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精選10篇)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1
今天下午,有幸聽到了四位大家對于疫情防控的見解,感觸頗多,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感悟。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多難興邦,也正是幾位大家所說的因為磨難,人們才產生了偉大的愛國情懷和無窮的斗爭力量,中國才更加繁榮昌盛。對于這次突如其來疫情大考,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中國的防控成果也贏得了一片盛譽。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伍中,90后、00后的人數就有1.2萬人,成為戰疫過程中的主力軍之一,是什么讓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勇敢無畏的站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答:“責任”。何為責任?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代名相諸葛亮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有一種愛”。我認為的責任是:對自我的一種嚴格要求和約束,并能夠知行合一。使自己到達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看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通過觀看新聞,我們看到因為長時間佩戴口罩,臉上布滿勒痕的醫護工作人員。理發店里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免交叉感染而剪掉的秀發。八十四歲的鐘南山院士在得知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義無反顧的前往武漢參加抗疫工作。七十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僅睡三個小時,只為了和研發團隊早日研發出治療肺炎的藥物。
抗擊疫情的路上陡峭坎坷,跌宕起伏。但我們決不會就此輕易放棄,我們將會迎難而上,愈挫愈勇。在困難給予我們的磨煉中不斷成長,在磨難中奮起。在櫛風沐雨中,守得云開見月明。畢竟沒有一個冬天不可愈越!打嬴防控疫情阻擊戰時,我們共賞繁花似錦!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2
這個_,注定會在不少中國人腦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人影稀疏的大街、戴緊口罩步履匆匆的行人,以往熱鬧的拜年信息中多了不少叮囑安全、注意防護的內容。
這個_,不少海歸沒來得及跟家人好好吃頓團圓飯。他們中間,有的是“最美逆行者”、毫不猶豫開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線;有的公司業務與疫情防控相關,便開了一個又一個遠程視頻會議,發揮自身領域專長,盡力支援;而大多數海歸,面對_以及其它地區發出的急需大量防護物資的緊急求援,充分利用自己的國內外資源,竭盡全力地聯系并募集物資、善款,第一時間送往防疫一線。
一位留德海歸告訴筆者,大年三十晚上,他與妻子忙著分頭打電話,都是為了采購、籌集醫療防護物資。倆人一晚上也沒說上幾句話,直到春節聯歡晚會0點報時的時候,才意識到新年已到,連口熱乎乎的餃子還沒來得及吃。
在這個本該千家萬戶共話團圓的日子,雖然少了面對面的祝福“過年好”,但親情、友情、對同胞的關愛之情仍是實實在在地留在了大家心里。
面對肆虐的疫情,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向海內外廣大留學人員及留學人員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廣大會員迅速行動起來,第一時間投身、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以形成抗擊疫情的合力。上海、浙江、福建、江蘇、山東、安徽……各省分會也在積極作為,發動留學人員捐款捐物、為尋找急需的防護物資牽線搭橋。
一組組捐贈數字背后,是一顆顆火熱的心。
“越是在國外待得久,就越發熱愛生于斯長于斯的祖國。現在我已回來,當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的力量雖微薄,但獨有一份溫熱。”這是一位年逾70的“老海歸”給筆者的微信留言。得知他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以個人名義向_捐贈錢款時,我曾想采訪他,但先生婉拒,只給我發來了上面的微信留言。
在這場對抗疫情的戰爭里,這段動情的獨白,是他,也是許許多多海歸心中的話,令人肅然起敬。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3
思政課上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秦宣教授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分析了疫情大考帶給我們的四點啟示,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完全可以轉換為治理效能的;面向未來,必須通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風險化解能力。
“于安思危,于治憂亂”。秦宣表示,多難興邦,危機本身就包含著“危險”與“機遇”兩層含義。中華民族就是在這樣的磨難考驗中艱難前行的,在應對一次又一次的災難的偉大斗爭中不斷奮起的。應對這次疫情就是一次偉大的斗爭,疫情防控需要財力物力,于是我們看到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迅速投放資金、全國各地的生活物資不斷地集中;疫情防控需要人力,于是我們看到一個個科研工作者與疫情賽跑進行科研攻關,一批批志愿者馳援湖北;疫情防控需要醫療設施,于是我們飛速建造了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充分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這種優勢;疫情的防控需要專業的醫療隊伍,于是我們舉全國之力“一省包一市”對口支援。疫情防控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整合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完全可以轉換為治理效能的。正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彰顯,所以疫情防控形勢才向著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4
