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益實習工作總結(精選3篇)
社會公益實習工作總結 篇1
公益機構合作社進行實習。選擇作為我學習生涯的第一站,起初的目的是想有個更好的機會接觸社會工作這一領域,然而來到這里,經過整整一個月的忙碌工作,我發現最終獲取的已遠遠超過我的預期。這不僅是對我在社工知識實際操作上的鍛煉,也是一次了解公益組織發展運作的大課堂,更是一座對我今后發展航向的燈塔。短短一個月,我受益匪淺。
我的實習工作主要是協助機構里的老師,處理他所負責的居家養老支持平臺項目的開展和運作。在6月下旬,合作社剛剛入選"春芽計劃",成為志愿服務公益項目的發展示范典型。項目即將在石景山區四個試點社區開展,為社區中的老人們提供更多的服務,倡導他們組建自己的公益小分隊,去幫助更多的老人,進而豐富社區中的文化活動。在我過去的生活閱歷中,類似這樣的與社區緊密結合的工作是很少的,所以我更多是懷揣著一種好奇心以及渴求提升的心情,跟隨馮老師一次次地進入社區,與社區居民、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流與溝通。過去我在社工方面的學習,主要是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很少有機會運用到實踐中去。這一個月里,通過協助開展社區老年人需求調查會、處理分析調查問卷、以及幾次參加社區里老年人的小組活動,我充分認識到深入社會、了解社會、與人溝通打交道,在社會工作中的深遠意義。
有時候,我們單純地學習專業知識,大多是為了成績上的優良,然而,如果不把這些知識貫穿到實踐中去,知識永遠是死知識,永遠不能成為實現社會工作意義和使命的工具。譬如,在和老年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我逐漸加深了對他們生活以及心理狀態的認識。作為已到暮年,瀕臨死亡的人群,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自身以及社會環境的無形的懼怕以及消極因素。作為社會工作者,積極地調動社會資源,將自身的快樂和積極傳遞,讓他們轉變心態,成為自己晚年的主人,重返美好的樂齡年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更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同時,我也認識到在社會工作的技巧中,除了各種專業技能,一個人自身的溝通交流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是一門與人交流的藝術,很多時候工作進展的成效與我們表達水平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無論是在專業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提升交流與溝通的能力,以便工作能夠高效地完成。
在這一個月里,不僅給了我一個接觸社會,熟悉社工的平臺,而且加強了我對當下公益組織發展狀況的了解。作為一家草根NGO,扎根社區,努力探索一條更加適合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除了社區居家養老平臺的開展,還有包括上門服務以及貧困婦女小額資助在內的發展項目,這一切在我看來,都是充滿創意和意義的工作。作為公民,我們不能單純地依賴社會政策的安排和調整去適應既定的前進方向,更多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發動自身,去追尋一個適合我們的發展模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也都對生活中的缺陷有所察覺,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去積極主動地為改變生活、改變社會做推動。這就是這些草根公益組織依然艱辛奮斗的理由,有我們的一份力量,就有一寸希望。同時,作為一名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習者,我也深深地發覺到自己在社會經驗閱歷、以及專業知識上的不足,未來的學習工作中,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知識儲備的深度與廣度。仍然處于社工學習初期的我,在這一個月里,經歷了對社會工作、社區發展、民間公益組織等多方面的啟蒙,這一切都激發了我深入學習研究這個領域的熱情和信心,然而我也知道,單有熱情和信心是遠遠不夠的,除了有高瞻遠矚的視野,我更需要不斷地腳踏實地地前行。學習草根NGO,隱忍大氣的性格,向自己的遠大理想默默奮斗。
這一個月實習,接觸了太多的方方面面,從社會到個人,從個人到團體,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讓我感觸良多。我深深地感謝樂齡給我這樣的一次機會,認識到一群為公益事業、基層發展默默付出的可愛的人,感謝指導老師馮奕安的諄諄教誨,感謝每一位同事對我的指導和幫助,有你們,我對未來的道路更加充滿了信心與熱情!重返校園后,我會努力踐行專業的學習以及實際操作的運用,讓自己努力成為優秀的社會工作者,以及為社會發展有所貢獻的人!
社會公益實習工作總結 篇2
一、社會上“不文明行為”現象
生活垃圾從車窗、住房、店鋪、攤點向外亂拋;這些行為對人們來說是最方便的習慣,往往自以為這是小事,無傷大雅。但這種行為實質上是缺少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意識不強,忽視他人健康、影響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可見,樹立人們環保意識的工作我任重而道遠。
地鋪中心菜場為人口密集體、橫街窄巷多、馬路規模不大,且馬路兩旁店鋪密布的街道。每天人流量在3萬左右,節假日高達10萬人左右,商業氛圍非常濃厚,巨大的商業利益,吸引了大量無證商販聚集。據了解,聚集在該菜場的流動商販多數為外來人口,文化水平低,多數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水平沒有保障。在城管監測他們的時候實施“反監測”,出現了“城管進,走鬼退;城管走,走鬼進”的現象。而且隨著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城管執法者與違法者的矛盾沖突在不斷升級,矛盾沖突由個體違法發展成為了有組織、有預謀地團伙違法;,城管執法環境管理難度非常大。
由此可見,“四拋,六亂”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小區開發配套設施不到位、物業管理不到位帶來的臟、亂、差及違章搭建;道路建管脫節,無人管理,保潔跟不上;拆遷管理不到位,拆遷現場變成新的衛生死角等等。這意味著它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整個街道、整個城市健康成長的命脈。“四拋,六亂”管理的成效與城市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形象。要想真正的杜絕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人文素質還是有待提高。
二,校園內“不文明行為”現象
在我們的校園里也出現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亂扔廢紙雜物,污損墻壁,隨地吐痰,罵人打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給我們整個校園蒙上一層陰影。
我們在學校應做個好學生;團結同學,尊敬師長;不隨地吐痰,不亂拋果殼紙屑,愛護學校公共財物,不亂花錢,不污損校園墻壁,不說粗話臟話。
在社會應做個好公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吹牛奉承、出爾反爾,撒謊騙人;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情努力做到;要遵守社會公德,尊老愛幼,不隨地亂扔紙屑,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在公共設施上亂刻亂畫,遵守交通規則,要尊重他人,謙恭禮讓;要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三、創建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的一些思考
通過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現象就在我們身邊,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只是沒人提出疑異,才覺得自然隨意。殊不知正是這些潛在行為侵蝕了我們的文明意識,造成了我們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惡習,樹文明之風,讓文明禮儀伴我行呢?
