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基層一線工作總結(精選3篇)
體驗基層一線工作總結 篇1
實施全省“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在黨員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是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在活動中,我被列為首批19名駐村干部之一派駐,這是鎮委對我的信任和關心,也是鎮委對我的考驗,我一定不負重托,努力工作,認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
自12月20日全鎮召開實施全省“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在黨員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動員會后,我與其他駐點干部一起參加了全市召開的組織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動員大會和培訓班的學習,通過動員會議、集中培訓和認真思考,我明確了組織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思想政治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一、實施全省“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具有遠大的戰略意義
實施全省“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深入推進固本強基工程的重大決策,是把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的新舉措。結合我鎮的實際,我認識到,開展兩項活動是建設生態科技鎮、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以來,我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為我鎮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面對上級的要求,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不強,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基層的貫徹落實。抓緊解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使基層黨組織政治更加堅定、組織更加堅強、作風更加務實、制度更加完善。使廣大黨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增強執政為轉載自大學、提高促進發展能力、塑造干凈干事形象。組織干部下基層駐農村、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正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而采取的重大部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實施全省“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活動開始后,我回到進行了調查,廣泛聽取了干部群眾的意見,初步掌握了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我的體會是,實施全省“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就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干部下基層要“身下”兼“心下”,要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傾聽群眾的心聲,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做老百姓貼心的好朋友,贏得群眾的信賴。同時,要進一步接受發展是硬道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放思想、艱苦奮斗的再教育,在思想作風上要有新的提高。
通過學習,我進一步領會了實施全省“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的意義,明白了“下去做什么”的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在鎮委的領導和指導下,著力抓好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認真搞好調查研究。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找準工作著力點和突破口。作為整改的重點,提出了整改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做到近期打算與長遠目標相結合。
第二,協助當地黨組織整頓好軟弱渙散的基層領導班子,班子整改與個人整改相結合。同時要督促落實好村干部基本待遇,調動好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抓好基層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協調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整治,積極化解群眾矛盾和糾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第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建立責任制,健全規章制度,把任務落實到人,形成“人人肩上有重擔,項項任務有人抓”的工作格局。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好,把上級黨委和政府部署的各項任務完成好。
體驗基層一線工作總結 篇2
根據廳黨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要求,在廳機關支部的統一安排下,本人作為廳機關下基層體驗生活第二小組的一員,于4月4日至4月12日在省道304線拉薩市交通局麻江二工區進行了為期9天的生活體驗。9天的短暫時光,在繁華的都市里不過是9次的日出日落,但在這交通養護一線職工所處的特殊環境中,9天里卻有太多太多的感觸和回憶,終生都會銘記這段難忘的時光、彌足珍貴的經歷。現將幾點體會匯報如下:
一、熱愛xz,珍惜生活
xz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那里是世界的終極之地,那里有綿延的雪山、巍峨的冰川,有高聳如云的山巒,在那里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和壯美,可以感受人類的渺小和心靈的觸動,這美麗的景色似乎更青睞那些在城市生活煩悶了的旅游者,對我們交通養護基層一線職工來說,這異常的環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卻是艱辛和無奈。由于氣候惡劣、交通的不便,青菜對他們來說是不敢想像的奢侈品,再加上人煙稀少、物質匱乏,生存的基本條件都時刻在考驗著他們。工區安裝了自來水,在夏天還行,一到冬天,水管上凍,一凍就是一個冬天,自來水就變成了不來水。電,用柴油機發電,因為油料的緊缺,每天只能供應三個小時,家電更多時間對他們來說似乎都成了一道擺設。全鄉僅有幾部固定電話,沒有手機信號,沒有報紙,精神生活對他們來說,連想都不知道該怎么去想,雖然他們也屬于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但五彩繽紛卻似乎并不屬于他們。
可是,在我們看來極其乏味、單調,甚至無法想像的生活,他們卻有滋有味、幸福的生活著,每天極其有規律的上著班,想像著美好的未來,想像著未來一天公路等級提高了,想像著自己買了退休房,想像著兒女學有所成等等,在他們的生活里看不到苦惱、憂傷,幸福始終洋溢在他們臉上。這幾天里,我漸漸領會了圣土純民、神山圣湖的含義,使我沒有理由不來熱愛這塊充滿希望的雪域高原,使我更加珍惜鬧市里的優越生活。
二、熱愛xz交通事業,勤奮工作
在異常惡劣的環境里,在基本生活都困難的情況下,道班工人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日常的養護生產工作中,雪山頂上、沼澤地旁都留下了他們辛勤工作的影子。在養護壓力大的季節,他們總是帶著帳篷,晚上食宿在工地,既是平時的養護,一般外出也帶著干肉、餅子當作午飯,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一方面為了節省油料。道班職工講到,吃菜難、用電難,生活再困難,對我們來說都不算難,最難的就是養不好公路,給交通帶來的困難,我們希望的是這條路什么時間能夠改建,什么時間能夠提高等級,希望在我們的手里能有一條完整的路、暢通的路。工區長夫婦都是麻江工區的職工,幾年前,同時出工,一歲多的小孩從床上掉下地,摔壞了腦部神經,導致半身殘廢,治療花去了七、八萬元不見效果,但夫婦二人沒有任何埋怨,對工作的熱情絲毫未減。他們的勤勞、熱情的工作使高原上每個平凡的日子顯的不再寂寞。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道班職工的生活雖不富裕,但他們還時常向當地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捐資助學,體現著交通的負責任行業意識,我們為交通人而自豪、驕傲!
