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工作報告 > 工作報告 > 研究生開題報告(精選15篇)

研究生開題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3-08-18

研究生開題報告(精選15篇)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

  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對珠海特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是推進土地資源信息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本人在參與“周口市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tǒng)”項目開發(fā)小組工作的基礎上,對系統(tǒng)設計和實現(xiàn)作了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當前,我國城鎮(zhèn)已進入快速建設階段,城鎮(zhèn)建設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土地有效開發(fā)與集約利用問題。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鎮(zhèn)土地利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之一,極其寶貴,土地合理利用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土地資源尤為緊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鎮(zhèn)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國城鎮(zhèn)的土地開發(fā)建設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區(qū)域經濟快速發(fā)展導致了城鎮(zhèn)土地開發(fā)建設在規(guī)模和結構上的迅速變化,產生了許多普遍問題,如土地利用無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約化程度偏低,建設用地與耕地的矛盾日益顯著,土地破壞、污染、浪費嚴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態(tài)惡化等嚴峻的問題。這是小城鎮(zhèn)土地開發(fā)建設中的兩難困境,它表現(xiàn)出一種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么地方政府、開發(fā)商與當?shù)刈∶竦拿。在目前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土地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對它的開發(fā)建設進行科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資源信息種類繁多、數(shù)量巨大、涉及面廣、管理利用相當復雜。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實施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xiàn)土地資源工作的現(xiàn)代化,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各個層面廣泛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土地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以信息化帶動信息采集技術與分析技術的飛躍,以信息化促進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的轉變。建立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順應資源、環(huán)境的全球性持續(xù)利用需求。土地資源數(shù)據(jù)標準化、信息共享、科學監(jiān)督以及將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經濟建設中去需要建立統(tǒng)一協(xié)調的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用以管理海量數(shù)據(jù),迅速處理文檔、圖件,提供準確可靠信息,從而將資料的大量積累、更新與經濟快速增長聯(lián)結起來,為綜合利用土地資源信息進行宏觀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jù)。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土地信息產業(yè)的建立和地理數(shù)字化產品的發(fā)展,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的認識普通提高,對農村土地的認識逐漸加強,對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成為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必備的重要系統(tǒng),各國都大力開發(fā)自己的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將先進的技術、方法應用到其中,如空間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間信息應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維、四維數(shù)據(jù)結構和數(shù)據(jù)模型,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tǒng),網絡地理信息系統(tǒng),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來提高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的技術含量,以更好的為土地管理服務。

  西方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了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和稀缺性,對土地資源配置調控的研究較早,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土地地租理論、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機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個方面。

  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轉軌經濟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國有土地資源。在認識到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國有土地資源有調控土地市場,維護公共福利,儲備能源,調節(jié)生態(tài)平衡等功能后,一些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數(shù)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雖然世界各國的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多種多樣,但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存在共性,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土地資源配置調控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其調控結果是各種因素、各種手段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各種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共同影響調控結果。要達到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發(fā)揮土地資源的最大綜合效益,需要調動市場、政府、社會等各種力量,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稅收等多種手段,并且各種手段相互協(xié)調,互相促進。土地資源調控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達到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既滿足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又能同時兼顧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

  土地市場是生產要素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經濟轉型以來,土地資源實行了由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向有償有限期有流動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國有土地“以地生財”,為地方政府積累了大量的建設資金,從而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有償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審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長的模式,從而影響了資配置的公平與效率,并成為長期 以來困繞改革深化的重大問題。經濟發(fā)展史證明,實現(xiàn)土地資源和資產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徑,是市場配置資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場,是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 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市場,并進行 土地市場運作機制的觀念創(chuàng)新。

  貿規(guī)則強調行政主體一致原則、公平原則、透明原則、非歧視原則。在中國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場新機制,首要的問題是要認清當前土地市場政府與市場的現(xiàn)狀,找準和WTO規(guī)則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場新機制必須圍繞政府與市場、監(jiān)管與競爭、平臺與服務等市場機制,開展全面而有針對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實現(xiàn)計劃經濟觀念向市場經濟觀念的轉變,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確保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必須和 世貿規(guī)則所任。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活動對土地的使用展開競爭,以土地需求的市場價格變化和自身能從土地上獲得的經濟利益來決定各自活動的最佳區(qū)位,從而使商業(yè)、工業(yè)、住宅等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布局與地價之間得到禍合,推動了城市用地結構的調整,使城市空間結構發(fā)展變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資源空間布局(曹建海,20xx),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呈同心圈層分布。

  參考文獻:

  1.〔美〕阿瑟。奧沙利文著蘇曉燕等譯,20xx,城市經濟學〔M],中信出版社;

  2.畢寶德,1991,土地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畢寶德,1994,中國地產市場研究,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5.柴強,20xx,房地產制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6.曹建海,20xx,中國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

  7.陳順清,20xx,城市增長與土地增值M],科學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經濟出版社;

  9.何銀虎,1999,中國土地管理與開發(fā)經營全書〔M],中國社會出版社;

  10.浦東新區(qū)經濟發(fā)展報告,上海遠東出版社;

  12.萬曾煒等,20xx,透視浦東思索浦東,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許學強等,城市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鄒兆平,1990,外國與港臺土地管理制度,城市規(guī)劃;

  16.周樹志,1999(4),論公共政策范疇,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7.劉溶滄,1999(l),中國經濟體制轉型與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財貿經濟;

  18.馬風光,20xx(2),市場經濟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術經濟;

  19.吳未,20xx(3),論城市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公眾參與,中國土地;

  20.劉浩葛吉琦,20xx(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問題,國土經濟;

  21.譚術魁彭補拙,20xx(l),對我國若干城市土地儲備運作的比較,中國房地產;

  22.譚剛,20xx(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場管理規(guī)定》的理論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特區(qū)理論與實踐;

  23.董坷,1999(3),市場機制和國家干預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規(guī)劃匯刊;

  24.張文彪,20xx(8),美國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鑒,廣東行政學院學報;

  25.魏景明,20xx(11),美國的土地管理與利用,中國土地;

  26.束雷,20xx(2),英國土地利用與管理,中國土地;

  27.王國強,20xx(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較研究,世界地理研究;

  29.萬曾煒,1997(2),論浦東新區(qū)土地滾動開發(fā)機制,浦東開發(fā);

  31,徐永倡等,1997(8),切實加強浦東新區(qū)土地的宏觀管理,浦東開發(fā);犯。芒棘,1997(9),完善新區(qū)土地市場體系浦東實施土地租賃辦法,城市發(fā)展研究;

  34.錢芝平,1998(3),加強浦東新區(qū)國有土地資產運營管理的建議郭慶藩。輯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1961: 7.

  王弼著。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1980: 8

  阿爾貝特·史懷哲。敬畏生命.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9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1983:4

  陳鼓應。老莊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錢穆。莊老通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xx:9

  王葆玄。老莊學新探.上海文化出版社,20xx:5

  崔宜明。命運觀念的起源和理性內涵.中國哲學史,1996:3

  鐘泰。莊子發(fā)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4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2

  唐雄山。老莊人性思想的現(xiàn)代診釋與重構.中山大學出版社,20xx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8

  陳鼓應。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6

  李澤厚。中國思想史論.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楊國榮。莊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李振綱。生命的析學《莊子》文本的一種解讀.中華書局出版社。20xx

  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2

  一、問題與方法

  (一)選題緣由

  之所以選擇蔡元培美育思想作為論文的研究主題,是受我的導師的啟發(fā)。直覺告訴我,這一選題與當前現(xiàn)實教育熱點問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比如素質教育問題。深入認識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同時在董標老師的課堂中我獲得了一種認識,那就是:不要輕易地講思想創(chuàng)造,教育變革等主張,因為對很多的問題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體系,作為后人更多的是繼承與挖掘前人的思想。因此,我想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應從對前人思想的認識開始。基于這種認識,我非常認同導師給我的建議,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為我的研究方向。

  從何種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種嘗試。通過認真[微軟用戶2]閱讀1979至20xx間國內發(fā)表的相關性研究論文,我發(fā)現(xiàn)雖然對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題研究較多,但有一些結論似乎與美育或宗教存在的現(xiàn)實出入較大,這促使我對這一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如果僅僅憑興趣進行一些了解倒是饒有趣味,但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問并加以論證我感到信心不足。在導師的啟發(fā)之下,我開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終我決定以‘論“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為我的論文選題。

  (二)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假設

  “以美育代宗教”這一命題提出至今已近百年,盡管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這一命題一直受到大多數(shù)人的贊同。有學者認為中國教育界內部把這個口號當作了真理。然而,反對者的觀點也異常尖銳。如許崇清發(fā)表在《學藝》第1卷第3號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張“以美育代宗教”說者有兩大謬誤,他們曲解了美之普遍性與靜觀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識與宗教意識,又復混淆美之意識與道德意識[①]。其實,與其說人們贊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說,還不如說人們更愿意相信存在這樣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蛘哒f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宗教必然走向衰亡,其教育功能必然被取代。其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它是無利害、超功利的,因此,美育可以去除人我的差別,使人無利害得失之計較。對此,筆者心存疑慮。筆者以為:

 。1)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縱觀當今世界,宗教并沒有式微,就是很好的證明。

 。2)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斷力批判》一書中提出了鑒賞判斷的四個契機。回答了“審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人們普遍的理解是審美是無利害的,或者說,是超功利的,因而美感具有普遍性。但是審美不等同于美育,審美的無利害,超功利如何能賦之于美育呢?

