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通用3篇)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篇1
按照《20__年推進鄉村振興戰實施方案》中我站承擔的工作任務,我們以綠滿郾城建設為工作抓手,緊緊圍繞“產業興旺”和“宜居宜業”兩大目標任務,大力實施環城防護林、生態廊道、農田林網、村鎮綠化美化、林業產業發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進了年度工作任務。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是科學制定工作方案。
為充分發揮林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我們結合省級有關文件精神,通過走訪調查、借鑒學習等,制定了《村莊綠化實施方案》。該方案以“增林擴綠、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為發展思路,重點抓好庭院、街道、休閑綠地、村內閑置土地、農田林網、圍村林等六個區域的綠化建設,并對樹種、苗木質量、栽植和管護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我們將依照該方案開展“綠化示范村”、“森林鄉村”等創建工作,推動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步伐,助力鄉村振興。
二是扎實開展綠滿行動。
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鎮(辦)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全區20__年造林任務為0.77萬畝,實際完成營造林面積1.7萬畝,占區定目標任務的127%。其中,生態造林0.77萬畝,優質林果發展面積0.7萬畝,花卉苗木發展面積0.7萬畝,中幼林撫育0.7萬畝。
1.環城防護林帶快速推進。在石武高鐵兩側打造10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按照單側不低于100米寬的標準,采用3米_3米的栽植密度,選用慈孝竹、楸樹、白蠟、楝樹和銀杏等五個兼具生態防護功能和景觀功能樹種,綠化長度2.6公里;在龍江路以北(幸福渠—五臺山路之間)高壓走廊兩側,建設600畝的生態圍城林帶,栽植玉蘭、海棠、櫻花等觀花苗木10萬余株,五顏六色的鮮花次第開放,形成市民游覽觀賞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線建設20__畝的防護林基地。基地建設總體采用高大喬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達到四季有綠、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黃連木、三角楓、元寶楓等20多個品種14萬余株,分為楸楓特色林、銀杏特色林、玉蘭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闊葉用材林、果園特色林、針葉用材林、連榆混交林、樟楓混交林9大特色種植區。
2.生態廊道建設全面提質。對107國道兩側綠化提升檔次,形成喬灌花結合、落葉與常綠相搭配的通道綠化景觀。在沙河、潁河、吳公渠、幸福渠等4條河流兩側退耕還林,完成水源涵養林1000畝。龍城鎮在坡大線單側不低于50米寬的防護林帶500畝。
3.農田防護林建設因地制宜。結合土地整理、千億斤糧食、美麗鄉村道路及“四好”農村公路建設等項目,以區級道路、環鄉道路、溝渠、田間已硬化生產路為重點,按照“一路(溝)兩行樹”標準,提升完善了農田林網防護功能。
4.鎮村綠化美化有序鋪開。以創建“市級園林式鄉鎮”、“市級綠化示范村”為目標,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積極綠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環境,并擇優選擇1—3個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的行政村開展綠化造林工作。其中7鄧村在村莊周圍營造生態觀光林基地850畝,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個品種6萬多株;7和龍城鎮7村被評為市級綠化示范村,市政府各獎勵1萬元資金。
5.林業產業穩步發展。依托區位優勢及資源優勢,增擴獼猴桃、葡萄等特色經濟林種植基地,建設和提升鄉土樹種及珍稀名貴樹種培育基地,做優、做強林業產業品牌,實現林業產業精品化、規模化、基地化。新發展經濟林面積1000畝,主要集中在7等鎮;如7佳程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城鎮幸福村增擴獼猴桃種植面積400畝,李集鎮李集、老集等村新發展獼猴桃255畝。新發展苗木花卉面積20__畝,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橋、裴城等鎮;如7等村新種植復葉槭、玉蘭苗木400畝,旺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鎮胡劉村增擴白蠟、北美楓香等苗木培育面積220畝。
7月份,我站牽頭,組織全區36戶苗木花卉經營主體成立了郾城區花卉苗木產業技術聯盟。組織聯盟單位外出考察學習,建立微信群,積極搭建各種信息平臺。目前正在籌備郾城花木網站,開展專業性生產服務和市場信息服務,積極推進“互聯網+”林業建設。聯盟的成立,為培育壯大我區特色林業產業奠定了基礎。
三、20__年工作計劃
1.工作思路。
以“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為抓手,以“大綠化、大生態”為發展理念,以廊道綠化為重點,大力發展圍村林,建設森林鄉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鎮。
2.工作打算。
完成造林面積1.65萬畝。其中:廊道綠化規劃面積1.53萬畝。重點打造石武高鐵、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孟平鐵路、G107、S238、S220等7條省級以上道路,坡大線、后魏線等8條縣鄉道路,沙河、潁河等7條河渠兩側防護林帶。
圍村林規劃面積0.12萬畝。每個農業鎮按照“集中連片新發展面積100畝以上”的要求,至少在2個行政村村莊外圍建設圍村林。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篇2
20xx年,xx鎮統計工作在市、縣統計局的關心和指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任務,認真做好工業、服務業、農業等各方面工作統計及分析,為鎮黨委、政府及時掌握了解中心鎮培育建設情況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數據,進一步維護鞏固統計基礎規范化工作成果,現將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明確統計工作重點
