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剩余勞動力培訓情況的工作報告
職中xx年7月被四川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命名為“四川省扶貧辦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以來,在各級黨政的領導下、在各級扶貧開發辦、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堅持貼近產業辦專業,面向市場育人才,“先定單,再培訓,后就業,長短結合精技能”的特色辦學之路,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變。學校先后被評為巴中市勞動轉移培訓先進單位,巴中名校,四川省職業技術先進單位,四川省勞務扶貧先進示范基地,先后被命名為“四川省重點職業高中”,“國家示范專業教學點”、“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學校先后開辦了電子裝配、計算機應用、家政服務、車工、鉗工、保安、電動縫紉、飯店服務等十多個專業的強化技能培訓,還為的“三大產業”培訓了“南江黃羊飼養員”、“鄉村獸醫”、“銀花、核桃、銀杏的栽培及加工技術”等人才。幾年來共培訓安置了4860人到富士康、亞特蘭斯、步步高、康佳、華維、托普、松下、恩斯邁等電子集團,北京、西安、青島等地的建設公司,正大、希望、大北農等享有盛譽的企業。xx年2月以來,培訓了各類技工2520人,其中農民工1669人,2380人到外地務工就業,人平月工資都在1200.00元以上。
一、黨政領導重視 組織機構健全
黨政充分發揮小河職業中學“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的龍頭作用,有效地整合師資、設備資源,實施了“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農村黨員科技培訓工程,服務就業技能培訓工程和科技扶貧致富工程。
xx年來,委組織部、委宣傳部、扶貧開發辦、小河職業中學叁仟余名師生等“四板塊”狠抓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的招生工作。組織部xx年培訓兩期308 人,100%的學員獲得“農村黨員適用技術合格證書”,85%的領到了“農民技術員等級證書”,20%的學員達到中、高級技術資格水平。96人外出務工,其中39人競爭到管理人員崗位,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宣傳部到各鄉鎮中小學、衛生院調查研究,與各中小學校長、衛生院院長一同制定規劃,簽訂目標責任書,用三年時間將教師、醫生在農村40歲以下的家屬進行一次種植、養殖、勞務技能等的培訓,并把此項工作列為中小學、醫院的年度工作考核范疇。xx年參訓的家屬98人,其中75人到特區務工,年純收入都在壹萬元以上。縣扶貧辦深入到各企業、機關調查了解自愿外出務工者及貧困鄉村務工人員的情況,造冊登記、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經費到位、統一組織到小河職中進行培訓。招收265人,通過強化技能培訓安置到全國四個大中城市15家企業,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小河職中的3000余名職高學生來自全縣的各個鄉村,學校印發了10000余份招生簡章,在電視、報紙進行宣傳:勞務輸出要由數量體力型逐步向技能、智能型轉變,增強勞動力綜合競爭能力,3000余師生齊動員,頂烈日、冒嚴寒,走鄉串戶招收學員970余名。學校把招生宣傳列為對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的考核。每期大規模從小河職中送走的農民工,縣委書記、縣長都要在歡送會上進行熱情洋溢的講話,預祝他們人人都能抱回一個金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