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范文(精選3篇)
四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1
一、同學情況分析
四年級同學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時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局部同學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單元《誠信是金》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第五單元《祖國真大》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誠信是金》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同學知道: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顧惜自身的名譽。學習反省自身的生活和行為,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老實守信,學會尊重人。
2、通過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的學習引導同學走進社會,觀察生活,去認識各種社會福利機構和設施,并了解和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知道社會大家庭如何關愛和協助弱勢人。讓同學得到生動形象的愛的教育,收到美的熏陶。
3、通過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的學習讓同學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啟發同學考慮、探究;或為環境問題的寫調查報告,鼓勵同學堅持寫綠色日記,耐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關注家鄉環保事業的意思。
4、通過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的學習讓同學知道有關的交通知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平安;了解交通發展的現狀,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本單元通過同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有趣的、今昔對比如式,了解當地交通的發展狀況,感受現代交通隊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同時,以交通的發展作為認識社會的一個窗口,可以拓寬同學的視野,引導同學直觀地感受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成績,激發同學對日益美好的生活充溢喜悅之情、自豪之感。
5、通過第五單元《祖國真偉大》的學習讓同學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和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的內容。學看地圖和地球儀,從地圖中認識自身祖國的地理概況,了解祖國的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增進對祖國的認識與了解,這不只是同學社會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個普通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同學理解、體驗誠信的可貴,協助他們構建健康人格,為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2、鼓勵同學走進廣闊的社會,了解當前的一些社會實際,知道有哪些弱勢群體需要關懷,引導同學伸出自身的雙手,主動參與各種力所能和的愛心行動,真正感受助人為樂,從而提升自身的內心體驗。
3、鼓勵、引導同學主動參與力所能和的環保行動,耐久地關注家鄉的環境問題,激發同學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引導同學辯證的看問題,觀察、感受交通帶給人們生活的種種不利影響,用自身的方式來關注這些問題,提出自身的想法和建議看,從而培養同學對生活的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
5、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和了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國土的感情,以和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引導同學學會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從同學在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和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話題和范例,激發同學的學習和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已有經驗,豐富其認知、情感和體驗。
3、豐富同學的內心體驗,協助他們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注意引導同學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5、從同學熟悉的生活動身,引導同學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6、將引導同學獲取信息與指導同學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同學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7、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同學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六、課時布置:
第一單元《誠信是金》七課時
第二單元《伸出我們的手》七課時
第三單元《我的綠色日記》八課時
第四單元《交通連著千萬家》六課時
第五單元《祖國真偉大》八課時
四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2
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系。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了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
4、了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了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并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2、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四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范文 篇3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首先根據教材內容,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對課文內容作了具體的安排,重點講述的課文針對班內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如在講述一、二課時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小朋友對學習耐心、認真,不懂就問,同時從小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祖國服務,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實踐上。如謝飛、李秋賢等學生他們也學會了不懂就問的道理,后來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
其次在講述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一章時,使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勞動人們的辛苦和勤勞,是我們的偉大領袖的正確領導,以及革命先輩不怕犧牲換來的今天美好的生活,現在我們要學好本領,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強大。特別是我們的祖國有強大的科學,有宇宙飛船的上太空,說明了我們祖國的科學先進。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主人,所以我們更加要努力學好文化,同時也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有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再次,課文用較大的篇幅來教育學生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善心,培養學生有一種積極的上進心和集體主義感。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為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