 。3)美育與宗教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美育的對立面,兩者應該可以各自同時獨立存在。

  以上觀點將作為本研究的假設在本文中加以論證。[微軟用戶3]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歷史研究法。

  論文第一部分采用“歷史研究”的方法。筆者通過收集國內不同時期的相關文獻,以時間為線索,對材料加以比對,歸納,整理,以期整體展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下人們對“以美育代宗教”說的種種認識。

  論文第二部分采用“歷史研究”的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工作基礎上,審思“以美育代宗教”說的立論點是否成立,從而論證“以美育代宗教”的不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義

  在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人們普遍對物質層面的東西關注太多,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們的功利意識增強,認為接受教育僅僅是為了將來有個好工作,好收入,好前途,否則讀書有何用?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這一現(xiàn)象,教育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時代的教育主題。本研究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美育在素質教育中有可能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對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說從某些角度進行一些反思。

  三、文獻綜述

  (一)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研究“以美育代宗教”說主要是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的。

  1.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說的本質內涵

  感性啟蒙論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杜衛(wèi)在《“感性啟蒙”:“以美育代宗教說”新解》一文中提出:蔡元培從他的教育即啟蒙觀念出發(fā),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說”,其實質是在感性領域建立啟蒙理性的精神,即“感性啟蒙”。這種美育思想為20世紀中國美育理論鑄就了理論模式和思想方法[②]。為什么要進行“感性啟蒙?杜衛(wèi)解釋道:一般講啟蒙都是指理性啟蒙,而現(xiàn)代性審美范疇中的“感性”是針對著“理性”來說的。但是,這是西方的傳統(tǒng)。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知識分子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與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界的核心任務是感性啟蒙;而且,當時中國美學家所處的語境與康德、席勒、尼采所處的語境不同,他們并沒有感受到啟蒙理性的專制和壓抑,而是急切地需要以啟蒙感性來反抗傳統(tǒng),重建中國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藝術。因此,圍繞著啟蒙這個中心課題,不僅哲學家關注啟蒙感性的建立,而且美學家也是如此。這就不足為奇了。胡健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 — 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論》也提出了啟蒙觀點。不過他的啟蒙有另一層含義,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實質就是試圖通過審美教育來培養(yǎng)有高尚情與趣味的獨立的人,改造教育,美化人生,美化生活。

  有學者認為“以美育代宗教”說蘊含了某種精神,這種精神是西方近代的理性主義,審美主義,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對人的完善的價值追求,為中國現(xiàn)代社會變革提供了審美主義轉變和審美主義道路。[③]

  還有的學者認為“以美育代宗教”說與“審美救贖論”如出一則。理由是宗教的衰落,意味著某些超自然源泉提供的意義和價值正被疏離,人類已經承擔了創(chuàng)造自己的意義和價值的任務。原來并非只有宗教才可以救贖,并非只有宗教才可引人向善。藝術在擺脫了神縛之后,賦予了人類全新的審美的救贖方式[④]。

  2.揭示“以美育代宗教”說的現(xiàn)實意義

  情感慰籍論得到普遍的贊同。贊同者認為,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經濟的繁榮,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然而人們的精神卻進入了荒原。而美育重在陶養(yǎng)人的純正感情,其影響力較之其他活動更純潔、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現(xiàn)代人慰籍情感的最佳選擇[⑤]。隨后的學者,把“以美育代宗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如,趙惠霞就認為:美育擔負起現(xiàn)代人建構心靈家園的重任。因為它是一種情理自由結合的形式。在認識論中,理性排除感性,才達到正確認識;在倫理學中,理性主宰感性,才成為道德意志;只有在審美中,理性和感性才自由交融、自由把握、自由觀賞,從而構成審美心理結構。當這種審美心理建立以后,就成為人的一種內在需求,人就可以超越現(xiàn)實的功利,享受這種精神的快樂。建立在人類感情活動規(guī)律之上的美育,對感情之陶冶,如引水之趨下、驅鳥之歸林,自然而然,無需強迫。它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目的。美育建構心靈家園,是一個培植有益感情、消除有害感情的過程[⑥]。在同一時期,這一觀點大行其道。如李丕顯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說:以美育代宗教,通過藝術和審美活動建構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對現(xiàn)代世界課題的積極回應,是對宗教雙重性格的辯證揚棄,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在今天仍具有實踐的和理論的雙重意義[⑦]。

  3.對“以美育代宗教”說的反思

  當代的學者對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也有持不贊同的。冉鐵星認為:在目標上,蔡元培是企圖用美育取代宗教的情感教育,然而在具體實施的途徑上,則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的熏陶和感染,缺乏內在的宗教或美學式的修煉或省悟。其結果可想而知,要么放任自流、形同兒戲、可有可無,要么只能進行一些常規(guī)的藝術教育和禮儀教育。對于后一點,不客氣地講,中國古代的《禮記》要比蔡元培的設計深刻、豐富、完備得不知多多少。如此看來,在當時的中國,此種美育是無論如何也取代不了宗教的。[⑧]潘知常認為:事實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在邏輯上、學理上根本無法成立,只要人類最為深層的生命困惑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⑨]他還認為:一般而言,美育與宗教存在兩種關系:其一是實質的統(tǒng)一;其二是層次上的遞進。作為兩種不同形態(tài),又往往存在著從宗教向審美、藝術和從審美、藝術向宗教的演進。而在這兩種關系中,都無“取代”與“排斥”可言。[⑩]有學者針對“以美育代宗教”成為研究熱點現(xiàn)象提出來說:今日之重提“以美育代宗教”者,大多只是想強調美育的重要性而已,他們只是將蔡先生的主張當作一個有關美育的話頭,而對這一主張的內在理路則未加深思。審美、美育誠然重要,但發(fā)展美育卻不一定非要代替宗教不可[11]。充分意識到審美在人類精神生活中之重要性是必要的,但進而發(fā)展到要“以美育代宗教”則大可不必。這是一個充分平民化了的文化共和時代,人類的整個存在都是有限的,其某一精神領域的文化功能當然就更是有限。誰也沒本事包打天下,誰也當不了人類心靈的救主。因此,人類各種精神文化活動———科學、哲學、宗教、審美等,還是和平共處、通力合作的好。其實,“以美育代宗教”說從它被提出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激烈的論爭,存在著完全相反的觀點。姚全興先生專門對五四時期“以美育代宗教”說之爭作了歸納總結。通過姚先生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前輩學者對“以美育代宗教”說的質疑是多角度的。既有界說與對象的角度,又有異同與范圍和借重和利用的角度。

  從以上列舉的不同觀點可以看出,這場爭論不會平息,重要的不是得到確定的答案,而是爭論本身,因為從中我們能全方位地知曉“以美育代宗教”說的精神內涵,把握其實質。

  (二)文獻綜述小結

  以蔡元培先生的聲望和地位,“以美育代宗教”說一經提出立刻被許多的學者當成是一個教育命題。然而命題總是具有一個確定的值,要么真,要么假。不同的學者依據(jù)各自的學識,背景,從不同的角度對“以美育代宗教”說加以判斷,爭議不可避免。從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學會的演講上首次系統(tǒng)地闡明了“以美育代宗教”說開始至今,有過兩次爭論的高峰。一次在五四運動時期;一次是在1998年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政策之時。五四運動時期的學者著眼于文化的變革來審視“以美育代宗教”說,正反觀點碰撞激烈,而當代學者主要以歷史的眼光和從現(xiàn)實需求的角度去詮釋“以美育代宗教”說的新內涵,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說的現(xiàn)實意義,觀點大多趨同,且較多持肯定態(tài)度。但無論如何,每一次的爭議都反映了相應的時代在文化,教育,價值觀等領域的訴求。

  四、研究的難點

  一是有關外圍的或細節(jié)資料的不足。比如當時別的學者對蔡元培美育主張發(fā)表的觀點、認識或批判等。

  二是進行本研究需要一個寬廣的視野和豐富的相關知識背景。它深入到美學、倫理學、宗教、藝術、教育等等知識領域。如果沒有這些知識背景的話,勢必使本研究缺乏深度。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補充大量的相關知識,對筆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三是到目前為止,筆者對“以美育代宗教”可能性的論證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邏輯鏈條,有待進一步的思考、學習、請教。

  五、論文的基本框架

  導論

  第一節(jié) 問題與方法

  一、選題的緣由

  二、問題的提出[微軟用戶6]

  三、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微軟用戶7]

  第一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的爭議

  第一節(jié)五四時期關于“以美育代宗教”說的論爭

  第二節(jié)當代學者關于“以美育代宗教”的分歧

  第二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可能嗎?