今年年初,鎮黨委、政府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據xx鎮總體發展目標、任務和要求,明確了統計工作工作重點,即要加強對全鎮宏觀經濟形勢和重大經濟問題的分析研究,及時提供準確的統計數據和分析資料,以增強對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預見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在此基礎上,確定了行政區劃面積、總人口、工業企業單位數、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糧食播種面積、食用菌生產情況等8類24項指標作為季度數據卡片的主要經濟指標,并確定了食用菌生產情況和工業企業生產情況兩項統計作為自選項目,以統計資料和調查研究為依據,分析和預測全鎮經濟運行狀況,為鎮黨委、政府準確把握經濟運行的走勢和特點提供參考資料,規范了上報數據混亂,形成了一口子出數的格局。截止目前,今年共印發了季度數據卡片3期。
二、注重質量,認真執行報表制度和數據庫維護
統計報表制度執行情況,是綜合檢驗鎮統計中心業務素質的重要工作,是把握數據質量的關鍵環節。通過鎮統計中心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從年初開始就分別對工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工資等專業的年報數據進行采集、建庫、上報、查詢、評估工作和各項常規月、季度統計報表,努力做好數據采集、整理及上報。綜合統計員對統計單位名錄庫、城鄉住戶信息庫、土地資源信息庫、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庫等數據庫進行及時的更新和維護,完善各種資料的維護制度,為數據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認真分析,加強經濟運行監測
及時做好各類數據的采集,利用掌握的大量統計信息,共印發了《統計》3期,完成《xx鎮20xx年1-9月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xx鎮20xx年1-9月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完成情況》、《上半年工業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上半年鉛筆行業發展運行分析》、《上半年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等運行分析,對全鎮一、二、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特別是工業運行情況的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為政府在宏觀層面為工業企業運行指導做出導向作用。
四、積極參加培訓,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性和準確性
積極參加縣統計局組織的各種統計業務培訓,組織鎮統計中心沒有取得統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統計人員參加了統計從業資格考試,多次召開會議對村級統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認真分析全鎮的經濟發展和經濟運行情況,及時掌握全鎮的統計信息,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性和準確性。
雖然今年的統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辦公條件的限制、統計資料未及時歸檔、人員兼職等,都給統計工作全面覆蓋帶來一定的困難,造成提供給黨委、政府決策的相關統計信息也不夠。今后,鎮統計中心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統計人員業務素質,不斷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提高綜合統計能力,使全鎮統計組織體系更加健全,統計制度方法體系更加科學,統計支撐保障體系更加有力,力爭為全國重點鎮、省級中心鎮、中國鉛筆第一鎮、培育提供優質服務。
鄉鎮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篇3
深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提高我鄉科學文化素質,增強農民獲取和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我鄉圍繞活動周主題,周密部署,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宣傳活動,掀起了“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為主題,以宣傳科學發展觀、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傳播科學方法內容的科技活動周熱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成效。
一、宣傳發動,周密部署,為開展好科技活動周打下堅實基礎
為搞好科技宣傳工作,舉辦好科技活動周,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活動周的組織安排,于5月8日召開會議對此活動安排部署,調整了活動周領導小組,制定了活動周實施議案,對活動的內容、形式、時間都做出了統一安排。并通知各村、學校、駐鄉各單位、企業積極參加活動周期間的各項活動,為科技活動周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要求各部門分工協作,積極參與,在人員、經費和活動項目上予以大力支持,有效地促進了活動周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營造氛圍,注重實效,認真組織好科技活動周各項活動
(一)廣泛宣傳。我鄉以懸掛宣傳橫幅,結合遠程教育節目組織黨員干部收看學習科技政策節目,大力宣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科普知識及依靠科技致富的典型人物等,在全鄉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也加大了科技活動周的社會影響面。
(二)舉辦科普宣傳活動。5月17日上午,由鄉科委牽頭,在農技站、衛生院、獸醫站等部門的配合下,在芙蓉墟場趕集日舉辦了宣傳咨詢活動。在活動現場發放了果樹栽培技術、畜疫防治、科技致富、疾病預防等宣傳資料和刊物資料,共計800余份(冊),擺放“科技知識、防震減災、疾病防治”等展報10余塊。
本次活動周組織得當: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科技活動期間開展的各項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據統計,活動周期間全鄉發放科技宣傳材料1200余份(冊),培訓人員50余人,受益群眾1000余人,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深受廣大群眾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