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個人扶貧工作總結范文(通用5篇)
社會個人扶貧工作總結范文 篇1
省扶貧移民局:
20xx年,我州的社扶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州的高度重視與關心支持,特別是我省加大了定點扶貧工作力度、浙江扶貧協作我州的工作得到了推進,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強了我州定點幫扶工作力度。我州社會扶貧工作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關心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指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下,以扶貧濟困、民生為先為主要抓手,進一步創新思路、扎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將相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社會扶貧工作扎實開展,傾情幫扶成效顯著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全力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了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的良好局面。按照年度工作計劃和安排,完成了全州年度定點扶貧、對口支援、東西協作、以及兩會等各項工作任務。切實解決了人們群眾最急需、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各級幫扶單位和企業,共計幫扶投入36233萬元,其中中央單位幫扶投入440萬元,省級單位幫扶投入11936萬元,州級單位幫扶投入11044萬元,縣級單位幫扶投入4930萬元,企業幫扶投入383萬元,東西扶貧協作幫扶投入7500萬元;共計實施幫扶項目289個,其中建設新村63個,新建改建住房1958戶,新建改建公路192.09公里,中地產田土改造520畝,人畜飲水項目50個,種植業項目37個,養殖業項目13個,舉辦培訓班187期,培訓各類人才干部12532人次,新建修繕學校14所,新建修繕衛生院8所,新建文化站30個,賑災救濟送溫暖匯集人口147458人,發放各類慰問物資折款1126.1萬元。
(一)定點扶貧工作
1、國家定點幫扶工作
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按照“綜合項目集中幫扶”、“自選項目對口幫扶”的思路,認真開展了定點幫扶我州的工作。一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繼續組織職工捐款80萬元資助我州五個扶貧工作重點縣非義務教育階段830名貧困學生。二是綜合項目集中幫扶扎實開展。總局幫扶完成3500套“村村通”工程建設;中央電視臺向我州廣播電視臺贈送了價值100萬元的廣播電視設備,已完成設備招投標。幫助州拍攝制作1部對外宣傳片,正在進行后期制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際廣播電臺出資100萬元,完成了州廣播電視臺廣播直播間和縣、色達縣、理塘縣、德格縣廣播錄播間建設。中影集團、電影頻道、華夏電影公司為我州捐贈了6000場農村公益數字電影和30部數字電影。三是自選項目對口幫扶見成效。中央電視臺贈送理塘縣價值37萬元的5臺光發射機和4臺光放大器,并選派了2名編輯到中央電視臺培訓;國家廣電總局無線局捐贈色達縣50臺三位一體電視機,2臺專業數字攝影機及紅領巾書屋,總價值30余萬元。國家廣電總局監測中心幫扶色達縣價值21.5萬元的6千瓦UPS1套和ECH50攝像機2臺;國際廣播電臺為縣贈送50臺電腦,組織了新龍縣和縣36人到北京考察;中影集團和電影頻道為德格縣拍攝宣傳片《德格印經院》,正在進行后期制作,為德格縣中小學捐贈了10臺內置300部國產電影的高清播放機,繼續在cctv6播放《中國德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捐贈50萬元對石渠縣廣電設施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職工捐款15萬元,對石渠縣文體廣局職工進了慰問。四是廣電人才隊伍培訓有序推進。選派了巴塘縣、白玉縣、色達縣、石渠縣、縣、新龍縣6名廣電業務骨干和理塘縣2名業務骨干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臺、中央電視臺相關技術部門實習2個月。由總局出面協調,我州與中國傳媒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已完成21名工程技術人員和50名網絡輿情監控人員的培訓項目。五是積極開展愛心幫扶。為丹巴東谷小學捐贈了251套校服、251個書包、251本字典、251套學具。
2、省內定點扶貧工作
一是按文件要求,要求各縣積極加強與省級定點幫扶單位的對接和匯報工作,對各縣對口定點扶貧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二是積極配合協調各縣與省級對口幫扶單位的銜接和溝通,做好對接工作,落實了省級各單位在新一輪對口幫扶中的項目建設內容。
