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記者年終個人工作總結(精選4篇)
報社記者年終個人工作總結 篇1
一、一年工作回顧
1、好采訪工作
作為一名記者采訪和撰寫文章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在每次采訪前我都通過各種渠道對采訪的對象先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采訪結束后我也會盡快將稿件撰寫完畢以求詳盡精辟。
在這一年的工作中參與報道了大型的采訪活動包括4月在的茶博會9月在市舉行的茶文化節10月在的國家茶葉代表團活動11月在舉行的茶博會12月在舉行的品茗會等。在這些活動中我不僅深入的學習到了普洱茶的知識和文化底蘊更了解了茶之外的不少知識并建立了一定的社會關系群體。
在這一年中我還采訪到了等業內人士。同時還有針對性地采訪過的普洱茶愛好者了解了普洱茶在國外的狀況以及各國消費者心中的分量。另外我還接觸和采訪了不少對普洱茶市場有見解的茶葉愛好者和經營者以求通過不同的渠道對普洱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層次的接觸和體驗把自己的工作盡量做到完善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2、作方面的突破
在文章的撰寫上從過去主攻“特別策劃”、“人物”、“玩家私房”這一類欄目的基礎上開始接觸和撰寫“雙月綜述”、“獨家關注”等在領導的培養下我接觸了更多的寫作方法適應了不同的寫作方式在這方面有了突破。
二、經營方面的突破
為雜志社共同完成了14.8萬元的廣告額收入為雜志社創收也是我在記者工作之余的突破。
三、收獲
1、開闊了眼界
在雜志社這個平臺上找到了自己適合的定位和角色。借在、等地出差的機會我真切的體會到記者工作的優點就是能親自體驗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活動帶來的不同感受。在學習、了解、報道普洱茶的同時接觸到許多不同的觀點和周邊的行業促使自己獨立的、全方位的、站在全行業的高度去思索普洱茶的過去和未來去思索雜志的發展前景。也感受了時代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2、鍛煉了本領
在不斷的采訪和寫作中我鍛煉并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多次獨立采訪和獨立出差的情況下我也逐步養成嚴謹思考獨立判斷自我完善自我協調的能力對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體驗了行業競爭
我所體驗到不僅是普洱茶行業內的競爭更能體會到雜志之間的競爭。的普洱茶的行業競爭日益嚴峻雜志之間的競爭也趨于緊張。一個欄目從策劃到最終成形都凝聚著團隊的智慧但效率更是可貴的。在信息獲取、決策、執行任何一個環節反映遲緩機遇稍縱即逝。
4、拓展了人脈
因為工作的性質我在不斷的采訪和交際中拓寬了人際關系積蓄了寶貴的資源。他們不僅能成為我工作中的良師益友更能成為我人生歷程中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報社記者年終個人工作總結 篇2
xx年,橫峰報社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宣傳部的直接指導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新聞宣傳,抓大事帶全局、抓特色創品牌、抓創新求跨越,弘揚主旋律,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報紙版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報社全體人員敬業奉獻,采編隊伍茁壯成長,記者、編輯在原有基礎上,自身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爭先實干,采寫出了一批讀者愛看、民眾關注度較高的報道;業余通訊員通過鍛煉及自身努力,日漸成熟,也為版面提供了眾多優秀的新聞,各項工作全面發展,為把橫峰建設成中部地區最具活力的生態工業新城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報社總體工作可以歸納為:
把握大局,服務中心;創新版面,贏得讀者;加強策劃,擴大影響;更新設備,規范管理;強化學習,鍛造隊伍;內外兼顧,加強外宣。
一、把握大局,服務中心工作。
xx年報社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以領導的關注點、群眾反映的熱點、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報社宣傳工作的著力點,細心制定宣傳報道計劃,超前謀劃,開辟專欄,以社論、消息、述評、通訊、圖片新聞、專題報道、系列報道、彩報等形式,靈活多樣的開展宣傳報道,把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的重大工作和各項決策,及時、準確、宣傳到各級各部門、基層一線、千家萬戶,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
1、做好貫徹落實省市縣黨代會精神的宣傳報道工作。在縣第十八次黨代會期間,報社精心策劃,開辟“宣傳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專欄,在做好會議報道的同時,連續推出了9篇社論文章,對縣委的7大戰略進行詳細解讀。在省市縣黨代會后,報社及時開辟“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加快橫峰轉型發展”專欄,宣傳貫徹會議精神,報道我縣各地各部門在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黨代會精神中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報道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省市縣黨代會精神的具體舉措,在全縣營造了濃厚的思發展、謀發展的良好氛圍,掀起了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的熱潮。
