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精選8篇)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1
社工站建設中,聚焦困難家庭、孤寡老人、困境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困難群體,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區志愿者為輔助,以社區資源為補充,為特殊群體提供困難救助、人文關懷、資源協調等服務,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德清縣鎮(街)社工站已實現全覆蓋,并實現社會化運營,架起了政府、社區、社會之間的橋梁紐帶,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需求排摸,幫扶精準化。鎮(街)社工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盯群眾“急難愁盼”。根據工作開展要求,社工對轄區內的群體進行分類排摸,特別是對困難群體進行需求調研,制定針對性的服務方案。社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靠前服務,進一步提升了為民服務的精度、力度、溫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德清縣新安鎮百富兜村村民沈伯因中風癱瘓在床,眼看家里幾十棵枇杷樹果實累累,但缺少人手采摘與銷售,心急如焚。沈伯是新安鎮社工站內排摸出的重點服務人群,社工定期探訪,得知情況后及時作需求評估,并在鎮政府領導下,組織志愿者冒雨前往村里幫助采摘,并對接到杭州、上海等地的`市場銷售,一天就賣出了上百斤枇杷。
二是資源整合,服務優質化。鎮(街)社工站以群眾多樣化的社會服務需求為導向,發揮資源鏈接者的作用,重點整合轄區內幫扶資源,不僅鏈接民政、殘聯、公檢法司、工青婦等行政群團力量,還鏈接基金會、慈善總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社會慈善資源,為各類重點人群提供深層次、多領域、有特色的精細服務。如新市鎮社工站的社工通過走訪調研,發現了殘障、低保等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周末無人看管、作業無人輔導、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社工站整合縣殘聯、古鎮旅游公司和新華書店等單位資源,聯合設立了“攜愛成長”特殊家庭子女“周末課堂”。除輔導作業外,社工站還設置了烘焙、心理健康、手工折紙、讀書會等一系列課程,在豐富孩子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切實解決了特殊家庭的實際困難。
三是人才支撐,項目品牌化。德清縣特別注重引進持證社工進站服務,并堅持專業服務原則,為鄉村振興提供專業人才支撐。近年來,德清縣以“幸福社工”數字管理平臺為依托,全面掌握轄區內的社會工作人才資源,開展持證社工進鎮(街)社工站報到制度,為社工人才進站服務暢通渠道。注冊的持證社工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特長在平臺上自主選擇社工機構發布的服務項目,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啟動殘疾人創業幫扶基地揭牌暨“五社聯動”社工站共同富裕項目,把殘疾人青蝦養殖幫扶項目列為街道社工站首個特色服務項目,實施“精靈共富”殘疾人青蝦養殖幫扶項目,為31戶殘疾人青蝦養殖戶制定個性化的幫扶計劃。在縣殘聯、縣民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支持指導下,社工站聯結起“進站社工+專家服務團隊”的20余人隊伍,形成“合作社+基地+社工+社會資源+農戶”的發展模式,幫助低收入群體創收,打通服務特殊群體就業創業的“最后一公里”。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2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不斷創新扶貧幫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結合街道辦事處黨委提出的’一戶一策一干部”活動,并在此基礎上下形成了扶貧濟困、關愛人生、互助互愛、人人行動的良好風氣。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幫扶機制。
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是黨員先進性建設“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求的具體表現,有利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帶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送溫暖,獻愛心,建立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湖濱社區把這項工作當作一項“民心工作”來實施,切實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并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還結合實際對結對幫扶活動進行了全面地布置和安排。還專題召開工作會議,社區書記梅淑華、副書記張磊作了動員講話,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保證了結對幫扶活動有序開展、有力推進、有效落實。同時街道辦事處還建立健全了競爭激勵機制,把結對幫扶工作成效列入黨建工作考核、評先的重要依據。
二、詳細調查摸底,簽定結對協議。
