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醫總結(精選3篇)
導醫總結 篇1
體會總是源于實踐,在__醫院當導醫志愿者,算是再一次涉獵醫院的經歷吧!期間,我見識到了什么是看病難,什么是看病貴。心里頗多感受,由此及彼,更多思緒油然而生。
首先,就親身經歷而言,是對__醫院的看病難與問題說明。一方面,__醫院是一所集科研、醫療和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這就要求它統籌兼顧,各個重點難免會產生沖突。舉個例子來說,在此次導醫工作期間,聽一位看病老奶奶說,她千辛萬苦從外省趕來就是要掛某某醫生的號,可是他卻是一級專家,掛號都得排隊,還只有一個月后的號,由于事先不知道醫院的掛號體系,她又不得不先預約后,一個月后再來。可是等待她的不是此醫生,卻是換了另外一名醫生,這讓她心里很不痛快,想進診室問個明白,“可惡”的護士小姐不讓進,對她解釋說,醫生要教學生上課,暫時有另外一名醫生代勞。醫生不來她也沒辦法,只好勉強同意,但她一定會去投訴的。事情就是這樣,在__這樣的集科研、教學和醫療為一體的大醫院,有著優秀醫療資源和師資資源,在學生和病人之間往往難以抉擇,所以往往會顧此失彼。另一方面,病人也是導致此類事情經常發生的重要原因。盲目的迷信老人專家,一級專家。大家伙同時去搶一級專家的號,怎么會不增加醫生和醫院的工作負擔呢?還有就是,病人本身對信息把握不夠,對醫院各種體系的不了解,也是導致此類時間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__醫院看病貴又是另一重大問題。這就讓我想起以前一次上外科實習課,一位熱心的醫生一時心血來潮給我們解釋為什么看病貴。在__醫院來說,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制藥業研究水平太低,制不出高端藥,而又對國外的高端藥很依賴,中國才不得不從國外進口,而國外的藥又是貴得離奇,加上經濟保護政策的作用,這就更導致了中國不管哪個醫院,只要來看病,藥費就會很貴。而且,在中國,據調查顯示,95%醫院的醫療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高端儀器就更不用說了,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醫院為了回收成本,就會把檢查費標的很高,這又是中國人的另一大看病的痛楚。其次,在小醫院,因為沒規范到,人為因素就成為了主要因素。很多人認為藥貴一些,效果就好一些,或者說醫生專門給你開貴的藥,這就導致醫藥費使勁漲。加之,某些不良醫生的暗箱操作,看病難的問題就愈來愈嚴重。
最后,由于社會民眾敏感的神經和媒體捕風捉影的報道,加深了病人與醫生之間的代溝,醫患關系由此惡化。一方面各種負面新聞,導致病人對醫生形象的誤解和不信任,導致很多病人偏聽偏信,延誤病情。另一方面,社會上病人告醫生、打醫生甚至殺醫生的情況時常出現,使得醫生對病人有著防備心理,對各種檢查做到非常完整,深怕漏了檢查或補上,直接導致醫藥費的增加,同時也增加病人對醫生的不信任感,加深醫患矛盾,醫患關系更趨緊張,最后結局就是不管是病人還是醫生,都成了看病難、看病貴。
醫療改革,是國家近年來重大的戰略方針。醫療體系的建立,不論任何時候,都是利國利民的重要政策。它的目的就是緩解以致解決中國現階段的難題之一——看病難和看病貴的重要手段,它的出現于國于民都具有重大意義。
然而,現階段的醫療體系尚不完善,還需不斷努力。針對目前醫療體系所產生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醫藥應該分開,設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增強科研能力。過去,不管大小醫院,都是醫生在開處方,同時又掌握著處方所用藥量的多少,進而使得患者增加經濟苦困難,因而看病貴,就是由此導致的。過去有些醫生為獲取額外收入而開高價藥、進口藥,是導致看病貴的重要原因。將醫藥分開,就是醫院只負責看病,而售藥就交給藥店來處理,另外,由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加入wto后,不能再仿制國外的藥,由于本國制藥科研水平低下,而國外新藥好藥頻出,而有些方面又不得不依賴進口藥,導致進口藥極貴,這又是導致看病貴的另一因素。所以對各種藥的利潤加以限制,以穩定其價格,是保證看病廉價的重要手段。所以,把守住藥這個關口,才可以有效的解決看病貴的問題。為此可以由第三方專業人士來做評估,以此來防止醫生為獲取高額利潤而開貴的處方,同時還可以對醫院所開的檢查項目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是必要的檢查,也可以緩解醫患關系,減輕病人負擔。第三方機構應接受公眾媒體的監督,也就是說,媒體不應該直接介入與醫院相關的事件,而是通過間接的監督來實現。
另一方面,增強本國自主研發新藥的能力,盡量減少進口。為此,可以引進這方面的人才,或是支持鼓勵此方面人才的培養,這才是解決看病貴的根本之道。
