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工作計劃 > 個人工作計劃 >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精選6篇)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2023-05-22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精選6篇)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1

  一、 指導思想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為習慣和節儉習慣,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中學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八榮八恥”觀、校紀班規,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范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指導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八榮八恥”觀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引導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贊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占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于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致;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范;

  ⑨培養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涂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五、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丑”。

  1、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絡,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

  3、把行為規范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管理。

  (二)開展主題班會,落實“行”的要求。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2、利用晨會、班會課提問學生進行考核。

  (三)開辟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并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2

  一、 指導思想

  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為習慣和節儉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中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與管理機制,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5.積極開展養成教育示范校創建活動。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八榮八恥”觀、校紀班規,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范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指導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通過激勵評優樹立典型,帶動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科學發展觀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引導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贊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占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于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致;

  ⑦學會先復習后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范;

  ⑨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涂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五、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丑”。

  1、健全學校、年級組、班級管理網絡,發揮各年級自主管理功能,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隊、思品、周會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三別”、“四帶”、“五無”。“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墻壁無腳印,出言無臟話。

  3、把行為規范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每月第一周召開一次班主任會議,明確教育主題,安排當月工作,提醒班主任應注意的問題,突出重點,明確目的。

  (二)組織各種班隊活動,落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健全廣闊的共青團活動陣地,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鉤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鉤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鉤來。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么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么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堅持周一下午班會制度,總結上周本班養成教育工作情況,安排本周工作。

  3、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辦好學校廣播站、學校宣傳欄、宣傳櫥窗等宣傳陣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

  4、寓“中學生常規”訓練于各種活動之中。共青團活動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學校隊活動,是訓練學生行為規范的好時機,活動中要求學生排隊出場、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紙屑、認真聽講、有禮貌地鼓掌致謝。

  (三)開辟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并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隊員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3、設立校外教育輔導站,通過參觀訪問教育基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五愛”情感,從而推動學生自覺履行道德義務。

  (四)平時加強檢查督促,強化“意”的訓練。

  制訂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干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并將情況及時記錄。值周值日人員要認真做好每天的檢查、評比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抓起,把行為規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2、每天對各班的衛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出勤、就餐、就寢等情況進行督查和評比,充分發揮“文明監督崗”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行為規范優秀班級”、“校園之星”評選制度:每個月,根據學生日常的表現,通過自評、小組評、班主任推薦、學校確定等方式評選出“校園之星”。并根據本月檢查評比情況,評選出“行為規范優秀班級”。學期結束再從每月的“行為規范優秀班級”中評選出本學期的“文明班級”。這樣,把學生個人的行為表現與班級集體的評優結合起來,使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處于集體的輿論監督下,使學生能比較自學地遵守規范。

  (五)全面做好養成教育“三進”工作

  一是“進課程”。依據晉城市教育局編寫的養成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養成教育校本課程,相互補充,相互配合,落實好課程的要求、目標和任務,建立長效機制,并認真做好階段性總結。

  二是“進課堂”。課堂教學時學校教育的主渠道,養成教育是課堂教學中各學科共同承擔的一項教育任務。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目標制定中都要有養成教育訓練點,真正把養成教育的要求落實到每一節課。

  三是“進活動”。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必須有道德的滲透,經常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正是產生情感的重要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學自己渴望學的知識,做自己高興做的事,張揚個性,養成習慣,健全人格。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在新的學年里,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從小事抓起,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根據本班情況,制定養成教育計劃。?

  二、工作目標

  在以往抓養成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環境衛生、文明禮儀,學習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樹立良好校風。使班級在衛生習慣、文明禮儀、學習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有更大的進展。

  三、實施計劃

  (一)、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飯前便后洗手。

  2、清潔區和教室每天要清掃干凈。

  3、保持桌椅的干凈整潔,定期整理課桌和清理書包。

  4、不在墻壁上亂貼、亂寫、亂畫。

  5、愛護環境,不在校園及公共場所亂扔亂拋果皮、紙屑、垃圾。

  (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1、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請、謝謝、您好、再見、對不起” 等禮貌用語。

  2、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3、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4、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得喧嘩。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險的游戲。

  5、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哄、不嘲笑。

  6、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線和順序?不插隊、不推搡?不爭先恐后,上下樓梯腳步要輕,右行禮讓。

