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學風工作總結(通用3篇)
學院學風工作總結 篇1
為進一步加大對學風建設的檢查力度,確保新學期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實現學風檢查常態化,加強優良學風教育,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養成惜時勤學的習慣。中醫學系按照校學生處下發的《關于做好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工作安排的通知)等相關文件,于20xx年2月27日、28日開展了中醫學系學風大檢查活動,總結如下:
1、檢查學生課堂出勤情況:中醫學系負責人、全體輔導員、班主任于20xx年2月27日早8:20在主教學樓門口對上課出勤情況進行了檢查,我系未發現遲到曠課的學生,出勤率較好。
2、檢查學生上課情況:對課堂紀律進行了檢查,檢查中發現學生整體上課專注度較高,但仍有上課玩手機的現象,經任課老師批評后改正,未發現教室內進食和大聲喧嘩、吸煙等現象。
3、檢查宿舍環境衛生、安全:檢查中醫學系50個宿舍,整體宿舍環境良好,衛生基本達標,未發現使用違禁電器。但檢查中也發現高年級學生宿舍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如檢查到的6號樓225、2號樓326。部分宿舍存在床鋪懸掛衣物,桌子堆放雜物,垃圾未及時清理的現象,中醫學系將由輔導員班主任對部分較差宿舍的學生進行溝通教育。
4、在食堂就餐檢查中發現就餐秩序良好。
5、我系20xx級全勤,晚自習氣氛較好,未發現玩手機、看小說的現象。
6、2月28日上午對我系學生的早操情況進行了檢查,同學們精神飽滿,全勤出操,談話中我系同學表示天氣漸漸變暖,會多參加戶外鍛煉。
學院學風工作總結 篇2
20xx年是學院規劃的收官之年。學院圍繞創建高水平特色職業學院的奮斗目標,堅持外延建設與內涵提升并舉,努力創新校企合作辦學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構建和諧校園,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為學院時期的事業發展劃上圓滿的句號。
認真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學院認真組織學習國家、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高職教育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實際,精心組織“十二五”規劃的起草工作。學院成立了“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10個項目組,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帶隊到省內外10多個本科和高職院校進行考察,深入企業開展調研。經過反復研究和多次修改,學院“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相關子規劃也已經形成初稿。
浦口新校區一期工程建成啟用。在學院領導班子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院教職工的共同支持下,特別是在浦口新校區建設指揮部同志的艱苦努力下,浦口新校區一期工程12.6萬平方米建筑任務已經完成,并于9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3000多名學生以及部分院系、部門平穩、有序地搬遷入駐新校區。在各部門和有關院系的通力合作下,新校區教育教學秩序良好,運轉正常。浦口新校區的投入使用拓展了學院的辦學空間,極大地改善了學院的辦學條件,對學院長遠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內涵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一是教學工作有序推進。較好完成了321個普通學歷教育班14062人的教學任務;學院組織召開了教學工作會議,修訂了《教師教學工作質量評價辦法》、《教師考核辦法》等重要制度。二是質量工程建設取得新成績。學院以省級示范高職院建設為抓手,完成了41門核心課程和31門院級精品課程的一期驗收工作;成功申報3個新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3門省級精品課程和1門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課程,《車站信號聯鎖設備維護》成功申報為國家精品課程,節能型空調與制冷技術應用實訓基地成功申報為國家級實訓基地;申報立項中國鐵道出版社“十二五”規劃主編教材20多本;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一定進展,學院被確定為“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三是蘇州校區評估整改工作有序推進。校區7門精品課程、21門優質課程、5個重點專業、6個達標專業、15個校內實訓基地、21個校外實習基地通過驗收,在省級、國家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申報上有所突破。
社會服務能力有所增強。全年舉辦各類職業培訓班70多期,為軌道交通行業和地方企業培訓員工5200多人次。成人學歷教育規模繼續擴大,在冊學生達到5800多人,其中本科層次成人學歷教育在冊學生1500多人。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有所增強,19項課題獲得省級立項,橫向課題有所增加,取得7項專利,其中實用新型專利3項,技術服務到賬經費達到92.6萬,較xx年有較大幅度提高。學院組織申報的江蘇省軌道交通控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順利通過專家論證,進入立項建設階段。
學生工作有新的提升。繼續開展行為規范和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學生的文明素養得到加強。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12個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獲省級立項。大力加強學生社團建設與管理,開展優秀學生社團評比,學生社團數量達到110個。組織20__多人次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南京火車站春運志愿者活動和南京地鐵“文明使者”志愿者團隊受到社會好評和上級表彰。xx年,學院團委被團省委授予“江蘇省基層團建示范點”稱號,并在團省委組織的xx年度高校團建工作考核中取得優秀成績。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各類競賽,近百人次獲獎,在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等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