從道班職工身上,我真正明白了道班為家、甘當路石的內涵,深深體會到了“老xz”精神,看到了交通事業的希望,極大地激發了積極投身xz交通的熱情,使我更加熱愛自己所選擇的事業,并堅定了為交通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心和決心。
三、熱愛基層,增強同一線職工的血肉親情
通過幾天基層的體驗,全身心去切實感受了一線職工的生產、生活、工作各個方面。深深明白了他們是交通事業的發展的基礎,他們在最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交通的發展做出了畢生的貢獻。我們在機關里發號施令,他們是忠實的執行者,廳機關的各項方針決策通過他們的辛勤工作得以體現,而他們只懂得去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報。他們的辛勤汗水為我們贏得了榮譽。他們對交通從內心里都有份深厚的感情,對xz交通人都有著血脈相連的親情。永遠都忘不了道班職工卓瑪夫婦家的酥油茶,永遠都忘不了離別前卓瑪夫婦獻給我們那潔白的哈達。
短短的幾天,一晃即逝,但,麻江工區卓瑪夫婦的熱情好客、工區管理員西諾的敦厚樸實、道班職工戰天斗地的場面都會時常在我腦海中浮現。但愿工區長小孩的病能早日痊愈、道班職工能早日住上設施齊全的新房,祝愿他們生活幸福、身體健康!
體驗基層一線工作總結 篇3
深入基層一線采訪,是一名記者理應遵循的新聞從業要求。眾所周知,新聞是跑出來的。不下基層,沒有“地氣”,新聞作品何來“靈氣”?新聞從業12年,一線采訪、磨礪成長,我收獲良多——
一、 唯有深入才有深度
坐在辦公室里,是等不到好新聞的。走走部門、拿拿材料、報報動態性消息,雖能給讀者以信息,也只能成為千篇一律的“大路貨”,同樣采寫不出鮮活的好新聞。邁開步子、沉下身子,到基層一線去,你便能打開一扇扇發現新聞的窗口,捕捉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抓住體現新時代風貌的新人、新事、新經驗,采寫出了一批有份量的報道。
閩東山海資源豐富,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林立。這些年,圍繞這些產業的調查通訊,我采寫了大幾十條。特別是福安的電機、船舶、葡萄、綠竹筍等各大產業,我幾乎全寫過。有了這些深入扎實的采寫積淀,后續的發展中產業一有風吹草動,便能駕輕就熟及時準備地捕捉到信息,采寫出一批有深度、有力度的新聞稿件。單單近一兩年,針對電機行業的國際技術壁壘,我就采寫了《福安電機:向左走?向右走?》、《國際壁壘前,福安電機挺起民族產業脊梁》等;針對金融危機,則采寫了《福安電機:寒流中挺起脊梁》、《福安船舶:陣痛中轉型》、《后危機時代:福安船舶重裝上陣》等,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可。總之,新聞是跑出來的,多跑、常跑,基層一線就是個取之不盡的新聞寶藏,就能挖掘出有價值的素材。
二、 唯有貼近才能貼心
到基層一線采訪,并非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人到還要心到。唯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感受群眾最真實的情感,采寫出的稿件才能貼心,引發共鳴。
20xx年大年二十八,我跟壽寧縣委報道組的吳通華一起去斜灘鎮大山中一個名叫過崗的自然村采訪一個偏遠自然村隨著大量勞動力轉移而面臨自然消亡的稿件。其實,之前我們已通過采訪得到了面上的大體資料,形成稿子完全沒有問題。但是這些村里的群眾生產、生活狀態如何?買上水果和春聯,像走親戚一樣,我們步行1個多小時,走進了過崗這個僅有一戶人家在堅守的偏遠山村。在這戶楊姓人家里,我們跟他們一起嘮家常、貼春聯、做糍粑,并一直等候到傍晚,他們在外打工的子女回家過年,感受著他們一家人團聚的濃濃親情。回來后,我以《深山“獨戶村”的春節記憶》為題,寫出了“獨戶村”人家的真情實感,編輯和讀者都給予了高度評價。稿子后來還被《福建日報》采用,并評為當月好稿。
三、 唯有生動才能感動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新聞稿件的寫作上。有了采訪獲得的一手素材,選準角度、切入點,定好標題,運用簡潔、生動的文字,才能增強新聞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就像我們經常采寫的會議新聞,有的會議,一些記者就會議寫會議,干巴巴的,有的記者會跳出會議挖掘出全新素材,令人津津樂道。
前幾年我曾寫過一條關于網吧的稿件,說的是某校為了讓高三學子把有效的時間用在備戰高考上,定期組織老師去周邊網吧走訪,把深夜還泡在網吧里的學生勸導回來。如果簡簡單單報一條學校這項主動作為的機制,意義不大。我跟隨老師深夜去網吧走訪,以《高三班主任與網吧的博弈》為題,生動再現了老師、學生、網吧業主三者圍繞網吧的糾葛故事,并將其放大在社會大背景下,尋找共性、探究原因、挖掘深度,成為了一件可讀性很強的新聞報道,還捧得了福建省綜治好新聞一等獎和全國綜治新聞二等獎兩個大獎。
在今后的采訪實踐中,我將以此活動為契機,一如既往下基層、去一線,采寫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為閩東各項事業的發展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