改善醫患關系是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整個醫療體系的重要手段。目前醫患關系之所以這么緊張,一方面是由于醫院本身制度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個別醫院出現的收受紅包的情況,或是個別醫院多收費等事件,由媒體報道后,產生強大的蝴蝶效應,不僅損害了所有醫院本身名譽,還增加了患者對醫院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本身情況導致的。患者本身由于專業知識的不對等,對醫院所開處方或是檢查不理解或不認同,加之之前媒體對醫院的負面報道,更使得患者認定醫院是在損害其利益。最后,從醫生本身的角度來說,由于社會對醫生的誤解以及不信任,對病人是防之又防。一個醫生最怕的就是患者來找麻煩,最近不是就有患者追砍醫生的事情發生嗎,這就增加了醫生對患者的防范。對所有的檢查,一般是寧可多做,絕不放過。不僅增加藥費,又加深了患者對醫院的誤解,如此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解決問題的關鍵,個人認為,應該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對醫院方面,就上面所說的評估監督機構,可以發揮多方面的功能,不僅應該篩選出大病到大醫院治,小病到小醫院治,同時對醫生所開處方加以監督,保證其合理性,同時又使得醫療資源的充分利用而不致浪費。對待大醫院和小醫院,其管理政策又應不同。對大醫院,不僅要使得民眾掛號方便,看病不會等的太長,檢查單有合理,醫藥費合理。對小醫院而言,管理方式有不相同。就個人而言,小醫院又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醫院。什么收受紅包,開處方時額外收費對他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同時,小醫院的醫生水平相對來說較為低下,問題也容易出現,醫患關系甚是緊張,但是由于其醫療資源不夠,所以,大部分患者會選擇到大醫院接受治療,進而轉移了其與患者的矛盾。所以對待小醫院,更應該督促其執行相關政策,同時又可加強監督。
導醫總結 篇2
導醫——這兩個字對我來說又重又累,其中酸甜苦辣真是很難表述,導醫是一個新的部門,具體該怎么做誰都不清楚,而工作又是在毫無包裹的大廳里,在領導和全院職工的眼皮底下。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對導醫的理解和看法,而每一個人又都不曾做過導醫,卻為我制造了無窮的麻煩。
當領導把導醫這個任務交給我時,我和大家一樣,根本不知道導醫是什么意思,具體該怎么做,做哪些事,只好求助外院,去參觀、學習,然后將看到、學到和悟到的帶回來結合本院的具體情況,通過工作中所遇到的逐步加以完善形成了今天的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很有成效的,與病人近距離的接觸對病人的幫助是最大的,我認為我是做出了成績,而且最讓我自豪的是受到了委領導的認可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有人說導醫不成樣子,站在掛號室窗口,被病人圍著,怎么怎么不好,應該怎么樣怎么樣。但他們知道嗎?醫院醫保、掛號系統復雜給病員和掛號室帶來了多大的麻煩?作為掛號室工作人員,對于系統的復雜要努力去克服,盡快適應并熟練掌握操作系統,加快服務速度,提高服務質量。但對病員憑什么能要求他們也去克服?我們必然要盡力的去幫助他們從而減輕病員因醫保、因掛號而引起的煩惱,而且在掛號室窗口工作既解決了病人掛號麻煩的問題,同時又主動的在第一時間為病人進行了分診,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就診情況,從而盡快做好導向工作。
因為掛號是病人來醫院看病的起始環節,是第一印象,我不能為其它環節做好工作,但我可以為我所能管理的環節做好工作。現在我們已被列入服務行業,思維觀念也應因此而改變,服務意識也必須提高,病人也成為了我們的顧客而奉為“上帝”,導醫的工作理應時刻為顧客作想,為顧客提供方便,盡力解決困難。
新醫院剛成立,很多制度還不夠完善,不少人和個別領導因不了解導醫的具體工作,更不清楚作為導醫負責人又該如何管理,從而加大了我工作的難度,他們認為我的工作崗位就應該只是在大廳,但他們忽略了我還擔負著導醫的管理工作,我還肩負著二樓、三樓的導醫管理包括專家門診。一次我在二樓巡視,一領導對我說:你上班怎么跑到二樓來了?你的崗位在哪里?上班是不能串崗的。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的崗位在哪里?我的具體工作是什么?又該如何去做?既然由我來負責導醫工作,那么二樓、三樓包括專家門診的導醫的工作狀況我必然也要有所了解,如果這屬于串崗,那么我該怎么去管理?我的工作又該如何去做?
