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實踐報告(精選3篇)
檔案實踐報告 篇1
這個暑假是我大學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大學里的社會實踐和小學或中學的有著很大的不同,它不再只是幾張書面的調查報告,而是要身體力行,去走進這個社會,在這個偌大的社會中親自去尋找出一個結果。
第一次參加,難免不有些迷惑和無措,在選題、組隊方面都存在著由于經驗不足而帶來的不少矛盾。剛一開始還一直有動搖不定的野心,約了幾個江蘇的同學,準備以南京作為我們的實踐地。但在那個檔案學專業的實踐交流會上,學長學姐們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指導和建議考慮到主題的選擇以及實踐地的可行性,最終,我們把實踐地就定在了武漢。
聯系到我們的專業,我們把“民生檔案的開發利用模式”作為我們的實踐主題,以湖北省各級檔案館作為我們的重點考察對象。而這個主題,也是在20xx年是湖北省武漢市民生檔案建設年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
“民生”二字,向來是受人關注的,尤其是近幾年,政府把民生問題上升到個新的高度后,民生就成了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對于“民生檔案”的理解,關鍵也就在“民生”二字。而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民生檔案,那就是服務民生的,最貼近老百姓的,最實實在在的檔案。既然民生是老百姓關注的問題,所以民生檔案的價值就顯而易見了。如果民生檔案得到很好的利用并普及開來的話,那將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方便。可是我們在實踐中所看到的是,人們對民生檔案的利用不但沒有得到普及,而且在對民生檔案利用意識也停留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就這個現狀,我們對檔案館宣傳部門的有關人員進行了采訪。我們也了解到省檔案館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巨大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他們在每年的大型紀念日,檔案宣傳日等時候,都會進行大型的展覽宣傳活動,在人口聚集的如江灘等地,設置宣傳點。但是其他相關的文化部門在與檔案館的配合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我們也就此與各大圖書館進行過系列的溝通,他們對檔案館所做的些活動也很不了解,所以在配合方面就更加的不存在了。這也就增加了檔案部門工作的開展的困難,以及照成了工作效率低的結果。同作為省市的文化單位,應當在工作上互相的支持,互相的配合,但現在檔案部門卻面臨的是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的單干,雖然在這些年來,文化部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但檔案部門卻由于專業性強,理論性大的緣故,與有些文化部門的聯系越來的疏遠。就圖書館而言,圖書與檔案本是一家親,圖書館的工作也離不開檔案部門的配合,而我們也知道,為了迎接建國六十周年,圖書部門與檔案部門正籌劃著辦個大型的歷程展示。我想,只有得到各個文化部門的配合,在工作上得到其他部門的大力支持,檔案部門在工作上,才會更加的完善,在檔案的建設上,才會更加的順利。
同時,既然檔案部門一直倡導著要普及民生檔案在群眾中的利用,而民眾的檔案意識又不高,那么檔案工作這是不是應該采取主動的檔案服務,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如果檔案工作者能深入社區,與區委會或城市管理機構做好溝通,開辦一些大型的宣講會,主動提供檔案服務,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成效。也就是抱著這個想法,我們準備在社區內做個宣講會,當然我們也明白,要深入社區,也絕不可能是盲目的,而首先是要了解民眾的需求。無論我們采取什么樣的形式,不管是現場訪問也好,民意調查也好,總之要先把握民眾的思想動向,才能把力氣花在刀刃上。
另外,光就檔案的普及與宣傳方面,我想是不是可以不限于紙質,如宣傳單、宣傳冊之類,而推廣到廣播、電視、網絡方面。而當前,也有許多很好的例子,像《國寶檔案》,它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欄目,也備受關注,但是轉而言之,國寶離普通群眾的距離好像有點遠了。能不能把這些貼近群眾生活的檔案也用這種方式宣傳呢?至于網絡,是不是可以建立專門的大型檔案網站,而不限于各個檔案館的官方網站通過鏈接等服務為群眾提供一個更加全面且方便快捷的檔案搜索途徑。而所有的這些,都將是檔案部門在以后的工作中所需要完善的,至少在民生檔案的宣傳利用方面上是必須的。
武漢市政府將20xx年作為武漢市的民生檔案建設年,說明檔案工作部門已經突出民生檔案的重要性了,當然,唯有老百姓也認識到民生檔案的價值才能充分對民生檔案進行有效地利用。
這個實踐之后,我們很清楚的認識到,檔案工作還是任重而道遠,但隨著人們素質的普遍提高以及政府對民生檔案工作的支持力度的增加,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不久,民生檔案的作用絕對會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真正實現群眾化、普遍化。
檔案實踐報告 篇2
早就想參加社會實踐了,可是一直沒有機會,終于在暑假的時候,我通過朋友的幫助找到了一家單位參加社會實踐,與我同行的還有和兩位同學,我們三人開始了令人難忘的暑假社會實踐。
參加社會實踐對我來說,并不是走走過場,而是讓我們更好的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讓我們及時的認識當前的社會形勢,增加我們社會實踐能力!