3、對口支援工作成績顯著。一是人才支援情況良好。1-10月,15個縣783名援藏干部人才共開展調研、送溫暖活動2906次,為民解困辦實事1729件。開展以精神、管理知識、民風民俗、維穩形勢等為主要內容的援藏干部人才教育培訓190次6983人,發揮了援藏干部人才的“傳幫帶”作用。對群眾工作中涌現出的40名優秀援藏干部人才進行了集中表彰。全州共外派干部人才711人,其中干部332人、專業人才379人。二是規劃修編有序推進。截止目前,德格縣、白玉縣、爐霍縣、色達縣、巴塘縣、丹巴縣、雅江縣已全面完成“1+5”規劃修編和對口支援五年規劃并上報備案。共11個縣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12個縣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9個縣完成《城鄉建設規劃》、10個縣完成《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9個縣完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10個縣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12個縣完成《對口支援五年規劃》。未完成規劃編制的,均進入評審或待批復階段。三是項目建設全面鋪開。自去年對口支援工作開展以來,援受雙方累計達成協議援建項目372個項目協議(其中:基礎設施類84個、產業發展類59個、民生改善類100個、能力建設類42個、公共服務類83個、生態建設類4個),達成項目協議資金213926.3萬元。各受援縣按照年度援建計劃,搶抓施工期,切實加快項目建設,目前已投入資金53345.2105萬元,開工項目310個,已完工項目163個(主要是捐贈項目和編制規劃項目)。四是資金管理力度加大。印發《州省內對口支援資金管理辦法》(甘委辦〔20xx〕13號),對援助資金的管理、監督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確保資金使用管理高效安全。今年已到位資金26134.75萬元,其中:“0.5%”資金到位24535.88萬元、支援方捐贈現金775.59萬元、以物折資259.28萬元、其它564萬元。
4、州內定點扶貧工作。一是結合全州“掛、包、幫”活動和群眾工作全覆蓋活動,落實黨政部門和企業定點幫扶重點村工作,加強與各支援單位的銜接溝通,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充分發揮疊加效應,切實加強了州、縣定點幫扶力度。并幫助擬定全州扶貧開發工作會的部分材料并制定全州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先進個人及對口幫扶先進單位評選方案。二是嚴格按照省扶貧移民局要求,及時整理、收集、上報了20xx年度社會統計表和全州社會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二)東西扶貧工作
一是起草成立東西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文件、東西扶貧協作工作方案、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為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我州先后擬定了結對幫扶、聯系會議、溝通協調、項目資金管理、績效評估等相關制度,并設立了浙江幫扶資金專戶,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資金。二是做好雙方互訪服務工作。完成浙江省熊建平副省長率省級相關部門、各市以及市級相關部門到我州考察調研和浙江省杭州、紹興、金華、湖州四市考察團到我州調研的銜接以及考察方案、講話材料的起草。完成益西達瓦州長率8個州級部門、18個縣組成州黨政考察團,赴浙江省杭州、紹興、金華、湖州、舟山五市考察的銜接以及方案和總結工作。三是下達20xx年浙江資金到各縣,完成700戶1400萬元的危房造改項目。四是圍繞“民生、產業、人才”三大重點,向省局和浙江上報我州20xx年浙江幫扶項目計劃,爭取到項目資金7500萬元,主要用于實施新村扶貧、產業扶持、人才培訓等項目。五是加強銜接,努力爭取浙江四市對我州在做大做強我州旅游產業,開發高原特色農牧業、中藏藥業和民族文化產業,加強園區建設和人才幫扶工作等六個方面的支持。
二、社會團體工作情況
一是開展扶貧開發協會和老區促進會年審工作。二是在州委的大力支持,與州愛心辦、州發改委、州總工會,向全州水電企業發動募捐活動,擬為我州貧困學生解決上學難問題。三是按照省扶貧基金會棟梁分會要求,完成10個貧困學生的助學金的申請和發放工作。三是協助瀘定縣爭取中國扶貧資金會關于旅游新村打造項目。四是協助爐霍爭取省扶貧基金會“溪橋工程”項目。
三、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今年來,我州社會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與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少數定點幫扶單位沒有認識到此項工作重要性、必要性,把社會幫扶工作看成一般的捐資、捐物,慰問式活動,主動聯系省級幫扶單位和企業力度不夠,幫扶成效不明顯。
(二)措施不到位。少數定點幫扶單位一年下基層三、四次,到幫扶村只是給點錢送點物,簡簡單單草率行事,敷衍塞責,沒有從改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等方面下功夫,缺乏長遠且切合實際的幫扶規劃和目標計劃,沒有形成扶貧互動,工作流于形式。各定點幫扶單位要和個人要加強定點扶貧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發揮行業優勢和個人所長,多措并舉、各盡所能、盡到職責。
(三)考核無措施。缺少強有力的考核評估制度,對各級定點扶貧單位履行社會扶貧缺少評價機制。
四、20xx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20xx年,我州社扶工作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按照中央、省、州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開拓創新,在局領導班子的領導下,發揮社會幫扶資源優勢,切實加大社會扶貧工作:
(一)狠抓幫扶計劃落實。進一步加強州、縣對口定點扶貧工作的力度,規范管理制度,加大宣傳力度。主要領導帶頭,深入開展調研,完善幫扶計劃,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做好工作。
(二)加強對接,落實項目。一是制定對口定點扶貧工作方案,要加強與各級對口定點扶貧工作單位的銜接配合,積極主動反映匯報各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定點扶貧情況,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幫扶意見與建議,使定點扶貧我州的各級領導和部門(單位)及時準確地了解各地的貧困狀況和工作開展情況,爭取得到更多更大的扶持與幫助。二是把接受對口幫扶與自力更生結合起來,發揮主體作用,共同做好在行政區域內的對口定點扶貧工作。在對口定點扶貧單位的指導下,認真制定幫扶規劃、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和項目資金。
