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隊伍文化建設報告(通用3篇)
企業隊伍文化建設報告 篇1
從現代企業發展的形勢看,抓好企業的隊伍建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團隊,建設適合企業特點和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文化,是使企業達到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提高行業影響力并在市場競爭中占有優勢的重要途徑。
美星深圳工業園創業十八年,從一個近百人的小工廠發展到現在擁有1800多名員工,四廠三線二銷售分公司并駕齊驅的綜合型工業園區,成功的要素之一,是有一個核心的領導團隊,建立較為規范、完善的三級班子管理體系,使隊伍建設得到良性發展,為園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面,由我代表園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就園區XX年年隊伍建設專題,與大家進行交流和探討,請大家予以審議并提出寶貴意見。
第一部分園區XX年年隊伍建設工作回顧
XX年年,園區隊伍建設工作在“以美星文化培育人、以美星事業凝聚人、以業績考核人、以學習提高人”的人本管理理念指導下,圍繞“班子建設、班組建設、骨干培養”三大核心,以“團隊學習”為主要形式,以“創建學習型企業、打造學習型、開放型、專業化、國際化”團隊為目標,努力開創園區隊伍建設工作新局面,有力地促進了經營生產的發展。
一、班子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
XX年年下半年以來,園區總經辦把加強廠線辦公會議建設當作隊伍建設的重點工程。針對各廠線班子的實際情況不斷充實人員優化班子結構。圍繞“團結協作,廉潔高效”的要求,完善辦公會議運行流程、工作分工和例會制度。園區總經辦定期對廠線辦公會議的工作進行檢查和指導,并組織考評,考評內容有10項定性指標,5項定量指標,通過一年來的努力,園區各廠線辦公會議綜合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狠抓班組建設取得新突破。班組是企業的細胞,班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抓好隊伍建設,夯實管理基礎是園區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去年業務部和總務部分別實施星級評定制度和賽馬機制,取得良好成效;各生產車間不斷開展班組長培訓,一批優秀的基層骨干脫穎而出,初步搭建了良性的班組管理架構,進一步夯實了基層管理。據統計,園區共有58個部門,126個班組。通過考核評比,去年園區共涌現出19個先進部門和29個優秀班組。
三、以優化結構、提高專業化水平為目標,加大外引內培力度,搭建發展新平臺。
1、建立三級培訓體系和運作模式,有效提升培訓成效。以一級培訓為主導,加強二、三級培訓的監管力度,進一步細化和深圳培訓工作,規范各項培訓管理流程,使整個園區的培訓為實現人才發展、隊伍梯隊建設的目標有序開展。采取兩個“抓”,抓大放小,抓主放次,培訓項目注重“課程的適用性”和“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園區XX年年三個層別的培訓項目數達到987次,人均培訓達12.5小時。此外,還積極開展外訓、拓展訓練和各種專題講座,邀請專業教師和管理專家來園區授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繼第二屆大專班開辦成功后,去年又開辦了第三屆大專班,通過規范、有效的管理,共有6名學員取得大專以上學歷文憑,10多人取得了中高級職業資格證。學員們認真學習,不僅提高了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并能學以致用,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2、加強班子考評和人事考評,促進隊伍建設發展。利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手段,公平、公正、有效地評價各級部門,檢閱各部門的班子建設和梯隊建設情況,通過評比,找出差距,思考對策,落實行動,從而提升隊伍建設水平;同時,通過人事考評的結果運用,調動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大家做出更大的業績,并規范個人業績體現、人員晉升、薪酬福利評定的標準和依據,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同步發展。XX年年共引進各類管理、技術人才大中專畢業生115人,晉升13人,其中部長級8人,主任級5人,由骨干提拔為助理級崗位27人。通過提拔使用,讓他們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促使人才更好地成長和成熟。
企業隊伍文化建設報告 篇2
9月26日,縣委召開xx屆八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文化建設,這是貫徹落實省委建設文化強省、市委建設文化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充分表明縣委對文化建設的信心和決心。這次全會的召開,在文化建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標志著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這是一次全面加快推進文化建設的重大機遇,我們必須乘勢而上,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和態度,敢于承擔責任、勇于有所作為。