200*年7月中旬,我們在xx市檔案局進行了兩周的專業實習工作。其中,被分到了機關檔案室,和被分到了會計室,我們都是隸屬于辦公室的。在這兩周的實習期間,我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現對我們的這兩周實習工作進行一下總結。
7月10日,在檔案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xx市檔案館,隨后,我們跟隨老師來到了我們的實習地點:xx市檔案局。老師講我們三人分到了辦公室,我們分別見到了自己的指導老師,老師給我們分配了工作并很認真地教我們。 在機關檔案室的工作主要是整理檔案,而所作的工作主要是整理照片檔案還有裝訂檔案、整理檔案室。兩周的實習工作共整理照片檔案5卷冊,共400余張照片,文書檔案的裝訂、整理、修裱70余卷冊。由于在實習期間,正好趕上會計室要移交會計檔案,所以我就協助我的指導老師整理檔案室,由于檔案室地方特別小,我們要進行整理,檔案室的保存柜子還是停留在原始的鐵皮柜,這樣,特別占地方,而且不好管理,檔案室每年要形成的檔案特別多,根本放不下。所以我認為,應該換成密集架,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地方。在整理照片檔案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就是,指導老師一下洗出400多張照片,這其中包括好多年的照片,一起歸檔,很麻煩,而且還要寫出照片的主要內容,有的照片已經很早的了,指導老師都說不出來主要內容了,這就給歸檔工作造成了很多麻煩,我認為應該定期歸檔或者是隨時歸檔,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然后的工作就是文書檔案的修裱、整理、裝訂工作。
首先察看卷內的文件有沒有左邊地方特別小的,因為裝訂的時候要在左邊裝訂,防止裝訂過程中壓到字,然后把左邊距特別小的文件拿出來,在它左邊粘上一張紙條,待干了以后,再插入卷內,這個過程叫修裱。然后要把卷中的文件按頁碼整理好,把它們靠左靠下輟齊,這個過程叫整理。最后就是裝訂了,按照裝訂的方法一步一步嚴格裝訂,一點也不能大意,再把右邊長出來的文件折進去,就大功告成了。在這個過程中,修裱這個過程很浪費時間,每次都要等漿糊干掉才能進行下一步驟。我認為應統一文件紙張的用法,應該統一邊距,或者注意左邊的空白處留大一點,這樣就省掉了這個步驟,節省了很多時間。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中,會形成大量的會計檔案,它們作為一個單位檔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記錄方式,準確、形象、生動地反映出該單位經濟、管理和某些職能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對今后的各項工作具有不可缺少的依據、憑證和參考作用。因此管理好這一部分檔案,是檔案部門綜合管理檔案的主要任務之一。王春艷與王蓓蓓所作的工作就是核對賬目和根據支票用電腦記賬。這兩項工作要求心細認真,每位數字都要一一核對,用電腦記賬時要把支票的支出原因總結概括,因此,要求我們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完成賬目輸入后,我們將所有賬目累加,與電腦顯示的結果進行核對如結果相同則正確。其他的工作還有,整理醫療報銷清單,我們的工作為核對醫療報銷清單中的每一項數據,將所有清單上的曲別針等金屬物取下粘貼整齊,并將其按月份放入檔案盒中保存。整理會計憑證,這項工作與我們所學專業是緊密相連的,我們根據會計檔案的案卷目錄核對檔案內容、立檔單位、案卷題名、保管單位、全宗號、保管期限是否與案卷目錄相符,將有誤的地方進行修改。
還有,整理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將200*年的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編寫案卷目錄并把賬簿分類放入案卷盒中進行保存。分類時要注意的是同單位的賬簿要放到一起保存,保存時還要格外注意保管期限的問題,相同保管期限的才可以一同裝盒保存。因此,我們要分清保管期限,把會計檔案分類裝入檔案盒保存。接下來接觸到的就是整理裝訂檔案,我們要先將所有文件上的曲別針等金屬物取下,必須逐張逐頁對所附原始憑證進行整理加工。
檔案實踐報告 篇3