  第一節(jié)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二節(jié)對美育具有普遍性且無利害、超功利的的質疑

  第三節(jié)美育與宗教之間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嗎?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六、進度計劃

  1. 20xx年2-4月搜索整理資料。

  2. 20xx年5—6月擬定論文框架,準備開題報告。

  3. 20xx年7月-9月分析資料,完成開題報告。

  4. 20xx年10月-20xx年2月完成論文初稿。

  5. 20xx年3月—20xx年5月修改并定稿,準備論文答辯。

  七、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著類

  1.高叔平.蔡元培美育論集[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周天度.蔡元培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陳學恂,田正平.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4.[德] 康德著,鄧曉芒譯.判斷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5.[德] 叔本華著,韋啟昌譯.叔本華美學隨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6.陳桂生.教育實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7.楊榮國.中國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8.蔣百里.歐洲文藝復興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xx.

  9.陳元暉,陳學恂.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教育思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10.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論著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1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2.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4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4..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5.汝信. 西方美學史論叢續(xù)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171.

  16.林中澤.宗教史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二)中文期刊類

  1.季水河.“品性”塑造與“人性”解放:中西不同的美育觀念[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5

  2.楊伶.蔡元培美育思想述略[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xx.

  3.伊春.對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再探討[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xx,.

  4.潘必新.論美育的使命[J].哲學研究,20xx,6.

  5.張紅.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4.

  6.杜衛(wèi).中國現(xiàn)代美育理論的本土意義和歷史局限[J].學習與探索,20xx,6.

  7.杜衛(wèi).“感性啟蒙”:“以美育代宗教說”新解[J].浙江社會科學,20xx,5.

  8.杜衛(wèi).我國美育理論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瞻[J].社會科學評論,1995,3.

  9.彭公亮.論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的精神內涵[J].培訓與研究,20xx,12.

  10.冉鐵星.試論“以美育代宗教” [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xx,5.

  11.潘知常.“以美育代宗教”:中國美學的百年迷途[J].學術月刊,20xx,1.

  12.宮成波.“以美育代宗教”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當代意義[J].文史哲,20xx,5

  13.譚好哲.中國現(xiàn)代美育的歷史進程與目標取向[J].山東社會科學,20xx,1.

  14.張家.美育的價值[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xx,3.

  15.王毅.仍需追問的選擇:美育還是宗教?[J].天涯,1998,4.

  16.王元驤.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xx,7.

  17.檀傳寶,美育三議題[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18.徐碧輝. 美育:一種生命和情感的教育[J] .哲學研究,1996,12.

  19.盧善慶. 簡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3.

  20.沈鵬.美育的渴求與純化[J].美術,1998,7.

  21.古風.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題[J].人文雜志,1994,2.

  22.李祥林.中國近代美育體系的創(chuàng)導者蔡元培[J].文史雜志,1990,2.

  23.姚全興.“五四時期關于以美育代宗教說的論爭” [J].美與時代(下半月),20xx,

  24.程鎮(zhèn)海.蔡元培美學選擇和美育實踐的當代性[J].文學研究,20xx.9

  25.程鎮(zhèn)海.蔡元培美學選擇和美育實踐的傳統(tǒng)生成性[J].寧夏社會科學,20xx.6

  26.張雁.從國立北京藝專論蔡元培的美育實踐[J].美術研究,20xx,1.

  27.陳瑤.論藝術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J].藝術百家,20xx,4.

  28.羅筠筠.蔡元培:說美育到死方休的教育家[J]. 現(xiàn)代哲學,20xx,2.

  29.梁柱.論蔡元培注重美感教育的美育思想[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xx,3.

  (三)碩博士論文類

  1.張正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育的命運[D]. 華東師范大學,20xx年博士論文.

  2.陳彬.20世紀早期中國美育思想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20xx年碩士論文.

  3.馬春影.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安徽大學,20xx年碩士論文.

  4.劉曉峰.王國維與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xx年碩士論文.

  5.陳劍旄.蔡元培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xx年碩士論文.

  6.羅紅.簡論蔡元培美育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xx年教育碩士論文.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3

  一、 研究背景

  中醫(yī)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它在其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疾病和養(yǎng)病護人的經驗,還形成了自己一套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中醫(yī)所強調的重要一點便是三份治、七分養(yǎng)。醫(yī)護不分家,所以,我們認為,中醫(yī)的基本理論便是護理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現(xiàn)代醫(yī)院中的整體護理模 式與中醫(yī)護理極為相似,所以,現(xiàn)代醫(yī)院應該充分重視中醫(yī)護理的重要價值,使其在醫(yī)院中發(fā)揮出其應有的潛力和作用。

  二、 研究目的

  1、了解中醫(yī)護理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分析影響中醫(yī)護理發(fā)展的因素。

  3、中醫(yī)護理在未來臨床中的應用及發(fā)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1)總體:全國的中醫(yī)醫(yī)院的護士

 。2)樣本:廊坊中醫(yī)醫(yī)院的病護士

  2、研究工具 問卷調查法

  2技術路線

  3、收集資料 問卷

 。1)編制調查問卷: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問卷,請5位專家審閱修改問卷,對15-20名樣本測試調查問卷的信度(2周重測)。

 。2)收集資料:樣本約100例

  問卷:在護士集中時間采用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當場收回

  5、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秩和檢驗,X2檢驗,如果條件允許采用回歸路徑分析。

  6、進度安排

  8月:設計問卷請專家評議,隨機抽取15-20例樣本填寫問卷,1-2周后進行重測(信度檢測)

  9-10月:發(fā)放問卷調查,并在2-3周內收回整理資料

  11-12月份:統(tǒng)計學處理

  次年1-3月份:撰寫論文

  四、 預期結果出

  1、通過統(tǒng)計分析出中醫(yī)護理在臨床應用的重要價值

  2、撰寫1-2篇學術論文

  3、完成科研論文

  五、 創(chuàng)新點及可行性分析

  創(chuàng)新點 :樣本涉及范圍較廣,文獻檢索提示近5-10年無人研究 可行性分析:全國各省市都有中醫(yī)院分布,可以通過各醫(yī)院護士進行調查

  六、 參考文獻

  [1] 江偉珣,臨床實用營養(yǎng)學.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1

  [2] 段功香,李恩華.護理學基礎—基本知識和技能.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3 吳錫信.復方大黃灌腸液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展的臨床研究新中中醫(yī),1994(6):24

  [4] 顧美儀.試論高護畢業(yè)生在護理學科建設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1994,10(7): 401—403.

  [5] 丁富平,何燕萍,陳佩儀,等.中醫(yī)護理科研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 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xx,14(6):626-28

  [6] 霍玉華.中醫(yī)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xx,17(3):298

  [7] 李璐彤,毋琪渝,王艷杰,么金紅.中醫(yī)護理的特點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xx,32(28):6020-6023

  [8] 張幕珍,劉燕玲.中醫(yī)護理技術的臨床實踐[J].齊魯護理雜志,20xx,11(6):617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4

  教育

  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報

  姓名 黃傳平 學

  號

  學位類別 教育碩士 學科專業(yè) 體育學科教育 培養(yǎng)單位 西南大學 校內導師 付道領 校外導師 朱海川

  西南大學研究生院 20xx年 1月 11 日填

  告

  1

  2

  3

  4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5

  結合做IT咨詢工作和個人知識管理的一些經驗,談談研究生的開題報告,談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

  剛開始不清楚方向和研究目標是重要的,所以需要的只是大量的閱讀和資料文獻的收集和消化。從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來找尋關鍵的研究方向,論文本身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研究方向一定是問題驅動的,而問題本身又可能是在不斷的閱讀和分析比較中產生出來的。閱讀和分析過程本身也是深入學習的過程。

  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對業(yè)界的標準研究方法,業(yè)界參考模型,業(yè)界標準等內容進行總結和提煉,分析和比較。這是后續(xù)研究的基礎。這個工作完成后才談得上對以往的文獻資料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提煉如下幾個方面重要的內容,包括目標和問題域,關鍵約束,算法和工具,而這三點剛好又是我們所說的一個模型應該包括的最基礎的內容。分析中可能發(fā)現(xiàn)的進一步研究點包括:

  新的問題域,該問題域本身原來涉足研究的不多,或者沒有進行相應的建模。問題和目標沒有變化,但是影響目標的約束變化了,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問題和約束都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發(fā)現(xiàn)有根據(jù)合適的算法來解決問題,提出了新算法。什么都沒有變化,引入其它領域的老算法可以解決問題和目標,開題報告《談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

  而以上這些內容往往就是最適合開題的點,開題不要去想創(chuàng)新和突破,而是更應該多的是去考慮優(yōu)化和改進,能夠提出適當?shù)膬?yōu)化和新的思路往往就是重要的貢獻。

