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通用3篇)
旅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篇1
20xx年,我局認真學習在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國務院下發的《關于支持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以省、市、區旅游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圍繞“海峽旅游”主題,落實區委三屆五次全體會議提出的“以旅游帶動為抓手,突出發展國石觀賞、避暑度假、登山健身、生態休閑、農業觀光、溫泉養生等六大服務產業”,進一步挖掘、整合旅游資源,打造A級景區品牌,加強旅游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旅游產品,開拓旅游市場,搶抓海西建設機遇,突出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品質,取得一定的成效。
從抓宣傳入手,提升旅游知名度
宣傳工作在旅游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改變我區旅游資源“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局面,必須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知名度。目前,我局正在籌備編印旅游宣傳冊,繼續策劃組織“三進三出”旅游宣傳促銷活動(進賓館、進社區、進單位發放旅游宣傳制品和出、出、出大陸舉辦旅游促銷活動)。今年“9.8”廈門海峽旅博會上,我區在會刊《海峽旅游》作了跨頁專版,北峰皇帝洞、臥龍谷、飛云峽景區陸續在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上進行宣傳,擴大了影響力。在抓好宣傳的同時,我們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一是配合市、區有關部門做好桂湖溫泉旅游綜合體項目開發前期工作;二是協助日溪鄉做好汶洋景區項目招商工作;三是協助壽山鄉做好北斗洋景區的二次招商工作;四是繼續協助做好壽山石文化村星級賓館招商引資工作;五是積極配合區、宦溪鎮抓好鼓嶺地區整治及旅游項目招商工作。
從抓安全工作入手,營造我區平安旅游氛圍
牢固樹立“沒有安全就沒有旅游”的理念,高度重視旅游安全工作。20xx年我局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推進“平安”、“平安景區”工作。新年伊始,我局就同各鄉鎮街旅游辦和旅行社簽訂安全責任書,堅持從強化意識、重點防范和整改隱患入手,著重抓好“春節”、“五一”、“十一”旅游黃金節假日期間的安全生產大檢查、促整改工作,確保全區旅游安全。夏季到來前,我們著重抓好漂流企業的安全工作,繼續加強旅游市場的聯合執法檢查,做好旅游投訴協調處理工作,積極營造“健康、安全、有序”的旅游環境。
從抓培訓工作入手,促進旅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升
今年,我們采取以會代訓的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繼續教育、強化培訓等手段,進一步強化旅游隊伍管理,提高旅游開發能力和服務水平,造就高素質、高水平的干部隊伍和旅游從業人員隊伍。我們還結合“爭先創優”工作,加強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今年5—6月,我們首次分三批完成了對北峰三鄉鎮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共培訓從業人員149人,并經考試發給上崗證。同時,我們還重視搞好局機關干部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創文明單位、“創優爭先”和“平安旅游”等多項活動,進一步提高旅游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重視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經常深入基層了解區情民意,努力為基層為企業排憂解難、提供幫助,樹立良好的機關干部形象。繼續聘請行風評議監督員,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不斷改進機關工作作風。認真自覺接受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指導,做好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的意見與建議的答復和反饋,注重與各有關代表、委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認真聽取他們對全區旅游發展的意見建議,積極推進我區旅游業的大發展。
下一階段,我局將結合貫徹同志前段時間來閩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省、市旅游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各項工作正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不斷穩步推進。新一輪旅游業大發展格局已經開始初現端倪,一些實力派的企業及有識之士逐漸對這片旅游發展熱土投入真情、信心與決心。一個以壽山石文化為靈魂,以壽山國家礦山公園為品牌,以“后花園”為載體的旅游新貌已經躍然版圖之上。我們將在區委區政府與省、市旅游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繼續貫徹確實區委、區政府的戰略部署,努力為實現旅游跨越發展的目標作出新的成績。