20xx年檔案館(校史館、科學技術館)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對照本單位年度工作要點、《吉林大學20xx年工作要點》以及《吉林大學中長期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師生負責”的原則,不斷加強檔案的收集、利用力度,不斷加強校史的育人功能的發揮,充分體現檔案的育人、服務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能,現將檔案館本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檔案工作制度化建設,拓展檔案的收集范圍,擴大檔案工作的宣傳力度。
1.完成了《檔案館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的編撰工作,修訂了《檔案館辦公會議制度》《檔案館大宗物品采購管理辦法》等6項工作制度,新制定了4項工作制度,進一步優化了“檔案查借閱流程”、“中英文認證材料制作流程”等工作程序,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水平。
2.加強了對全校檔案歸檔工作的指導,修訂了《吉林大學檔案分類暫行規定》,對歸檔單位代碼表以及各類檔案歸檔范圍進行了更加合理的調整,全年共接收各類檔案32436卷,逐步加大了對電子、聲像、實物和人物檔案等的收集、征集和宣傳力度,如,本科生畢業合影照片33卷,同比增長18%,基本覆蓋全體本科畢業生;實物檔案7卷,同比增長17%;主動采集全校檔案照片5650張;征集到部分珍貴史物,如,唐敖慶先生的部分用品,優化了館藏結構,提高了館藏含金量。
3.以“6〃9國際檔案日”為契機,通過懸掛條幅,舉辦網上檔案知識競賽,開展檔案館開放日等多種途徑開展檔案法律知識、業務知識的宣傳、宣講,提高全員檔案意識。舉辦為期1個月的“吉林大學校園歷史建筑”專題巡展,深度挖掘檔案史料,再現校園中13幢歷史建筑的今昔對比,將檔案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為校科學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二、整合開發檔案資源,增強檔案服務能力意識,推動檔案管理服務升級。
1.加強館內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增強服務能力,開設檔案查、借閱服務大廳,配備自動檔案查詢終端,在辦公區醒目位置粘貼業務辦理標示牌,使辦公地點、業務流程的指示更加清晰明了;及時更新檔案館主頁及校史館、科技館展板的相關內容,及時修繕檔案庫房、校史館等設施設備,為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2.按照最大程度方便師生的原則,出臺檔案館辦事指南和便民措施,通過設立電話、傳真和郵件等方式開展檔案利用預約咨詢服務,擴大檔案信息在線搜索功能,使師生既清晰了辦理流程,又減少了來往次數,大大方便了師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共接待查檔8500余人次。
3.通過設立“檔案指導開放日”、建立檔案業務交流QQ群等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立卷指導,目前交流群已經覆蓋到校內51個基層單位,在立卷指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將紙質檔案歸檔與網上檔案歸檔相結合,切實提高了我校檔案立卷歸檔工作水平。 4.加強館內文化建設,完成了《吉林大學檔案全宗指南》的編寫工作,對館內人員全面掌握學校的歷史沿革、檔案內容以分類方法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術研究、業務交流以及參觀考察等方式每月定期開展檔案業務學習與培訓活動,基本完成年度預定目標,在拓寬工作視野,提升業 2務能力,增進館內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進一步完善檔案網絡管理系統,加強了檔案的信息化建設。
1.完成了《吉林大學檔案信息化建設中長期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了檔案數字化工作的具體目標和工作進程,為檔案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進提供了可操作、可監督的量化指標。