  到了這一步后,我們選擇的研究方向和問題域基本上就提煉出來了,然后接著要思考的就是這個問題我如何去解決和研究,應該遵循如何的步驟,提出問題往往僅僅是選題的第一步。而對于步驟的考慮仍然遵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進一步明確問題的定義,也就是確定目標,在確定目標后進一步找尋影響目標的關鍵影響因素和約束因子,也就是把要研究的問題真正搞清楚。在這個過程中建議仍然參考靜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分析的思路,從問題的結構組成和問題的形成過程兩個方面來完整定義問題。而問題定義完成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個完整的建模過程,用模型來量化的闡述和說明問題,即把目標,影響因子結合起來,參考業(yè)界的標準模型來完成模型的.構建。

  其次是算法的選擇,模型有了如何來求解模型,模型的求解兩大基本思路。一個是基于數(shù)學和組合規(guī)劃的方法,來進行求最優(yōu)解;一種是通過計算機模型的方法來找尋可行集。前者的理論基礎是運籌學,離散數(shù)學,圖論之類的東西;后者的基礎是概率統(tǒng)計和模擬技術。

  最后是在求解后如何來驗證最后的答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這一步一定不能少,否則整個問題定義,分析和解決過程就沒有閉環(huán)。建模和求解的目的仍然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又必須有明確的驗證方法來說明問題確實解決了。比如你可以建立相應的驗證原型來進行驗證,你可以進行相應的實驗來說明等。

  核心的步驟就上面三個,核心的步驟說清楚后再來說選擇的方法,工具和技術。包括建模用什么方法?算法用什么?原型搭建用什么?業(yè)界參考標準和模型要借鑒什么?收集數(shù)據(jù)用什么?分析數(shù)據(jù)用什么?問題求解用什么?而在開題的時候這些可能僅僅停留在初步想法上,當時必須要去考慮,如果不提前考慮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后續(xù)論文題目根本不可行。

  有了以上這些,再考慮把論文的最終研究成果做一個總結,成果可能是新的算法,新的模型,也是可能是新的驗證方式,也可以是優(yōu)化點。但是一定要說明研究本身的差異化和創(chuàng)新點,哪怕是很小的創(chuàng)新也是創(chuàng)新。

  最后,不可回避的要思考一個問題,這個選題本身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和風險,存在什么樣的前提和假設,存在什么樣的外在環(huán)境約束等。有了風險意識在實際過程中才可能去考慮風險的應對,避免風險轉化為問題,不考慮風險的后果往往是論文做了一大半有推倒重來。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6

  一、 題目名稱及來源

  (一) 題目名稱:河北省城鄉(xiāng)居民財產性收入變化趨勢研究

 。ǘ╊}目來源

  本文在導師顧六寶教授的指導下,在導師的關于財產性收入課題研究基礎上,自擬研究題目。

  二、 研究的目的、意義及現(xiàn)狀

 。ㄒ唬┭芯磕康暮鸵饬x

  通過本文的研究,期望達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通過分析河北省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不同來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徑,從而達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據(jù)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差距比較,得出低收入群體的影響因素,為達到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目標,并給出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財產和收入相應對策和政策建議,第三,實證比較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財產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的增長,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顯著提高,從20xx年到20xx年開始,我國居民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呈現(xiàn)大幅增長的態(tài)勢,其增長速度超過了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然而在總量上,財產性收入占居民純收入的比重只達到2%左右,高的增長速度和極低的比重說明財產性收入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通過“創(chuàng)造條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資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場及其制度規(guī)范、加大培養(yǎng)人民群眾的理財知識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進資本市場的發(fā)展,推動國內經濟繁榮,特別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費水平,拉動內需。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一章中提出: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那關注,引起了人們特別是學術界的熱烈討論。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快速增長,宏觀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居民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說明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結構開始發(fā)生顯著的變化,對此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關于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理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的是“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財產性收入就屬于多種分配方式。財產性收入的提出就發(fā)展 “多種分配方式”的內涵和強調了它的重要性。隨著個人收入及財產數(shù)額的增多,財產性收入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發(fā)展到現(xiàn)階段的高速增長,在實踐上增加了人們擴大收入來源的途徑。對于中低收入階層的人們來說,積極努力的創(chuàng)造、擁有財產性收入能夠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縮小與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

  因此,以社會主義收入分配的相關理論為基礎,研究現(xiàn)階段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城鄉(xiāng)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來源、差距及發(fā)展趨勢是有很必要的。

 。ǘ┭芯楷F(xiàn)狀

  國內對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較多,相關文獻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中國在x年代初的收入差別程度“與同樣發(fā)展水平的公有經濟國家在收入概念可比范圍內的收入分配差別大體一致”,對目前的收入差距持“兩極未分化論”。作者還在理論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調整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議,將我國收入分配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的許多結論和政策建議更是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2)趙人偉、李實等眾多學者對我國目前的收入差距持“失當論”。他們有的從靜態(tài)的橫向比較角度把收入差距描述為“過高”;有的從動態(tài)的縱向比較角度把收入差距描述為“惡化”。趙人偉、李實在《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對收入差距進行了國際比較:中國的基尼系數(shù)已經達到了0.445,這低于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國家,但高于亞洲的一些國家,更高于歐洲發(fā)達國家的普遍水平。但是這種國際比較方法本身卻受到了批評。魏眾等人從縱向發(fā)展的角度認為:隨著市場化的進程,收入分配狀況將進一步惡化。

  (3)清華大學的李子奈教授通過基尼系數(shù)、人均純收入等數(shù)據(jù)表明了1978年以來居民收入差距明顯擴大,并實證地分析了這種現(xiàn)象的必然性,還設計了居民收入差距宏觀調節(jié)的數(shù)量界限,提出了計算貧困線的方法,最后論證了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是縮小收入差距、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國內研究城鄉(xiāng)居民財產性收入較少,主要有:

  李金鳳、李晶龍(20xx)在對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現(xiàn)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財產性收入對中國貧富差距帶來的影響,認為財產性收入的存量因素是財產性收入實現(xiàn)的基礎,財產性收入的流量因素是財產性收入實現(xiàn)的方式。

  周青梅在《財產性收入、收入差距與政府公共政策選擇》(20xx)中認為短期內財產性收入的增加會拉大我國收入差距,但長期看,財產性收入有利于中等收入這的崛起從而縮小收入差距同時政府在政策選擇上應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最終縮小收入差距。

  巴曙松(20xx)認為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首先要讓更多的人能夠擁有財產,財產是財產行收入的前提。財產性收入的形成來自于財產,而財產的形成和積累一般來自與勞動收入的節(jié)余。因此,要提高財產性收入水平,就必須提高工資等勞動性收入的水平。

  丁俊峰(20xx)從金融的視角出發(fā),認為發(fā)揮金融功能是促進群眾財產性收入提高的關進因素,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金融理財市場,開拓農村金融市場,加強金融市場監(jiān)管是保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必要條件。

  還有很多學者提到了《物權法》的實施保證了居民的財產有明確的產權,對保護群眾的財產性收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7

  (一)選題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于身體健康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病人突出心臟并腦溢血、低血糖、癲癇病等突發(fā)性疾病時,病人的生命安危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進了急救業(yè)務的發(fā)展和常用急救知識的普及。但是在國內,整個急救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的很多隱患可能在病人突發(fā)癥病后影響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個心臟病人在路邊散步時突然發(fā)病倒在路過該怎么辦?打電話?如果附近沒有公共電話呢?找人幫忙?一旦被非專業(yè)人員錯誤處理,導致延誤治療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車送醫(yī)院?資料表明,當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腦細胞就開始死亡。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讓專業(yè)急敵人員盡快到場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我提出了這么一個設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使得病人因突然發(fā)病而跌倒到醫(yī)生趕到救治的過程得到盡快的簡化呢?

  我在專利局查閱有關資料之后,發(fā)現(xiàn)國內目前尚沒有此類產品的設計。一個類似創(chuàng)意的設計是:在一個瓶子內設置兩個金屬接點,瓶子內部灌一些水銀。當人站立時,水銀集中在一個接點處,電路斷開。當人倒地時,瓶子的傾斜使水銀同時接觸到2個接點,電路被觸發(fā),瓶子內置的警報器發(fā)出警報,示意求助。這個設計顯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過身體傾斜的角度來決定是否報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狀況,必然會出現(xiàn)很高的誤報率。

  (2)它無非是在最短時間內引起了別人注意,卻并沒有使整個過程簡化,所以對于提高救護效率不會起到實質影響。

  結合我自己的設想和現(xiàn)有設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體系”:當病人倒地之后,用一個監(jiān)測裝置感知病人諸如血壓、脈搏等生理狀況并進行數(shù)值分析。一旦確定病人已經發(fā)病,就發(fā)出無線電信號給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過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調度急救人員。

  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探討,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我?guī)缀醯搅艘艞壍牡夭。但是,在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啟發(fā)下,有一天,靈感幸運地光顧了我的大腦——聲光求助,有線、無線電話報警都是成熟的技術,關鍵在于沒有一個能判斷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與突然發(fā)病而跌倒的智能開關裝置。

  一旦這個設計能夠實現(xiàn),將會具有重大的實際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發(fā)性疾病的危險性;其次,它會使急救行業(yè)出現(xiàn)新的概念、新的運營模式,也會促進相關產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廣;另外,它可以使眾多患有突發(fā)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輕松、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將非?捎^。

