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聯社信貸工作報告
5、強化五個結合點,強化支農機制。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xx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天辦發〔〕5號)為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從健全制度入手,積極參與配合試點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工作聯系點制度。以文件形式明確將涉農龍頭企業——xx市油脂化工有限公司和x新村、x村、xx村、xx村、xx村等五個村作為聯社領導班子的支農示范點,并要求各社也要相應建立支農示范點。遍布全市的聯系點成了信用社了解農村基本情況的信息點,成了農村“雙百文明”建設的模范點、成了“信用工程”建設的帶動點。二是建立健全“三百優”評選激勵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法制“三查”制度。堅持做到防范貸款風險在先,發放貸款在后,每筆貸款都堅持填寫“三查”記錄簿。對萬元以上涉農貸款堅持按月收息,全程參與信貸資金循環與監控。四是建立健全經常培訓制度。在學習中央和省市兩級政府支持“三農”發展的文件、金融及農業生產規律、主打農產品工藝流程、小額農貸操作流程知識的同時,切合我社實際,開展了“以熱愛信合事業為榮、以危害信合事業為恥;以服務地方經濟為榮、以損害地方經濟為恥;以堅持努力學習為榮、以無知不求上進為恥;以提高服務質量為榮、以服務質量低下為恥”等為主要內容的“八榮八恥”教育活動,堅定打持久戰信心,培養出了一支過硬的信貸員隊伍。
。ǘ、以強市為主線,拓寬信貸領域,著力推進民營企業擴規上檔工作,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壯大
市委市政府在規劃中提出了培育壯大紡織服裝、機械制造、醫藥化工、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我們搶抓機遇,圍繞產業規劃,把支持民營企業作為拓寬信貸工作領域的切入點,重點支持了股權結構合理、法人治理完善、財務狀況較好、公司管理運作規范、有發展前景的公司,達到了社企“雙贏”。
1、細分客戶,開辟融資通道。一是轉變觀念,創新意識,樹立“現代企業”思想。在信貸業務上實行四個轉變:即從單一支持傳統農業向支持規模農業轉變,從支持農業向支持“公司+農戶”民營企業轉變,從支持農業向涉農工業轉變,從分散使用粗放管理信貸資金向適度集中、講求效益方面轉變。二是深入調查,細分客戶,找準信貸“支撐點”。通過調查,對民營企業有選擇性支持,同時,對支持的客戶進行細分,劃分重點支持客戶,一般支持客戶,嘗試性支持客戶,以此為基礎,在貸款發放額度上進行劃分。xx年發放x萬元以上貸款的民營企業有12家,x—x萬元貸款民營企業有x家。
2、嚴格授信,打造核心群體。為掌握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我們從民營企業的誠信度、道德風險、管理能力和資金流量等八方面進行分析,對民營企業有關指標進行量化并逐項評分,得分80分以上為支持戶,90分以上為重點支持戶,同時進行授信,核定貸款最高限額,采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周轉使用,簡化了貸款手續,及時解決了民營企業資金缺口。僅xx年元至4月間,全市農村信用社已對x戶民營企業進行了信用等級評定和授信,累計發放貸款x萬元,培植了一批黃金客戶。如昌豐棉麻有限公司,XX年與信用社建立信貸關系,當年發放貸款x萬元,年底產值較上年翻了1翻;第二年信用社又發放貸款x萬元,其生產規模、產量、產值、利潤得到了較快提升,該戶在汪場鎮還購置土地x畝,建起一個花園式的生產廠區,目前,公司年產值x多萬元,創利稅x多萬元,生產規模位居全省同行業的前列。
3、強化管理,確保安全運行。為加強民營企業貸款管理,規避貸款風險,我市農村信用社專門制定了民營企業貸款管理辦法。一是規定“一戶一社”,采取借款戶選擇信用社及信用社選擇借款戶的辦法,一個借款戶只能在一家信用社開戶,避免了一戶多社貸款的現象;二是對上報審批的民營企業貸款,信用社必須認真填好貸款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做到內容真實,完整,要素齊全,對報審貸款資料不全,調查報告不詳細的,市聯社一律退回;三是市聯社負責對報審貸款審查,并簽署審查意見,提交審貸委員會審議后并及時下發批復;五是信用社接到貸款批復后,嚴格按照要求辦理貸款發放手續,凡先發放后報批及不按批復辦理有關手續的,一律按違規放款處罰;四是健全民營企業信貸檔案資料,信貸員每個季度必須對民營企業進行貸后檢查,市聯社對貸款大戶每半年進行檢查,形成檢查材料,反饋風險問題,認真整理和完善檔案,發現缺少檔桉案或檔案資料不全的,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