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精選3篇)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篇1
按照《20__年推進鄉村振興戰實施方案》中我站承擔的工作任務,我們以綠滿郾城建設為工作抓手,緊緊圍繞“產業興旺”和“宜居宜業”兩大目標任務,大力實施環城防護林、生態廊道、農田林網、村鎮綠化美化、林業產業發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進了年度工作任務。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是科學制定工作方案。
為充分發揮林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我們結合省級有關文件精神,通過走訪調查、借鑒學習等,制定了《村莊綠化實施方案》。該方案以“增林擴綠、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為發展思路,重點抓好庭院、街道、休閑綠地、村內閑置土地、農田林網、圍村林等六個區域的綠化建設,并對樹種、苗木質量、栽植和管護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我們將依照該方案開展“綠化示范村”、“森林鄉村”等創建工作,推動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步伐,助力鄉村振興。
二是扎實開展綠滿行動。
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鎮(辦)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全區20__年造林任務為0.77萬畝,實際完成營造林面積1.7萬畝,占區定目標任務的127%。其中,生態造林0.77萬畝,優質林果發展面積0.7萬畝,花卉苗木發展面積0.7萬畝,中幼林撫育0.7萬畝。
1.環城防護林帶快速推進。在石武高鐵兩側打造10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按照單側不低于100米寬的標準,采用3米_3米的栽植密度,選用慈孝竹、楸樹、白蠟、楝樹和銀杏等五個兼具生態防護功能和景觀功能樹種,綠化長度2.6公里;在龍江路以北(幸福渠—五臺山路之間)高壓走廊兩側,建設6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栽植玉蘭、海棠、櫻花等觀花苗木10萬余株,五顏六色的鮮花次第開放,形成市民游覽觀賞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線建設20__畝的防護林基地。基地建設總體采用高大喬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達到四季有綠、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黃連木、三角楓、元寶楓等20多個品種14萬余株,分為楸楓特色林、銀杏特色林、玉蘭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闊葉用材林、果園特色林、針葉用材林、連榆混交林、樟楓混交林9大特色種植區。
2.生態廊道建設全面提質。對107國道兩側綠化提升檔次,形成喬灌花結合、落葉與常綠相搭配的通道綠化景觀。在沙河、潁河、吳公渠、幸福渠等4條河流兩側退耕還林,完成水源涵養林1000畝。龍城鎮在坡大線單側不低于50米寬的防護林帶500畝。
3.農田防護林建設因地制宜。結合土地整理、千億斤糧食、美麗鄉村道路及“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等項目,以區級道路、環鄉道路、溝渠、田間已硬化生產路為重點,按照“一路(溝)兩行樹”標準,提升完善了農田林網防護功能。
4.鎮村綠化美化有序鋪開。以創建“市級園林式鄉鎮”、“市級綠化示范村”為目標,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積極綠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環境,并擇優選擇1—3個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的行政村開展綠化造林工作。其中7鄧村在村莊周圍營造生態觀光林基地850畝,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個品種6萬多株;7和龍城鎮7村被評為市級綠化示范村,市政府各獎勵1萬元資金。
5.林業產業穩步發展。依托區位優勢及資源優勢,增擴獼猴桃、葡萄等特色經濟林種植基地,建設和提升鄉土樹種及珍稀名貴樹種培育基地,做優、做強林業產業品牌,實現林業產業精品化、規模化、基地化。新發展經濟林面積1000畝,主要集中在7等鎮;如7佳程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城鎮幸福村增擴獼猴桃種植面積400畝,李集鎮李集、老集等村新發展獼猴桃255畝。新發展苗木花卉面積20__畝,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橋、裴城等鎮;如7等村新種植復葉槭、玉蘭苗木400畝,旺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鎮胡劉村增擴白蠟、北美楓香等苗木培育面積220畝。
7月份,我站牽頭,組織全區36戶苗木花卉經營主體成立了郾城區花卉苗木產業技術聯盟。組織聯盟單位外出考察學習,建立微信群,積極搭建各種信息平臺。目前正在籌備郾城花木網站,開展專業性生產服務和市場信息服務,積極推進“互聯網+”林業建設。聯盟的成立,為培育壯大我區特色林業產業奠定了基礎。
三、20__年工作計劃
1.工作思路。
以“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為抓手,以“大綠化、大生態”為發展理念,以廊道綠化為重點,大力發展圍村林,建設森林鄉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鎮。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積1.65萬畝。其中:廊道綠化規劃面積1.53萬畝。重點打造石武高鐵、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孟平鐵路、G107、S238、S220等7條省級以上道路,坡大線、后魏線等8條縣鄉道路,沙河、潁河等7條河渠兩側防護林帶。
圍村林規劃面積0.12萬畝。每個農業鎮按照“集中連片新發展面積100畝以上”的要求,至少在2個行政村村莊外圍建設圍村林。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篇2
