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農合人員個人工作總結(精選3篇)
關于新農合人員個人工作總結 篇1
一、一年工作回顧
(一)、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減輕農民經濟負擔
1、補償資金落實到位,受益面得到擴大。截止到目前為止,今年弄平村參合患者住院補償金達:25680元,補償人次數為:280人次,門診補償金額為:15840元,補償人次數為:320人次。這些補償資金的到位,有力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壓力,成為農民健康的“守護神”,深受廣大農民的擁護和歡迎,在關注民生、構建和諧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2、就醫環境明顯改善,民生質量有效提升。自我到王召鄉工作以來,首先從轉變服務態度入手。我始終認為,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用心的服務于患者,才能提升新農合的聲譽,才能進一步推動新農合工作的良性開展。
(二)、嚴格作風紀律,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1、嚴于律己,一絲不茍地干好本職工作。能按時辦好市合管辦交付的各項工作,第一,嚴格入院標準,對不符合入院條件的堅絕不予辦理手續,對住院病人做到合理用藥,合理檢查,杜絕人情方、大處方,掛床住院與門診轉住院等違規行為。規范二限藥品、自費項目、大型醫療器械的使用;第二,嚴格執行門診統籌賬戶的統籌報銷工作,堅持按照每天報銷的最高標準執行,不開大處方、不分解處方,讓每位門診病人能用最價廉的藥品,得到最實惠的效果;第三,落實審核制度,杜絕違規行為的發生:認真履行住院確認核對制度,醫生、護士、收費、合管站工作人員都能嚴格的核對病人的身份,防止冒名住院、掛床住院的發生。嚴密審查外傷患者,通過患者本人、家屬、親朋好友及鄰居,多點詢問調查,杜絕有責任方患者報賬。第四,堅持原則,按政策辦事,不開后門,加強了審核力度。
2、加強學習,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態度。一是改善和密切干群關系,始終與農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通過與群眾多接觸,通過噓寒問暖,干部群眾都愿意對新農合工作說實話,讓我知道了農民群眾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從群眾身上獲取了許多審核經驗和方法。二是不斷學習國家新政策及法律法規,結合實際,把政策法律法規,大力推廣到干部群眾中。目前的農民參政意識比以往強烈得多,要求新農合制度更透明,更合理。所以,自己必須所掌握的知識內容比他們更新、更深、更廣,才能更好的為農民服務。在審核工作中,我對于不明白之處,敢于放下面子,詢問臨床醫師,學習診療技術,在自己獲得醫學知識提高的同時,審核出來的問題,也讓院方心服口服。
3、協調配合,積極參與政府各項工作活動。由于工作需要,必須經常和政府部門領導干部打交道,協調好各方關系,工作開展才順利、有效。
(三)、積極行動,做好20xx年的籌資工作
要達到農民自愿參保,宣傳工作是關鍵。由于新農合制度是新生事物,還有許多值得完善之處,每年在政策上都有一部分調整,所以,我們要求工作人員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領。通過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讓參與開展新農合工作的全體鄉、村干部,吃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相關政策、規定,全面把握醫療基金籌集辦法,醫藥費報銷標準及手續的辦理等等,為走村入戶宣傳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針對不同的家庭,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有的放矢地把建立新型農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好處講深講透,深入人心。使農民群眾充分了解參加合作醫療的權利義務,明白看病報銷的辦法和程序,消除農民的疑慮和擔心,自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全鄉新農合工作得到順利實施。
二、對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1、加大對農村特殊人群的就醫照顧。加大對農村特困人群的照顧和補償,尤其對五保戶、特困戶等加大照顧力度。可以免除或墊付個人籌資,加大報銷比例或者全額報銷。在鄉鎮醫院或縣級醫院就診時,免除門檻費,提高報銷比例或免交住院費用等。建立特困人群的轉診機制。
2、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建立全市統一的監管模式,嚴格管理,監督到位。具體包括對醫療機構、住院病人、病歷處方進行不定期不定時地檢查抽查,電話回訪暗訪等。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月評季考,每月匯總評價日常監測指標(次均住院費用,次均門診費用,日均住院費用,藥費比例,自費藥品比例,大型檢查陽性率,抗生素使用率等),年終總評,并采取嚴厲的獎懲措施。規范民營醫院新農合準入制度,制定統一標準;對單病種采取限價,控制次均住院費用。
3、對定點醫院制定準入和嚴格的考核制度。制定定點醫院基本準入條件,對所在地醫院機構經申請、審查、批準,符合基本條件的才能成為定點醫院。要進行嚴格的監管和年度考核制度,對違規、嚴重違規者,要及時處理、除名。淘汰違規者,獎勵和保護遵章守紀者要成為管理的一項基本準則。