為了使真正的困難黨員、困難群眾家庭得到實實在在的援助,我們對各方面報來的困難家庭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了解,一一核實。在此基礎上,要求各黨員志愿者與1戶或1戶以上的困難家庭結為幫扶對子,并與黨員志愿者簽定了《結對幫扶協定書》,明確幫扶援助的內容、形式和時間,務求實效。因為切實加強了領導,明確了目標,落實了責任,所以抓出了一定的實效。我們與困難黨員、困難群眾結成了幫扶對子,為困難家庭捐款,捐物件,資助貧困生,為許多貧困家庭辦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實事:社區干部,扶貧幫困一戶:汪月桂扶貧,經常上門看望,發動社區有能力居民進行幫助,聯系勞動市場,幫助小孩在德新汽車修理店當學徒;社區干部周江紅幫扶結對二人:小學,計劃生育手術遠期并發癥 ,家庭收入微薄,申請救助資金;,夫婦雙下崗,身體多病,家庭甚或困難,推薦就業崗位,為其子女申辦助學貸款。
三、突出工作重點,豐富扶助內涵。
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既要使廣大黨員志愿者通過他們的幫扶行為體現黨組織的溫暖,又要推進各學校、單位“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效,提高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我們把結對幫扶活動與“創先進行業、建滿意窗口”活動結合起來,力求創建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規范、措施完善、服務高效的高質量文明學校、文明單位,努力塑造一大批服務能力強、自身素質高、奉獻意識濃的黨員志愿者。根據實際情況,在結對幫扶活動中,我們主要在三個方面予以重點幫扶。一是扶持弱勢群體,幫助困難戶解決生活貧困、孩子輟學等問題。如社區居民王林,離異,三個小孩上學,家庭生活困難,提供就業崗位,資助小孩上學費用;王娜,父親失蹤,母親去世,本人身患尿毒癥,家庭生活困難,資助其學習費用,聯系醫院診治。二是改善發展基礎,完善社區健全基礎設施建設。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3
一、我鎮今年已為四七七位老人管理了老年證。
我鎮在各個社區已成立老年辦事活動中心,并在20__年一零月開展了“敬老月”活動,我鎮共表彰一九四人,開展漫談會六七八四人次,走訪慰勞四五五二人,文藝演出二五場,義務體檢七五二二人次法律維權六人,宣傳活動三九次,意愿者辦事五六二人,群眾普遍反映很好。
二、五.一二地動災后重建工作
憑據五.一二地動災后重建各級當局文件精力,結合我鎮實際情況,我鎮從五.一二地動后仔細開展災后重建工作。二年多以來,我鎮從觀察災情,統計受災人員,受災衡宇情況,通過各村(社區)重建向導小組,重建議事會,公然、公正,通明地開展災后重建工作,至今,我鎮災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全鎮舊址重建六八零戶,統規自建四七零一戶,統規統建一八一戶,異地布置七五戶。全鎮共發民政補貼資金五六三七戶,共計一零零七三。七萬元,特殊黨費補貼五六三三戶,共計一九六五萬元,未存款重建戶(舊址重建、統規自建)當局獎勵三二三零戶,共一六一五萬元。對付災后重建的材料,我鎮已經按照市民政局的要求舉行了組卷,現已片面完成,共組二零零多個卷。
三、殘聯工作
(一)、教育幫助工作
為二八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門生實施“百萬自強助學金”救濟,辦理了他們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二)、失業工作
積極完成市殘聯下達的職業技藝培訓任務,對七名殘疾人舉行了職業技藝培訓對一三零名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人員舉行了實用技藝的培訓,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為未來失業和創業發明條件。
(三)、病愈工作
存在的題目及辦理的措施:
一是有的村新當選的村委會成員文明程度低,素質較低,拉幫結伙,不服從支部的管理,工作不配合,影響很壞,對此,我們加強對新任主任的培訓,從思想和工作方面舉行教育引導。
二是四個沒有舉行選舉的村存在著家屬勢力,拉幫結伙,互拉選票,群眾意見很大,我們一方面會合力量,對這些村舉行整理,嚴格按照法律步伐做好選舉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殯改工作
為推進殯改工作的順遂開展,我們成立了以主管副鎮長為組長的殯改向導小組,出臺了《關于殯葬革新的暫行劃定》,加大工作力度和宣傳力度,嚴格執法對偷埋者,起尸火化,杜絕以罰代管的現象,從而確保了殯改的順遂舉行。
我鎮有四萬人的大州里,今年上半年殞命人數一八一人,殞命率39%,火化人數一五八人,火化率86%,在殯改工作中,我們仔細貫徹落實黨和國度有關殯改管理的法律法規,大力推行和構造引導喪(葬)范疇的移風易俗,讓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和屈曲落后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節省、科學、康健的社會主義新風俗。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4
湖濱社區干部幫扶困難群眾工作小結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不斷創新扶貧幫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結合街道辦事處黨委提出的’一戶一策一干部”活動,并在此基礎上下形成了扶貧濟困、關愛人生、互助互愛、人人行動的良好風氣。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幫扶機制。
