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總結(通用3篇)
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篇1
我校社區教育工作根據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的要求和教育部職成教司《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通知》,努力搞好學校社區教育工作。
現將20xx年社區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社區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開展社區教育首先要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區居民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為此,我校很重視作好宣傳工作,并注意組織全校教師學習社區教育的知識和理論,使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社區教育即在一定區域內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的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學習化社會的基礎,這種教育形式體現了教育發展與社區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動態平衡,發展社區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開展社區教育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的需要;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
二、建立領導和管理機構,健全管理體制。
在實施社區教育的過程中,我校成立了由校長、教導主任、大隊輔導員擔任的社區教育領導小組。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組織管理。
三、以人為本,抓好隊伍建設。
開展社區教育,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校組織教師、家長學習有關文件,鼓勵廣大教師、家長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家庭教育,把研究論文刊登在“繽紛元甲”校刊上,派發、張貼、交流,工作總結《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總結》。為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堅持定期開展活動,爭取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學校社區互動,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享。
在社區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始終是社區教育的主體和基礎,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互相溝通、協調,是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
學校社區互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社區積極支持和參與學校教育,優化育人環境和育人過程。家長協會、關工委等,參與學校重要決策。提供社會實踐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項目,堅持定期開展活動。學校在“減負愛生”活動中針對學生在校時間縮短而放學后又缺少管理這一新情況,組織社區力量,開展校外社區托管,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成效顯著,深受家長歡迎。
第二,學校主動為社區服務,促進社區發展。學校主動向居民開放設施和場地,用于成年人在早晨和節假日等閑暇時間內開展文化體育活動。
五、學校社區互動,促進教育與社區的共同發展。
學校社區互動的核心,是社區服務學校教育,教育服務社區發展。采取雙向參與,共同管理,互相幫助等形式來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化水平。結合學生和社區實際,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政治思想品德、行為規范教育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假日為離休老干部、孤寡老人上門服務,參加打掃衛生、植樹造林等社會公益活動。組織學生與高明千禧小學建立了“手拉手”互助關系,先后有600多人參加,結成“手拉手”對子320多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是與社區共同開展融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內容于一體的課外興趣活動。引導學生參加星期六周末樂園活動,開放學校場地,開展興趣活動,派出學生擔任小,共同維持街道的交通秩序,組織學生到大型企業參觀和參加勞動,使學生學到了許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去年“六一”與祖廟社區和化纖幼兒園歡聚一堂,共同舉行了“慶六一”老少同樂聯歡會。
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篇2
20xx-20xx學年站前路小學云飛校區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我校社區教育工作根據教育局相關規定提出“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的要求,努力搞好學校社區教育工作。
現將20xx-20xx年社區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社區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開展社區教育首先要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區居民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為此,我校很重視作好宣傳工作,并注意組織全校教師學習社區教育的知識和理論,使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社區教育即在一定區域內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的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學習化社會的基礎,這種教育形式體現了教育發展與社區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動態平衡,發展社區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也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開展社區教育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的需要;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
二、建立領導和管理機構,健全管理體制。
在實施社區教育的過程中,我校成立了由校長、教導主任、團委書記擔任的社區教育領導小組。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組織管理。
三、以人為本,抓好隊伍建設。
開展社區教育,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校組織教師、家長學習有關文件,鼓勵廣大教師、家長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家庭教育,把研究論文刊登在校刊上,派發、張貼、交流。為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堅持定期開展活動,爭取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學校社區互動,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享。
在社區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始終是社區教育的主體和基礎,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互相溝通、協調,是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
學校社區互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社區積極支持和參與學校教育,優化育人環境和育人過程。家長協會、關工委等,參與學校重要決策。提供社會實踐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項目,堅持定期開展活動。學校在“減負愛生”活動中針對學生在校時間縮短而放學后又缺少管理這一新情況,組織社區力量,開展校外社區托管,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成效顯著,深受家長歡迎。
第二,學校主動為社區服務,促進社區發展。學校主動向居民開放設施和場地,用于成年人在早晨和節假日等閑暇時間內開展文化體育活動。
五、學校社區互動,促進教育與社區的共同發展。
學校社區互動的核心,是社區服務學校教育,教育服務社區發展。采取雙向參與,共同管理,互相幫助等形式來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化水平。結合學生和社區實際,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政治思想品德、行為規范教育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假日為離休老干部、孤寡老人上門服務,參加打掃衛生、植樹造林等社會公益活動。
二是與社區共同開展融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內容于一體的課外興趣活動。引導學生參加星期六周末校園活動,開放學校場地,開展興趣活動,派出學生擔任小組長,共同維持街道的交通秩序,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和參加勞動,使學生學到了許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
學校社區教育工作總結 篇3
xx社區社區教育工作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深化、提升層次、打造品牌"為抓手,在上級黨委政府的的配合支持下,積極構建社區教育體系,成功達到了預期工作目標,切實提高了社區教育對全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一、全年工作
社區教育專干全年圍繞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方向與工作任務,結合社區實際在社區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全年開展的社區教育活動,以社區活動與講座兩種形式相結合,做到社區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與科學教育知識的普及,較大地加深了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與了解。
講座結合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邀請著名專家學者到我社區為居民進行現場講座,為居民解答相關疑惑問題,加深居民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婦女保健、低碳環保等教育知識了解和認知,開辦系列的講座也贏得了居民對此好評。社區活動緊緊結合居民的實際文娛需求,通過如社工活動、娛樂游戲、派發宣傳折紙、張貼海報等形式開展社區教育活動, 一方面加深了居民對工作站與工作人員的了解,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局面,另一方面較大地滿足了居民對社區娛樂活動的需求,豐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情趣,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質,加強了社區文化建設。
二、 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方法
(一)、宣傳、組織力度不夠,參與社區教育活動人群較為單一、人數不多。在講座活動中,大部分參與講座活動人員較為集中在社區老年人群,社區青年人群與小孩參與度較低,所以講座授眾面較小。因此在接下來的社區教育講座活動中,一方面專干努力做好宣傳與人員組織,另一方面盡可能將講座時間安排得當,讓更多的人特別是社區青年人群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社區教育活動特色不明顯。在社區教育活動活動中,融入的新元素不多,創意不明顯,達不到的活動預期。一面局限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對社區實際情況掌握不夠。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加強學習,吸收他人創新之處,同時立足于社區實際情況,開創有特色的社區教育工作。
三、 工作思路
以建設"和諧社區"為契機,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建設和諧家園熱情,增強家庭成員關系造幸福家庭。在工作中,繼續根據上級黨委政府安排,做好社區教育工作。
(一)制定明年社區教育工作年度計劃。會結合過去社區教育開展情況,制定適合本社區實際的社區教育計劃。
(二)社區教育片區化發展,打造片區特色。組長統籌,組員參與與配合形式做好每月社區教育工作。宣傳員、調查員、招募員各司其職認真切實制定社區教育工作方案并其他專干協同開展。
(三)重點開展"關愛老人""親子活動"等系列社區活動。在"婦女節""敬老月""母親節""父親節""讀書月"等時期深入宣傳與開展社區教育活動,通過講座與社區活動的形式,普及社區教育相關知識。
總之,會繼續努力做好自己本職工作,更大程度地促進社區和諧建設,做好社區教育工作,為構建宜居文明和諧社區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