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會上半年工作報告
各位委員,同志們:
我受市委常委會委托,向全委(擴大)會報告工作進展情況。
關于上半年工作
今年以來,新一屆市委常委會團結帶領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認真貫徹落實視察___時的重要講話、省十一次黨代會和市第二次黨代會精神,按照“推進新跨越,建設新___”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建設小康和諧魅力新___三大目標,堅持發展為先、項目為綱、民生為要、落實為重,推動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整體呈現出和諧、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城鄉經濟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始終突出第一要務,全力以赴抓項目、抓產業、抓招商、促發展。止6月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9.6億元,同比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94億元,增長25.2;地方財政收入3.43億元,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6億元,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8元,增長14.4。工業經濟在優勢行業的強勁拉動下快速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25.36億元,同比增長18.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4;工業產品銷售率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91.3。狠抓節能減排,遏制了能耗增長的勢頭,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減少5.2。固定資產投資在建設項目的強力帶動下有效推進。全市共實施50萬元以上各類建設項目670項,累計完成投資76.68億元。53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已有47項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8.85億元。平定、西長鳳高速、大柳煤礦、煤制甲醇、___電廠二期、崇信電廠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通水、通電、通鄉油路、通村等級公路、整村推進、移民搬遷及生態環境建設等進展良好。城鎮化建設在攻堅破難中有了新的發展。中心城市建設以“一帶兩區三園四路五建”為重點,完成投資2.2億元,6縣縣城開工基礎設施項目28項,完成投資6224萬元,村鎮建設和312國道沿線綜合整治全面展開。招商引資在擴大開放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先后與天津、安徽、廣東等地的大型企業建立了聯系渠道,積極組團參加“西洽會”等全國性經貿盛會,引進各類招商項目84項,到位資金7.3億元,同比增長22.3。四大產業在深度開發中實現了提質增效。全市原煤產量、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18和28.53,牛飼養量、出欄量分別增長4.5和7.4,游客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8和33。新植果樹經濟林19.1萬畝,有效擴大了果品標準化基地、出口備案基地和綠色基地,實現果品出口創匯110萬美元。新建、改擴建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33戶。農業和農村經濟在抗旱減災中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開建示范點75個、“三清五改”示范村100個。特別是面對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全市上下堅持主動抗旱,全民抗旱,共爭取各類抗旱救災經費1535萬元,社會各界捐款850萬元,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的吃飯、飲水等基本生活。積極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發展勞務經濟,完成翻耕改種62萬畝、復種130.6萬畝,輸出勞務41.7萬人(次),農民人均實現勞務收入510元。
二、和諧社會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堅持和諧抓民生,以辦實事為重點,進一步夯實和諧基礎。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成立了市生產力促進中心,選派266名科技特派員駐村創業,實施科技項目111個。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消除d級危房2.7萬平方米,新改建校舍8.2萬平方米,省上在涇川縣召開了現場會。___工業中專申報已通過省上審批。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47.4。市醫院綜合樓、鄉鎮衛生院等項目進展良好。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28‰,農村計生率達到85.42。民生工作成效明顯。全力落實省、市向人民承諾的實事,建成6處安全飲水工程,6條通鄉油路,12條通村油路和水泥路,開工建設通村等級路61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部農村人口,平均參合率達到90.3;啟動了城鎮非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建立濟困病床277張,落實了財政補助經費;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全部納入財政全額供給。制定了城鎮廉租住房管理《實施細則》,___城區728戶低收入家庭通過享受廉租房政策改善了居住條件,市、縣(區)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進展良好。千方百計優化支出結構,增加就業、社保、民政等民生方面的投入。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214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790人,安置零就業家庭就業704戶;社會保障參保人數達到26.67萬人,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5萬人;低保標準連續3年增長10,新增農村低保對象2.5萬人,城鄉14.3萬名低保對象和9987名五保供養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醫療救助范圍進一步拓展,有效救助城、鄉大病患者5.2萬人(次)。啟動綜合治稅工作。成立非稅收入管理局,規范了非稅收入的征管,市直“菜藍子”全部納入財政供給。財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占33.9%。社會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引導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醫療衛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法律等服務進村莊、進社區。依法穩妥解決了民族宗教方面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維護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全方位深化平安創建和“三基”工程建設,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市信訪總量呈下降態勢。認真開展煤礦、道路交通、非煤礦山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強化食品、藥品、餐飲等行業監管,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