  (二)研究方案

  1.縱觀整個設計思路,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階段:到醫(yī)院進一步收集有關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發(fā)病摔倒時候的具體生理反應的資料,比如倒地姿勢,血壓、脈搏的變化狀況等。這一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要通過資料分析抓住普通狀況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資料估計將以心電圖和血壓數(shù)值的收集為重點。

  第二階段:選擇適當?shù)姆绞浇邮账璧纳硇盘。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選擇適當?shù)膫鞲衅饕越邮障鄬ξ⑷醯纳硇盘。估計這一階段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性能的傳感器和如何分布傳感器,以達到最理想的試驗效果。

  第三階段:設計分析電路。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要通過邏輯電路對傳感器接收的電信號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是否正常。主要難點就在于如何找到一個適當?shù)臄?shù)學模型匹配實驗數(shù)據(jù)和如何把模型通過電路實現(xiàn)。目前主要有兩大實施方案:一是通過邏輯電路進行信號運算、識別;二是使用單片機編程識別。第一種方案的好處是處理問題直接,但當需要處理的信號相當復雜時,依靠單片機編程就顯得比較合適。選取哪種方案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四階段:把以上各階段結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個工程將主要由周慶林老師和周偉老師指導完成。大體時間安排如下:

  20xx年12月15日-20xx年1月15日資料積累

  20xx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

  20xx年6月1日-8月整個系統(tǒng)檢測、完善

  2.預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體的數(shù)學模型用來根據(jù)血壓、脈搏等生理參數(shù)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

  (2)完成“倒地后急救體系”中病人狀況監(jiān)測/報警系統(tǒng)的具體設計和其他兩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設計),并能在演示中實現(xiàn)三大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工作。

  預計主要困難將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沒有頭緒。另外由于整個設計中涉及很多專業(yè)性很強的環(huán)節(jié),我必須有很大的耐心和決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識積累扎實。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準備,通過我的努力應該可以達到。

 。2)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指導老師和有關專家咨詢的途徑已經具備。

 。3)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物質、環(huán)境條件不高,比較容易解決。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8

 。ㄒ唬┻x題依據(jù)

  1、教育離不開生活。教育與生活既有本質的區(qū)別,又有內在的聯(lián)系。其本質的聯(lián)系就體現(xiàn)在:教育與生活的互動,即教育具有生活意義,生活具有教育意義,生活教育與教育生活便從不同角度蘊涵著雙重意義。因而,發(fā)揮生活的地理教育意義和地理一樣的生活意義,對深化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是實現(xiàn)人的生命價值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生活地理教育”其基本的兩個內涵是:一方面,為了學生的生活而進行地理教育,發(fā)揮地理教育的生活意義;另一方面,地理教育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發(fā)揮好生活對地理教育的意義。

  2、我們所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處在社會環(huán)境之中,也處在成長的重要階段。他們將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會面對現(xiàn)實生活,都要增強生存與生活的能力。而受教育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想意識、行為能力逐步由感性變?yōu)槔硇缘闹匾A段,由幼稚變?yōu)槌墒礻P鍵階段;A地理教育應回到其本原的目的上去,即為了生活而進行地理教育。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地理方面的問題,需要通過地理教育來獲得解決問題的渠道,使人變得更睿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能更好地了解自然,適應自然甚至改造自然。從而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3、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頒布的《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中最強調的理念之一,它表明地理課程將從純粹的“科學世界”重新回到學生的“生活世界”。要實現(xiàn)這一理念,地理教學必須體現(xiàn)“生活化”,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體會地理的價值并為其成人、生活、就業(yè)做準備。

 。ǘ┻x題意義及前景

  1、凸顯學科價值,豐富地理教學理論

  地理學科具有科學的、文化的、生活的諸多價值。由于傳統(tǒng)地理教學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離學生疏遠了,以至于他們產生疑問:“地理學了究竟有什么用?”由是出現(xiàn)了,高考科目中有地理,中學就開設地理,高考取消地理后,中學也就停開地理,或者是地理學科在中學里很受歧視。為了爭奪地理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一席之地,數(shù)百名專家集體象教育部呼吁,要求恢復地理為高考科目。因此,突出“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感覺“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對地地理學習建立一種需求感與內驅力。同時在生活化地理教學探討和實踐中,摸索出一條歸為本位的地理教學方法,有助于形成讓學生愿意學、學得好、有用處的地理教學體系。

  2、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地理生活化教學,將地理教學指向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生活現(xiàn)象與問題,會引起學生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例如:當學校更換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我在課堂中問學生:“這個學期18點30分上晚自習,天已暗下來了,而現(xiàn)在為什么上半年19點30分上晚自習,天仍大亮?”由于是生活的問題,身邊的問題,很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一般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育教學當中,積極思考,發(fā)揮學生在教育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

  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是一切創(chuàng)新活動的起點。取之于學生熟悉的生活和鄉(xiāng)土的“有用”地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觀察社會和身邊各種地理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地理生活化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找到了深厚的生活和實踐基礎。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地理生活化教學扎根于現(xiàn)實生活,以事實為根據(jù),以實踐的需要進行思維。這必將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事物各自特性選擇相應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做到實踐和思維的統(tǒng)一。思維里面最可貴的是創(chuàng)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地理生活化教學蘊涵在學生的生活當中,對學生熟悉的地理事物進行挖掘便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寬松、平等、民主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批判性思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品質。

  3、增強學生的生活能力

  有些學生缺乏生活技能,地理教學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操練,有效地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4、促進教師更加注重積累生活化的教學素材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兩教”,教材和教參,認為課本上涉及到的理論和知識點,就想方設法讓學生去記住,過分看重學生記住哪些知識點,記住多少知識點,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目的,忽視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是為了生活,服務于生活,地理學是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涉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各個方面。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象學習地理,有利于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有利于促進教師形成參考課本、高于課本教學理念,教師結合生活中的地理問題,積累地理教學素材,讓學生看得到、摸得著、愿意學、能進步。教師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生活化的教學素材,才能將此靈活運用到課堂上,讓學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ㄈ﹪鴥韧庋芯楷F(xiàn)狀

  國外中學生活化地理教學現(xiàn)狀

  19xx年的《地理教育國際》列舉了地理教育在發(fā)展個人知識與理解力面的作用與貢獻:

 。1)認識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構下審視國內外的事件,理解空間的相互關系,形成對各種事件的獨特認識與看法。

  (2)認識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統(tǒng),以便理解各生態(tài)系統(tǒng)內和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按自然系統(tǒng)的整體性規(guī)律利用自然。

  (3)認識地球上的主要社會經濟系統(tǒng),以便對地方有所認識,包括:認識自然條件對人文活動的影響,理解按照不同的文化觀念;宗教信仰;技術水平、經濟水平和政治制度創(chuàng)建環(huán)境不同途徑。

 。4)認識地球上不同的人種和社會,以鑒賞人類豐富的文化。

 。5)認識作為日;顒涌臻g的本區(qū)和國家結構及運動及運行方式,以便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社會管理。

  (6)認識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戰(zhàn)和機會,以便參與廣泛的國際會作和國際交流。

  從上述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認識地球的重要性,而地理科入為一個綜合科學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平臺,里面強調先從自身的環(huán)境開始,擴展到到世界。

  通過地理學習,學生可以獲得諸如野外考察技能、地理觀察調查技能、閱讀和分析地理信息技能以及讀圖用圖技能,這些技能不僅對人們日常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有用,而且對日后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大有幫助。由此可知地理能和生活的關系其實是十份密切的,我們從學會這些技能的同時,對發(fā)展我們個人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有助正確審視人口、環(huán)境和資源問題。

  進入21世紀,教育改革已是世界許多國家共同關注的焦點,如何設計出良好的課程標準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之一。長期以來,中小學的地理教育,由于受傳統(tǒng)觀點和教學內容的影響,常被認為是地名、物產、數(shù)字的結合,這種不正確的認識亟待糾正和改進。放眼世界一些國家的地理課程設計理念及實施情形,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9

  可以來問我

  1、論文題目:要求準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shù)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tǒng)標引論文內容特征的詞語,便于信息系統(tǒng)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匯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guī)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guī)則轉換成中的規(guī)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并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jù)、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jù)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于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進行。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0

  能力與知識的關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識不是能力,但卻是獲得能力的前提與基礎。而要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個體的社會實踐。

  第一步,選題。

  即選擇研究課題,確定主攻方向,是撰寫論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大事。選題必須符合選題原則。選題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研究成果的質量水平。選題有導師命題分配和學生自擬自定兩種方法。題目選擇恰當,等于論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搜集與閱讀整理。

  論文題目選好以后,接著就要搜集資料,知識積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就無法進行科學研究。搜集資料要發(fā)揮高度的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文獻資料;二是科學實驗,調查。

  先談談文獻資料的問題,文獻資料是前人從事科學研究的總結?茖W研究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有著繼承性和連續(xù)性。要了解本課題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掌握動向、吸取經驗教訓、開擴思路、進行比較、做出判斷等等,都需要參考資料,從中得到借鑒、印證、補充和依據(jù)。這些都是寫作論文的必要素材。