旅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篇2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具體安排和精神指導下,全市假日旅游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會議和精神,堅持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原則,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整合優勢資、做精旅游產品、加強宣傳營銷、強化市場整頓,推陳出新設計推出了一批符合市場需求的假日旅游線路和養生旅游商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在傳統節日“中秋”和“國慶”的濃厚氛圍中,今天迎了首個“小高潮”。據統計,假日前四天,全市共接待各類游客642萬人次,同比增長18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萬元,同比增長%;全市主要星級賓館飯店客房入住率平均達96%,受理旅游投訴1起。以養生休閑娛樂一日游為主體的家庭游、自助游、科普游、修學游持續高漲。總結如下:
一、主要特點和成效
1、家庭游、自助游倍受游客青睞。
雙節前四天雖然天氣多陰且伴著蒙蒙細雨,但人們出游的熱情亦然高漲,以家庭游、自助游為主的短線旅游產品倍受青睞。綠地公園、柳湖公園、雙風、紫荊、米家溝、汭龍堡、大云寺和柳湖書院等城區主要休閑娛樂場所和周邊農家樂人頭攢動、車位難求,一派節日氛圍,成為假日旅游一道亮麗風景。據統計分析,以家庭游、自助游為主的城區近郊休閑娛樂、鄉村農家體驗、家庭聚會等游客占到一日游游客總數的60%以上。
2、養生休閑、科普修學成為新時尚。
隨著“神奇崆峒養生”旅游形象的大力度推介,全方位展現,康養旅游產品深入人心,特別是在道圣地崆峒下問道驛站、佛道祈福圣地大云寺王母宮、皇甫謐養生院、紅色旅游教育基地界石鋪、森林生態休閑勝地關大景區、古絲綢之路上的藝術瑰寶云崖寺石窟和百里石窟長廊以及博物館、柳湖公園等景區,以獨具特色的養生旅游產品和深厚的化積淀成為節日期間游客和學生休閑娛樂、探秘知識、汲取營養的最佳選擇。
3、鄉村休閑、采摘體驗游異軍突起。
隨著黨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壯大,“雙節”之前,各縣區都相繼舉辦了一系列的鄉村旅游主題活動,推出了一大批鄉村旅游最佳線路和體驗休閑采摘點,吸引著人們紛至沓。崆峒區鄉村葡萄化旅游節、涇川縣“水白家”鄉村旅游節、崇信汭龍堡崇信老街開園儀式和靜寧蘋果采摘節信息等活動以及莊浪、華亭推出了系列精品線路,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據統計,假日前四天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79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171萬元。到鄉村去休閑體驗、采摘購物、品嘗美食、領略傳統化的博大精深,體驗現代農家的生活情趣的游人異軍突起。
4、客市場多元化趨勢強勁。
今年以市縣多次在西、蘭、銀主流客市場相繼舉辦了多場次旅游宣傳推介會,首次推出了旅游優惠政策、旅游通票,發布了以崆峒大景區為龍頭的全市精品景區優惠措施,節前組織百家媒體走進進行互動宣傳,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應,“神奇崆峒養生”整體形象吸引力顯著增強。據統計,假日前四天重點景區崆峒大景區接待游客662萬人次、大云寺王母宮大景區接待游客07萬人次、關大景區接待游客461萬人次,龍泉寺景區接待游客141萬人次。游客消費水平顯著提升,賓館飯店、農家樂一座難求,養生旅游商品和地方土特產品等消費持續增長。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組織領導、安排部署周密。
市旅游產業領導小組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安排并對做好假日旅游工作進行了專門批示、節前專門召開了安全生產等有關會議、對假日旅游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市旅游局成立了旅游服務質量和安全生產大檢查領導小組,對全市A級景區、星級賓館、旅行社、旅游商品生產銷售等單位進行了全面檢查。各縣(區)和旅游相關部門將做好假日旅游工作放到重要議事日程,普遍在節前對旅游市場和主要景區、賓館飯店的接待設施、安全管理和服務質量進行了專項檢查,對景區導游、講解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各重點景區在節前專門召開了做好國慶旅游接待工作動員大會,對接待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明確責任、靠實了責任,為節日期間旅游秩序、服務質量和游客滿意度的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
2、強化宣傳營銷、全力擴展客市場。
以“神奇崆峒養生”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此起彼伏、高潮不斷,助推了假日旅游持續強勁。節前市上專門舉辦了“游客+媒體”、“直播+旅游”互動式大型宣傳活動,各縣區彰顯特色、舉辦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崆峒區舉辦“葡香溢崆峒,醉美鄉村游”葡萄化旅游節、涇川縣“水白家”鄉村旅游化節、崇信汭龍堡崇信老街和親童樂世界開園、靜寧蘋果采摘節等重大活動相繼舉行,匯傳媒公司舉辦的“地理探寶”旅游活動置入精品景區等,莊浪縣、華亭縣圍繞關大景區推出了系列精品線路、并通過微信、手機App等形式擴大宣傳面。為我市全域旅游譜寫了新篇,豐富了新業態,拓展了新市場。
3、加強人員培訓、規范服務管理。
為了預防假日旅游熱潮中旅游服務人員緊缺和沒有旅游服務資質的“野馬”人員乘機搞亂市場,防止旅游熱潮之后的投訴出現。在假日旅游臨之前對固定的旅游服務人員進行了系統的崗位培訓,提前對增補的臨時旅游服務人員進行上崗前的專門培訓,崆峒區專門舉辦了鄉村旅游人員培訓班、崆峒大景區舉辦了導游講解員培訓班,各縣區相繼舉辦了旅游服務技能大賽,使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率達100%、導游員、講解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4、夯實責任制、建立旅游安全長效機制。
一是對旅游設施的安全運行進行監督檢查,培訓人員、持證上崗、規范操作;