要不失時機地開展社會文明宣傳。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誠、智、禮、信”為標準,時刻注意言談舉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從內心深處挖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刻以“文明”二字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主動地抵制不文明語言的侵蝕。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通過這次調查,使我懂得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不文明現象能夠慢慢杜絕,最終銷聲匿跡,到那時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我們家園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努力。
社會公益實習工作總結 篇3
為深入貫徹《關于進一步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若干意見》(西教字XX54號)精神,現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以“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著力推進校園網絡建設,積極為未成年人開展優秀文化推廣和文化需求服務,積極配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為工作重點,積極開展了“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我行動”的主題教育系列的活動,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一、成立“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領導小組
為了做好“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的領導工作,學校首先成立了領導小組。由校長夏培衍任組長,由黨支部書記李向勇任副組長,陶代云、譚選明、寇明宏、匡云,李貴萍為主要成員。
二、制定“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的活動方案
為了使本次活動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我們首先制定了本次的活動方案,此方案為六個部分:一是領導小組名單;二是活動的指導思想;三是活動時間;四是活動對象和組織;五是活動內容;六是廣泛宣傳,做好總結,總結提高。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協作完成此項工作。
三、確立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根本,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目標,加大對紅色經典文藝作品的推介力度,扎實進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積極投身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全力配合凈化社會文化環境。
四、活動的主要內容
1、深入開展學校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根本、結合“三生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之中。以文明禮儀教育為突破口,確保“有計劃、有師資、有教材、有課時”,深入推進養成教育的開展。結合慶祝建國60周年,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開展以“迎國(!)慶,育民族精神;講文明,承傳統美德”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注重加強師德修養,繼續抓好師德建設。
校團委還啟動了關于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首期培養工程,在學校階梯教室召集學生會所有成員、各班班委、所有團干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精神。
2、開展校園網絡專項整治活動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上網”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而在龐大的網民群體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還在逐步增多。互聯網絡帶給我們巨大的影響,其對青少年的影響有積極的方面,也有其消極的、負面的。但是,互聯網絡畢竟代表了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我們沒有理由因噎廢食,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青少年健康地成長,以使青少年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于是引導青少年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及正確運用是首要的,尤其是加強青少年對網絡的安全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以上現狀,我校利用信息課的時間面向全校開展一項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引導我校學生正確認識網絡,運用網絡,使用健康網絡、安全網絡,學會在網絡中獲取正面成果,并保護自己,提倡網絡文明,教育學生不能沉溺網絡游戲和不道德網絡聊天。
其次,學校信息工作者還在學校的計算機上安裝了綠色過濾軟件,及時封堵網上有害信息。以此把學校的微機室建設成標準化“綠色網絡教室”,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純凈健康的上網環境。
第三,學校還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站,在網站上開辟了學生天地,專門由學生會信息部的負責管理。
3、加強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管理
我校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等公共設施,廣泛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素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4、加大對紅色經典文藝作品的推介力度
學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倡導學生擁有一個借書證,閱讀一本優秀圖書。讀好書,走好路,做好人。引導孩子做有道德的人
積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好慶祝建國60周年系列活動,大力紅色經典文藝作品,就此學校舉辦了讀《珍愛長歌》、《我的祖國》的讀書征文活動,使廣大未成年人更多的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5、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專項整治
組織專項行動,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創建和諧校園。組織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專項檢查,經檢查發現在我校周圍200米以內未開辦網吧和設立彩票投注點,在學校周圍600米以內未設立彩票專營場所。為進一步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我校建立了凈化領導小組定期、不定期巡查校園周邊環境制度。
6、廣泛宣傳
學校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以及黑板報宣傳欄對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的意義、方法、措施、效果進行深入、廣泛宣傳,具體形式如下:學校安排各班出了一期以“三生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每天下午在階梯教室播放電視,大力宣傳紅色經典影視;每周二、四學校廣播宣傳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的內容;每月的三中學報第一版主要宣傳思想教育。
我校普遍開展了“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我行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舉辦櫥窗展覽等形式,教育引導學生不進社會網吧、不讀有害身心健康的讀物,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視作品,不玩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戲、不買學校門前小商販販賣的東西。開展了“健康上網拒沉迷——幫助未成年人開除網癮大行動”。勐養鎮派出所選派優秀民警擔任我校法制副校長,定期深入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總之,不良文化現象有著復雜的社會根源,易反復,難根除。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校充分認識當前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的重要意義,常抓不懈,努力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更加潔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