  再談談搜集科學實驗、觀察、調查材料的問題?茖W實驗是人們?yōu)楸┞秲炔棵,揭示事物本質及其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其內部的矛盾而進行的變革研究對象的一種操作和活動。由于實驗是在受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將盡量排除外界的影響,因此,人們有可能對研究對象做細致、周密的觀察,從而找出事物內部的聯(lián)系。我們要取得實驗的第一手材料,就要進行科學觀察。科學觀察應具有客觀性、系統(tǒng)性和保密性?陀^性,是指不要先入為主,戴有色眼鏡看待事物,而要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系統(tǒng)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連續(xù)、完整地觀察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全過程,而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細節(jié)。嚴密性,是指觀察要一絲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變化。在觀察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意外的情況,這種偶然的發(fā)現(xiàn)叫機遇,這種機遇我們不要輕易放過,在其中可能蘊藏著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觀察要及時、準確地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結果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我們寫論文的素材,科學實驗必須借助實驗原料、儀器、設備等才能進行,不同的材料、設備,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這些科學實驗使用的器材,同樣屬于寫論文需要體現(xiàn)的素材。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1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邊塞詩作為一種詩歌流派,其起源和發(fā)展可謂源淵流長。“邊塞”一詞最早見于漢代《史記·三王世家》:“大司馬去病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侍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边吶娮鳛樵妼W國度中重要的一員,以其獨特的思想內容、文體形式、表現(xiàn)方法、語言等豐富著古代詩學。中國古代頻發(fā)的戰(zhàn)爭,不僅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休憩相關,而且由此所產生的邊塞詩也是詩人抱國壯志與立功邊疆情懷的體現(xiàn),因而,與其他的詩歌派別相比,往往會有不同的情感內涵孕育其中。另外,邊塞詩本身的紀事性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尤其是戰(zhàn)爭狀況與民族交流史況,因而也具有極重要的史料價值。

  邊塞文學的研究尤其是邊塞詩學的研究歷來頗受關注,但是對與邊塞詩相關的其他諸方面研究卻稍嫌薄弱。本文以唐代這個詩學發(fā)展繁盛,詩藝精湛的朝代為背景,根據(jù)分析研究唐代幾個詩期內具有代表性的邊塞詩人的入幕經歷及其邊塞詩作,重點研究唐代的幕府制度對邊塞詩人及其詩作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這些代表性詩人的邊塞詩作及其入幕原因,以期揭示幕府與邊塞詩二者之間的獨特關系及邊塞詩作特有的韻味!希望此論文能夠充實邊塞詩的研究,但因才力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二、選題的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國內對于唐代邊塞詩的研究文獻頗豐,但多為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對邊塞詩發(fā)展脈絡的分析與梳理,如佘正松、王勝明《淵源流長 歷久彌新———簡論先秦邊塞詩對唐邊塞詩的影響》(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佘正松《中國邊塞詩史論(先秦至隋唐)》(四川大學,20xx);第二,是對某一邊塞詩人邊塞詩作的分析與研究,如戴偉華《論岑參邊塞詩獨特風格形成的原因文學》(《文學遺產》1997年第4期)、王志清《王維邊塞詩:雄悍逸放的人格塑型一一兼論所受鮑照詩的影響》(《晉陽學刊》1994年第2期);第三,重點分析唐代文人入幕原因及所處社會背景的研究與分析,如楊國宜、陳慧群《唐代文人入幕成風的原因》(《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唐代幕府文人的境遇》(《天府新論》1991年第5期)。另外較有新意的是戴偉華所著《唐代幕府與文學》,將唐代幕府與文學二者的關系進行研究,可謂首開先河,但另人遺憾的是,對唐代幕府制度與邊塞詩二者的關系研究卻并不深入,但僅例一小節(jié)以述之,難成系統(tǒng)。本文既著眼于此,在研讀有關唐代幕府制度與邊塞詩文等相關典籍的前提下,著力探討唐代幕府與邊塞詩的關系,將二者的關系做一個系統(tǒng)、全面、深入地分析,這樣才更能充分理解邊塞詩的獨特性,才能使邊塞詩的研究更充實,并走向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道路!

  三、本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重點

  本論文選題將對唐代幕府制度的內涵、發(fā)展脈絡及其與邊塞詩的關系等方面做系統(tǒng)地分析。重點研究唐代幕府制度對邊塞詩人人生體驗的豐富及詩作題材的開拓,邊塞詩人入幕原因的分析,通過對唐代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邊塞詩人詩作的全面解讀分析,揭示二者之間的關系。

  本文擬分為四個部分,研究的內容及重點如下:

  緒論:分析幕府制度的內涵、緣起及發(fā)展,介紹選題的意義、價值、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分析唐代幕府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探究其源流,梳理其發(fā)展脈絡。

  第二章:研究分析唐代入幕邊塞詩人及其詩作,著重研究其入幕的經歷及入幕期間創(chuàng)作的邊塞詩;

  第三章:分析邊塞詩人入幕的原因。重點分析其入幕與唐代的社會風氣、文學風氣的關系,將其置于唐代整個大時空背景之下,從整體上對其進行觀照分析。

  第四章:探討入幕對唐代邊塞詩人及其詩作的影響。重點論述入幕對邊塞詩人人生體驗的豐富、詩作題材的開拓及雄壯、渾厚藝術個性的形成。

  四、 論文提綱

  緒論邊塞詩依其內容而分,有狹義與廣義之說,狹義說認為:“邊塞詩以地域而言,主要指長城一線及河西隴右的邊塞之地。以作者而言,要有邊塞生活的親身體驗。以作品而言,要是他們作品的主要成就部份!

 、購V義說認為:“舉凡從軍出塞,保土衛(wèi)邊,民族交往,塞上風情,或抒發(fā)報國壯志,或發(fā)反戰(zhàn)呼聲,或借詠史以寄意,或論現(xiàn)世之事伯;上自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下及朋友之情,夫婦之愛,生離之痛、死別之悲,只要與邊塞生活相關的,統(tǒng)統(tǒng)可歸于邊塞詩之列!

 、2它不僅包涵狹義邊塞詩之內涵,而且因邊塞戰(zhàn)爭而引發(fā)的與社會種種緊密聯(lián)系亦歸于此類。二者之言均有其合理之處。但就本文而言,為更好地體現(xiàn)邊塞詩在唐代所具有的典型意義,更深入地揭示唐代幕府制度與邊塞詩二者之間的關系,筆者更取狹義之說,即在唐代這個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時空環(huán)境下,終唐一朝,由有過入幕或從軍邊塞親身經歷的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反映唐代邊疆戰(zhàn)爭和描寫邊塞風光的詩歌。

  縱觀整個唐代詩歌發(fā)展史,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凡名家(無論詩人、散文家、傳奇作者)均十之七八都有過莫府生活的經歷,如駱賓王、陳子昂、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李益、盧綸、韓愈、杜牧、李商隱、李公佐等等,觀其所作,有很多優(yōu)秀杰出的作品也是做于幕府之中或入幕期間的,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將滿腔的郁悶和不甘化入茫茫無盡的時空之中,成千古絕唱;李白《永五東巡歌》:“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币囡@其“挽狂瀾于既倒”的氣魄。高適、岑參也是因為有過多次入幕邊塞的經歷才成為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而流芳千古的,由此可見唐代幕府制度與邊塞詩二者關系的重要性,對二者關系進行深入、細致和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就頗有必要了。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2

  一.題 目:居住空間設計——別墅設計

  二.課題意義:隨著社會發(fā)展,中國在各個方面都與世界接軌,人們生活水平也 在不斷提高。別墅也成為了一部分人群生活品味的一種體現(xiàn)。更多的人在選擇居住空間時,會選擇別墅,更加的注重居住空間的內在和文化。本次課題選擇別墅,重點突出生活的空間性,利用空間的交錯和變化,體現(xiàn)新時代別墅的多元化。

  三.課題目的:通過本次課題,從多個方面了解別墅,從中獲得其優(yōu)點,從建筑 外觀到室內設計再到家具運用,更加深入別墅的多元化和空間性設計,結合目前社會人群需求特點,設計更加舒適高檔具有設計感的生活環(huán)境。

  四.設計內容:本次課題從別墅的建筑外觀,室內裝潢,功能展示,家具設計與 運用,園林設計,生活習性與特點等多個方面來對別墅進行分析和設計。

  五.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圍繞選題廣泛收集資料和素材整理,以及戶型選擇。

  1.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

  a.建筑的歷史和人文

  b.別墅的外形特征

  c.別墅的室內空間布局特點

  d.別墅的園林特色

  e.別墅家具運用的特點

  2.選擇戶型以及地理位置,方位朝向:

  a.選擇指定戶型

  b.確定地理位置分布朝向

  c.確定建筑外圍環(huán)境因素

  3.考慮建筑使用人群以及相關調查:

  a.規(guī)定建筑使用人群,以及對該人 群的生活特性進行分析

  第二階段——開始以草圖形式簡單設計

  1. 以手繪草圖形式確定別墅外觀,室內局部特征,大致功能。

  2. 戶型圖設計

  3. 確定其功能性,空間性,繪制別墅特點,進行詳細分析

  第三階段——方案的制作與說明

  1. 完成所有規(guī)定的平面,立面,剖面的規(guī)整圖

  2. 對局部特征進行效果圖制作

  3. 對部分特性家具進行設計

  4. 對園林進行效果圖展示

  5. 對其特性功能進行詳細介紹與說明

  6. 編制設計概預算(包含市場調查,整體預算)