(三)努力推進東西扶貧協作工作。加強浙江省扶貧協作我州的工作,切實完善扶貧協作工作方案、機制建設等,做好扶貧協作規劃(20xx-20xx年)。
(四)突出改善社會民生。主動聯系相關部門,結合各部門“”規劃,從社會扶貧方面,爭取各方項目、資金、技術、人力和政策的支持,著力解決衛生、教育、就業、社會保險、醫療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問題。
(五)切實推進基金會工作。認真做好三會的年審工作。配合州總工會、州發改委做好“愛心助學”工作,積極倡議我州水電企業積極捐資參與社會扶貧工作。
(六)認真完成省、州以及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社會個人扶貧工作總結范文 篇2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州委關于舉全州之力推進群眾工作全覆蓋的意見》和《州愛心幫扶活動實施方案》,按照州委、州府要求,我局立即制定《州扶貧移民局愛心幫扶工作實施方案》。結合部門實際,為開展好此項工作我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時效。現將愛心幫扶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群眾工作全覆蓋在全州開展以來,我們嚴格按照職責分工,認真抓好愛心幫扶工作的開展,及時制定了幫扶方案,落實幫扶措施。
(一)在愛心幫扶集中供養孤兒結對認親活動中,做了大量幫扶工作。先后4次去孤兒院看望孩子,視孤兒為親人,與孩子交心談心,在交談中了解存在的困難,把握孩子的心愿,主要為孩子添置衣物、購買學習用具。局黨組書記局長親自看望孩子,與孩子親切交談,關心她的生活和學習,為孩子學習生活提供了必要支持幫助。愛心活動小組也在各個重大節日去孤兒院看望孩子,局愛心活動小組共為孩子添置1300余元必需的生活用品。
(二)在為殘疾人發展生產貸款貼息、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納入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工作中,我們及時與州殘聯進行了工作銜接,并出具了《關于統計殘疾人發展生產貸款情況的聯系函》,為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并在牽頭部門帶領下積極的開展工作。
(三)為搞好此項工作,我局及時將愛心幫扶工作開展情況以簡報動態形式進行了報送,今年我局共完成簡報信息3期。
二、存在的問題
(一)愛心幫扶小組與孤兒丁真白瑪溝通交流不夠,與生活管理老師交流太少,不能準確掌握了解她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對其學習關心不夠,生活存在的困難不能給予及時的關懷,工作太忙時疏于看望和關心。
(二)由于我局與州殘聯對接工作暫沒有結果,因此殘疾人到戶貼息工作尚未開展,造成項目資金落實不到位。另外,全州各縣根據當地實際正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計劃納入了培訓工作。由于對殘疾人的基礎檔案資料不全,需要進一步調查摸底,這樣才能更好地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
三、下步整改措施
針對我局愛心幫扶領導小組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現就搞好我局愛心幫扶工作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是在愛心幫扶集中供養孤兒結對認親活動中,愛心幫扶小組要加強與孤兒丁真白瑪溝通交流,與生活管理老師交流情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力爭通過工作開展,準確掌握了解丁真白瑪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彌補對其學習關心不夠,生活存在的困難不能未予及時的關懷的問題,按照工作實施方案力爭多安排看望和關心丁真白瑪時間。
二是加強與與州殘聯的工作銜接,全面掌握我州殘疾人的基本情況,特別是摸清符合條件的可進行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以及符合條件貸款貼息發展生產可進行扶持的農村殘疾人的基本情況,逐步建立起管理系統,落實幫扶措施,將政策及時兌現到殘疾人農戶手中,從而更好地幫助殘疾人發展生產,實現穩定增收。
盡早編制20xx年度工作計劃,及時明確幫扶內容,將工作計劃落實到具體科室,開展與牽頭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對接,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完成目標任務,按計劃將海螺溝的磨西鎮康樂村的麻風病人患者作為主要的幫扶試點,確保愛心幫扶殘疾人工作落到實處。創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按照全州群眾工作全覆蓋以及州愛心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不斷進行總結完善,力求我局愛心幫扶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完成州委提出群眾工作全覆蓋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
總之,我局愛心幫扶工作必需緊緊圍繞《中共州委關于舉全州之力推進群眾工作全覆蓋的意見》和《州愛心幫扶活動實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堅持“黨的政策到群眾中去、各種道理到群眾中去、各種典型示范到群眾中去、各種總結評價到群眾中去、群眾愿望從群眾中來、辦法措施從群眾中來、工作效果預期從群眾中來、先進典型從群眾中來”的原則。把各項工作做好、做實的基礎上,總結好的做法,進行積極地宣傳。努力營造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愛心涌動、情滿康巴”的良好氛圍。20xx年按照實施方案提出的計劃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社會個人扶貧工作總結范文 篇3
