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飲酒禮儀
酒已成為絕大多數聚會和宴請上不可缺少的飲品。但酒不僅僅是物質,人們在飲酒時也應遵循酒之禮儀道德,在享受佳釀的同時傳承文化……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些禮儀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酒德的記載,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儒家思想認為,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驕奢淫逸。用酒祭祀敬神,尊老奉賓,都是德行的體現,因此儒家并不反對飲酒!渡袝·酒誥》集中體現了儒家思想,歸納起來有四點:“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執群飲”——禁止民眾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
古代飲酒的禮儀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具體來說就是先做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后嘗嘗酒味,并加以贊揚;最后仰杯而盡。酒禮必須要被遵守,不然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要說上幾句敬酒辭?腿酥g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