  7、認真做好課間操、眼保健操,姿勢正確。

  8、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能自覺鍛煉身體

  (三)、學習習慣養成教育

  1、課前要預習,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提倡記課堂筆記。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3、上課坐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4、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于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5、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認真完成。

  6、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致。

  7、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范

  四、工作措施

  1、學生成立文明“稽查小組”,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2、將“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納入班級月考核。

  3、積極開展相關活動,促進“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

  4、家校聯手。。指導和督促家長從自身做起,配合學校共同抓好對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齊抓共管的局面。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重視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工作,把養成教育擺在首要位置,長期進行下去。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4

  一、 指導思想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為習慣和節儉習慣,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中學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八榮八恥”觀、校紀班規,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范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指導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八榮八恥”觀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引導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贊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占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于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致;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范;

  ⑨培養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涂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五、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丑”。

  1、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網絡,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會、晨會等時間,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

  3、把行為規范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管理。

  (二)開展主題班會,落實“行”的要求。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2、利用晨會、班會課提問學生進行考核。

  (三)開辟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

  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并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5

  一、 指導思想

  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為習慣和節儉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中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與管理機制,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5.積極開展養成教育示范校創建活動。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八榮八恥”觀、校紀班規,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范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指導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通過激勵評優樹立典型,帶動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科學發展觀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引導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贊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占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于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致;

  ⑦學會先復習后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范;

  ⑨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涂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五、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丑”。

  1、健全學校、年級組、班級管理網絡,發揮各年級自主管理功能,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隊、思品、周會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三別”、“四帶”、“五無”。“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墻壁無腳印,出言無臟話。

  3、把行為規范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每月第一周召開一次班主任會議,明確教育主題,安排當月工作,提醒班主任應注意的問題,突出重點,明確目的。

  (二)組織各種班隊活動,落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健全廣闊的共青團活動陣地,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鉤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鉤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鉤來。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么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么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堅持周一下午班會制度,總結上周本班養成教育工作情況,安排本周工作。

  3、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辦好學校廣播站、學校宣傳欄、宣傳櫥窗等宣傳陣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

  4、寓“中學生常規”訓練于各種活動之中。共青團活動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學校隊活動,是訓練學生行為規范的好時機,活動中要求學生排隊出場、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紙屑、認真聽講、有禮貌地鼓掌致謝。

  (三)開辟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并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隊員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3、設立校外教育輔導站,通過參觀訪問教育基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五愛”情感,從而推動學生自覺履行道德義務。

  (四)平時加強檢查督促,強化“意”的訓練。

  制訂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干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并將情況及時記錄。值周值日人員要認真做好每天的檢查、評比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抓起,把行為規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2、每天對各班的衛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出勤、就餐、就寢等情況進行督查和評比,充分發揮“文明監督崗”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行為規范優秀班級”、“校園之星”評選制度:每個月,根據學生日常的表現,通過自評、小組評、班主任推薦、學校確定等方式評選出“校園之星”。并根據本月檢查評比情況,評選出“行為規范優秀班級”。學期結束再從每月的“行為規范優秀班級”中評選出本學期的“文明班級”。這樣,把學生個人的行為表現與班級集體的評優結合起來,使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處于集體的輿論監督下,使學生能比較自學地遵守規范。

  (五)全面做好養成教育“三進”工作

  一是“進課程”。依據晉城市教育局編寫的養成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養成教育校本課程,相互補充,相互配合,落實好課程的要求、目標和任務,建立長效機制,并認真做好階段性總結。

  二是“進課堂”。課堂教學時學校教育的主渠道,養成教育是課堂教學中各學科共同承擔的一項教育任務。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目標制定中都要有養成教育訓練點,真正把養成教育的要求落實到每一節課。

  三是“進活動”。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必須有道德的滲透,經常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正是產生情感的重要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學自己渴望學的知識,做自己高興做的事,張揚個性,養成習慣,健全人格。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篇6

  一、自主活動方式:

  1、宣講《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實驗小學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內容和標準。