疫情防控思政課上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炳林教授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分享了從磨難中奮起、化危機為轉機的歷史經驗和智慧。中華民族歷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越挫越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疫情是一種磨難,如何正確看待它?王炳林總結歷史經驗,梳理中國古人與疾病的斗爭史,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疾病防控成就,古代傳統的有效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有機結合促進了我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建設。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中華民族從磨難中奮起帶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王炳林引經據典,得出四點經驗。首先,堅持黨的領導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充分依靠群眾才能走得更遠,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部署是及時的,采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其次,正確判斷形勢,深刻認識國情是制定正確政策的前提,基于對形勢的正確判斷和對國情的深刻認識,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已取得了積極成效。第三,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才能夠保持戰略定力,道路曲折是有必然性的,任何時候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第四,尊重自然,尊重規律是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關鍵,建設美麗中國一定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5
_年的鐘聲劇響起!一場人類的家園保衛戰悄然無聲地打起!人們還沉浸在過新年的喜悅中,心想著一年沒見的親人!然而新型冠狀病毒跟隨著春運人口的大遷徒,來勢兇猛,確診病例從_的27例,一下擴散至全國的1萬多例。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全國各地全力進行防控,遏制疫情蔓延。而作為疫情中心的_更成為核心"戰場"。醫護人員、醫療物資、生活保瞳物資緊急集結,馳援_。每個中國人的心都凝聚在一起,大家逆向而行,貢獻力量。
除夕夜,一個家家團圓吃年夜飯的日子。150人的軍隊醫療隊連夜出發飛赴_,支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陸續集結出發。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燈火通明,各種機械開足馬力,建設者們爭分奪秒,力爭早日完工。現場就是戰場,早日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鐘遏制疫情蔓延。
從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赴_,到15名醫務人員確診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東醫生的犧牲……醫護工作者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在我們與病毒之間筑起高墻,在看不見的戰場上沖鋒陷陣。“他們是白衣天使,更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英雄”,在醫護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了高貴的品格!“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載著使命的外衣。”這是一位醫生的話,普實而圣潔!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讓我們向在祖國各地依然堅守崗位的冊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在災害面前,我們中華民族從未畏懼,永遠奮勇向前!_——這座歷史名城,我們與你同在。眾志成城,抗擊肺炎!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6
疫情的風暴席卷中國乃至世界,從冬季末到春季初,從人心惶惶到眾志成城,沒有哪一個人置身事外。其中飽含了太多的經歷,太多的磨難與傷痛,未來將怎樣駛向遠方呢?
3月9日下午14:30到16:00,相信不只是全國大學生同上一課,而是全國。對“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火熱的關注程度,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士。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中華!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先生當時默默地點燃了一支煙,思考著人生。他希望自己,希望國家,希望如今的我們,做一名真正的猛士。
在這一場全國的疫情攻堅戰中,沒有退縮的醫生和護士,沒有脫逃的將軍和戰士,沒有畏懼的中華。有的只是猛士。
一、疫情大考告訴我們什么?
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民,都在關心著身邊的每一位同胞,都在盡自己的努力,去打好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如今,突如其來的疫情,來勢洶洶,是慘淡的人生,是淋漓的鮮血。沉痛的、悲哀的、心如死灰的陰陽永隔,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國家,正在上演著。
死亡,對于殘酷的現實來說,根本不計數量。可猛士,卻微乎其微又似漫天星火。未來,將怎樣駛向遠方呢?
二、斯特洛夫斯基筆下的保爾·柯察金,是這樣的:“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是啊,人最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疫情,會有無數次。在無數次的生死離別里,也許天災人禍、或生老病死,難道要永無止境的悲傷逆流成河嗎?
在僅有的生命里,在有限的時間中,我們要學會珍惜,懂得人生。不爆發閃耀的生機光輝,就只有黯淡無光的死氣。
三、青春與活力的大學生活
不由想起魯迅先生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把生命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不只是戰爭年代為人類的解放戰爭,還是和平時代沒有硝煙的戰爭。
保爾·柯察金不是只有一個。魯迅,有著千千萬萬個,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的名字都是中華。
我們現在眾志成城,做好疫情防控這個大事情。為了自己,為了親人,為了國家,為了我們的名字。
四、感言:歷盡千帆,歸來仍是中華。
不管怎樣,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但愿我們能夠戰勝自己,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疫情并不能打垮我們,災難也并不能打垮世界。來自大自然的警告,已經引起了我們的重視。
歷史從來都不是悲傷,而是不斷地改正。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的進步,是不斷流血、曲折前進的過程。
疫情之下,萬眾一心,每個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相信我們,一定會從這次的流血中走出來。
想要駛向未來,就要從當下做起,成為一名真正的猛士,不虛度年華、不碌碌無為,牢記使命和初心,敬畏一切!
