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研工作總結(精選3篇)
社會教研工作總結 篇1
我們社會思品教研組在校教導處的領導下,在全體組員的努力下,圍繞學期初制訂的工作計劃,開展一系列教研活動。現簡要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教研、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始終立足校本教研,以新課程為導向,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促進了嚴謹、扎實的良好教風的形成。主要表現在:老師們結合本年段的教研主題各開出一節公開課。他們深入教材,認真備課,不僅活躍了學校的教研氛圍,也對教師鉆研教材、處理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等諸方面有了一定提高。
二、積極參與學習,提高專業素質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提倡全體教師積極學習教育教研理論,要求在《蕭江一中教師專業化發展手冊》里及時寫下學習記錄,在組內活動時拿出自己的學習記錄和心得體會,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同時,鼓勵老師走出去學習,在教師培訓管理平臺上積極報名省、市、縣各級相關培訓,培訓回來的老師要跟大家分享經驗。
三、緊跟中考新變化,探討有效學習策略
針對20xx年中考將實行閉卷考試的新變化,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根據我校實際,探討在閉卷形式下的有效學習模式。
教師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專業,如何利用教科研這個載體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有效地開展教學,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實際問題等,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教研組建設。
社會教研工作總結 篇2
教研工作方面:
明確學校總體工作思路,以教研室工作計劃為指導,把握社會組本學期教育教學目標任務,倡導教育教學創新,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效益觀、價值觀、評價觀,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使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質量都與時俱進。本教研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推進課堂教學創新;搞好教學常規工作;
一、落實教學要求,抓好常規工作
本學期,教研室一方面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在教研室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要求并督促本組成員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相互學習,積極聽課,并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在本組成員的積極配合下,本組的教學常規工作落實的非常扎實,每一位教師也在認真做好教學常規工作的同時,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1、加強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組織教師學習探究性教學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科教育理念,在實踐中積極探究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以學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把立足點放在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探究學習”中來,努力規范課堂教育行為,進行課改研究,提高教育實效。
2、發揚求實精神、協作精神,強化績效意識,認真落實教導處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的工作要求。
①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研究制定教學進度計劃,認真組織教學,努力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②規范教案編寫,優化教案設計,注重學生思維訓練和學法指導。③抓好作業量控制和作業批改質量,做到精練細批。
④堅持聽課制度,教師聽課不少于15節。
⑤堅持每學期制作一個優秀課件、發表一篇優秀教案、一篇論文。
3、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繼續堅持對吳老師的跟蹤聽課指導工作。認真組織聽課、評課活動,從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對其進行指導幫助,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4、本組教師根據教導處要求進行了政史地學科九年級期中考試,中考會考模擬考試命卷、閱卷、成績分析工作。考試、測驗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方情況進行監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信息反饋和改進、調整教學的重要依據,這就要求命題組卷必須十分嚴格,保證命題的客觀與公正。本組教師認真把握命題所覆蓋的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明確各知識點對能力的要求,嚴格控制難易度,做好命卷工作,閱卷過程則嚴格按照教導處要求,堅持流水作業,重視考后的分析講評工作。
二、拓寬工作思路,開展教研組工作
本學期,教研室要求各教研組要積極創新的開展自己的工作,在教研室的指導下,本學期,政史地組開展了以下幾面重要的工作。
其一,率先組織本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本組成員之間的學習與交流。
其二,開展了校內優質課評比活動,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年輕教師鍛煉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實力。
其三,研究中考,參加中考研討會,認真聽取學校對中考工作的指導意見,組內成員之間經常進行教學方法和復習工作的多方面磋商,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幫助年輕教師順利組織中考各科的復習工作。