20xx年,我州始終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在全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上來抓,一直將改善基礎條件,促進產業發展,提高人口素質,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作為主要內容納入其中。在國家和省扶貧政策、資金的扶持下,通過找準扶貧攻堅的切入點,堅持不懈地實施產業化扶貧開發戰略,全州18個縣包括5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生產生活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20xx年扶貧產業化項目實施情況
20xx年我州18個縣(局)得到國家、省財政扶貧資金共計1200萬元,實施產業化扶貧項目13個,主要對油菜、青稞、食用菌、葡萄、馬鈴薯、茼蒿等產業進行了項目扶持,目前逐步建立了小規模種養殖業產業扶貧基地。培育壯大了華康公司、丹巴康定紅葡萄酒公司、雪域俄色茶有限責任公司等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我州20xx產業扶貧項目共帶動620戶農戶增收,其中包含貧困農戶320戶。
二、20xx年產業扶貧結構及取得的成效
——無公害元根產業化示范基地。20xx年在康定縣實施了高原特色無公害元根種植基地項目,預計項目的建成后,較項目建成前收益明顯增加,該項目共覆蓋康定縣3個貧困村涉及210戶共1120余人,產品商品率達100%,為當地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州葡萄種植基地。在我州丹巴縣和得榮縣以及鄉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的模式,帶動了1600余戶農村家庭從事優質釀酒葡萄種植,使得受益農戶年均純收入有了較大幅度增長。
——野生菌種種植推廣基地。20xx年在我州康定縣建設菌種種植推廣基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由龍頭企業銷售種源,然后由公司集中將農戶產品統一銷售。該項目的實施,帶動了項目區近0.5萬戶農戶增收。
——州南派藏醫藥傳承創新基地。重點在海螺溝管理局建立150畝高產優質中藏藥材種植基地、中藏藥材優質種子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建立中藏藥材優質種苗繁育基地等項目,通過為貧困農戶提供藥材種子補貼,幫助農戶建產業基地,進一步提高了農牧民的中藥材積極性,為農戶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子。
——青稞商品糧和油菜基地。以優質青稞基地建設項目為基礎,在北路白玉縣,建設實施20xx畝優質青稞基地工程基礎上,加大對青稞產業化項目投入,使青稞畝產達到250公斤以上。同時在道孚縣實施油菜種植基地建設、瀘定縣實施磨芋基地建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拓寬了廣大貧困農戶發展路子,更好地挖掘潛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優質核桃產業化基地。在康定、得榮、丹巴等縣大力實施了核桃產業化基地建設,主要采取為農民提供種苗的生產直補方式,直接栽種黑桃,在林業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確保成活率提高。核桃生產期較長,但同時具有連續收益的效果,盛產期將會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雪域俄茶生產加工基地。在州北路地區爐霍等地,通過打造“雪域俄茶”品牌,充分發揮當地“變葉海棠樹”資源豐富的優勢,實施基地產業發展,為“雪域俄茶”提供更多原料,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效益”模式實現農戶的穩定增收。
三、產業扶貧趨勢分析及下步工作的思路
通過實施“20xx年規劃以來,全州呈現出扶貧產業結構不斷趨于合理,產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牧業生產穩步發展,農牧民增收難的問題逐步緩解的態勢,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的要求,我州也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發展農村經濟,用扶貧工作統攬“三農”工作,將是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特別是按照新的扶貧標準,實現農村低收入貧困人口真正意義上的脫貧,必需有穩定的增收項目。當前,我州實現“三步走”跨越發展戰略目標,難度最大的是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穩定增長。必須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必須加快優勢資源科學開發,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多渠道大幅度增加農牧民收入。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盡可能加大扶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把準產業扶持、資金投向的關鍵著力點;另一方面積極加大投入,為產業發展提供發展動力。