  2、全校各班級統一形式,建立自主管理與習慣養成相結合的爭星陣地(加上習慣方面,細化)。

  3、值周、衛生根據具體情況,每周養成一個或兩個習慣,加強微格訓練。

  4、通過評比“習慣示范班”為各年級、各班級提供展示平臺。

  5、通過調研和習慣培養研討會,逐步完善習慣培養策略,解決存在的問題。

  6、學校將通過晨會、班會、班隊會、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講話、板報、主題教育活動等,加強養成性教育,糾正和矯正不良的習慣。

  二、工作要求:

  每位教師從自身做起,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各司其職、各司其責。班主任要做好課前規范學生習慣的準備工作,課后及時總結教育。科任老師在自己課堂上負起教師的職責。班主任和科任做好雙向溝通,及時反饋,形成合力。

  三、具體做法:

  (一)、制定明確規范,強化日常訓練。為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該校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研究制定出了《小學學生進校一日常規》,從學生的進校、上課、課間活動等各個方面、各個時段都做了具體的要求和規范。同時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要求邊訓練邊記憶,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求不光從思想上深刻認識,更要求在行動上落實,并由各班的監督員進行監督,形成量化管理細則。行為規范是學生訓練的基礎,各班以條文形式呈現給學生并懸掛張貼上墻,使宣傳教育深入每個學生心中。

  (二)、借助榜樣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特征的關系,他們的模仿性很強。如果能通過榜樣把道德標準人格化,使少年兒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現實性的范例中獲得難忘的印象,就會對少年兒童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和導向作用。

  1、師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學生最愛模仿老師,老師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鑒于此,該校要求每一位老師謹言慎行。特別是對教師的言談舉止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從認真守時、文明守法、誠實做人等各方面給學生做出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們得首先做給學生看;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老師們也堅決不能做。比如說課前準備,全校的每一名老師都能做到提前三分鐘到教室前等候,這樣,所有的學生也從來沒有上課遲到的現象。學校里的每一名老師服裝整潔、大方得體,學生們就沒有穿奇裝異服、留怪發型的。實踐證明,師長的示范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2、開發課程資源,樹立典范。該校有效地利用品社、語文教材中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涵,在智育的同時,不忘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美育。眾所周知,中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經典著作中有許許多多生動鮮明的教育形象。該校開展的古詩文誦讀活動讓學生從《三字經》、《弟子規》等一系列經典中汲取到了榜樣的力量。

  3、創設教育情境,注重環境熏陶

  首先,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應重視創設適宜的環境,不給予重復不良行為的機會。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班風,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和無言的命令,長期約束、陶冶和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對集體成員發揮著經常性的教育影響,使人經常處于一種奔放的氣氛感染中,于不知不覺中受著感染和同化,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在這所學校,你會發現從校長到每一名老師到每一名學生都會自然地彎腰撿起地上的一片小紙屑,這就是環境熏陶的結果。

  其次,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屆時,學校都會組織學生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四月是革命傳統教育月,對學生進行“先烈活在我心中”的教育;五月是勵志了學月,對學生進行“他人在我心中”的教育;六月是健康成長月,對學生進行“祖國在我心中”的教育;使愛國主義教育深入每一名學生心中。

  另外,該校特別重視發揮各種宣傳平臺的作用,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墻報、板報都成為加強養成性教育,糾正不良行為習慣的陣地。從而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了“以好習慣為榮,壞習慣為恥”的良好氛圍。

  4、爭取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家校共創育人環境。學校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老師和家長交流互助,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做到齊抓共管。

  四、習慣養成教育評價方法

  (一)評價細則

  講道理:學校講,班主任講,讓學生明白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明白養成好習慣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反復訓練:習慣的培養是不能單靠說教的,要靠嚴格的訓練。訓練過程中重要的四個字:嚴格、反復,要翻來覆去,沒完沒了地進行訓練。好的習慣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形成的,如讀寫姿勢正確一項,就必須每次寫字都要提醒學生坐正立直,堅持很長一段時期,反復訓練,慢慢的孩子就養成了好習慣。不能企圖只提醒兩三次學生們就能做好。

  教育活動:是載體,是動力。學校和班級要有計劃有組織的在不同時間段多渠道、多種形式的開展競賽活動。

  抓好“三個常規”(一日常規、紀律常規、衛生常規)一天一檢查,“四個規范”(語言、行為、儀表、環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教師、各任課教師)共同目標,“三條渠道”(學校、家庭、社會)相溝通。

