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精選8篇)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1
紀錄片分為《立國之本》《強國基業》《春風化雨》《面向未來》四集,每集都以鮮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聯起中國教育扎實前行的足跡。
北師大教授擔任總撰稿,這部紀錄片不簡單
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梁振華、周云磊兩位教師承擔了教育部專項課題《中國教育七十年成就電視化研究與實踐》。在四集紀錄片《教育強國》中,梁振華、周云磊分別擔任總撰稿、執行總撰稿工作。
攝制團隊赴上海、山東、貴州、廣西、海南等14個省份教育一線,采訪了65位親歷者、一線師生和專家學者,通過鏡頭定格中國教育的時代風采。
第一套中小學統編通用教材長啥樣?
教師節是怎么來的?
高考是如何恢復的?
關于鄉村教育,國家都出了哪些政策來支持?
老師家長們,這些問題如果孩子問的話,您能夠詳細地給孩子講解嗎?紀錄片《教育強國》對新中國教育事業取得的跨越式成就進行了系統總結,家長和老師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看,一起了解教育的大事小事。
第一集《立國之本》
教育是立國之本,從1949年到1977年,伴隨著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探索前進,中國教育事業同樣開辟了新的歷史、取得突出成就,使中華民族的面貌煥然一新,為中國發展和接下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
從制定《共同綱領》到召開第一屆全國教育大會確定新中國的教育方針;開展掃盲運動,讓億萬中國人開始了讀書識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載入人類文明史冊……一系列重大事件,記錄著中國教育在新中國建設時期克服艱難考驗取得快速發展的輝煌歷程。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2
一輩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長,只有更好地了解歷史,知道教育發展的過程,才能更清晰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更多優秀的人才才能實現教育強國夢。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領導、教育專家,他們退而不休,滿懷愛心,不求名利,不辭辛苦,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關愛后代、無私奉獻”的“五老”精神。這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他們為國育人,為黨增輝;他們關注青少年、關心青少年、關愛青少年,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他們弘揚“五老”精神,力托祖國未來;他們發揮“五老”精神,培養“四有”新人。他們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長學校、主題教育活動、四點半學校、“五老”志愿服務隊等,為教育青少年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他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創新了一個個關心下一代工作品牌,為我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們理當繼往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3
劉老師說起教育變革的事情,經常拿南科大做對比,并且談論起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勝利是中國的,但不會速勝——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但短時間不會有非常大的改變。前段時間端午正逢高考,借著假期回去和正在參加高考的同學交流了一番,之后寫了一篇感受,現在看來當時是有一些悲觀的態度。我時常會拿自己和以前在一起學習的同學相比,現在還與我有交流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在學生時代與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相似的,不論是性格、興趣、成績,他們現在都已走入大學的生活,而他們在高中、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狀態也大致能反映出我如果走體制內教育目前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我會看到初入大學的他們,報名參加社團、當志愿者等等,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接觸社會、改變自己。體制內的改變是有的,因為體量過于龐大,當這些小的改變慢慢匯聚就逐漸形成變革。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4
教育是興國之本,體制內的教育在黨的帶領下越來越完善,越做越好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作為我與和我一起成長、同樣接受體制外教育的團隊們來說又該以何種角度、方向思考教育的變革?我們所做的事情在教育變革的道路上有什么樣的價值?我們這個團隊最終要走向哪里?
