這次的反映還不錯。
XX月,我們開展了親子活動,為了增進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向家長宣傳新的教育觀、兒童觀,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能主動配合,做到家園互動。
6、自理能力的培養
小班幼兒剛離開父母,自立能力普遍都很差,開始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
(1)上廁所在家幼兒用的是坐便器,到幼兒園后女小朋友只能蹲,男小朋友只能站,大便才可以蹲。于是就一組組的教他們。男女小朋友大小便應該怎樣,后來小朋友掌握的都很好。
(2)穿鞋子。幼兒學會區分鞋子的左右,我邊幫孩子穿邊進行講解示范讓幼兒學習區分。“腳尖做朋友,腳跟做朋友,中間留下一只眼睛。”
(3)洗手。督促孩子飯前便后勤洗手,并且還要求他們在洗手的時候應該把袖子往上卷起來,搓搓手心和手背,小手要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