2、做好重大采訪任務的宣傳報道工作。在接到重大采訪任務時,報社精心策劃,認真安排部署,記者編輯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圓滿完成了省委副書記、省長鹿心社來我縣調研,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凌成興來我縣走訪慰問,副省長朱虹來我縣調研,省政協副主席鄭小燕來我縣調研,中石油定點扶貧我縣,全省鐵路護路聯防現場會,市委副書記、市長潘東軍來我縣調研等一系列重大采訪任務。
3、做好兩次“兩會”的宣傳報道工作。今年是換屆選舉之年,報社面臨3月和9月的兩次“兩會”的宣傳報道任務。為做好兩會報道,報社提前制定好詳細的宣傳報道方案。會議期間,記者編輯加班加點,做好每個環節的策劃、采訪、寫稿、審稿、編排,圓滿完成了兩次兩會的宣傳報道任務。
4、加強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建設報道。為推動我縣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建設,報社唱響大發展、快發展主旋律,聚焦企業和重點項目工程建設第一線,全力以赴為重點項目工程建設服務;展示重點項目工程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和重點項目重點工程的建設實施如何惠及普通百姓。對重點項目的引進、落戶、建設過程,重點企業的成功經驗進行深入采訪,吸引客商來我縣投資創業,推動我縣開放型經濟發展。
5、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開設專欄,有力促進各項工作開展。先后開設了“加快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順暢民情直通車化解矛盾促和諧”、“春運新聞眼”、“貫徹落實‘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實施農業穩縣戰略打造中國葛業之都”、“改作風、優環境、抓落實”、征兵工作新聞等專題專欄,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開展。
6、做好縣鄉村換屆選舉工作的宣傳報道,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換屆氛圍。
二、創新版面,贏得讀者。
為了適應橫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高報紙可讀性,今年橫峰報在縣委、縣政府和宣傳部的支持下,實現了擴版,由4個版面增加為8個版面,增加了國際國內、軍事、趣聞、健康等版面,從欄目設置、版面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求新突破,增強新聞報道時效性,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增大信息量,擴大報紙覆蓋范圍和影響,努力提高辦報質量,更好地服務于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使廣大讀者喜聞樂見,從而贏得了讀者,贏得了市場,促進了報社的發展。
一是增強宣傳服務性。報紙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新聞宣傳,抓大事帶全局、抓特色創品牌、抓創新求跨越,宏揚主旋律。按縣委要求,設立專職記者采寫書記活動,做好領導活動宣傳報道工作。在服務縣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時,要求記者深入基層,轉變文風,加大對百姓關注熱點問題的報道力度,服務群眾,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增加報紙與讀者的互動空間,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增強報紙的影響力。
二是在內容選擇上,以鮮活的本土新聞為主體,加大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報道力度,如增加言論文章、群眾讀者來信、記者專訪等欄目,采寫了有深度、有力度的關注文章,增強了報紙可讀性。
三是在版面設計上進行了創新,采用四版彩印,加強報紙的圖片審美效果,使報紙版面更富視覺沖擊力,使報紙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加強策劃,擴大影響。
為了豐富版面內容,增強報紙可讀性,今年報社積極策劃各種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擴大報紙的影響力,提高報紙的知名度,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發展。
一是為慶祝建黨90周年,在宣傳部的領導下,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慶祝建黨90周年“黨在我心中”有獎征文活動,廣大讀者積極參與,踴躍來稿,收到稿件160余篇,評出一、二、三等獎12名,并予以表彰;開設了“慶祝建黨90周年”和“先鋒頌”專欄;開展了“我身邊的好黨員”評比活動,采寫推出了一批身邊的好典型。
二是貫徹落實中央5部委關于開展“走基層、轉文風、改作風”活動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基層,深入到改革發展的第一線,捕捉鮮活新聞,多報道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事,關注基層,關注民生。
三是豐富副刊、校園等文學創作版面,激發文學愛好者創作熱情,謳歌我縣五個文明建設,為我縣文學愛好提供創作平臺。
