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選人用人工作報告
治黨治國之要,首在選人用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述、新觀點,為我們做好新時期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在實踐中認真領會把握,自覺貫徹落實。
一、 如何認識選人用人問題
評價一個地方選人用人工作,最核心的指標應當是選人用人的導向是否正確,選人用人的風氣是否清正、選出來的干部結果是否公正。一句話,就是選出來的干部是不是群眾都公認。群眾公認了,導向就好,風氣就正。那么,選干部的結果好不好,用什么來衡量呢?我認為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選拔干部不能“霧里看花”,要光明磊落、讓大家都看得懂,不能讓大家看不明白是按什么規則選出來的;二是選出來的干部要基本上在大家意料之中,不能經常出人意料地冒出幾匹“黑馬”;三是選出來的干部不是大家認為是那些“搭天線”、找關系的人;四是不能讓埋頭苦干和勇于擔當的人吃虧。五是選出來的干部不是平衡照顧關系,考慮人情關系的。要做到以上幾點,關鍵是與標準規矩比對,與同類干部比對,與群眾口碑比對,與自己感受比對。最核心要堅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用人導向要旗幟鮮明。用人標準和導向是緊密聯系的。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結合學習系列講話精神,我認為應當樹立以下選人用人導向:一是任人唯賢的導向。就是選拔干部以事業為導向,以德才為導向,堅持原則,不以人情關系選干部,不分遠近親疏,不戴有色眼睛,不搞平衡照顧。二是崇尚實干的導向。讓踏實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有進步機會,使那些心思都放在“搭天線”、找關系,不干事的干部,不僅撈不到好處,而且受到批評和懲處,激勵干部求真務實,踏實干事。三是重視基層導向。就是選上來的干部有基層工作經歷,注重從條件艱苦的基層選拔,從經受過考驗的干部中選拔,使年輕干部向基層流動。四是群眾公認導向。干部選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一句話,就是把干部的德作為選拔干部的首要標準,選出來的干部人品要好,讓大家心服口服。同時,在干部工作中還要旗幟鮮明地保護好干凈干事的干部,敢于為這些同志說話,敢于為這些同志撐腰,使干凈干事的干部無后顧之憂,放開手腳干事,激發干部干事創業。
二是綜合研判,給干部“畫像”要準。核心是多渠道、多層次、多層面了解掌握干部各方面情況,識人要深,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不把考察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看簡歷、看推薦上。觀人要全,“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需待七年期”。要注重看干部一貫表現,通過群眾“口碑”,社會評判,印證識別干部的人品、官德和政績。評人要準,注重從社會工作、生活細節看干部,從身邊人的評價識準干部。
三是樹立底線思維,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用錯一個干部,絕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它會影響一個地方的用人導向和風氣。因此,我認為在選干部上要有底線思維,要把握“六不用”:不用有劣跡的干部,不用群眾口碑不好的干部,不用意見不統一有爭議的干部,不用造假的干部,不用有反映問題沒有查清的干部,不用有“來頭”的干部。只有把握以上底線,我們才能端正用人導向,樹立良好風氣,促進事業發展。
二、如何選人的問題
選人是個難題,選好人更不容易。我認為,選好人核心問題是進一步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實落實干部群眾在選人用人上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作為組織部門,主要應當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把干部情況掌握透,了解清楚,在平時考察考核中選。我們對身邊人用起來放心,可以用好,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們對身邊人的一言一行、德才表現很清楚,了解的很全面,用起來放心。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對不了解的干部如何選,用起來心里沒有底氣。因此,需要我們全方位了解干部。如何了解干部,我認為主要還是多看、多聽、多談、多記。多看,主要是看政治態度,看對待腐敗的態度,看班子成員的看法,看干部的一貫表現。多聽,主要聽干部的口碑,聽干部群眾的質疑,聽與老板關系親近程度,聽干部群眾的反映。特別是對重點培養將要提拔的干部多聽干部群眾的議論。多談,主要是耐心地與干部群眾談,隨時談、隨地談,結合工作談,了解掌握干部活的思想。多記就是把平時了解掌握干部的情況及時記下來,時間長了就會積累干部各方面情況。同時,重視年度考核結果(可以聽到干部考察時聽不到的真話、實話和不同意見),把連續幾年的年度考核結果進行比對,掌握排名情況。對優秀干部大膽使用,對排名靠后的干部分析原因,慎重考慮。