主要思路,結合全州地理條件,氣候特點。依據自然區域劃分東路、北路和南路三個產業片區。經過近十年的產業扶貧探索,我州按照高寒生態脆弱區,高山峽谷生存環境惡劣區、河谷地帶特色產業開發示范區等三個區域特點初步構架了“三帶、四地、五園”的產業扶貧發展思路,“三帶”即:東部4縣1局的高效畜牧產業帶、南部6縣特色畜牧產業帶、北部8縣生態畜牧產業帶。“四地”即:南路6縣干果種植基地、東部4縣特色水果基地、東部3縣林果業加工基地、北部7縣雪域俄色茶建設基地。“五園”即:北部4縣青稞豆薯加工園區、北部6縣優質油菜種植園區、北部6縣中藏藥材種植園區、東部4縣蔬菜大棚種植園區、東部4縣農副土特產品加工區。
根據上述思路,我州正積極開展《州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以及《藏區扶貧優勢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初步規劃在xx期間,采取培育龍頭產業,資金直補到戶的方式,扶持各類種養殖業和加工業大戶2萬戶,并擬定在20xx-20xx年開展三個扶貧優勢產業項目的試點工作,一是在東部3縣以“康定紅”葡萄酒為龍頭品牌,打造釀酒葡萄基地;二是在北路7縣以“雪域俄色茶”為龍頭品牌,打造高原特色茶葉基地;三是在南路3縣以“高原藏香豬”為龍頭品牌,打造南路特種畜禽基地。
四、產業化扶貧存在困難和問題
扶貧產業化項目的實施,為我州廣大農牧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道路上起到了較好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一)扶貧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雖然近幾年來我州不斷加大財政扶貧資金對產業化的投入,但由于農業生產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實際投入資金難以滿足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
(二)扶貧產業規模不大。近年來雖然我州實施的扶貧產業項目投入規模有所增加,產業得到一定了發展,但是扶貧產業規模還是總體偏小,項目數量太少,貧困農戶參與面不廣。加之部分群眾發展產業的意識未轉變,對變幻無常市場需求預測不夠等原因,對小規模發展扶貧產業持觀望態度。
(三)扶貧產業效益有待提高。現有產業,絕大部分是傳統農牧業,這些產業一部分是對市場應變能力較低的產業,一部分是屬于增產不增收的產業(比如青稞種植,產量高時市場價格低,產量低時市場價格高),還有的產業由于科技含量高,群眾參與能力不強(中藥材種植、農畜產品深加工)。造成扶貧產業的覆蓋面很廣、效益不明顯。
(四)對產業發展調研不夠深入。扶貧部門涉及的工作內容較多,而扶貧系統工作人員較少,無法確定專人抓扶貧產業發展工作。對如何發展壯大扶貧產業方面的思路沒有理清、辦法不多、措施不全,發展扶貧產業只能是順其自然。
(五)產業抵御災害風險能力不強。現在我州發展的扶貧產業,絕大部分產業如果遇到突發的自然災害,則缺乏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和承受風險的能力,特別是牧區往往年初大雪災害,就給當地的牲畜造成巨大損失,對該扶貧產業項目帶來了嚴重打擊;并造成大面積返貧。
五、發展產業化扶貧的幾點探索和建議
(一)調動農戶積極參與度。一是要選準扶貧產業。在扶貧產業的選擇上,要突出區域優勢、自然資源、市場需求、群眾參與、長遠規劃等重點環節,對資源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覆蓋屋面較廣、符合長遠發展前景的產業予以重點確定和扶持。二是要建立產業基地。對那些條件比較成熟、發展潛力比較好的產業,有針對性地采取財政扶貧資金補助、貼息貸款扶助等方式,集中聯片興建各類產業基地,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干。三是要宣講優惠政策。要通過下發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把發展扶貧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的扶持辦法讓群眾有進一步的了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抓好政策和措施的落實,引導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二)積極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引入龍頭企業經營機制,按照企業管理模式,發展“合作社”等各種經合組織,帶領農民發展產業,尋求市場銷路,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三)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是產業化扶貧的助推器,要提高貧困戶的整體素質,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引導農民從傳統的小農思想束縛中擺脫出來,投入到大市場中去,使他們自覺地想致富、去致富、自覺地運用科技致富。縣、鄉、村各級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力爭2-3年內使50%以上的貧困戶真正掌握1-2門實用技術。
(四)拓寬銷售渠道。一是要培育好各類流通組織和能人。扶貧產業要發展,就要有針對性的培育一批產業流通組織和“中介”能人。要采取減免有關規費、重點獎勵銷售大戶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各種能人去跑市場、開發市場,通過對市場的敏銳分析和研究,與農戶簽定產品銷售合同。二是組建好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對有一定規模、有一定農戶覆蓋面和有一定前景的扶貧產業,要鼓勵農戶在自愿加入的前提下,組建好產業發展經濟組織,由協會統一與客商和加工企業簽定產品銷售合同,再由經濟合作組織統一為農戶發展產業提供技術培訓、規范產品標準、發布病蟲害信息、疾病防疫、產品銷售、采摘包裝等全方面管理和服務。三是扶持發展好各類龍頭企業。要在企業貸款的發放、企業貸款的貼息、稅費的減免、產品的流通運輸等方面廣開綠燈,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同時,采取更加靈活的優惠政策,鼓勵、吸引和扶持本州和外商來興辦各種為業加工龍頭企業。四是要采取比較靈活的銷售舉措。采取“企業+經濟組織+農戶+基地”等方式,積極拓寬扶貧產業產品的銷售渠道,讓農戶吃上定心丸,從而促進扶貧產業的規模逐年壯大。