一、抓學習,打牢建設文化思想基礎
近兩個月來,我局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圍繞省委xx屆七次、市委xx屆九次全會的主要內容組織了初步的學習貫徹。縣委書記黃樹正同志上午所作的報告,充分闡述了建設文化重要意義,分析了新形勢下建設文化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建設文化工作重點,這是一個充分體現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完全符合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的報告。我們將把學習、傳達、貫徹好縣委黃書記所作的報告和李縣長的總結講話作為當前文化部門的頭等大事,結合會上印發的《實施意見》(討論稿)、全縣宣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和文化部門的工作實際以及干部職工的思想實際,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搶抓機遇,找準定位,進一步總結經驗、查找薄弱環節、明確努力方向,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縣委全會的精神上來,樹立新觀念,用解放思想的新成果,在文化建設中當好排頭兵、發揮好主力軍的作用。
二、抓關鍵,切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
讓城鄉居民在更高標準上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必然要求我們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我們將通過繼續抓好文化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鞏固和提高“文化先進縣”的工作成果,推進文化建設的扎實開展。
在文化設施建設方面,按照縣、鎮、村三級網絡的思路和布局,縣城重點抓好新的文化館、圖書館的管理使用,管好、用好文化中心,發揮縣城大型文化設施的輻射、示范、聚集的功能。著手紅色博物館的建設。指導鎮一級抓好綜合文化站、中小型文化廣場的建設。指導村一級包括社區居委搞好農家書屋和可供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的小型文化廣場建設,早日實現全縣鎮、村兩級公共文化設施的全覆蓋。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將在重點抓好文化市場管理、文藝創作、文藝表演“三支隊伍”建設的同時,積極引進文化高端人才,發現和培養“草根人才”、“鄉土人才”。用文化榮譽制度創新文化人才工作機制,激發文化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方面,我們將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xx縣支中心為龍頭,辦好流動書香車、流動數字電影放映、流動展覽、流動演出等文化服務項目。以文化網為龍頭,辦好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劇場以及群眾文化活動指導網,充分運用現代數字、網絡技術豐富文化工作的內容和手段。
三、抓活動,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組織開展好各種主題性、節慶性的城鄉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和活躍城鄉群眾文化生活,是文化部門的主要工作職責和工作手段。我們將認真抓好廣場文化活動、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和文藝、電影、圖書“三下鄉”活動以及農家書屋建設,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與此同時,規劃一批常設性的縣級文化賽事、藝術展覽和文藝演出,打造一批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發揮好文化中心等文化場館的功能作用,使之成為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共享文化建設成果的重要場所。
四、抓亮點,不斷擦亮文化品牌
我們將按照縣委全會提出的。“六舉”并進的工作思路,整合我縣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讓文化名片在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要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以巽寮一臺戲為載體,以用普通話演唱等舉措為傳承創新手段,提高“非遺”項目——漁歌的文化內涵以及與旅游經濟結合的力度。二要以中洞紅色旅游產業園區、平海古城產業園區為載體,創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工作機制。三要突出象棋、龍形拳、舞龍、舞鯉魚、楹聯等特色,制訂傳承創新發展特色民間文化的工作規劃,把我縣的象棋之鄉、龍形拳之鄉、舞龍之鄉、舞鯉魚之鄉、楹聯之鄉等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四要突出我縣革命歷史主題,在規劃設計、裝飾布展等方面精心組織,打造好紅色博物館這一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建設文化號角已經吹響、藍圖已經繪就,文化建設得天時、地利之便,人心所向,正逢其時。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縣委全會提出的建設文化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企業隊伍文化建設報告 篇3