專家門診是張院長也就是當時醫務科的張科長交給我負責的,并要我指派一人負責專家門診的工作,當時張院長并沒有要求我固定一人只管理專家門診。我考慮到“吳”年長一些,身體狀況差一些又是三樓的導醫,工作也較為輕松一些,便安排她做了三樓導醫兼管專家門診并做專家所需用的棉簽,二樓及功能科、放射科較忙一些,就交給“朱”負責,大廳主要是我和新聘導醫負責,如果新聘導醫出現青黃不接時,也安排二樓、三樓導醫替代,我認為我的安排是合理的,并且內部的工作也一直較為穩定,兩位老同事也很支持和配和。
但在今年的工作卻出現了三樓導醫不服從管理及安排的現象,這和眾多的外在人為因素有關,她認為我無權管理專家門診,無權安排她的工作,對我產生了極大的抵觸甚至影響到了工作,護理部李主任多次協調未果,當然我也有責任,我成熟不夠,經驗不足,工作方式也有不當。最終以劃出專家門診而告終。說心里話,劃出專家門診我非常心疼,那是我在張院長的指揮下親手建起的,當初為了診斷床的事,我都花費了很多腦筋,一點一滴的置辦也不容易啊。
今年一開始導醫人員就出現了危機,新聘年青導醫只剩下一人,“吳”又要補休,我、“朱”和一名小導醫既要管理大廳還要管理二樓和專家門診,三人齊心協力工作完成的不錯,也得到兩位教授的好評。
春節剛過就開始上醫保,掛號室的工作量增大,導醫的工作量自然也同時增大,這時輸液中心的護士也嚴重缺乏,為確保醫療質量,調走了唯一的小導醫,大廳的任務就全壓在我一個人身上,長達兩個多月之久,而期間又恰遇全省醫療價格調整,所有的價格代碼又須重改,掛號室人員又要重新適應新的價格和新價格的代碼,病人排隊成了長龍,由于我學會了掛號收費,便能幫忙解決很大一部分掛號,一會在掛號室,一會在大廳,里里外外非常忙。接著掛號室的人員又要學習考試,我又頂替了不少工作,有的人說我不好好做自己的導醫跑進去掛號,但有誰知道掛號室工作和導醫工作是緊密而不可分的,有誰知道在我費盡口舌和病人解釋的功夫,可以幫病人掛好多號,即刻解決了病人的煩躁,不論別人怎么看我,我只想說,只要工作需要、病人需要我就會去做。
自從上了醫保后,電腦也經常出故障,甚至有兩次大的故障,一個下午掛號室、藥房的電腦全都癱瘓,無法劃價、交費,于是我立即與藥房人員進行溝通,又與掛號室人員一起根據藥房人員的估價,用手寫發票完成收費工作,待電腦恢復后又加
班幫忙打印發票,便于病員來換取。
及時協調并解決了大量的醫患之間的矛盾糾紛,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病人的投拆進行合理的解決,必要時反饋給有關部門。在為病人服務的同時也為醫院、為醫院的工作人員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醫院又進了哪些新設備,又引進了哪些新技術,醫院的環境條件,醫院還將怎么發展,哪些項目我們醫院做得很不錯,醫生們有哪些特點、專長等等等等。有時我心里真是不好想,就在大家指責我的同時,我卻在為你們說著大量的好話。
由于年青導醫人員流動平凡,從開業到現在已不少于20人了,做得最長的也超不過一年,最短的只有一天,每來一位新任導醫,我都要進行全面的培訓和指導,把我所學、所理解的服務理念言傳身教給她們,并通過她們發揮在工作中,為了讓新任導醫快速適應并熟悉工作,我還將全院的職工按所在門部列出了一張表。 還做了一些其它的工作,如:為保健部打印文件等等,我就不一一說了。
這次在生病手術后,我也有了大量的時間,靜靜的審視我的工作,特別是在于丹教授講的論語心得中悟出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于丹說:做過和做不到位是一個意思,一定要學會把握做人做事的度,就象一群刺猬過冬,靠得太近身上的刺都會扎到對方,而離得太遠又達不到取暖效果,經過反復的磨合,最后達到了適中的位置,我想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漸磨合出來。
我們不缺錦上添花,而缺雪中送炭,把眼睛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努力的把本職工作做好。
導醫總結 篇3