(五)建立發展長效機制。一是探索建立產業風險抵御機制。對經濟林木、牲畜養殖及生豬飼養等要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積極探索農副產品種養風險保險,以應付突發的不可抵御的自然災害。二是建立產業協調扶持機制。對于扶貧產業發展,縣級需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整合各個部門的優勢,制定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研究確定全州扶貧產業的主導方向,協調解決扶貧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全州扶貧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明確成員單位的職責。各個部門也在按照扶貧產業發展的方向,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形成齊抓共管扶貧產業工作的良好氛圍。
社會個人扶貧工作總結范文 篇4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繃緊國家安全之弦,凝聚國家安全共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進程賦予我們黨的又一偉大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黨中央關于維護政治安全的各項要求,確保我國政治安全”。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之際,我們打響了抗擊疫情的阻擊戰、決戰決勝脫貧的攻堅戰,面對全球疫情蔓延的嚴峻形勢,國家安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保障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大船安全行駛,加強黨建引領是根本。
堅定黨對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斗史,已用中國發展的實際向世界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特別是這次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更有力地證實了我們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強大能力,也更有力地說明了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大局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不只在于對建設國家安全的正確領導,還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展現大國擔當,同世界各國一道,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強化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的落實。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構建國家安全體系“橋頭堡”的作用,肩負起維護國家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強對履行國家安全職責的督促檢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上來,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主動、未雨綢繆,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
增強個人安全意識。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國家安全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一人一已之力,需要全民共同維護。歷史告訴我們: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去完成。國家安全亦是如此。要加強對公民國家安全意識的培養教育,加大對國家安全法的宣傳力度,增強公民“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主人公意識,鼓勵公民參與到維護國家安全的行動中來,調動公民主動與違反國家安全行為做斗爭的積極性,形成“群策群力,全民皆兵”的嚴密的國家安全網。
社會個人扶貧工作總結范文 篇5
一、加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一)完善城鄉低保制度
①城鎮低保工作以加強動態管理和爭創全省低保工作雙A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低保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審核審批等工作環節和程序。強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導誠信救助,切實做到低保對象有進有出,補差標準有升有降。同時,對因天災、金融危機而新產生的困難家庭,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全鎮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1992戶,4278人,月發保障金435495元。②農村低保工作按照市低保局的安排布署,今年我鎮應新增農村低保對象814人,為確保新增對象定位準確,不出偏差,我們嚴把“三道關”,一是實行“陽光操作”,把好群眾監督關,加大公示力度,增加透明度,嚴格做到鎮政府、村委會二級審核,三榜公示。二是做到“三個不上報”,把好審核上報關,即申報內容不清楚的不上報,群眾有異議沒有調查清楚的不上報,手續不齊全的不上報。三是實施分類管理,把好進出關。對有特殊情況的家庭,根據其困難程度適當提高救助類別額度,目前全鎮已核定一類對象215戶,258人,二類對象502戶,1071人,三類對象581戶,1347人,對原已享受的對象,家庭特別困難的類別進行了調整,已調整169戶,382人,對收入增加有了穩定收入的家庭及時取消低保待遇,已取消117戶,449人。