教育科研工作方面:
以創新教學課題研究為主線、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目標,以教科研服務教學、現代教學觀念為指導,加強教育手段、教學模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研究探索。互相協作,總結經驗,發揮全組教師的工作力和創造力,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堅持教科研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實施科研興教,積極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科研理論學習,逐步掌握教科研方法,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和能力。
1、強化教科研意識,貫徹學校以教科研促教學的思想。借助教育教學信息網加強教師教科研理論學習,更新思想觀念,積極參與市教研中心及學校組織的教科研活動。
2、加強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探索,促進探究性學習規范化,探討探究性學習
在政史地學科教學實踐中的實施策略和方法,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學。
3、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本著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思想創造性的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并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上積累、總結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積極在各種刊物上發表。
存在問題:有些教師教案書寫不規范,質量不高,不能按時送簽;有些教師在其學科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上鉆研不夠;有些教師學期初上報的個人研究課題沒有更好地落實。望學校教導處、教研室加大考核力度,督促教師做好教學常規工作,而政史地教研組工作也有待于進一步改進、提高。
反思一學期的教研組工作,覺得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工作開展的創新意識程度不足,開展的工作比較單一,理論學習開展得深入不夠,一些年輕教師的學習不透徹,理解比較膚淺,加上自身的理論知識比較單薄,在理論學習上缺乏指導和深入的探討,在本組的教學實際中,由于教師比較多,學科也相應復雜,自己對本組教師了解不是很深刻,更談不上有效的指導了。
社會教研工作總結 篇3
“黨味”是中國共產黨最本質的特征和共產黨員理想、信念、作風的政治性、先進性的綜合體現。共產黨人丟失了“黨味”,就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只有保持“黨味”,才能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合格黨員。新時代共產黨人保持和增強“黨味”,必須勇于自我凈化,自我保鮮,持續用好黨徽、黨章、黨員手冊“黨味三寶”,升華思想,淬煉靈魂,保持先進性。
佩戴黨徽,亮明身份,體現“黨味”正能量。黨徽是黨的象征,是黨員身份的標志。黨員佩戴黨徽,既有利于黨員認真履行黨員義務,加強自我教育,強化先進意識;又便于密切黨群關系,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樹立黨員形象。黨員佩戴黨徽,會自然產生一種神圣感、自豪感,時刻提醒自己是誰,為了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員佩戴黨徽,戴出的是身份,亮出的是責任,贏得的是信任,更能體現“黨味”正能量。黨徽佩戴在黨員的胸前,卻永遠印照在群眾心中,帶給社會的是巨大的榜樣示范效應,使共產黨員在黨徽光輝照耀下的形象更加出彩,“黨味”更加濃郁,人格更加高尚。千萬不要小看了一枚黨徽帶給共產黨員和民眾的信仰和力量,一定要用好黨徽,戴好黨徽,讓黨徽的“黨味”熏陶、促進黨的形象建設。
學好《黨章》,增強黨性,做有“黨味”的共產黨員。每個黨員都有一本黨章。我們不能將他束之高閣、漠然置之,應當勤學習、多學習、多思考,學好用好黨章,深刻領會黨章,才能增強黨性,成為有“黨味”的共產黨員。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有些人就是一輩子也沒有共產黨員的氣味,只有離開黨完事。”要保持“共產黨員的氣味”,就要學好黨章,遵守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忠貞不渝,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把對黨絕對忠誠放在首位,始終做到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虔誠而執著,踐行根本宗旨,保持公仆意識。以黨章為行為規范和人生律條,通過不斷地自我修煉、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完善知識結構、增強業務能力,拓展學習領域,強化實踐鍛煉,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崗位上爭創一流業績,起好模范帶頭作用。
用好《黨員手冊》,在不斷學習中增強“黨味”。《黨員手冊》記錄了黨員基本情況以及黨員承諾踐諾內容、民主評議結果、參加組織生活、組織關系變動、交納黨費、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培訓等方面情況。記載著每個黨員學習、成長、進步的點點滴滴。用好《黨員手冊》,堅持不懈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黨的基本理論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自覺加強思想改造,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模范履行黨員的各項責任和義務。“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緊密聯系實際努力學習、刻苦鉆研;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恒地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于指導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適應新的形勢,保持堅強的黨性和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