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民政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4、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雙擁工作以紀念雙擁運動60周年和爭創全國第五次、全省第六次雙擁模范城為契機,不斷創新理念、創新內容、創新領域,廣泛開展全方位擁軍活動。幾年來,在雙擁部門的協調下,市財政共撥出資金15778萬元支持部隊建設,較好地解決了駐x軍警部隊的營房、水電、交通、通訊、訓練場地、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改善了部隊官兵的工作生活環境;教育部門在學位緊張的狀況下,優先安排345名軍警部隊干部子女入學入托;人事部門通過建立軍轉干部安置數據庫和企業軍轉干部數據庫,加強各單位的溝通和協調,解決少數企業軍轉干部的實際問題,協助8名下崗企業軍轉干部實現再就業。我市雙擁工作年年取得新成績,先后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和省“雙擁模范城”六連冠,xx區、xx區被省評為“雙擁模范區”。市私營企業協會等單位被省評為“愛國擁軍先進單位”,xx區民政局被省評為“愛國擁軍先進個人”。
5、清墳工作任務按期完成。三年來,市共投入了160萬元專項經費,重點對“三道兩區”和其它地區的舊墳進行了清理整治,共清理整治了196113穴舊墳,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舊墳清理整治任務。
6、福利彩票銷售創新高。積極尋求應對措施,規范發行管理,嚴格操作規程,加大營銷力度,不斷拓展福利彩票發行市場。三年來我市福利彩票銷售逐年創新高,今年銷售總量1.6億元,創我市歷史最好成績,完成省民政廳下達任務率和全市人均購買額兩項指標均列全省各地市第一位。為了探索即開型福利彩票銷售的新模式,中國福彩中心、省福彩中心在我市率先進行福彩“刮刮樂”銷售新模式的全國試點銷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通過幾年的努力,逐步將福彩36選7、福彩3d、雙色球和“刮刮樂”打造成為我市電腦福利彩票銷售的四大品牌。
7、民政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一是實現了三級聯網。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多方籌集資金近150萬元,依托市大社保數據中心建成全市統一的民政網絡業務平臺,實現了市、區、鎮(街)三級民政部門網絡互聯,部分民政業務可直接在網上辦理,大部分業務軟件可投入試運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二是開通與省民政廳的聯網線路。三是為各鎮(街)配備了救災電腦,并舉辦了民政業務軟件使用培訓班,全市民政系統共160人參加了培訓。四是民政網站建設得到加強,欄目內容得到充實,部分民政的法律法規可在網上查閱,民政業務行政許可事項申請表格可在網上下載,各類政務信息在網站得到及時公開,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局信息化水平實現了質的跨躍。
(三)積極配合,協調發展,民政工作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1、社會救助體系和社會福利服務體系日臻完善
——建立和完善了以城鄉低保救助制度為基礎,臨時救濟、經常性社會捐助制度、社會慈善事業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四難”問題。一是解決困難群眾“看病難”問題。建立了覆蓋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醫療救助制度,基本醫療救助金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4的比例,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十五”期間,全市有21561人次申請并得到了醫療救助,支出基本醫療救助金873.99萬元。自我市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至今,共支出34.04萬元用于13614名農村低保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其中金灣、斗門區的1047名五保對象已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占全市五保人數的91.9。二是解決困難群眾“住房難”問題。“十五”期間共安排404.17萬元(其中自然災害救濟款309萬元),用于739戶城鄉低保、優撫對象的危房改造和維護建設。三是積極解決困難家庭子女“讀書難”問題。根據《xx市特困家庭子女減免學雜費工作的實施意見》,“十五”期間為全市19504名困難群眾子女減免了學雜費,減免金額783.07萬元,確保了低保家庭困難學生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出臺了新的《xx市資助貧困家庭子女上大學實施辦法》,適時提高資助標準,適當擴大了資助范圍,凡符合條件的,政府給予考上專科的一次性補助4000元、考上本科的一次性補助6000元,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困難學子的關愛。兩年來共資助300名貧困家庭子女上大學,支出資金118.8萬元。四是解決困難群眾“打官司難”問題。會同市司法局出臺了《關于完善法律援助機構與民政部門的工作配合機制的意見》,低保對象只要提供有效的《廣東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就能得到法律援助機構的幫助,解決了低保對象打官司難的問題。社會救助體系保障了群眾的基本經濟生活權益,緩解了社會矛盾,為深化改革,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