(二)提高五保供養水平。我鎮現有五保戶262人,其中集中供養199人,分散供養63人,為了改養和提高五保老人的供養水平及生活質量,我們一是提高了五保老人的供養標準,集中供養由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養由年人均1000元提高到1300元。二是鎮委、鎮政府在財力十分吃緊的情況下,仍投資48萬元新建福利院門樓、廚房,道路硬化1200平方米,新置床上用品199套,新添室內家具150件。三是開展五保對象的普查。嚴格按照《農村五保供養條例》中的條件,按照有關程序重新核定五保供養對象,對不符合五保供養條例規定的對象堅決予以取消,對符合五保供養條例規定的對象,沒有享受五保待遇的做好申報審批工作,通過排查,新增五保對象49人,取消了47人享受五保的待遇。
(三)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日趨完善。我們根據上級出臺的有關大病醫療救助政策,改進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與定額救助相結合,事后救助與事前、事中救助相結合,大病住院救助與慢性門診救助相結合的救助方式,重點救助城鄉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和優撫對象,使我鎮城鄉困難群眾就醫難問題得到了保障,上半年已救助177人次,發放大病救助款172226元,有效地緩解了城鄉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四)完善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對因并因殘、因災等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非定期、非定量的臨時救助,著力緩解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
(五)救災救濟扎實有效。今年5-6月,我鎮先后遭受2次特大暴風雨襲擊,大量農作物受災,部分農房損壞,給人民群眾生活造成一定損失,面對災情,我們一方面認真核實災情,及時匯報,一方面組織廣大群眾生產自救 ,生活互助。上半年已發放春荒和澇災救助款13.5萬元,救助困難戶950戶,2612人。
(六)加強流浪乞討救助工作。認真落實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做好生活無著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傳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難人員的救助、勸返和護送工作。
(七)繼續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扶持魯松林等10戶住危房的農村困難群眾興建住房,改造工程完工后,可發放危房資金5萬元。
二、加強城鄉基層民-主建設,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權利
(一)加強村民自治工作。認真貫徹執行《湖北省村民委員會工作規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員會相關制度,提高村級組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認真研究解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二)推進城鎮社區建設。創新城鎮社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扎實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輻射作用,進一步營造和-諧社區創建氛圍,大力發展社區社會化服務,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三、加強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全面維護社會優撫群體的合法權益
(一)全面落實優待撫恤政策。確保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優待經費及時足額發放,切實保障優撫對象生活水平與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上半年,共發放各種撫恤金438222元,其中傷殘軍人45人,154800元,烈屬24人,52752元,復員軍人40人,元,帶病回鄉退伍軍人38人,22140元,參戰涉核退伍人員169人,131820元。
(二)認真做好殘疾軍人評殘工作。按照上級有關評殘的規定,調查審核符合評殘和調殘人員相關資料,及時申報,目前,傷殘軍人成波經省民政廳批準,由7級傷殘軍人提升到6級傷殘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程碧波、陳習安等2人的評殘資料已上報到市民政局。
(三)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推行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安置,把退役土兵職業技能培訓納入職業教育或社會再就業培訓體系,扎實開展退役士兵就業技能培訓,積極推薦退役士兵就業。全面落實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在就業、養老、醫療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四)大力開展雙擁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深化雙擁宣傳,充實雙擁活動內容,豐富雙擁活動形式。落實對復員軍人、傷殘軍人等優撫對象的社會優待。認真調查軍隊退役人員的思想、生活現狀,采取多種形式,抓好教育,落實政策,解決困難,依法和維權,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確保軍隊退役人員群體的穩定。