四、規范管理,增強影響力。
一是制定完善了《橫峰報社激勵機制量化考核辦法》,狠抓報社管理制度的完善,按照正規化、制度化、科學化要求強化內部管理,促進了報社整體工作健康發展。
二是實現了報紙投遞贈閱新突破。寓服務于報紙投遞贈閱之中,提高報紙投遞質量,進一步加大了對個人、私企、沿街店面投遞贈閱力度。在縣領導大力支持下,20xx年橫峰報投遞贈閱量有了新突破,增設了橫峰報免費閱報點,讓民營企業、上級部門、橫峰普通群眾都從橫峰報上看到了橫峰、了解了橫峰。
五、強化學習,鍛造隊伍;內外兼顧,加強外宣。
加強報社內部軟、硬件建設。在部領導的關心下,報社添置更新了4臺辦公電腦、1臺數碼相機,辦公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積極爭取縣里支持,新招記者1人,緩解了部里人手不足的矛盾。加強對報社編、采人員和通訊員的業務培訓,建立全縣通訊報道網絡、發行投遞體系。制訂和完善了相關各項制度。加強報社采編工作人員自身學習,把學習變成終身學習,不斷提高報社全體采編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
內外兼顧,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報社在人手偏緊的情況下,內宣和外宣兼顧,在每周的報社選題會上調度記者外宣上稿情況,加強外宣力度,提升橫峰對外美譽度,讓更多的人關注橫峰的發展、支持橫峰的發展。
報社記者年終個人工作總結 篇3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一年的時間就匆匆過去了。在這短暫的一年中,由于各位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我圓滿完成了自已的本職工作。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完成任務,我將本年度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修養。
作為一名記者,要有宏觀意識,要胸懷大局,了解黨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過事物現象預見其本質和未來,從而挖掘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聞題材。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已的各項素養。
為了提高政治素質,我要求自已做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我認為,記者講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還要做到正確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加強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重視政治理論學習。
記者心理素質包括:好奇心理、競爭意識、冒險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些心理素質是成為一名記者的必備條件。所以,我始終不忘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質。
作為一名攝像記者,光有較強的政治和心理素質還遠遠不夠,更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于是,我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尋找各種與業務有關的資料,如《新聞學理論》、《采訪寫作的方法與技巧》等專業書籍,并不斷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堅持每天認真觀看各大電視臺的新聞欄目,邊學邊實踐,使自已學到的每一點先進技術都落到實處。
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我還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實,講真話,主持正義,堅持真理;報道內容健康,有益社會進步;講究文德,反對以稿謀私;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思想侵蝕;處理好與同事間的關系等。
二、敢于吃苦,勇于實踐。
新聞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缺乏對社會的基本了解的人是沒有資格做一名優秀的新聞人的,記者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同樣一個新聞題材,有的記者拍得有聲有色,有的記者卻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實踐出真知"、"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就是這個道理,一些影響面大、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新聞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熱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新聞素材,進行了艱苦的調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兩不怕",即"腦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對得到的新聞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直到捕捉到有價值的新聞內容為止。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XX年春天,是我們臺管理機制改善的春天,改變了我臺以往等新聞、派新聞的被動局面,給所有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平等競爭、平等提高的良好機會。今年八月份,我代表鎮婦聯參加了市婦聯、市建設局聯合舉辦的"建設杯學長霞做時代女性"演講比賽,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為我鎮和臺里爭得了榮譽。同時,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通過學任長霞,我認識到只有樹立優良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才能做一名稱職的記者,任長霞精神不僅作為一句口號,更作為一種信念滲透到我的頭腦中,所以XX年也是我收獲最多的一年。