為深入貫徹執行《**市依法治市實施意見》、《**市依法治市“十(加一)行動”總體方案》和《關于開展依法治理示范鄉鎮和推進依法治市示范機關創建的通知》(萬市法治辦〔20__〕3號)文件精神,我鄉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依法治理,率先成立向家壩村和蝦叭口村兩個法治示范村建設點,強化村民自治,組織干部、村民學法用法,民主法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現將我鄉法治示范村建設自查審核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依法治村中領導核心作用。
1.選優配強干部隊伍。
今年根據全鄉新進人員調動情況重新調整各駐村干部,全鄉基本滿足每個村至少3名駐村干部,實現依法治理干部年輕化;嚴格村兩委坐班制,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落實村各項工作。村委會成員依法辦事,無刑事犯罪行為,沒有干涉集體經濟組織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的行為,無侵犯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承包經營戶的財產權和其他合法全力和權益的行為。
2.建立健全監督委員會,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民主監督。
成立村民監督委員會,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職能,保障村務順利開展,讓群眾知曉每一筆錢支出。設定每月1日為村務公開、民主理財議事日,逢節假日順延,確保做到村務開展合法、合理,財務支出公開、透明。
3.加強干部能力建設。
通過以會代訓、組織培訓多種形式,開闊黨員干部視野,切實增強村“兩委”干部的理論水平、工作能力和法律知識。
(二)創新社會管理,助推新農村建設。
1.加強治保、人民調解工作力度。示范村各配備1名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信息員,掌握酗酒人員、非法傳教人員的行蹤和思想動態。村“兩委”干部、治保人員深入到農戶,事發現場了解矛盾,做思想教育工作,根據村各項制度和法規,嚴格執行。通過構建文明生態村,加大調節矛盾力度。
2.深入開展“三個文明創建”行動。村黨員干部帶頭作表率,以整治臟亂差為突破口,認真履行《**鄉村規民約》,在示范村形成了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氛圍。同時注重從村各項活動中抓起,法律法規、計劃生育、各類學習培訓等,找出認識差距,摒棄不良習慣,恪守禮儀道德,構建文明和諧新農村。目前,我鄉兩個示范村均沒有出現違法計劃生育政策,參合率、參保率逐年提高,達95%以上。
(三)健全普法網絡體系,制定學法用法制度。
深入開展干部集中學法用法機制,全鄉共計開展集中學法8次。由鄉長夏瑞興領學《憲法》,同時組織鄉村干部集中學習《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公路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義務教育法》等共計22部法律條文。
(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1.完善各項制度。健全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黨員議事會制度,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嚴格執行,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約,公正透明。
2.加強法治宣傳力度。狠抓普法教育,通過政務公開欄、條幅等形式,對鄉各類制度規定進行宣傳。配合做好法律入鄉、入村,做到法律、制度宣傳進家入戶,人人知曉,進一步促進鄉民依法維權、依法解決矛盾糾紛和村干部依法辦事能力,使示范村群眾法律素質得到提高。
3.促進民主決策監督。積極推進黨務、政務、村務三公開,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執行,嚴把關,保證各項事務公開、透明、民主。重大的政務、村務決策,通過“四議兩公開”的辦法研究決定,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三、下步打算
我鄉依法示范建設將緊繞“民主法治示范鄉”建設,發展優勢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構建和諧美好示范鄉為目標。通過不斷找出差距,順勢追趕。
1.加強學習交流,提高黨員群眾的理論水平,增強黨員群眾的執行力,保障依法示范鄉經濟發展的科學性、持續性。
2.多了解鄉內外時勢,與時俱進,不斷摸索出創新型的發展路子,追趕先進鄉的發展步伐。
3.積極推動“民主法治示范鄉”建設,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提高服務管理水平,推進和諧文明法治建設。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篇3
一、基本情況
到20xx年11月底共收到民政局下撥我辦民政專項資金壹佰陸拾壹萬柒仟玖佰捌拾捌(¥1617988)元整。其中優撫事業費211900元,五保供養金82400元,農村其他社會救濟1080元,醫療救助100000元,城市低保金73384元,農村低保金1041264元,孤兒生活補助(20xx年)12960元,自然災害款95000元;資金使用情況:其中優撫事業費296591元(上年結轉102028元),五保供養金70200元,農村其他社會救濟1080元,城市低保金73384元,農村低保金1041264元,孤兒生活補助(20xx年)12960元,自然災害款95000元。
二、主要做法
1.鄉社會事務辦和財政所在認真如實填寫表冊的基礎上,還逐項對照政策規定進行了一一自查,在自查過程中,沒有發現其他不良情況和行為。
2.在資金發放過程中,嚴格按照財經管理的有關要求,由我辦對照上級審批的`人數、金額擬定花名冊,交由鄉財政所報用款計劃,返回我辦后上報鄉財政所、分管領導、主要領導簽署意見再由財政所開具轉移支付交小水信用社通過一卡通兌現到農戶手中,確保資金安全,足額發放。
3.在擬定受益名單時,嚴格按照農戶申請,村委會簽署意見張榜公示,無異議后報由我辦審核無異后報分管領導、主要領導審批,再進行張榜公示無異議后確定受助對象,確保了受助對象的公開、公平、公正、透明。
三、存在問題
1、由于人員不夠,有時資金發放不及時,導致以上人員領款推遲。
2、由于所有資金都是通過信用社一卡通發放,導致農戶賬戶上的民政資金款項上與我辦表冊的款項不一致,如撫恤金農戶賬戶上為農村低保的現象極為突出,導致給對象造成誤會。
3.因我鄉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一折通,按信用社規定必須用身份證才能辦卡,導致工作被動,不能及時發放。
4.從我鄉民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看,是按照專戶存儲、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及時足額由信用社發放、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時公平、公正、公開的。
二〇xx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