4、靈活解決鄉鎮衛生院的人才問題,完善鄉村一體化,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提高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福利待遇,配合鄉村一體化,開展藥品統一招標購和配送,統一醫療收費價格。盡量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增加政府投入,嚴厲打擊個體非法行醫。
總之,20xx年我在市新農合辦與各級部門的領導支持下,取得了一些經驗,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一是工作不夠細致,在籌資工作中不夠主動,工作過于簡單,干部由于對政策了解不深,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農民對合作醫療政策缺乏足夠的了解,沒有消除農民的.顧慮。二是思想認識不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只有虛心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到為民服務。
關于新農合人員個人工作總結 篇2
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現將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農合工作情況如下。
一、參合及補償受益情況
全市總人口39.2萬人,其中鄉村人口 29.08萬,占總人口的 74 %。上年度全市區域性財政收入1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16元。
202x年,全市參合農民286626人( 其中,由財政代繳14430人),參合率達99.37%,與上年度比較,提高了0.51個百分點,超額實現了參合率不低于96%的工作目標。
202x年元至5月,全市共有176350人次獲得補償,合計基金補償支出1576.42萬元,其人口受益率61.53%,同比(23.61%)上升1.6倍。
其中,門診補償163388人次,補償金額為154.65萬元 ;門診慢性病補償555人次, 補償金額為7.4萬元 ;住院補償11713人次,補償金額1400.49 萬元,次均補償1195.67元;住院分娩補償694人,補償金額13.88萬元,次均補償200元 。
二、情況分析
(一)住院補償情況分析
1、住院人次及住院率元至5月,全市住院人次11713人次(住院率4.08%),高于去年同期 9246人次(住院率3.24%)水平,同比住院率上升0.84百分點。
2、各級機構住院人次同比分析元至5月,全市住院11713人次,同比(9246)增長2467人次,增幅26.68%。其中,市以上醫院同比增長147人次,市級醫院同比增長1443人次,鄉鎮衛生院同比增長877人次。
3、實際住院人次與預測計劃比較分析元至5月,全市實際住院11713人次,與預測計劃(10081人次)比較,增幅16.19%。
4、住院基金補償元至5月,住院基金補償支出1400.49萬元,占全年預留住院基金總額(3359.54萬元)的41.69%,略超出同期預測支出計劃。
5、住院統籌基金定額控制管理情況元至5月,全市共有7家定點醫療機構超住院統籌基金定額控制目標。
6、住院補償比例
(1)名義補償比元至5月,全市住院補償比49.23%,與去年同期比較(49.45%)下降0.22個百分點。與50%的管理目標比較,相差0.77個百分點。
(2)實際(政策)補償比元至5月,全市住院可補償費用總額2335.34萬元,實際補償金額1401.18萬元,實際補償比60%,剛好實現管理目標。
7、住院費用服務包控制管理情況今年元至5月,全市可補償住院費用占住院總費用比例為88%,與去年同期89%的水平比較,下降1個百分點,與管理目標86%的水平比較,增長2個百分點。
各級醫療機構服務包管理情況:與管理目標比較, 市以上醫療機構相差1個百分點,市級持平,鄉級衛生院相差2個百分點。
8、基本藥物目錄管理情況分析全市基本藥物目錄外藥品使用率14.11%。其中,市外醫院平均46.78%,遠高于控制目標;市級醫院平均10.28%,在控制目標以內;鄉鎮衛生院平均6.96%,略超出控制目標。
9、住院流向情況分析
a、就醫流向鄉鎮衛生院住院病人占53.46%,同比下降4.78個百分點;市級醫院占40.08%,同比增長4.91個百分點;市以上醫院占6.45%,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
b、住院補償費用流向鄉鎮衛生院所占比例為 45.07% ,同比下降5.73個百分點; 市直醫院占41.79%,同比增長6.32個百分點 ;市以上醫院占13.14% , 同比下降0.59個百分點。
10、例均住院費用情況分析
a、各級定點機構住院費用同比分析今年元至5月,全市平均例均費用2476元,同比(2305元)例均增長171元,增幅7.4%。其中,市以上醫院例均下降289元 、市級醫院增長158元、鄉鎮衛生院增長85元(詳見下圖)。
b、與例均住院費用控制目標比較元至5月,全市例均住院費用2476元,與控制目標2554元比較,例均下降78元。其中, 市以上醫院例均下降984元,市級醫院例均下降36元 、鄉級例均增長4元。
c、超住院例均費用控制管理情況元至5月,全市共有5家定點醫療機構超住院例均費用控制目標,合計金額56.43萬元。
(二)住院分娩定補情況分析元至5月,住院分娩694人,補償13.88萬元。略高于去年同期653人、補償13.03萬元水平。
預測全年住院分娩補償支出36.97萬元,元至5月,計劃支出15.40萬元,實際支出13.88萬元。
(三)門診慢性病補償情況分析
元至5月,門診慢性病補償555人次,發生費用19.63萬元,補償7.4萬元,補償比為37.7%。