要積極探索任前考察+年度考核+平時了解“三位一體”的干部考察考核新模式,任前考察以發現問題為主,突出考察干部“廉”的表現;年度考核以政績為主,突出干部“績”的表現;平時了解以群眾口碑為主,突出干部“德”的表現,科學設計“廉”、“績”、“德”的評價要點和辦法,增強干部考察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二是將選人用人與推動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工作推進的一線選。當前,改革發展的任務很繁重,一方面需要大量年富力強的優秀干部參與推進,另一方面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干部渴望有一個平臺鍛煉、展示和提高自己。將選人用人與推進工作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推動工作落實,而且能夠更好地發現干部,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因此,我認為,要積極探索在推進工作一線發現干部選拔干部的辦法,做到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推進到哪里,干部考察選拔就迅速地跟進到哪里,保障到哪里。要把干部考察由室內搬到室外,搬到項目建設現場、招商引資前線和維護穩定等一線,形成在一線發現干部選拔干部的機制,使一大批優秀干部在干事創業中得到提拔重用。
三是建立一批后備干部名單,在后備干部中選。組織部門要有干部儲備,要及時為黨委提供數量充足的優秀干部,不能急拿現用。當前,關鍵是改進后備干部推進考察辦法,保證后備干部質量。我認為要積極推行推薦范圍減量增質、評價方式多措并舉、檔案審查嚴格細致、個人談話深刻通透、組織重視規格較高的“ct式推薦考察”辦法,改變以前沿用多年、重程序重形式的平面化推薦考察,變為重實效重內容的立體式推薦考察,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干部情況,建立后備干部庫,為干部使用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形成好干部選拔的管用機制,靠制度機制選。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群眾對干部是怎么產生的,怎么提名的,選干部有什么規則比較關注。在實際工作中,對于空缺的崗位,提人選的領導也比較多。如果沒有制度、程序確定下來,組織部門很難操作。因此,規范干部初始提名和選拔規則程序非常重要。我認為,要積極探索干部初始提名制度,并且使初始提名程序公開、透明。干部初始提名主要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干部提名的方向原則;二是干部提名的方式;三是干部提名的程序;四是人選產生的流程;五是各個流程的監督措施;六是環節的責任主體。通過設計流程、拉長鏈條、過程公開、強化監督來保證選人用人的公正、公平。同時,還要積極推行干部無任用推薦、無任用綜合研判、擬任和推薦人選票決等制度,形成用制度機制選人用人的規則導向,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
三、如何保證選好人的問題
制度機制再好,還是要人來執行。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是黨委做好干部工作的參謀助手,擁有向黨委推薦干部、建議干部的權利。只有堅持原則,出于公心,真正知人,才能及時發現好干部,把干部選好用好。我理解,保證選好人用好人,應當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靠堅強的黨性。總書記強調組織部門堅強的黨性,最核心的是堅持公道正派。如果公道正派上出了問題,再好的制度也難以落實,再好的干部也可能選不出來。一句話,就是我們要著眼于事業發展需要選人用人,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不為人情關系所縛,不為歪風邪氣所擾,不為個人得失所困,敢于為好干部說公道話,讓好干部得到提拔使用,讓找關系,不干實事的干部沒有市場,得到懲戒。
二靠過硬的本領。選賢任能,關鍵在于看干部、在于知人識人。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就容易用人不當、用人失誤。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不斷提高我們識別干部的“看家本領”。組工干部如何提高識人選人的能力,我認為,一是要提高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能力,掌握科學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工作方法。二是要練就知人識人的基本功,要在工作中切實做到“五清”,即政策清、底子清、思路清、流程清、結果清,成為政策通、活檔案、一口清。通過不斷學習、勤于思考、注重實踐來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水平。
三靠務實的作風。只有真正了解干部,全面準確了解掌握干部的德才條件和現實表現,才能選準用好干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好的作風,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要拿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了解考察干部,深入基層全面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現,多與干部談心,了解他們的愿望和訴求,了解黨員干部群眾意見,加大日常了解熟悉干部力度,堅持實事求是、以事論人,不憑印象、憑感覺用干部,切實做到識人有據、用人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