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化發展工作匯報
二)國風電產業發展現狀。國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千瓦。近海風能儲量有7.5億千瓦,共計約10億千瓦。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以及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國的風力發電于上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進行研究和試點,當時在等省區建成了容量在10千瓦以下的小型風力發電場,但其后就處于停滯狀態。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能源危機的影響下,特別是農村、牧區、海島等地方對電力迫切需求的推動下,國對風力發電的研究推廣又給予了重視與支持。年,山東榮城建成了國第一座并網運行的風電場。年,國已建成4座并網型發電場,最大單機容量為500千瓦。年以后,風力發電進入了擴大建設規模的階段,其特點是風電場規模和裝機容量均較大,最大單機容量為1300千瓦。年,全國風電裝機總量達到260萬千瓦。同時,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已具備了齒輪箱、葉片、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制造能力,風電裝備依賴進口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觀。截止年底,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已有98家,其中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有15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也很迅速,僅風輪葉片制造企業就有20余家。國內共有105個風電場,分布在18個省(市區)累計安裝風電機組6458臺,實際裝機容量達到605萬千瓦以上,當年增長了132.69%成為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規劃,年,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萬千瓦,年達到4000萬千瓦。但從近兩年全國風電的發展速度看,”規劃的目標將會被大大超越。
三)省風電產業發展現狀。省風能開發利用起步較早。開展了全省風能資源評價、風電場選址,并在全省設立了60多座測風塔進行連續測風等前期工作,完成了全省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規劃了18個大中型風電場,總裝機萬千瓦。分別為:河西西部的瓜州北大橋、干河口、小宛、南岔、橋灣5個風電場,玉門市昌馬、低窩鋪、紅山窯、三十里井子、玉門東5個風電場,以及肅北縣馬鬃山風電場;河西中東部地區的金塔鴛鴦池、嘉峪關西、永昌芨嶺、天祝松山灘4個風電場;地區縣興泉、北灘2個風電場;定西地區通渭縣華家嶺風電場。年,省提出建設河西陸上風電走廊的大戰略,制定了以風力發電成套設備為龍頭的裝備制造業振興計劃。早在年,省上就在理工大學建設了風能中心,省財政每年支持研發經費300萬元。去年10月,省組織有關單位編制完成了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報告》省規劃“”后三年新增風電裝機300萬千瓦,年達到400萬千瓦,年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年達到萬千瓦,年以后繼續擴大到3000萬千瓦以上,使河西走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基地。截至年底,全省建成和在建的風電裝機達到50萬千瓦,開展前期的風電項目裝機100萬千瓦。風電成套設備制造的研發也進入了新階段,風電成套設備基地建設有了實質性進展。
三、市發展風電產業的優勢、現狀和前景
一)市發展風電產業的優勢。
1區位條件優越。位于等省會城市的交匯處。109線、312線、309線三條國道和207線、201線兩條省道都經過市內,尤其是再到河西都是高速公路,物流上比較暢通。同時,周邊地區風電發展潛力巨大,對風電成套設備的需求市場廣闊。因此,把作為發展風電成套設備的重點地區,具備向四周擴展的空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