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是黨員先進性建設“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求的具體表現,有利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帶動社會各方面力量,送溫暖,獻愛心,建立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湖濱社區把這項工作當作一項“民心工作”來實施,切實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并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還結合實際對結對幫扶活動進行了全面地布置和安排。還專題召開工作會議,社區書記梅淑華、副書記張磊作了動員講話,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保證了結對幫扶活動有序開展、有力推進、有效落實。同時街道辦事處還建立健全了競爭激勵機制,把結對幫扶工作成效列入黨建工作考核、評先的重要依據。
二、詳細調查摸底,簽定結對協議。
為了使真正的困難黨員、困難群眾家庭得到實實在在的援助,我們對各方面報來的困難家庭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了解,一一核實。在此基礎上,要求各黨員志愿者與1戶或1戶以上的困難家庭結為幫扶對子,并與黨員志愿者簽定了《結對幫扶協定書》,明確幫扶援助的內容、形式和時間,務求實效。因為切實加強了領導,明確了目標,落實了責任,所以抓出了一定的實效。我們與困難黨員、困難群眾結成了幫扶對子,為困難家庭捐款,捐物件,資助貧困生,為許多貧困家庭辦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實事:社區干部張磊,扶貧幫困一戶:汪月桂扶貧,經常上門看望,發動社區有能力居民進行幫助,聯系勞動市場,幫助小孩在德新汽車修理店當學徒;社區干部周江紅幫扶結對二人:曹細云,計劃生育手術遠期并發癥 ,家庭收入微薄,申請救助資金;張治娟,夫婦雙下崗,身體多病,家庭甚或困難,推薦就業崗位,為其子女申辦助學貸款。
三、突出工作重點,豐富扶助內涵。
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既要使廣大黨員志愿者通過他們的幫扶行為體現黨組織的溫暖,又要推進各學校、單位“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效,提高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我們把結對幫扶活動與“創先進行業、建滿意窗口”活動結合起來,力求創建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規范、措施完善、服務高效的高質量文明學校、文明單位,努力塑造一大批服務能力強、自身素質高、奉獻意識濃的黨員志愿者。根據實際情況,在結對幫扶活動中,我們主要在三個方面予以重點幫扶。一是扶持弱勢群體,幫助困難戶解決生活貧困、孩子輟學等問題。如社區居民王林,離異,三個小孩上學,家庭生活困難,提供就業崗位,資助小孩上學費用;王娜,父親失蹤,母親去世,本人身患尿毒癥,家庭生活困難,資助其學習費用,聯系醫院診治。二是改善發展基礎,完善社區健全基礎設施建設。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5
年終歲末,春節將至,為踐行“文明棲霞,溫暖新春”志愿服務關愛行動思想,給予轄區內貧困家庭、殘疾家庭、困難人員更多溫暖和關愛,棲霞區堯化街道青田雅居社區黨總支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寒冬暖情,愛在青田”精準幫扶志愿行動。
暖民心八方共話“一家親”
近日,棲霞區民政局、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愛心企業代表一行來到青田雅居社區,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與轄區內貧困戶代表、殘疾人代表、困難退休職工代表共同開展暖冬慰問座談會。座談會上,社區黨總支書記朱珠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愛心企業的基本情況,對企業回饋社會、愛心善舉表示感謝,并倡導廣大企業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彰顯優質企業的社會擔當。
現場,愛心企業積極響應號召,表示企業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更要飲水思源,要緊跟黨的領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企業發展理念中去。接著,棲霞區民政局局長向榮在會上與各位代表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各家庭狀況、收入情況、面臨的困難等,并鼓勵他們要重拾生活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代表們也紛紛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生活所需、所盼、所想,對政府的慰問幫扶和社區長期以來的照顧表示由衷的感謝。最后,朱書記發言表示,社區會加強加大惠民、助民政策力度,針對困難居民精準推送政策服務,點對點幫助其辦理相關手續,并叮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要第一時間尋求社區幫助,社區會極盡所能幫助其排憂解難。
紓民憂因戶施策“開藥方”
謀民生之利,解民之憂。青田雅居社區按照“針對性、精確性、有效性”幫扶標準,全面細致梳理各項幫扶政策,通過網格走訪和大數據共享動態掌握轄區內需要幫扶家庭的實際情況。