2.加強了檔案信息數據庫建設,全面開通了檔案網絡管理系統合校以來檔案數據的校內查詢功能,新增合校前各學校案卷目錄數據庫在線檢索,全文數據庫建設逐步升級,全年新增目錄級檔案43295卷,全文數據掃描20818張,進一步提高了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嘗試搭建檔案管理網絡平臺,實現網絡環境下電子文件的實時接收、管理和利用,今年共接受電子檔案6280份,完善了檔案的收集渠道,增強了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做好校史館、科學技術館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兩館的育人及宣傳功能。
1.成立校史館、科學技術館辦公室,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分批次選拔培訓了多名學生講解員、組建了一支較為專業的講解員梯隊。
2.通過預約參觀和設立開放日等方式,正式向校內師生開放校史館和科學技術館,完成了 批次的20xx級新生參觀校史館任務,開展了生動的愛校榮校教育,收到了良好的預期效果,全年累計接待校內師生參觀近萬人次,充分發揮了兩館在傳承大學精神,弘揚大學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完成各級來訪領導、兄弟院校和企事業單位交流團體及廣大校友的接待任務,共計84個團體,2900余人次。充分發揮了校史館、科學技術館展示學校科學發展、加強校際文化交流、促進對外溝通合作的重要作用。 3
五、扎實開展校史研究工作,通過多種途徑向廣大師生傳播校史文化。
1.以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原吉林工業大學)首任院長饒斌同志誕辰100周年為契機,制作了《校史人物——饒斌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專集》,通過紀念文章、紀念圖集、視頻短片等內容,表達師生對先輩的崇高敬意和無限懷念。
2.完成了《輝煌足跡——吉林大學校史畫冊》的編輯工作,《畫冊》較為全面、生動地展示了學校的發展歷史和輝煌成就。
3.完成了《吉大榮耀》一書的編輯工作,此書較為全面地收集了學校歷史上的“第一”和科研領域的“首創”,是對師生開展愛校教育的極好素材。
4.完成了3D電子校史館的設計和制作工作,利用網絡平臺增強了校史的宣傳力度,擴大了校史館的影響力。
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檔案資料的收集、征集力度不夠,手段和途徑不夠廣泛。
2.檔案資源的深度開發不夠,對基層的檔案需求了解的不夠,對檔案工作的宣傳不夠。
3.檔案庫房的合理布局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不夠,與部分高校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多校區分散查檔的現狀,不利用實際檔案工作的開展。
4.檔案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夠,缺乏有效的整合方式和傳播手段,發揮檔案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夠。
七、今后的工作思路
1.進一步拓展檔案資料的收集、征集渠道,多種途徑逐步加強電子、聲像、實物和人物檔案的收集力度,努力將對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有參考利用價值的各類原始材料都納入到檔案收集范圍。
2.加強檔案資料的深度開發和共享平臺建設,推進服務機制創新,建立起覆蓋師生和社會的學校檔案資源利用體系,同時加強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推介宣傳工作,提高師生對檔案工作的認知度。
3.強化檔案文化建設意識,加強檔案文化研究,學會運用先進的文化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彰顯檔案文化底蘊,傳承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實現檔案文化從幕后走向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