招生就業工作取得良好成績。一是招生工作圓滿完成。學院成立了15個宣傳小組,深入80所中學進行宣傳,新建33個生源基地,在13個省市錄取三年制高職學生4028人,圓滿完成了招生計劃,錄取分數線在全省高職院中名列前茅,新生報到率為90.7%;錄取五年制高職學生395人,報到率為100%。二是就業工作取得喜人成績。xx屆三年制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98.98%,年終就業率為99.93%,協議就業率為92.9%;五年制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4%,年終就業率為98%,協議就業率為94.7%。在江蘇省教育廳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委托麥可思公司進行的調查中,我院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在全省公辦高職院中名列第一,學院再次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校企合作獲得新的成果。xx年,學院把創新體制機制作為深化校企合作的關鍵,以理事會為校企合作新的組織形式,以實施互惠雙贏的合作項目為驅動力,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努力擴大訂單培養,與南京地鐵、無錫地鐵、寧波地鐵以及蘇寧公司等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訂單數量達到1868人。學院與南京地鐵共同成立全國首個地鐵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為雙方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創設了新的平臺。學院與中國通號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浦鎮車輛公司合作共建孟買地鐵培訓站的項目正在進行。
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一定進展。一是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單獨組團選派了33名骨干教師和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培訓,選派5名骨干教師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出國培訓,安排186名教師暑期下企業實踐,積極開展教師說課競賽和青年教師講課大賽,引進各類人才37名,2名教師被選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二是干部隊伍結構得到一定優化。制定并實施學院中層干部選拔任用辦法,組織了新一輪中層干部調整和競聘工作。通過調整,對50%以上的中層干部實行了輪崗交流,通過公開競聘,選拔任用了一批中層干部。同時,首次設置非領導職務干部崗位,吸引和選拔了一批年輕干部。通過這次干部調整競聘,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得到了優化。
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一是對學院機構和院系進行了調整。按照“小機關、大院系”的思路,對機關處室進行了精簡合并,推動職能部門向綜合化、服務型邁進;強化了二級院系架構,為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深化二級管理奠定了基礎。二是順利實施崗位設置首聘工作,完成了崗位說明書編制、聘用合同書簽訂等后續工作。三是成立了學院教授委員會,積極探索“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現代大學管理制度,推進了學院黨委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黨建工作又有新的提升。一是以黨建考核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了黨組織建設。學院黨委按照“以考促建、以考促改、重在建設、服務中心”的工作思路,全面梳理并加強了黨建基礎工作,精心提煉黨建工作特色,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省委教育工委組織的黨建工作考核。二是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學院黨委確定了“推動科學發展,創建高水平特色職業學院”的主題,精心制定了以黨性教育、創建先進黨組織、爭當先鋒模范和黨建工作創新等四項專題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學院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創先爭優活動。三是進一步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學院黨委召開了黨風廉政工作會議,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工作,與中層以上干部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廉潔自律承諾書》,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制度,積極建立教育監督和預防管理的長效機制。
全力申報國家骨干高職院。6月19日至8月27日,學院領導班子帶領有關部門、院系的同志再次發揚團結、奉獻、拼搏、爭先的評估精神,歷經啟動、省內申報、全國申報3個階段,夜以繼日,加班加點,連續奮戰70天,全力申報國家骨干高職院,先后完成了建設方案、建設項目推薦書等七項材料的上報以及答辯陳述等任務。雖因非主觀因素最終失利,但是,通過申報工作,學院進一步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進一步明確了學院發展的定位和目標,進一步理清了建設高水平特色職業學院的路徑以及今后幾年的重點任務。學院的建設思路和地鐵學院、高鐵站場等項目得到省內外高職教育專家的充分肯定。通過申報工作,學院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和諧校園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學院黨委以塑造學院精神為重點,積極構建南鐵院特色校園文化。通過在教職工中廣泛征集意見,凝煉了“求真勵行”的校訓。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得xx年度“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積極開展校園治安和綜合治理工作,學院本部被南京市公安局評為先進集體,蘇州校區被評為蘇州市平安校園。努力提高后勤服務質量,蘇州校區食堂被評為江蘇省高校文明食堂,學院本部和蘇州校區學生宿舍均被評為江蘇省高校文明宿舍,蘇州校區還被評為江蘇省節水型高校。
努力為師生辦實事:大力開展貧困生幫扶工作;增加教職工交通補貼;改善教職工就餐條件;組織教職工體檢;開設了校內火車票售票點;努力協調解決蘇州校區部分教職工醫保轉入蘇州以及蘇州校區黨組織關系由市教育工委轉到市委組織部等問題;在辦學資金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調整教職工崗位津貼基數,實現了教職工年人均收入增長10%的目標。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有待加強。對正高職稱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工作還需加大力度;混編教學團隊建設工作有待推進;教師的技術服務能力亟待提升。二是管理工作亟待加強。職能部門和二級院系的職責、權限有待進一步明確,管理工作的規范化、信息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學院學風工作總結 篇3
