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議論文(精選5篇)
個人禮儀議論文 篇1
禮儀像清晨的一抹朝霞,讓人們的心靈沐浴陽光,得以凈化。身處這個世界,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有了禮儀,才能廣交朋友;有了禮儀,才能遠足天下;有了禮儀,才能鋪就成功之路。
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則事例,至今讓我為之感動,并因此體會到了禮儀的重要。有一次,英王室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印度部族首領。宴會結束時,侍者為每一位客人端來一小盆洗手水。印度首領不懂這一禮節,接過盆子,把清水一飲而盡。在場的英國人都愣住了,但未等他們笑出聲來,溫茨公爵從容地端起洗手水一飲而盡,別的英國來賓也一一效仿,沒有給印度首領帶來任何難堪。
這雖是一件小事,但卻體現了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試想,如果當時在場的人不給印度首領面子,當場給他辦難堪的話,身為一個首領何以在國際上立足?何以面對自己的老百姓?一個不經意間的舉動挽回了多么重要的局面呀!在生活中我們只有懂禮,明禮,有禮,一個國家的國人素質才會提高,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相反,如果人人都“出口成臟”,那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疑不會順暢。
俄國赫爾岑說過:“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荀子也曾說過:“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可見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只有懂禮儀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自認為有財有勢的人蠻橫無禮,為所欲為,制造出了一些讓人嗤之以鼻的“事件”來,可他們卻渾然不覺,反倒覺得“無所不能”“無人能比”,這樣的人活著真是悲哀。他們喪失了一個人應有的良知,喪失了做人應有的道德準則。
禮儀需從小事做起,需從人人做起。一聲表達謝意的話可以溝通兩個人的心靈;一聲表達歉意的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一聲“不要緊”“沒關系”可以溫暖人的心靈。講禮儀的人,是胸襟寬廣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富有教養的人,是真正懂得為人處事的人。
禮儀就像一盞燈,照亮我們前方的道路;禮儀就像一股春風,溫暖人的心靈;禮儀就像一眼清泉,滋潤干涸的心田......愿禮儀永駐人間,文明之花開滿大地!
個人禮儀議論文 篇2
論禮儀 在太陽升起的東方,精載了五千年文化的國家——中國,中國宿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很驕傲,因而更加崇揚中國的禮儀天下。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當我們面對社會,欲融入社會時,就必須學會禮儀,禮儀會是自己最好的敲門磚,更是一個人內心素質的表現,“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我們的周在國外辦公時,司機為了讓早點回去休息,想超過前面外賓的車,而拍拍司機肩膀說:“我晚一點沒什么,可別誤了我們的禮儀啊。”因為感動,我敬愛,而因為敬愛,我更加崇揚禮儀。
因為有了禮儀,便有了感人至深的程門立雪;因為有了禮儀,有了會心一笑的孔融讓梨;因為有了禮儀,就有了真誠感人的張良拾鞋;因為有了禮儀,便有了遠近文明的六尺巷;因為有了禮儀,便有了五千年禮儀之邦的美稱;因為有了禮儀,則有了這東方大國的崛起。
然而,就在今天,社會的超高速發展,水泥城市的迅速覆蓋,我們似乎從這個文明迅速跨入另一個文明,腳步倉促,好像忘了什么?
金錢,欲望,一些庸俗的物質追求使現代人將“禮儀”拋擲腦后,一層層的啃老族幾乎要將“孝”的根基啃斷;一次次摻假食品的揭發,毒害了“誠”的心靈;一個個被遺棄的幼兒,讓“義”傷心的流淚;一件件暴力事件的發生,撕裂了“合”的身體;一場場官員的貪污,染黑了“忠”的面孔,看著公交車上不肯讓座的年輕人,“禮”轉身嘆氣遠離了這個民族,而太陽也漸漸向西方傾斜…..