(四)普通門診補償情況分析
a、門診病人流向鄉鎮衛生院占6.24%,村衛生室(含中心衛生室 ) 占93.76%。
b、門診就診人次及次均費用分析元至5月,普通門診補償163388人次,發生費用447.44萬元,補償154.65萬元(其中,沖抵個人賬戶:.14萬元,統籌基金支出70.51萬元),次均費用27.38元。同比就診人次 (57532)增長1.84倍,次均費用(25.82元), 次均增長1.56元。
c、門診基金使用情況分析當年普通門診基金總額687.90萬元,元至5月計劃支出286.63萬元,實際支出70.51萬元,占計劃支出的24.6%。
關于新農合人員個人工作總結 篇3
20xx年,**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加之,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把這項工作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緩解和消除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好事、實事來抓。一年來,**鄉的新農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經驗,但也還存在一些不
足,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回顧
(一)、圍繞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職責做好各項工作。
1、審批參合農民的醫療轉診;按規定審核、補償參合農民的醫療費用。按時上報縣內定點醫療機構和轉診到縣級以上醫院醫療費用基金補償匯總表和財務報表,按規定填報各種統計報表;
2、按照新農合基金財務管理辦法和會計制度,搞好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做到基金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保證基金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規范管理新農合檔案資料,建立參合農民登記臺賬,及時整理立卷,裝訂成冊并妥善保管。
3、按月向各村民委員會張榜公布本村參合農民住院減免補償情況,接受村民監督。
4、按《縣新農合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制度》規定,檢查、監督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和執行新農合規章制度情況。20xx年5月,鄉合管辦對衛生院、村衛生室進行了現場督查,慢性病門診抽查100人次,應有處方100份,實有處方100份,核查相符;門診診療入戶抽查15人次,抽查結果相符;住院情況入戶抽查3人次,抽查結果相符。患者對醫療機構滿意度95.86%。7月份協助縣合管辦蒞臨我鄉進行督查工作,入戶抽查結果真實、準確,達到了預期目標。
(二)、協助開展20xx年新農合參合宣傳動員和農民參合資金的收繳以及合作醫療證及收款票據的發放工作。縣人民政府于9月19日上午9:00—10:30召開了20xx年籌資工作視頻會,副縣長李紅梅就籌資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講話;衛生局長趙燕梓首先對20xx年新農合實施方案(即龍政辦發[20xx]22號文件)調整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其次是對20xx年度新農合籌資工作目標、參保對象、籌資辦法、時間安排和工作步驟等籌資工作說明做了重點強調。我鄉通過開展廣泛的宣傳發動和深入細致的工作,截止10月31日,全鄉應參合7857戶,已參合7610戶,以戶為單位參合率為96.86%。應參合33588人,已參合30961人,以人為單位參合率92.18%。參合人數比20xx年增加812人,增長率為2.69%。
(三)、參合農民受益情況。自20xx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止,新農合對參合農民門診統籌補償減免35544人次,(含家庭帳戶補償人次),參合人員補償人次覆蓋率為118%,累計補償基金285584.26元;累計住院1506人次,參合人員補償人次覆蓋率為5%,累計補償基金1168749.16元;慢性病門診累計減免2537人次,參合人員補償人次覆蓋率為8.41%,累計補償基金122519.16元;**鄉住院正常分娩累計123人,補償金額45200元;四項合計共累計減免39710人次,補償基金16220xx.58元。已支付資金16220xx.58元占可用基金總額(2577739.5元)的62.93%,其中:門診統籌已支付資金285584.26元占可用基金總額(644434.88元)的44.32%;慢性病門診已支付資金122519.16元占慢性病可用門診基金總額(128886.97元)的95.06%。住院已支付資金1168749.16元占可用住院基金總額(1804417.65元)的64.77%。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抓好新農合民心工程。新農合工作在我鄉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重視,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次,把縣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標,進行層層分解,落實到鄉、村和干部,同時把此項工作納入20xx年年度目標考核的內容,因此為推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分工協作,大力宣傳。