  7. 編制材料表

  第四階段——制作展示部分

  1. 對效果圖等進行展板制作

  2. 對設計制作成冊

  3. 模型制作

  六.預期成果:

  一整套別墅設計方案(包含所需圖表,展板,手冊,模型等)

  指導教師意見,對課題設計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設計方案的意見和對畢業(yè)設計結果的預測等。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3

  培養(yǎng)目標

  總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植物營養(yǎng)學專業(yè)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在政治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服從分配,積極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身體健康。

  學習年限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4年。

  研究方向

  根據(jù)國家經濟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本專業(yè)的研究方向有10個:

  植物營養(yǎng)生理學

  主要研究植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運輸分配和調控;營養(yǎng)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過剩的癥狀和發(fā)生機理,以及這些過程與環(huán)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點研究植物在旱澇鹽堿高溫冷害病蟲害通氣不良營養(yǎng)缺乏或毒害等環(huán)境脅迫條件下的植物營養(yǎng)生理學及適應性變化規(guī)律,新無機營養(yǎng)元素和有機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營養(yǎng)機理等,為合理施肥提供依據(jù)。

  植物營養(yǎng)遺傳學特征

  應用植物營養(yǎng)遺傳學原理,采用營養(yǎng)動力學,酶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開展高產作物耐缺氮磷鉀鋅及其它營養(yǎng)元素的營養(yǎng)遺傳特征,作物品種篩選及調控營養(yǎng)機理研究,為高效節(jié)肥品種選育提供科學依據(jù)。

  復合肥料及各種新型肥料的肥效機理及施用技術研究

  結合化工和農業(yè)部門以及生產需要對復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機理進行研究,為工農業(yè)生產提供依據(jù)。主要包括:三元復合肥肥效增產機理;鈣鎂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機理環(huán)境效應施用方法和技術研究;商品有機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產工藝肥效機理以及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新型肥料進行試驗研究。為肥料生產和施用提供依據(jù)。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術研究

  土壤生物量氮與氮素循環(huán)及調節(jié)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條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動態(tài)及其周轉的氮量,微生物周轉氮與作物吸收關系,土壤養(yǎng)分養(yǎng)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統(tǒng)循環(huán)和施肥調控。

  新型高效緩效肥料研制及工業(yè)廢渣農業(yè)利用

  結合各種材料特點和作物營養(yǎng)規(guī)律,開展長效肥控效肥緩效肥磁性肥葉面肥藥肥以及有機無機復合肥等的配方及生產技術研究。充分利用我國自然資源和工業(yè)廢物開展研究,如鋅硼鐵錳鉬等工業(yè)礦渣鋼渣草碳褐煤等資源利用與開發(fā)。

  組織培養(yǎng)與無土栽培營養(yǎng)配方(組合)及應用技術

  組織培養(yǎng)及無土栽培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優(yōu)化營養(yǎng)配方的篩選,應用植物營養(yǎng)學原理,對一些經濟類植物進行營養(yǎng)液組合研究,是植物營養(yǎng)學研究的內容之一。幾年來已經建立了一些研究實驗室手段并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

  根據(jù)植物營養(yǎng)失調癥特征和葉片顏色變化規(guī)律進行定性和定量診斷施肥;土壤作物化學診斷方法;精準農業(yè)及施肥技術;土壤植株營養(yǎng)快速診斷方法及速測儀應用;DRIS技術營養(yǎng)圖譜信息系統(tǒng)及診斷應用技術。

  施肥對環(huán)境質量影響及良性生態(tài)循環(huán)施肥技術研究

  在長期肥料定位試驗基礎上,開展施肥對土壤環(huán)境質量影響,施肥對土壤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影響,施肥與溫室效應等研究,為合理施肥,改善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質量和生態(tài)農業(yè)提供依據(jù)。

  土壤氮的MIT過程

  結合肥料長期定位試驗開展 不同有機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礦化過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礦化氮的微生物和礦物固持作用(微生物體氮礦物固定態(tài)銨),長期不同施肥對土壤氮的礦化勢(N0)有機氮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響,不同礦化階段的凈礦化率凈殘留率及影響土壤氮MIT過程的因素的研究。

  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跨學科(指跨二級學科)入學的研究生,以及入學前是專科畢業(yè)的研究生,須補本科主干課程,考試或考核成績合格不計學分。

  必修課(學位課)

  (1)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及自然辨證法概論) 4學分

  (2)外國語(包括專業(yè)外語) 6學分

  (3)高級植物營養(yǎng)學 3學分

  (4)植物營養(yǎng)的土壤化學 3學分

  (5)植物營養(yǎng)與施肥專題 3學分

  (6)植物營養(yǎng)遺傳與分子生物學 3學分

  選修課

  (1)高級植物生理學 4學分

  (2)生物化學實驗技術 3學分

  (3)第二外國語 2學分

  (4)植物營養(yǎng)研究技術 2學分

  (5)植物營養(yǎng)診斷與管理 2學分

  (6)施肥與環(huán)境保護 2學分

  (7)土壤-植物-動物體系中的微量元素 1、5學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術 2學分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4

  一、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投資是指個人或組織為了在未來獲取收益而進行的資金投入及相應的資本形成過程。投資決策則是指公司在給定資本約束情況下對可能的投資項目進行有效選擇,以使其投資收益最大。作為公司成長的主要因素和未來現(xiàn)金流量增長的重要基礎,它將直接影響公司的融資決策,由此影響公司的經營風險、盈利水平以及資本市場對其經營業(yè)績和發(fā)展前景的評價。因此,與籌資和股利分配相比較,投資決策是公司三大財務決策中最重要的決策。

  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投資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這也與企業(yè)投資決策的合理性密不可分。就企業(yè)自身而言,如果做出投資于超出或偏離自身的能力和成長機會,且凈現(xiàn)值為負的非盈利項目的“過度投資”的決策,不僅會損害企業(yè)的價值,使大量資本沉淀在生產能力過剩而盈利能力惡化的領域,也會使我國的經濟“過熱”,從而引發(fā)能源和原材料的緊缺、產能過剩、經濟結構扭曲、重復建設等一系列問題。而做出“投資不足”的決策,也將制約企業(yè)的發(fā)展,影響企業(yè)價值的實現(xiàn)。總體看來,投資過度及投資不足均屬于投資決策中的不經濟行為,輕則削弱企業(yè)成長能力,重者可能把企業(yè)拖入財務危機的泥潭。因此,在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自由現(xiàn)金流、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等相關因素都會影響企業(yè)投資決策,并成為制約我國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和長期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就電力行業(yè)而言,電力工業(yè)是社會公共事業(yè)也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yè),具有自然壟斷性。其發(fā)展速度受市場需求的制約,發(fā)展規(guī)模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電價受社會承受能力的制約。其項目投資具有占用資金巨大、影響期間長遠的特點,所以投資決策恰當與否將對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產生深遠影響。由于電力行業(yè)的特殊性,使該行業(yè)上市公司的發(fā)展既具有機遇又面臨挑戰(zhàn),因此,合理的投資決策有利于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開發(fā)新項目,來提高其盈利水平、增強企業(yè)活力及實力,實施集團化發(fā)展戰(zhàn)略。但投資決策的合理性又與公司的自由現(xiàn)金流和公司治理結構等因素密不可分,管理者可能會受經理層較好控制的自由現(xiàn)金流、股權集中度及股權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或者是以尋求在企業(yè)內最大范圍的控制力私人收益最大化為目標,營造王國與勢力投資等管理機會主義氛圍,難免會引發(fā)因投資決策不當而導致的投資效率和經營績效不斷下降的現(xiàn)象。信息不對稱性的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諸多因素不僅會影響公司治理成本也會影響公司的績效及公司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動機、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本文的研究意義:首先對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投資決策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具有理論價值,為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今后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其次,對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進行實證分析及研究具有實踐意義。能夠有效地找到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在對外投資決策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發(fā)展,為我國其他上市公司提供借鑒,從而提高投資效率,促進經濟的持續(xù)和諧發(fā)展。再次,我國電力行業(yè)的上市公司大都由國有電力企業(yè)股份制改造而來,其典型特征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一些不利的相關因素都直接影響著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投資決策的合理性。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不僅會促進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做出合理的決策,也能對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的不經濟行為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基于此種原因, 研究我國電力行業(yè)上市公司在面對全球經濟環(huán)境變遷、中國經濟結構及相關政策調整以及電力行業(yè)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等因素帶來的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時,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合理決策、規(guī)范投資行為,就成為一個十分有實踐意義的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一)國外研究動態(tài)簡介:

