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端午節活動方案(精選5篇)
中學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1
大量涌入的外來思想文化,急劇轉型的社會環境,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等,對學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必須廣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自強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端午節是民俗節慶之一,以此為載體,開發并運用民俗節慶中的教育內容使學生懂得要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教育目的
學生了解端午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端午節相關活動的自覺意識.
學生通過參加端午系列活動,增強民族意識,升華愛國情感.
學生通過對中韓兩個端午節比較,提高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意識.
活動意義
端午節是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端午節食粽"蘊含著人們對屈原所代表一種中華民族高尚的人格的追求;"端午節龍舟競渡"展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運動精神和力爭上游的民族豪情;而"端午節插菖蒲,插艾蒿,喝雄黃酒"等習俗則表達了一個多民族國家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愿景,也彰顯出一種熱愛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懷.我校借助端午節開展系列專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崇尚自然,強身健體,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銳意進取"的民族精神.
實施過程
(一)準備工作
召開會議,告之專題活動主題,討論如何開展活動并分配任務
準備相關資料和制作活動需要的道具
出一期相關內容的黑板報
召開第二次班干部會議,檢查專題活動各環節落實情況
(二)活動流程
一,預備環節:
端午古詩詞吟誦.
端午節,一個充滿文化傳統的節日,有太多遷客騷人為之傾倒,為之稱頌.對端午節詩詞的吟誦有助于學生走進端午,親近端午,感受端午的文化氣氛,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
二,正式環節:
1,主人公jacky登場,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交代身份.(海外僑民第三代,趁回國探親的機會回故鄉探訪故鄉的端午節.)
2,主人公聽說的四個端午節起源:
曹娥小品(見附件1)
楊震小品(見附件2)
屈原小品(見附件3)
勾踐小品(見附件4)
讓學生觀看小品并對小品的真假做出評判.并有邀請的嘉賓(龍南七寸居委會的阿姨)做總結并再補充一個起源的傳說.
在四個小品中,除了楊震這個小品,其余都是真的,再給同學補充兩個起源的傳說,一個是為了紀念清官——陳臨,而不是楊震.另一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軍事家,謀略家伍子胥.這五個傳說分別代表了中華民族所倡導的對祖國的忠義,對父母的孝順,為官的清廉,成就事業的智慧以及困境中的奮勇.
3,端午節民俗傳統大討論:
我們學校學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請他們交流各自家鄉過端午的風俗習慣,其中穿插以下環節,總時間約為25分鐘.
(a)包粽子:比一比哪個班的粽子包的又好又快.
時間:5分鐘
人員:每班兩人
評委:居委會阿姨
(b)做香袋:教主人公做一個,大家一起動手做.
時間:約5到8分鐘.
人員:每班兩名代表上臺教主人公,其余同學在原位自行制作.(來賓參與互動制作)
結果:展示制作成果.
(c)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大阿福額頭上畫一個王.
時間:約2到3分鐘
人員:jacky
結果:介紹民間曾經流傳過的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
中學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突出緬懷愛國詩人屈原、推崇熱愛祖國、求索創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主題,舉辦詩會、歌會、經典誦讀等主題活動和龍舟賽等活動,增強人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
二、活動內容
1、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以緬懷愛國詩人屈原、中華經典詩文吟誦、新創詩歌朗誦等形式,在機關、社區、企業,特別是大中小學中廣泛開展以端午節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歌曲演唱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
2、廣泛開展“包粽子、賽龍舟”等群眾性民俗文化活動。深入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舉辦包粽子、佩香囊、祭奠屈原、賽龍舟等具有中華傳統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讓人們在參與中體驗節日民俗、感受節日傳統。
3、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以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依托各類志愿者隊伍,在端午節期間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特困家庭等為重點,開展關愛他人志愿服務活動。以文明禮儀普及、公共場所文明引導、文明交通引導、文化體育、網絡文明傳播等為重點,開展關愛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以普及環保知識、保護山川河流、植樹造林為重點,開展關愛自然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和諧友愛的節日氛圍。
4、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結合端午節“懸艾葉菖蒲、灑掃庭院”的民俗習慣,和《武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深化“做文明有禮武漢人”宣傳實踐,組織開展“周末清潔家園”活動,美化城鄉環境。結合“讀書之城”建設和“文明餐桌行動”,引導廣大市民養成讀書學習之風,倡行文明公約,爭做文明使者,普及文明新風。結合文明禮儀教育,廣泛開展優良家風家訓傳承活動,傳衍長幼有序、上慈下孝等優良家風。
三、有關要求
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各部門要把開展端午節系列群眾性民俗文化活動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觀的有力抓手,精心組織實施。要把歡度傳統節日活動與文明城市建設“十大工程”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武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結合起來,與“學雷鋒志愿服務”結合起來,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精心組織、設計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活動項目,培育一批優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提升全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形成濃厚的節日氛圍。
中學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3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過傳統節,共中國情”__中學全體師生端午節校園活動策劃如下。
一、準備限量小禮品
向各班派發端午節海報,普及端午知識,派發端午節禮品。
其中包括:包粽子的方法學習紙條一張;小粽子一個;端午節賀卡一張,香囊艾葉菖蒲適量。以班級為單位每班派發若干份,讓同學們在端午收到驚喜,感受驚喜,從而加深同學們對于端午以及其他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認識,給端午增光添彩。
二、端午節知識競賽
過端午,端午知識當然必不可少,我們準備收集一些關于端午的小常識,編集成海報,一份張貼于校門口,另外以班級為單位分發,讓同學們過端午,知端午,過一個充滿知識趣味的端午節。以搶答的方式對端午節進行知識問答,答對題數最多者可獲獎品——粽子一個。
三、端午節問卷調查
根據海報編10道左右關于端午知識的知識問答題,在全校師生范圍內進行調查,看看大家對于端午知多少,也可以由此向同學們普及端午知識。
四、號召有條件的同學端午觀看賽龍船慶
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顒,也是一項體壇盛事!