要達到農民自愿參保,宣傳工作是關鍵。要求工作人員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領。通過開展培訓、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讓參與開展新農合工作的全體鄉、村干部,吃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相關政策、規定,及試行的方案,全面把握我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參加對象,醫療基金籌集辦法,醫藥費報銷標準及手續的辦理等等,為走村入社宣傳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我鄉大部分農民由于受經濟條件限制和傳統觀念的影響,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不強,互助共濟觀念比較淡薄,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十分了解,存在一些疑慮和擔心。隨著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多,也給新農合的深入開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為此,要求針對不同的家庭,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有的放矢地把建立新型農
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好處講深講透,深入人心。使農民群眾充分了解參加合作醫療的權利義務,明白看病報銷的辦法和程序,消除農民的疑慮和擔心,自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結合一些實際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讓群眾明白黨和政府的良苦用心,從而增強參保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全鄉新農合工作得到順利實施。
(三)、強化服務窗口管理,為參
合農民提供優質服務。在辦理患者住院費用報銷、轉診等手續時,我們熱情耐心地接待每一位來訪者,首先,把參合的手續和報銷制度、程序、報銷范圍、報銷比例等相關制度作口頭宣傳,并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做到準確、及時。并定期向社會公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補償情況,接受群眾監督。
三、取得的經驗。
(一)領導重視,思想認識到位是關鍵。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并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縣政府的動員會議精神,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把該項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為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組織環境。
(二)宣傳發動工作是基礎。只有通過宣傳,廣大群眾對參加合作醫療有較好的思想認識,營造了較好的輿論氛圍,群眾自愿參加合作醫療。才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所以,是否做好宣傳發動,是否向群眾充分解釋政策,使群眾知情,是促進工作落實的基礎。
(三)隊伍精干,協作配合到位是有力保障。在推行合作醫療工作中,按照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鄉衛生、民政、財政等有關部門能夠密切配合、協調聯動,主動做好工作。使該項工作順利開展。
四、存在的不足
(一)、工作不夠細致。一些干部在籌資工作中不夠主動,工作過于簡單,干部由于對政策了解不深,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農民對合作醫療政策缺乏足夠的了解,沒有消除農民的顧慮,也是導致參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思想認識不夠。農民健康投資觀念、互助共濟意識淡薄,對健康存在著僥幸心理,與供養家庭、建房等支出相比,花錢看病是次要的、對隨機潛在的醫療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了參合意識不強,另外,一些農民對新農合的期望值過高,認為報銷比例低、范圍小,對按政策規定不予報銷的部分無法理解。
(三)、由于鄉級醫療條件有限,人才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農民因一點小病就要奔大醫院,最后花費大而報銷補償低,不能充分享受新農合政策帶來的實惠。
(四)、辦公經費不足,有些實際工作想做深做細也是力不從心。
總之,20xx年我鄉的新農合工作在各級部門的領導支持下,取得了一些經驗,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只有虛心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到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