  (二)、評價方法

  根據評價細則,養成教育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學生評價、班級評價。

  學生評價:以貼“紅星星”作為評價形式,采取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四種形式,以學生完成分解目標評出學習習慣星和行為習慣星。

  班級評價:班級以“星級班”作為評價形式,根據學生的評價結果評出本班為幾星班級。如:全體學生都得到雙一星,該班為“一星級班”,以此類推。

  五、良好習慣養成應注意的問題

  高度重視,常抓不懈。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不是靠某個人就能辦好的,它需要學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齊抓共管。它也不是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高度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把習慣養成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建立長效評比機制,促進工作長期開展。要建立周例會通報制度,將習慣養成作為重要內容每周一次情況通報,并通過各種比賽活動,進一步調動教師、學生的積極性。

  目標要一致。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注意橫向和縱向之間的聯系,各方面要協調一致,班級的要求與學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課教師的要求與班主任要一致;低年級與高年級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與學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則的話,學生就會無所適從。

  師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兒童的行為是從模仿開始的,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時時處處為學生做表率。作為教師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習慣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壞習慣需要矯正。

  習慣養成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要認真總結以前的經驗和做法,根據新時期的要求和學校實際,進一步發展完善教育方案,創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孩子受益六十年”,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小結

  學生的養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要在工作中一點一點去做,我要努力培養他們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將來能夠適應新的環境打下基礎。

2023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2023-2024學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通用6篇)

    一、 指導思想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行為習慣和節儉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中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

  • 小學生養成教育計劃(通用6篇)

    一、自主活動方式:1、宣講《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實驗小學習慣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內容和標準。2、全校各班級統一形式,建立自主管理與習慣養成相結合的爭星陣地(加上習慣方面,細化)。...

  • 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通用6篇)

    指導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教育內容,結合我校辦住宿實驗班的特色繼續把以少先隊活動為載體,以爭創優秀班集體活動為導向科研課題作為科研內容更加深入的開展下去。...

  • 2023年小學六年級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精選4篇)

    一、 指導思想養成教育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開創我校養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

  • 2022年小學六年級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精選5篇)

    一、指導思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開創學部養成教育的新局面...

  • 2022-2023學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精選9篇)

    一、指導思想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在新的學年里,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從小事抓起,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 2020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在新的學年里,學校要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從小事抓起,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 2020年小學六年級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對于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養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帶來關于20xx年小學六年級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的內容,希望能...

  • 2020-2021學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中學開展養成教育工作是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那么學校的工作計劃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帶來關于20xx-20xx學年中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

  • 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范文(通用4篇)

    一、基本情況:本班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6人,班級安全紀律管理難度較大。此外,多數學生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個別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很多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

  • 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精選3篇)

    一、指導思想養成教育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開創學校養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進...

  • 小學生養成教育工作計劃范文(精選5篇)

    一、指導思想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于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

  • 小學生養成教育2023年工作計劃范文(通用5篇)

    一、指導思想:本期我班的工作將繼續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學校懂禮貌、守秩序、負責任、有愛心的12字育人方針為重點,以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和少先隊大隊部工作計劃為依據,以培養學生學習、紀律、衛生為目標;以班隊會和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

  • 小學生養成教育2023年工作計劃(通用5篇)

    一、指導思想:葉老先生曾這樣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俗話說:習慣成自然。...

  • 小學生養成教育2022年工作計劃(精選7篇)

    一、指導思想:本期我班的工作將繼續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學校懂禮貌、守秩序、負責任、有愛心的12字育人方針為重點,以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和少先隊大隊部工作計劃為依據,以培養學生學習、紀律、衛生為目標;以班隊會和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

  • 個人工作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东阳市| 深水埗区| 耒阳市| 孝感市| 本溪| 阿拉尔市| 克东县| 防城港市| 乌兰浩特市| 昌乐县| 上蔡县| 宜兰市| 鄢陵县| 前郭尔| 江永县| 都昌县| 罗山县| 磐石市| 巴楚县| 北海市| 五峰| 隆林| 宜阳县| 南江县| 盐城市| 前郭尔| 依安县| 蒙自县| 高淳县| 桐柏县| 原平市| 仁怀市| 邮箱| 常熟市| 西吉县| 芜湖县| 寻甸| 太康县| 宜昌市|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