但愿此次疫情,我們歷盡千帆,能夠承擔起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歸來仍是中華!加油!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7
再漫長的黑夜代替不了黎明的曙光;再猛烈的風雨阻擋不了燦爛的陽光;再嚴重的疫情壓垮不了中華的兒女。被肺炎陰霾遮蔽的天空,就快要亮了。
天將明,我們選擇希望,逆風而行。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___醫生,成為新型病毒的第一個“吹哨人”。在工作中不幸被感染后,他積極配合治療工作,希望早日恢復醫生的身份。但不幸的是,2月7日凌晨2:58,___醫生經搶救無效去世,他的父母也都感染住院,而妻子正身懷六甲。他是為眾人抱薪者,用生命來預警疫情。在被感染后依然不放棄,堅定信念,“我沒被吊銷執照,身體恢復還上一線。”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困難不懼,選擇希望,逆風而行,不停抵抗 ,背后的紅色就是我們的力量。
天將明,我們齊心協力,萬眾一心。
1月18日傍晚,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掛帥,抗擊過非典的他在耄耋之年請纓再赴一線。“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兒來。”武漢本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他挺拔的身姿,堅毅的眼神,有力的話語成為最有效的強心劑。在他的帶領下,千千萬萬的醫生投入到了抗疫的前線工作中,無數的人民群眾也紛紛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抗擊肺炎。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齊心協力同呼吸共命運,攜手并肩把愛傳遞,萬眾一心鑄成銅墻鐵壁。
天將明,我們風雨同舟,絕不退后。
90后王越醫生懷胎兩月依然奮斗在一線,90后醫生倒在抗疫一線,90后男醫生為早產兒做袋鼠護理……無數新聞報道震撼著我們的心。“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多少年輕的生命力不斷地申請出戰,無數的“孩子”迅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白衣天使。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們不離不棄,同舟共濟,我們在一起,攜手努力向前。
在疫情面前,我們不只是一個孩子。當我們看到前線的醫療工作人員燃燒自己的生命來為我們爭取安樂,我們除了“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是否更該想一想我們的責任?魯迅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那我們,是否該在我們能力之內“發一分光”,并且盡我所能成為未來的“炬火”呢?
我們仍站在偉大祖國的土地上,不久后陰霾就將消失,希望的路口,痛苦和悲傷將不再有。天將明,讓我們一起團結,為勝利而執著,穿越屏障,邁向信念和希望。這片愛的天空下,燦爛的陽光會為我們照亮前進的方向。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8
當前,疫情防控是最重要的工作。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檢測著干部的能力和狀態。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不畏兇險,勇挑重擔。“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聲音響徹在戰“疫”一線上。
_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黨支部有30多位黨員,每一名黨員都帶頭沖鋒,連續作戰近一個月,沒有一人退縮;江蘇的援鄂醫療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一天時間收到了近20份入黨申請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400多名黨員主動報名,要求進入發熱門診、負壓病房……
“各級黨委要在這場嚴峻斗爭的實踐中考察識別干部,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斗、扎實工作,經受住考驗。”_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在斗爭實踐中選人用人樹立了明確導向。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實踐證明,越是重要關頭和關鍵時刻,越能鍛煉一個干部,考驗一個干部,也越能識別一個干部。
革命時期、戰爭年代,無數共產黨員舍生忘死、奮勇爭先。當前疫情如火,能挺過這場考驗、帶領大家渡過難關的干部,就是真金。當此之際,誰做不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誰就把位置騰出來。這已經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了。
大學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個人感想 篇10
“撒嬌”“賣萌”“寶寶”“小確幸”……類似這些詞語是部分90后、00后身上的標簽,很多人也在擔心這些年輕人能否扛起未來的重擔。就在今天這場看不到敵人、看不到硝煙,但卻要直面生死的戰場之上,這些青年人展現了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本次課堂,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秀軍教授就將關注點放在了90后、00后青年群體的“非典型”青春。圍繞“在戰‘疫’里‘破繭成蝶’的青春”“愛國是的責任擔當”“青年是愛國擔當的生力軍”“讓青春奮斗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等話題,馮秀軍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為觀眾們講述了戰“疫”里的最美青春。
課堂上,一幅幅戰“疫”圖片和一段段生動的故事,展現出當下青年人的青春“蝶變”,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一代代青年的愛國奮斗歷程。馮秀軍強調,“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個時代的接棒人。父輩終會老去,青年必須接過前人肩頭的擔子和責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際遇,也有自己的責任擔當。每一代青年擔當責任的樣子,成就了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當下和未來。”課程的最后,馮秀軍為廣大正在經歷戰“疫”考驗的青年學子總結了“應考經驗”,鼓勵他們扎根中國大地,譜寫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寫青春。
在問答環節,四位教授還根據同學們在線提出的問題,就“武漢封城行為是否損害了武漢民眾的人權”“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怎樣理解樹立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如何看待疫情防控期間敢于逆行犧牲奉獻的責任擔當”“在新時代我們該如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如何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等問題現場為同學們答疑解惑。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旨在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優勢轉化為支持防疫斗爭的強大力量,堅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深刻認識中國戰“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在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我們不能親臨主戰場,但我們能堅持在大戰中堅定信心、不負韶華,在今后更長的人生大考中交出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