一個學期以來,我院團委在校團委及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切實加強學院團委工作,緊緊圍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德育工作,力求通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道德風尚,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全面深入的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團員、團干部的綜合素質,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團組織在開展這項工作中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活動優勢、信息優勢、群體優勢和感情優勢,通過強化共青團組織工作的職能,強化對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下將團委一個學期以來工作進行總結反思,以期在新時期謀求新發展。
一、暑期社會實踐
7月,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由焦作,蘭考,封丘三個小分隊組成。在活動期間支教同學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去,并在課余活動中展現了師大的風采。在相對艱苦的環境中鍛煉了自我。同時我院的此次幫教活動也受到一些新聞媒體的密切關注。開封網、焦作廣播電視報、焦作晚報、鄭州日報等各縣市較有影響的媒體都對我院的此次活動進行了相關報道。
9月,針對暑期社會實踐,我院開展了以班級為單位,以“暑期社會實踐,大學生成長之歌”為主題的民主生活會,活動中大家積極參與,分享實踐中的奇聞異事,總結經驗教訓,深刻體會到了參加社會實踐的意義。
9月下旬,團委組織部與美術學院聯合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圖片展”,用圖片將社會實踐的內容、成果、快樂,生動的表現出來。并以展板的形式顯示我院暑期社會實踐“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夢想”的主題。
二、完善常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學期團委組織部常項工作在于新生團關系的轉接、檔案建立、收取團費及團員統計等。在完成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我們爭取提高效率,將工作完善分配到各基層團支部。
1. 新生團關系的辦理
9月,辦理我院09級本科生及研究生團關系的轉入。
9月下旬,辦理部分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重新入團及補辦團關系等相關手續,并做好團員編號工作。
2. 團干培訓
10月,我院共二十名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參加了校青年團校舉辦的“第二十期團干培訓”并于 11月21日圓滿結束。
3. 推優
11月,共推薦141名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團員作為黨員發展對象。
4. 黨代會
11月下旬,我院積極深入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以“黨代在我心,黨代新視聽”為主題,召開了我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解讀報告會。報告會由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趙紅杰主講,院團委書記魯鵬飛主持。各年級輔導員與全體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代表及學生干部一同參加了會議。
三、青年學校
在這個學期的工作中,我院團委建設了理論培訓學校,為廣大同學提供一個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平臺。
第一個階段的團員培訓中,團委組織監督了圍繞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開展的民生活會。08、09級全體學生以各團支部為單位參與了此次活動,在各種形式下展開的民主生活會不僅使各團支部內部增進團結,也提高了團員們的團員意識和政治思想水平。
第二階段的學生干部骨干培訓中,結合我校青年學校開展的團干培訓課程,選出我院部分學生干部參加此次培訓。第三階段的黨課培訓安排在11月22日,我院黨委副書記趙紅杰老師受邀為我院全體黨員、預備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開設講座,詳細解讀了我校剛結束的黨代會的主要內容。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院團委雖然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著不足,有一些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團員組織觀念差,團員意識不強,對活動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團支部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團干的理論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3、工作中的創新力度不夠;
4、與其他各院系的聯系不夠密切,相互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較少;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對于新一學期的工作有許多的新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繼續加強理論教育,提高自身素質,給學生團員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主動加強與其他院系的合作與交流,吸收經驗,取長補短;
3、使團學活動生動化,理論教育具體化;
拓寬思路,勇于創新 ;結合實際,創造精品。作總結,既是對以前工作的回顧,從中發現問題,便于以后工作的提高和改進,也是為了對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重要的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厲,使團委的工作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