社區民政專干通過開設殘疾人辦事綠色窗口,開展一站式殘疾群體幫扶服務,助力數十余殘疾居民申請到殘疾人護理補貼,為兩人申請殘疾人輔具,先后為轄區內4名殘疾兒童申辦教育補貼,1名殘疾兒童成功獲得圓夢助學金;社區勞動保障站通過建立信息數據庫,實時動態掌握轄區居民情況,通過開展推薦就業、技能培訓、政策咨詢等活動,對轄區家庭困難失業人員進行就業幫扶、政策幫扶,提升失業居民的政策理解力、就業競爭力,并成功為5名特困失業人員申辦節日慰問補貼;針對人口老齡化現象,勞動保障站將轄區老年退休群體作為重點幫扶對象,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退休社會化活動,進一步提升退休人員的歸屬感、幸福感,對轄區內無配偶、無子女的孤獨人員進行點對點幫扶,上門探望,為其申領慰問補貼。經比對全年醫保自費數據及實地走訪了解后,對轄區內18名特困退休人員進行春節慰問幫扶申辦。
解民困真情幫扶“零距離”
年關將至,在社區黨總支的帶領下,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社區安全員全面排查轄區安全隱患,針對獨居老人進行入戶走訪專項行動,幫助老人做好水、電、煤氣安全檢查,確保大家都能過一個平安的'幸福年;在入戶殘疾老人家庭時,志愿者主動詢問老人需求,自覺承擔起修理水池、清洗油煙機的家務,為殘疾老人打造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社區各志愿者服務隊及愛心共建單位也全面行動,將米、油、面等生活慰問品依次送至困難戶家中,提前帶去政府和社會的新春祝福,現場一片暖意融融的黨民情;張女士和愛人均是肢體殘疾居民,且其愛人最近因為雙下肢感染做了手術休養在家,收到了來自社區的生活慰問品后,張女士一家激動地說:“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感謝社會的關愛。”
此次志愿行動秉持精準幫扶原則,進一步拉近了社區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展現了樂善好施的中華傳統美德。愛在行動,青田雅居社區也將持續擔當起關注幫扶弱勢群體的責任,用真情服務群眾,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6
按照街道的統一部署,社區充分發揮社區的優勢,在社區內以不同的形式全面開展了關愛幫扶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活動,幫助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子女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
一.全面范圍動員,廣泛發動組織
社區及時動員廣大團員青年志愿者積極參與到關愛幫扶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活動中來,依據實際情況,制定關愛幫扶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活動方案,進一步推動工作的發展。組織志愿者與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進行“1+1”結對服務。通過“感受城市、愛心捐贈、親情陪伴、學業輔導、自護教育”等方式為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提供切實有效的志愿服務。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通過大力的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愛幫扶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志愿服務行動的良好氛圍,引導全社會都來關心幫扶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成長。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在社區內開展健康講座等志愿服務活動。對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給于充分關注,對他們的生活給予關心,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愛的氛圍,尊重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的人格,滋潤了他們渴望愛的心靈。
四.以寒暑假、節假日為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關愛幫扶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社區居委會充分利用寒暑假、節假日活動為契機,到轄區學校開展內容豐富的服務活動和捐書籍、利用開展社區暑期大課堂,免費為困難家庭、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提供學業輔導、學習書法等,切實為困難家庭、廣大流動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提供幫助。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7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在鎮(街)社工站建設中,聚焦困難家庭、孤寡老人、困境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困難群體,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區志愿者為輔助,以社區資源為補充,為特殊群體提供困難救助、人文關懷、資源協調等服務,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德清縣鎮(街)社工站已實現全覆蓋,并實現社會化運營,架起了政府、社區、社會之間的橋梁紐帶,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需求排摸,幫扶精準化。鎮(街)社工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盯群眾“急難愁盼”。根據工作開展要求,社工對轄區內的群體進行分類排摸,特別是對困難群體進行需求調研,制定針對性的服務方案。社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靠前服務,進一步提升了為民服務的精度、力度、溫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德清縣新安鎮百富兜村村民沈伯因中風癱瘓在床,眼看家里幾十棵枇杷樹果實累累,但缺少人手采摘與銷售,心急如焚。沈伯是新安鎮社工站內排摸出的重點服務人群,社工定期探訪,得知情況后及時作需求評估,并在鎮政府領導下,組織志愿者冒雨前往村里幫助采摘,并對接到杭州、上海等地的市場銷售,一天就賣出了上百斤枇杷。