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劃向終點。
去看一次賽龍舟?粗恢е堉墼诤嫔霞て饘訉拥乃,鼓聲震天,激動人心,槳手們以整齊劃一的動作推動龍舟矯健地前行,似一條條真龍欲一躍而起,情不自禁的跟著龍舟的節奏心潮澎湃,那是民族的力量在激揚。
五、自制粽子
端午的主角粽子在東漢就已有出現,但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從前的粽子是以粟為主要原料,不添加其余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有用白粽子、小棗粽、豆沙粽、八寶粽、雞肉粽、鮮肉粽、椒鹽豆粽、蓮蓉粽、栗蓉粽、咸肉粽、蛋黃粽等。親手用翠綠的粽葉包裹好一顆顆米粒,再用繩子扎起所有的祝福與希望。過去,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讓屈原免受魚兒的傷害,寄托他們對一個偉大的靈魂的哀思與紀念。在學校,可以利用社團活動時間,讓同學們跟著指導老師學做粽子,知道粽子的原料和做法。聯系好廚房的師傅,包好的粽子可以提前作為端午節的小禮品之一,送給同學,尤其是住在宿舍的同學們。
六、留下懸艾葉菖蒲,配香囊的風俗
端午在班級或者家中門上插一束艾菖蒲葉,配一個香囊,為自己祈福,保佑平安,也祝愿災難中的人們早日振作,重建起美麗的家園。讓每一個節日在中國人的心中扎根,讓中華民族的精神不斷延續。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有傳統,也有創新,在普及端午知識的同時,也倡議師生向勇士們學習,端午是民族的節日,在端午我們為自己的英雄而驕傲,為我們的民族而自豪!
中學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4
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我班將于端午節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F將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動目的
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抒發愛國主義情懷為主題,以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為載體,不斷深化“中國夢”學習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幸福生活,增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感。
二、活動時間
_月_日至_月_日。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節慶民俗文化活動。結合端午節的特點和內涵,組織開展“粽葉飄香”包粽子比賽、觀看龍舟比賽、端午歌謠傳唱、織香袋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端午文化的獨特魅力;依托“班會”組織端午節民俗講座,開展以愛國名著、傳統經典為主要內容的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用心體會端午節蘊涵的意義,激發愛國愛鄉情懷。
2、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端午節期間,積極組織學生志愿者進社區、進鄉村,開展村居清潔、節日慰問、助殘愛幼等志愿服務,為留守兒童、貧困生、孤寡老人、殘疾人士等送去慰問金、粽子等,陪他們共度端午佳節。
3、開展校園灑掃活動。從科學角度分析懸艾草、掛菖蒲、佩香囊、飲雄黃酒等端午傳統習俗,普及日常衛生保健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校園大掃除,整理個人衛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
4、制作節日小報。積極組織學生將端午節的內涵、民俗及參與端午節活動的感悟制作成節日小報,并開展節日小報評比和展示活動。
四、活動要求
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把端午節主題活動與“中國夢”學習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的活動項目,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的形式和載體,體現人文關懷,倡導文明新風;全部活動過程確保安全、有序開展。
中學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5
一、隊會目的:
通過在“龍騰端午,情系災區”主題隊會,提高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認識到我國領導人以人民利益為重,重視人民生命的品質,并讓學生認識到祖國賦予自己的使命,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要承擔起建設祖國大業的重任,就要立足現在,努力學習,用知識和科學武裝自己,為國家的富強、昌盛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前期準備:
1、抗震救災中的感人事跡,我國領導人在地震發生時第一時間所作出的反應以及在賑災過程中,我國領導人以人民生命為重,不惜一切代價救助民眾的義舉(PPT)
2、同學們在賑災中的照片(PPT)
3、主題小報、手工作品詩歌創作、美術作品、快樂游戲的照片及總結
4、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情況
5、一年級災區小朋友的情況介紹
6、學生將端午節制的粽子和香囊送給一年級災區小朋友的活動感言。
三、主要議程:
1、作品展示(主題小報、手工作品詩歌創作、美術作品——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讓學生交流自己在創作組品時的想法以及對端午節的認識):
2、快樂游戲活動照片及感受(兩位同學發言——一位獲勝隊的代表,另一位失敗隊的代表)引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重要性,從而引出本次抗震救災中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壯舉
3、PPT展示抗震救災中的感人事跡,我國領導人在地震發生時第一時間所作出的反應以及在賑災過程中,我國領導人以人民生命為重,不惜一切代價救助民眾的壯舉,最后,我們能得到國際的一致贊賞,并獲得抗震初步勝利,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提及堰塞湖決堤危機還存在,抗震官兵還在第一線,還要有一定的危機感。最后,隨機請兩位同學談一談他們的觀后感
4、同學們在賑災中的照片(PPT),并請一位同學在展示照片的同時,講述本中隊在賑災中的好人好事,從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引導學生們應當力所能及地幫助災區小朋友
5、引出我校在民政局的安排下,也接納了一位一年級災區小朋友,并簡單介紹她的情況
6、學生將端午節制的粽子和香囊送給一年級災區小朋友的活動照片展示,并請一位同學談一談贈送過程的感想
7、輔導員總結、寄語:希望同學們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能認識到自己的使命,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要承擔起建設祖國大業的重任,就要立足現在,努力學習,用知識和科學武裝自己,為國家的富強、昌盛而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