今年五月,我經過拍攝、收集了大量鏡頭和資料,精心策劃了《我鎮非公企業工會工作開展有聲有色》的系列報道,為我鎮非公企業工作發展提供了翔實的材料,得到了許多企業的好評,也為我鎮經濟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端午節前夕,臺里預計舉辦一臺包粽子比賽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尋求適當的比賽場地和贊助單位,我曾多次冒著酷暑到華興酒店聯系有關事宜。工夫不負有心人,大賽終于如期在喜慶歡樂的氣氛中舉行并圓滿結束了。這次活動不僅得到了廣大群眾和華興酒店全體員工的一致好評,還為臺里爭取了XX元專題片制作費,同時也為我臺打出了更響亮的好聲譽。
今年夏天,接到群眾反映,我鎮中亭街企業路段雨后積水很深,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出行。于是,我們毫不猶豫冒著小雨及時趕到現場拍下了珍貴的鏡頭,并對附近居民進行了采訪。隨后,《雨后天晴行路難》真實、客觀的報道,帶著居民們的呼聲播了出去了。讓人倍感欣慰的是,沒過多久,企業路路基墊高了,水流暢通無阻了,路面平坦好走了,居民們幸福地笑了。
經過不懈努力,雖然今年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成績只屬于過去,將來還需要繼續努力,學海無涯,工作無止境,我會永遠牢記屈原的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我臺新聞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報社記者年終個人工作總結 篇4
來報社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從學生過渡到一個真正的社會人,是記者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讓我更快地成長了。
現在,可以說,我熟悉酉陽比熟悉黔江多。雖然在黔江生活了20xx年,但是一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對她知之甚少。但是,酉陽于我而言,并不是一個工作的地方那么簡單。每天,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報道,需要關注。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地方、一件事,關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這個職業,讓我能夠更快地熟悉酉陽、了解酉陽,關注著她的每一步成長,每一個細小的變化。剛來的時候,說的是“你們酉陽”,現在,已經習慣了說“我們酉陽”。
一年時間以來,熟悉了這個城市,融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因為努力不夠,學習不夠。一直對她了解得不深,不透。對工作,同樣。以前,為了鞭策自己,所以告訴自己,“要將工作當作事業,將事業當作人生。”可是,慚愧的是,我沒有做到。記者這個稱呼,有的時候,感覺是辜負了的。
到目前為止,工作上,談不上什么成績。從一開始,就定位為時政記者。如何將時政新聞做好,一直在尋找,但是,一直也沒做好。缺乏一雙發現新聞的眼睛,缺乏對大局的判斷力,把握不住“勢“的走向,決定了我發現不了好新聞。
記憶猶新的是那次開全縣的安全生產工作會,回來之后,我只按照常規寫了一篇會議報道,對會議中的許多新聞點卻視而不見。最后,在熊老師的提點下,才將安全生產有獎舉報機制和聘請100名安全生產信息員另寫了兩篇新聞。從那以后,每次開會的時候,總要先問自己,這次會議有沒有別的新聞點。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有意識的訓練,逐漸讓自己能夠跳出會議寫會議。
下半年,希望能夠多深入基層,希望報社策劃的“青年記者住農家進園區上工地”中有我濃墨重彩的一筆。一直以來,沒怎么下過鄉,即使去,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再加上從小的農村生活經歷比較少,對于下鄉總有一點心理難關沒過。但是,通過上個月下大溪、下板溪,雖然大溪是和小歐一塊去的,板溪也比較近,但是,采訪都轉換了一種方式,繞過當地政府,直接和老百姓接觸,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見過的東西。比如大溪,一直是和領導一起去看的,臺地結構漂亮,現在老百姓的建房積極性表面看起來也很高,但是,和他們接觸之后才發現,臺地的問題很多,甚至會影響到移民的生命安全。這便是真正的基層。或者政府做事了,但是,老百姓始終是弱者。這一點,應該向歐道路學習。他以專業的態度報道了巖峰村的現狀,又以悲憫的情懷為巖峰小學做了實事。
這兩次采訪,讓我對深入基層采訪有了新的認識。雖然不算真正地沉下去了,但是我相信,邁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不會走得那么畏首畏尾,會走的更遠、更深層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