而我們作為民族文化的繼承人,甘心看著這些遺留下的財富流失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保守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線,規范自身的禮儀行為,刻死守護心中的禮儀。
太陽終將又會從東方升起,陽光又會重新照耀這個民族,溫暖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的心靈,而這民族更將光芒萬丈,禮儀天下。
個人禮儀議論文 篇3
一個人的修養往往是吸引別人的重要的因素。個人的修養,體現在細微處,體現在個人的行為中。
我們說話,主要是表達自己,給別人傳達自己的想法,一個有修養的人,他所說的話,往往令人很容易就接受了。即使你反對她,不同意別人的想法,你所表現出來的,所說的,不能夠太尖銳,同時,又要表現出你的不同的想法。在別人很傷心或很氣憤的時候,作為朋友的你,所說的話,一定要適度,否則,則會出現相反的效果。
我們為人處世,更體現了我們個人的修養,比如,我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旁邊站著一個老人,能夠主動站起來讓位,在得到別人幫忙時候,能夠真誠的對別人說一聲謝謝,盡管那件事很微小,看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主動的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不隨便吧東西扔在地上,尊重別人的隱私,在沒有得到別人的允許前,絕不去拿別人的東西。
個人修養還體現在,能夠在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事情。例如,我們在寂靜的圖書館里,我們絕對不能夠大聲喧鬧,在歌劇院,我們絕對不能大聲說話,談論劇中的故事,大聲說笑。
一次我和朋友去西餐廳,西餐廳的人很多,幾乎是滿座的,但是,卻很安靜,我們點了餐,然后慢慢的等待,我們開始說笑了,說道興奮的時候,就不自覺的高聲大笑,在我們談的不亦樂乎的時候,一個服務員走了過來,告訴我們,這里是不可以大聲喧鬧的,否則會影響到別人就餐。后來,我們才發現,這里的人都是小聲說話的,在這個環境,每一座的環境都是屬于每個客人的,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權利。
個人修養使我們更加具有內涵,而個人修養的提高,需要我們自己堅持不懈的提高,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個人禮儀議論文 篇4
個人修養包括在知識或理論方面所達到的一定水平,也包括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提高個人修養對社會文明和社會公德的提高意義重大。如果把社會比作大海,那么個人就是其中的一滴水,沒有大海,一滴水的生命不會長久,而沒有了每一滴水,也就不會形成大海。
個人修養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言行舉止到衣著打扮,從專業知識到社會理論,每一處都是個人修養體現的舞臺。一個人是否有修養,是真的有修養還是濫竽充數,從其一句話一個動作,幾乎是一下子就可以判斷出來的。所以,個人修養的提高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是需要不斷補充新的知識營養的。沒有人會一下子脫胎換骨變成超有修養的人,也沒有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會不見成效的。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就是要多讀書,多增加知識的積累,內涵豐富了,自然會氣質高雅,光輝照人。不過,光有知識還遠遠不夠,個人修養還包括良好的個人道德的養成。生活中不乏受過良好教育而個人道德品質卻欠缺的畸形人才,其人要么卑劣惡俗,要么嫉賢妒能,這樣的人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大。所以,我們歡迎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個人修養高的人會做到關愛自己也關愛他人。生活在他們手中會變得豐富多彩,絢爛多姿,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令人賞心悅目。首先從知識方面,他們懂得多;從眼光方面,他們看得遠;從涵養方面,他們心胸開闊;從社會參與意識方面,他們博愛惠眾。領先行業的排頭兵中有他們的身影,先進事跡報告中有他們的名字,社會志愿者行列中有他們的足跡。他們自己活得快樂而充實,他們給別人帶來的也是愉快和幸福。
我們希望個人修養高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就像是一盞盞明亮的燈,匯聚到一起后就會照亮整個天空!
個人禮儀議論文 篇5
一、不要自視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別人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不要把自己當領導,當別人不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當領導,權力是一時的,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
二、不要盲目承諾
言而有信。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獲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獲命運——習慣造就一個人。
三、不要輕易求人
把自己當別人——減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別人當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別人當別人——尊重獨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當自己——珍惜自己,快樂生活。能夠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是圣者賢人。
四、不要強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人生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回歸自然。
五、不要取笑別人
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它另一樣東西,學會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
六、不要亂發脾氣
一傷身體,二傷感情,人與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聲中來,哭聲中去。千萬注意,自己戀戀不舍,而別人早就去意已決,人生應看三座山:井岡山普陀山八寶山,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事風平浪靜;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七、不要信口開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一種成熟
八、不要小看儀表
撒播美麗,收獲幸福,儀表是一種心情,儀表是一種力量,在自己審視美的同時,讓別人欣賞美,心靈瑜伽——調適、修煉、超越。
九、不要封閉自己
幫助人是一種崇高,理解人是一種豁達,原諒人是一種美德,服務人是一種快樂,月圓是詩,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十、不要欺負老實人
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心理健康,才能身體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