1、重視首因效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所謂首因效應是人們首次接觸某一事物而獲得的感知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對判斷、評價事物具有重要的作用。導醫護士首先應遵守著裝、工時、語言規范,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服飾整潔、面帶微笑、親切隨和的為患者服務,尊重同情并關心患者。忌脫崗聊崗、行為散漫,拒絕高傲和冷漠,體現我們良好的道德、心理及業務素質,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動創造一種溫馨合作的氛圍
2、扎實的業務水平,不斷擴充信息量
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和應變能力,有高度的責任心,還要有與醫學相關的其他邊緣學科的豐富知識,如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應及時了解醫院內部科室診室的準確地點、電話號碼、專家門診時間等的調整,隨時掌握功能檢查科室的業務范圍、檢查方法、收費標準等,為患者提供準確的信息,正確引導患者就診。信息量的缺失將直接影響工作質量,失去患者的信任。
3、掌握有效溝通的技巧
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門診病人停留時間短,有效溝通更顯重要,導醫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及方式。
3.1語言溝通。語言應親切、溫暖、善意、禮貌,吐字清晰,措詞婉轉。使用相互理解、通俗易懂、中速平穩的語言,主動以關心的語調詢問病人,耐心交流,滿足病人傾訴的需要,并給予恰當的反應。
3.2非語言溝通。通過人的目光接觸、面部表情、站立姿勢、手勢動作及空間距離等進行溝通。善于微笑著面對病人,消除她們的緊張情緒。用疑問的眼神主動迎向病人,鼓勵她們咨詢。回答問題時直面病人以表示尊重。指路時配合手勢,對病人的攙扶,把紙杯或病歷輕輕放在病人手里等等,既體現了良好的素養,又給病人積極的情緒反應,起到隨時心理護理的作用。
4、保持穩定的情緒
患者來院就醫不僅要求解決病痛,還要求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導醫護士的工作壓力一般來自首問首接負責制,來自病人或家屬的情緒宣泄,來自協調矛盾糾紛時的無力感,以及對危重病人的施救和其他一些突發事件。面對工作壓力如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感知,也影響門診服務質量,影響醫院的社會形象和經濟效益,所以不容忽視[4]。在情境多變、情況復雜的工作條件下,應學會控制自我情緒,主動地調節心理平衡。
5、重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知識水平
健康宣教工作是導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及時向早孕的婦女宣傳產檢篩查的重要性,向乳腺科、內分泌科病人講解飲食及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向產后復查的年輕媽媽宣傳兒童保健的意義等等;針對患者各自的疾病講解病因、治療方法、復查時間、如何預防等相關知識,以提高患者知識水平,同時重視對家屬的宣教工作。
筆者在擔任導醫工作的12年中,深刻地體會到了“以病人為中心”是導醫服務的工作實質。導醫護士盡可能的幫病人排憂解難,及時與病人溝通,使導醫服務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以高度的責任心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保證優質的服務,不斷應用和拓展護理人員的角色和功能,促使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促進醫院醫療事業的發展和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