20xx年3月6日下午,五(2)班全體學生及部分學生家長在學校多功能教室舉行了主題班會活動——快快樂樂過春節。這是以“傳統節日”課程為切入點,把家長會和班會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創新班會。
主題班會上,老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觀賞學生成長足跡照片、競賽答題,趣味游戲、才藝展示等多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貫穿始終,教師運用多媒體組合課件,讓活動的程序完整合理,形式新穎,尤其是以學生為主體,內容實在,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極大激發學生的“潛在智慧”和參與熱情。
通過開展這次以“春節”為主題的班會,不僅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了春節的文化內涵,知道了怎樣過春節才更快樂,更有意義,而且由于家長的參與,既豐富了主題班會的內容,又為增強學校、教師、家長之間的溝通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時也增進了家長對孩子、孩子對家長的了解,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有利于家校合作共育的進一步深化。
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注重實效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一個年代久遠、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故事。每個傳統節日都給人以熱愛生活,講禮儀,重情義,報效祖國和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但是這些節日在孩子們課本上沒有詳細的介紹,再加上近年來受“洋節”的沖擊,使得孩子們對這些傳統節日的
文化、習俗等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從而導致少年兒童對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表現出了嚴重的“營養不良”。因此學校領導決定利用傳統節日資源開發活動育人課程,以“中國的傳統節日”教育資源活動為切入點,以人文傳統教育為主線,以實踐體驗為途徑,把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民俗活動、文化,通過整合、創新、分層,以主題班會活動的形式進行重新設計,大膽創新,不斷深化,賦予傳統節日活動以新的內容的同時,使“中國傳統節日”豐富的教育內涵根植于孩子們的心間。
二、精心準備
為了給家長提供全面了解孩子成長的機會,班主任老師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把孩子兩年來與她朝夕相處的成長照片及視頻作了整理,并自制成有音樂、有畫面解說的幻燈片。為了組織好本次活動,老師就活動課的展示內容反復推敲,仔細琢磨。
三、家長積極參與,及時反饋
這次活動中,家長的出席率是90%,可見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對學校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的。到校的家長們不僅能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活動,而且反饋及時,談感受收獲的同時也給我們提了合理化建議。
四、學生情緒高漲,收獲很大
本次的節日課程雖然是以主題班會和家長會的形式展開的,但同時也是一次親子課堂。李老師在設計時,共分成了六個版塊:一是展示“成長足跡”照片;二是“家長即興答題”;三是“孩子與家長分組競賽”;四是談家風;五是倡導“熱情小主人,文明小客人”活動;六是“家長與孩子合作制作燈籠”。中間在見縫插針地穿插了“才藝展示”。每個活動都那么的有趣,孩子和家長配合默契,都全情投入到活動中。加油聲、掌聲、笑聲充斥在一起,家長和孩子都沉浸在快樂的氛圍中。特別是最后的合作制作環節。讓每個組的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勁,氣氛很是熱烈,也讓年的味道更濃了。最后大紅燈籠掛起來后,家長和孩子們都是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活動已過去幾天了,我還在一直回想整個活動的過程,不斷地與聽課的老師溝通交流,不斷的認真閱讀家長與孩子們的反饋信息:雖然老師們覺得這樣的形式非常新穎也很實用,家長的反饋全是贊賞與支持,孩子們的收獲也很豐實。但也有待完善改進的地方:
1.活動前應邀請幾位老師、學孩生同在一起,把“活動的內容與程序”再來一次磨合,嚴格把關后,活動呈現中可能更緊湊。
2.孩子們反饋表交回后,我發現孩子們寫得作業五花八門,才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失誤。應該在孩子們的反饋表一欄中打上格,這樣的作業才能干凈整潔。
3.課前我與家長、孩子們互動時,應該給家長一個溫馨的提醒:因為是親子共堂,家長不僅要在課堂上以身作則認真聽講做好榜樣,還應在孩子聽課時加以引導和鼓勵。這樣的話,老師在“掌控”活動中就會少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