二是資源整合,服務優質化。鎮(街)社工站以群眾多樣化的社會服務需求為導向,發揮資源鏈接者的作用,重點整合轄區內幫扶資源,不僅鏈接民政、殘聯、公檢法司、工青婦等行政群團力量,還鏈接基金會、慈善總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社會慈善資源,為各類重點人群提供深層次、多領域、有特色的精細服務。如新市鎮社工站的社工通過走訪調研,發現了殘障、低保等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周末無人看管、作業無人輔導、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社工站整合縣殘聯、古鎮旅游公司和新華書店等單位資源,聯合設立了“攜愛成長”特殊家庭子女“周末課堂”。除輔導作業外,社工站還設置了烘焙、心理健康、手工折紙、讀書會等一系列課程,在豐富孩子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切實解決了特殊家庭的實際困難。
三是人才支撐,項目品牌化。德清縣特別注重引進持證社工進站服務,并堅持專業服務原則,為鄉村振興提供專業人才支撐。近年來,德清縣以“幸福社工”數字管理平臺為依托,全面掌握轄區內的社會工作人才資源,開展持證社工進鎮(街)社工站報到制度,為社工人才進站服務暢通渠道。注冊的持證社工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特長在平臺上自主選擇社工機構發布的服務項目,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啟動殘疾人創業幫扶基地揭牌暨“五社聯動”社工站共同富裕項目,把殘疾人青蝦養殖幫扶項目列為街道社工站首個特色服務項目,實施“精靈共富”殘疾人青蝦養殖幫扶項目,為31戶殘疾人青蝦養殖戶制定個性化的幫扶計劃。在縣殘聯、縣民政局、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支持指導下,社工站聯結起“進站社工+專家服務團隊”的20余人隊伍,形成“合作社+基地+社工+社會資源+農戶”的發展模式,幫助低收入群體創收,打通服務特殊群體就業創業的“最后一公里”。
社區困難幫扶工作總結 篇8
20xx年,xx村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黨中央關于“進一步解決好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的指示精神,積極響應工業區武裝部扶貧幫困工作會議有關精神,開展了一系列扶貧幫困工作。現將胥浦村20xx年扶貧幫困工作總結如下。
一、切實加強扶貧幫困工作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扶貧幫困工作的領導,確保工作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我村成立“扶貧幫困工作”領導小組。村黨委書記任組長,村兩委班子成員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組織和協調扶貧幫困工作。在全體民兵的共同努力下,胥浦村民兵連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夯實民兵隊伍為基礎,以強化民兵素質為抓手,以貼近群眾為重點,認真開展民兵扶貧幫困活動。
二、積極貫徹落實工業區和武裝部扶貧幫困工作精神
認真貫徹工業區和武裝部對扶貧幫困工作精神,針對社會上困難對象和弱勢群體,通過組織村委民兵連“送春風行動”,力所能及地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弘揚中華民族助人為樂、扶貧濟困、互助互愛的優良傳統,倡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時代新風,為村委分憂解難,樹立胥浦村的良好形象。
三、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
今年我村對下列主要對象進行了扶貧幫困: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下崗職工和停產、半停產及虧損企業特困職工、家境困難的中、小學學生。
在扶貧幫困工作中努力做到“三送”。“三送”,即一送溫暖:為特困學生、特困職工捐錢捐物,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送去xx村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二送扶持政策:向特困下崗職工宣傳輔導國家自謀職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他們樹立迎接挑戰、克服困難、艱苦創業的信心;三送關心照顧:利用胥浦村民兵連小伙子們年輕力壯的特點,組織民兵對村里高齡、殘疾和無法自理的人員幫助他們打掃衛生,送去照顧,在“軍徽映夕陽”活動中,村民兵連對結對獨居、困難老人家中走訪慰問,及時解決她們反映的問題。
總之,我村民兵連扶貧幫困工作的有效開展,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好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落實結對幫扶工作,加大幫扶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