我對我現在所接觸到的體制外的教育充滿信心。教育變革是一場持久戰,體制內教育變革過程更是漫長,目前來說,在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還是分數,而因為分數的限制,很多人迫于“標準答案”而被限制思維,我在這里沒有這樣的限制,哪怕是這篇文章中仍然存在許多片面的理解,但不會限制我的思考,不會限制我的表達,能夠等到我自己成長之后,回頭再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欠缺思考。這個是我們擁有的應用式教育系統所帶來的,是體制外唯一一個研發了系統性教育的地方,并且從育人方向上,從育人方式上,是體制內教育遠遠無法比擬的。可以說,從研發這個教育系統開始就已經開始準備這一場持久戰了,也正因如此,我們走在了中國教育變革的前頭,而且隨著我們這一批學生的成長,在教育變革上無疑是劃下了重重的一筆。
建國后的1961年,國內形勢變得非常嚴峻,糧食短缺,餓死上萬人,同時受到來自蘇聯政府的壓力,對中國“大躍進”極力反對,赫魯曉夫發表言論“人民公社”遲早失敗,撤出在華專家團隊,雪上加霜的是國內經濟于此同時進入寒冬期,十分蕭條,毛澤東在這樣的情況下如同仙風道骨般寫下《詠梅》,這樣的情況也就如同現階段的教育變革現狀,南科大的失敗,給了很多人很大的打擊,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條路堅持下去,將持久戰打好!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形容我們最好不過。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5
基本普及基礎教育,視線轉移到農村,不斷完善基礎教育的普及,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第四個階段,也是我看了足足三遍的一集,全面普及基礎教育,同時指出我們的教育要面向未來,圍繞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培養人等問題做出教育的變革與探索,將教育從幼兒園的學前教育開始,在小學開始真正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課堂從教室移到室外,初中、高中開設科學知識競賽,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運用到生活中,支持發展職業高中、大學,高等教育方面開始建設雙一流大學等等。
這一系列的紀錄片讓我大致了解了每一個階段國家的教育與時代背景的關系,同時也看到體制內教育逐步符合教育規律、面向未來的改革,而在之前之所以覺得先行教育制度與市場需求不符合,是因為我只看到了當下,沒有看到國家在做出怎樣的改變。現在,政府一方面解決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加大基礎教育的質量,另一方面準確把握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著力點,形成培養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但是就像在前文里《論持久戰》提到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不會短時間有非常大的改變,聚少成多,匯聚力量,形成變革。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6
對于自己所經歷過的兩種教育,之前一直在持續關注,也一直在說自己的想法,但是每當我總結出一個“結果”的時候,在當時看這個“結果”是對的,而后面了解的越多越會發現自己看問題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甚至都沒有將其中的過程看清楚。所以到現在,發現自己還是處于一個認識與了解的過程當中,在不斷的持續關注中拓寬著自己的視野。當然結論還是要下,因為這證明了我現階段的認知水平。
教育是興國之本。對于過去自己接受的體制內教育,自己是認知、了解、對比,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關乎我從哪里來;對于現在所接受的教育,是一場新的變革,在自己的教育路上,指引我要到哪里去,甚至指引整個教育行業要到哪里去。
他們為國育人,為黨增輝;他們關注青少年、關心青少年、關愛青少年,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他們弘揚“五老”精神,力托祖國未來;他們發揮“五老”精神,培養“四有”新人。他們用新的育人方式:家長學校、主題教育活動、四點半學校、“五老”志愿服務隊等,為教育青少年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他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創新了一個個關心下一代工作品牌,為我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們理當繼往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7
紀錄片《教育強國》開播啦,今天是《立國之本》和《強國基業》,明天還有《春風化雨》和《面向未來》。該片反映了新中國教育從總人口80%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礎起步,到建設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規模體系,其探索與前進歷程扎實,取得的成就輝煌。我們是恢復高考后四年參加高考的,還幸運地成為了教師;我們親歷了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發展階段,深感黨和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部署,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奉獻了(著)自己的力量。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將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創新。
一輩人的努力,一代人的成長,只有更好地了解歷史,知道教育發展的過程,才能更清晰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更多優秀的人才才能實現教育強國夢。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領導、教育專家,他們退而不休,滿懷愛心,不求名利,不辭辛苦,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關愛后代、無私奉獻”的“五老”精神。這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有關教育強國紀錄片觀后感400字 篇8
《教育強國》紀錄片,分為四集,以鮮活的人物故事基本講述了從建國時期到現在的四個不同教育時期,分為掃盲階段、鞏固發展教育階段、基本普及教育階段和全面普及基礎教育階段,任何時期,政府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在第一階段,當時的一名政員直接說我不怕上戰場打仗,就怕仗后寫報告,扎根具體人物講述教育的普及,在那個時候,毛澤東在看望蘇聯的留學生時說出,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終究是你們的,也是在那個時候,基本確定大體的教育框架和制度,確保為建設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第二階段,剛剛結束,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馬上召開會議恢復高考,確保人才的價值,并且加大力度讓人才在國外學習,培養高端人才,同時設立廣播電視大學,采用新型的方式加大人才的培養,建設211、985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