二是嚴格防止旅游設施超量經營或超載運行,確保旅游車輛運行安全;
三是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高風險娛樂項目杜絕經營;
四是在所有旅游企業中建立了旅游安全救護體系,靠實安全預案;
五是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各旅游企業建立了24小時全天候的值班制度,向社會公布了游客投訴電話、值班電話,應對各種旅游突發事。
旅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篇3
20xx年,我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省、龍巖市旅游局的關心支持,各鄉鎮(街道)、部門、旅游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抓好旅游規劃編制、品牌創建提升、發展鄉村旅游、推進宣傳促銷等重點工作,旅游業發展創新高,是歷年來編制規劃與榮獲品牌最多、宣傳推介最廣的年份。全年接待游客10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38億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65%和88%。
一、堅持規劃引領。編制市級總規2個,即《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項目規劃9個,即《大陸阿里山永福高山休閑農業旅游區可行性報告》、《市香樟林濱江休閑景觀概念性規劃》、《百家姓古村·香寮旅游總體規劃》、《市旅游綜合服務區項目建議書》、《市木村工業旅游示范點建議書》、《新橋龍津生態農莊項目開發建議書》、《雙洋寧洋古城旅游項目建議書》、《溪南獅侖山生態旅游項目建議書》、《蘆芝前坑休閑農業旅游項目建議書》,通過規劃,使景區(點)開發建設有了科學系統、切實可行的規劃藍圖。
二、堅持品牌帶動。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全年榮獲國家級旅游品牌3個,即:我市被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是全國第二批38家、省2家單位之一;永福高山休閑農業旅游區被授予“全國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示范點”,是全國100家、省4家、龍巖市2家之一;百家姓古村香寮被授予“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是全國111個、省5個、龍巖市3個村鎮之一。省級旅游品牌4個,即:九鵬溪景區、臺緣山莊被授予省首批四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稱號,香寮山莊被授予三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稱號,在全省40家(龍巖市5家)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中我市占3家,香寮山莊同時被授予省第五批“水鄉漁村”稱號,是全省20家(龍巖市5家)之一。
三、堅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編制《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結合各鄉鎮(街道)實際,圍繞古民居、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和民俗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和產業,以周邊的景區、景點為依托,將農事活動和農業觀光等可參與性強的項目揉合到農家樂休閑旅游中去,不斷拓展休閑旅游項目,開通鄉村旅游五條精品線路,針對“五鎮十村”進行重點培育。并且,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堅持依托資源優勢,將文化融入鄉村旅游,建立文化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示范村、示范點,打造了西山農家樂、厚福“江鮮美食街”、新橋倉坂龍津新村等,我市鄉村旅游走上規范、有序的發展道路。6月21日,省旅游局在上杭縣古田鎮舉辦的“省鄉村旅游現場會暨首批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授牌儀式”上,我局作了發展鄉村旅游的典型經驗交流。
四、堅持宣傳促動。一是媒體宣傳成效明顯,撰寫信息報道調研126篇,省旅游之窗發表21篇、龍巖市旅游網33篇、閩西日報13篇、政府網28篇、旅游網23篇、信息7篇、調研1篇。二是旅游節慶活動頻繁,舉辦或協辦12場次活動,如元宵大型燈展及焰火晚會和“情系國策”大型猜謎語活動,永福媽祖文化節、拱橋挖筍節、“農信杯”春季茶王賽、水仙茶包茶大賽、金秋九鵬溪釣蟹、象湖鎮首屆秋季茶王賽、厚福草莓采摘等活動。三是推介促銷加深拓廣,開展“大陸阿里山•旅游推介暨線路開通儀式”、5月19日中國旅游日推介活動、金秋萬人鄉村休閑游活動;與永安聯合舉辦旅游推介會,組織省名博采風團到我市“大陸阿里山”、九鵬溪景區采風活動。四是加強整體形象宣傳,開通省龍巖市旅游局官方網站(旅游網),向社會公開征集旅游形象標識和主題口號,編印《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線路》、《水上茶鄉——九鵬溪》等宣傳折頁,通過多渠道宣傳促銷,拓展客源市場。
五、堅持政策保障。3月份,市政府召開“五一”黃金周旅游工作專題會議,并出臺“財政連續二年給予貸款貼息、年貸款額1000萬元、貼息3厘扶持鄉村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旅游定點購物中心建設的”政策。先后出臺《關于加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市農家樂星級評審獎勵暫行辦法》,為加快我市旅游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形成了融合互動的整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