四、加強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社會特殊群眾的福利服務需求
(一)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全面落實老年人各項優待服務政策,加強維護老年人權益網絡建設,注重解決有贍養人且有贍養能力但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問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活動。
(二)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積極探索和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儲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對上爭取資金,對鎮福利院進行擴建,逐步實現城市“三無”對象自愿條件下全部集中供養。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形成多元化投資、多層次發展、專業化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社區福利服務設施和網點,建立社區福利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困難群體提供各種福利服務。積極組織實施殘疾孤兒手術矯正和康復“明天計劃”。
五、加強專項社會事務管理,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務水平
(一)推動民間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堅持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并重的方針,促進各類民間組織的規范發展。以增強民間組織提供服務、反應訴求、規范行為的能力為目標,引導和鼓勵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抓好行業協會的規范整頓工作,規范組織形式和活動行為。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服務新農村建設。
(二)加強殯葬管理服務工作。穩步推進殯葬改革,規范殯儀服務市場,加強殯葬行業管理,提高殯儀服務水平。杜絕土葬,確保火化率達100%。
六、加強民政隊伍廉潔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通過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廉潔建設。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
(一)以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記“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履行好“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困難群眾解愁”的職能職責,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需。
(二)主動爭取和自覺接受鎮委政府的領導,服從全局、服務大局,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大局觀念。牢固樹立干民政就要愛民政,扎根民政的思想,始終保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精神狀態,發揚百折不撓的頑強斗志,加快工作節奏,事事求主動,件件講時限,切實樹立一種立說立行,高效和快捷的工作作風,務求實效,堅決杜絕作風浮漂、推諉扯皮的現象,大力弘揚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堅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抓工作,一事一事的抓,一件一件的落實,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取得實際效果。
(三)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明確責任,抓好決策落實。堅持經常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把情況摸透,原因查明,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溝通聯系,努力搞好組織協調工作,搞好上下左右的聯系,不斷提高協調水平,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
(四)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是切實加強對各項法律法規的學習,樹立牢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準確把握法律規定、嚴格執法程序、遵守法定時限,提高辦事效率。二是進一步規范完善崗位責任、工作目標、辦事流程等制度,通過各項制度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學、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三是嚴格執法行為,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不被人情、關系所左右,努力用法律法規規范施政行為,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