  早期的西方投資理論形成于 19 世紀 70 年代初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末,這一時期的三種主要經濟理論流派對投資理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一是以杰文斯(w.s.jevons,1871)、龐巴維克(eugen bohm von bawerk,1886)、維克塞爾(k.wicksell,1896)、費雪(i.fisher,1933)、奈特(f.knight,1921)等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的資本理論;二是以馬歇爾(a.marshall,1920)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的企業(yè)廠商理論;三是以克拉克(m.t.clarke,1917)為代表的樸素加速器理論,之后經過chenery(1952)和 koyck(1954)等人的發(fā)展而成為西方最早的投資決策理論。20 世紀 60 年代初期喬根森(jorgensen,1963,1966,1967,1971)將新古典生產函數(shù)引入企業(yè)投資函數(shù)中,承認資本和勞動投入之間替代的可能性,運用連續(xù)時間的動態(tài)最優(yōu)模型來描述企業(yè)的投資行為,產生了新古典投資理論,標志著現(xiàn)代企業(yè)投資理論的形成。然而這一理論忽視了資本存量的調整成本。此后,tobin(1969)提出了著名的 q 理論,q 常常被定義為:企業(yè)在金融市場上的市場價值與該企業(yè)現(xiàn)有資本存量重置成本之比。

  另一方面,自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委托代理理論、非對稱信息理論、公司治理結構理論逐步運用于現(xiàn)代企業(yè)投資領域的研究,為投資理論的發(fā)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同時,也為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及公司治理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利的支持。具體理論如下:

  1、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表明,代理沖突將導致企業(yè)投資行為的低效率,反映在企業(yè)投資領域就是各種非效率的投資決策,具體表現(xiàn)為投資不足和過度投資。

  1976年詹森和麥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 1976)在委托代理理論的前提下提出了著名的資產替代問題,闡釋了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沖突可能會引起企業(yè)的投資不足,利率的增加、信貸配給或對投資或融資條件施加限制條件,會限制股東進行其投資項目的能力[1]。myers (1977)分析了負債融資引起企業(yè)投資不足發(fā)生的可能性。他認為,企業(yè)對其所擁有的投資機會并非一定能夠或一定愿意實際投入資金,在決定對其所擁有的投資項目是否進行資金投入時,企業(yè)的現(xiàn)有負債余額、現(xiàn)有負債的期間構成以及即將借入的新增負債額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shin and kim()發(fā)現(xiàn)擁有大量現(xiàn)金的企業(yè)比持有少量現(xiàn)金的企業(yè)容易做出非效率的投資決策,主要是因為企業(yè)投資決策時較高的代理本[2]。lyandres and zhdanov ()利用負債期限結構模型,闡釋了投資不足效應以反映債權人——股東沖突對企業(yè)投資的影響。n. moyen()在動態(tài)隨機框架下進行相關計算,并指出企業(yè)盡管可以充分利用稅盾優(yōu)勢,但仍會發(fā)生投資不足問題[3]。

  1986 年,詹森(jensen)以股東和管理者存在非對稱信息為假設,引入了投資決策中的過度投資問題。即面對自由現(xiàn)金流量時出現(xiàn)的管理層與股東的沖突及其帶來的代理成本問題。

研究生開題報告 篇15

  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初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yè)面臨的升學和擇業(yè)更為迫切,F(xiàn)代社會里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應付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挑戰(zhàn),是一個現(xiàn)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問題。

  在社會中還存在不少高中生由于學習壓力無法得到調節(jié)而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畫面,種種悲劇也給許許多多的家長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傷痛。所以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習壓力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我們小組決定進行一些關于這方面的調查與研究。

  研究目的: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希望達到以下這些目的:

  讓同學們深入了解學習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及由此產生的一些不好的表現(xiàn)。

  讓同學們明白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習壓力。

  讓同學們了解一些關于如何減輕學習壓力的方法。

  使同學們通過這些方法來減輕學習壓力。

  使同學們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愉快,能更好的來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

  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關于學習壓力的心理問題時,能主動向心理老師尋求幫助。

  研究意義:

  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小組的成員都學到了許多知識,包括如何建立團隊合作精神,也讓我們都了解了許多社會及家庭所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是從該課題的研究結果中我們也都懂得面對學習壓力該如何正確調節(jié)。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研究學習,能使更多的同學認識學習壓力得不到正確調節(jié)的危害性并且能積極調整心態(tài)面對它,學會如何面對它,如何正確調節(jié)它,讓高中生在學習中能輕松地學習,無論是在平時的學習中,還是在期末、期中,甚至在高考中,都能以輕松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壓力,在每一次考試中都能考到理想的成績。

研究生開題報告(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學習能力研究開題報告(精選3篇)

    一、調查的目的與內容為了解我代課的班級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原因,為開展課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據(jù),我對初一的7、8兩個班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

  • 中學生研究性報告(通用3篇)

    一、課題提出及研究目的:校服,它能反映出一個學校所獨具的風格特色。所以,校服的合適與否,美觀與否,是至關重要的。但現(xiàn)實中,我們中國學生大多對本校校服并不滿意,各所學校都存在學生拒穿校服的現(xiàn)象。...

  • 醫(yī)學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精選3篇)

    題目:中印傳統(tǒng)醫(yī)學現(xiàn)代發(fā)展對比研究一、研究背景中、印兩國政府均承認并保護傳統(tǒng)醫(yī)學的發(fā)展,并且越來越重視發(fā)揮傳統(tǒng)醫(yī)學在國家衛(wèi)生保健體系中的作用。...

  • 關于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精選3篇)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標志。而論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題報告的質量。開題報告做的細致,前期雖然花費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guī)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

  • 研究春節(jié)風俗報告(通用3篇)

    姓名:班級:學號:調查目的:了解本地節(jié)日傳統(tǒng)及風土人情,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調查時間:20xx年12月調查地點:臨泉以及周邊縣市調查對象:老鄉(xiāng)、教師以及專家、學者調查方式:走訪、查閱資料、網絡等春節(jié),即農歷新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

  • 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開題報告(精選3篇)

    課題現(xiàn)狀評述:在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知識的半衰期越來越短,終身學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為社會、學校、個人最為重視的學習和生存方式。...

  • 初中研究性報告(精選6篇)

    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作為學生的我們明顯感受到了壓力的存在。我們的壓力源主要來自于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huán)境、自我發(fā)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

  • 有關研究性開題報告(通用3篇)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么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后覺得不現(xiàn)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

  • 高中研究性報告(精選3篇)

    高中研究性開題報告課題名稱:《對于我校食堂的研究》班級:高一(14)班 指導老師: 課題組長: 王婷課題成員: 蘇海歐 葉甜甜 林瑞亮 婁智超課題的提出:學校學生早中午排隊買飯時間過長,久而久之學生產生了排隊長,吃飯難的觀念。...

  • 開題報告研究計劃(通用3篇)

    古典文學中常見論文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為您提供的開題報告研究計劃。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 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報告(精選3篇)

    一、課題回顧(一)問題的提出我校學生部分來自本市、絕大部分還是農民工子女。學生的作業(yè)從教師布置到學生完成方面都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通過對學生、家長、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弊端:一是作業(yè)份量過重,時間過長。...

  • 可行性研究的報告(精選9篇)

    摘要目的:臨床分析利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CHB且停止用藥后的病情復發(fā)情況。方法通過對某醫(yī)院66例CHB患者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且停藥后的復發(fā)極其臨床特征研究,對相關指標進行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

  • 研究生實習報告合集(精選5篇)

    XX年7月10日,我懷著一絲緊張和興奮的心情踏入了華電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的辦公室,開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接待我的是王經理,人挺和氣,一番寒暄過后,他便給我介紹起了公實習報告司的情況以及給我安排的工作。...

  • 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研究論文報告(精選3篇)

    為充分了解我市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開展情況以及村民們對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關注度,5月21-25日,市統(tǒng)計局組織力量對全市鄉(xiāng)村振興情況進行了調研。此次調研抽取了梁子湖區(qū)梁子鎮(zhèn)沙灣村和沼山鎮(zhèn)湖瓢村。調研采取實地調查和交流座談相結合的方式。...

  • 教學成果研究總結報告(精選4篇)

    本學年,我繼續(xù)擔負著六年級數(shù)學教學工作。在這一年中,我以“立足于孩子的生命發(fā)展”為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情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習慣,力求讓全體學生參與到...

  • 工作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乐业县| 普陀区| 清新县| 元朗区| 永兴县| 海口市| 龙南县| 汝南县| 常宁市| 泸州市| 山阴县| 大宁县| 瑞安市| 双城市| 乌拉特后旗| 临湘市| 平舆县| 张家港市| 咸丰县| 大悟县| 岳池县| 息烽县| 临泽县| 阜新| 永顺县| 安宁市| 水城县| 友谊县| 高台县| 夏邑县| 轮台县| 施甸县| 汤阴县| 闸北区| 年辖:市辖区| 五台县| 桐城市| 富蕴县| 哈尔滨市|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