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漁政工作報告
尊敬的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會議安排,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縣xx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報告全縣XX年水產漁政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一、漁業生產發展情況
全年共生產優質鯉魚苗300萬尾,鯽魚苗20萬尾,從重慶南川和遵義引進草魚和花白鰱各100萬尾,培育大規格魚種4.5噸,生產商品魚840噸,比上年同比增長5%。
(一)進一步規范魚種場生產管理,確保優質魚苗魚種的生產和供應
目前,我縣僅有田生水產良種場和安場擦耳巖漁場兩家具備專業法定資質的魚苗繁殖場。XX年田生水產良種場在主管局水產科技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了親魚的更新換代和提純復壯,確保和提高了所生產魚苗的品質和良種化程度,共繁殖鯉魚苗200萬尾,鯽魚20萬尾,培育大規格魚種3噸;安場擦耳巖漁場生產鯉魚苗100萬尾,培育大規格魚種1.5噸。基本滿足了全縣養殖戶的魚苗魚種需求。
(二)以常規稻田養魚為基礎,大力發展生態漁業、效益漁業,積極推進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1、在發展常規稻田養魚的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漁業。
去年全縣共發展稻田養魚3.2萬畝,成為全縣漁業發展中最基本的生產模式,平均每畝產魚10公斤,共產魚32噸,主管局還在鞏固了大坎20畝生態漁業示范點的基礎上發展了鳳儀小寨壩生態漁業示范點15畝,山峰村生態漁業示范點25畝,儉坪丁家山生態漁業示范點20畝,大力實施“稻魚三千工程”,并充分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2、積極發展池塘養魚,大力推廣和利用山塘、水庫大水面養魚。
全縣去年共發展池塘養魚360畝,山塘養魚760畝,水庫養魚800畝,至此全縣的山塘和水庫基本上都得到了合理開發和利用,并發揮出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3、大力推廣集約化養魚技術。
去年縣水產部門分別在小雅、廟塘和鳳儀鞏固和發展簡易流水養魚12畝;還利用芙蓉匯良坎庫區得天獨厚的水域條件發展網箱養魚500平方米,并帶動周邊4家農戶發展250平方米,集約化養魚技術得到普及和推廣。
4、優化養殖品種結構,發展名特優養殖。
一是推廣埃及胡仔鯰的養殖。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縣原水產公司就開展了埃及胡仔鯰的引種和人工繁殖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此項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所以埃及胡仔鯰在我縣具有較好的技術基礎和養殖條件。去年,由我縣提供技術支持儉坪丁家山生態漁業小區飼養胡子鯰多尾,達到每尾個體1公斤,獲利1.8萬余元。
二是推廣南方大口鯰的稻田養殖技術,我縣推廣的南方大口鯰屬芙蓉江野生,經我縣水產科技人員引種馴化,進行反復人工催產試驗,1998年在田生良種場取得繁殖成功,并進行稻田養殖,當年投放的魚苗年底個體可達2公斤左右,去年共推廣稻田飼養50畝,經濟效益顯著。
三是開展大鯢(娃娃魚)的人工馴養和繁殖試驗,創辦了謝壩娃娃魚特種養殖場,通過人工手段克服技術難關,建造大鯢仿生環境,并在去年取得人工繁殖成功,獲苗20余尾,此項技術達到了省內領先水平,同時關于建立謝壩河大鯢自然保護區的立項、論證和申報工作正在進行當中,這對大鯢資源保護增殖和科研、藥用價值利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四是開展棘胸娃的人工飼養和繁殖試驗,目前我縣共有兩個棘胸娃生態養殖場,一個是桴焉棘胸娃養殖場和雙龍清溪河棘胸娃養殖場,現兩個養殖場均已完成了種蛙池、繁殖池、蝌蚪池、成蛙池等基建工程,并進入到了引種馴化和人工飼養試驗階段。
(三)進一步加大了漁業科技培訓力度,提高水產養殖科技含量。
去年為大力實施生態漁業工程和推廣集約化養魚新技術,我局利用“三下鄉”活動舉辦了三期生態漁業技術培訓班,受訓人數160余人,池塘養魚和網箱養魚技術培訓班各一期,受訓人數65人,同時派出技術人員跟蹤指導,下沉到基層,蹲點指導,率先垂范,贏得了養殖戶的尊重和信賴。同時也改善了年群關系,為構建“和諧正安”,服務新農村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漁政工作
漁政工作包括了漁業普法和漁業行政執法兩方面的內容,漁政工作直接關系到我縣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問題,已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我縣漁政管理工作始終堅持“以法治漁,以法興漁”的漁政工作方針,重點突出三個狠抓,一是狠抓漁業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二是狠抓漁業資源的增殖保護和漁業行政執法工作;三是狠抓漁政隊伍的自身建設,規范管理,嚴格依法監管,文明執法,積極開展漁業行政執法文明窗口創建活動。XX年全體漁政人員克服了管理區域大、執法人員少、管理經費缺、執法裝備無等實際困難,齊心協力,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取得了可喜成績。一年來共查處種類漁業違法案件24起,其中簡易程序8起,一般程序16起,涉案人員36人,沒收漁船3艘,網具35張,電魚機3臺,罰款0.47萬元,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萬余元,從而嚴歷打擊了各種漁業違法行為,調解民間漁事糾紛2起,使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保護。具體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