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言(通用5篇)
讀后感言 篇1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鐵嶺人,不過提起自己的家鄉我還有些慚愧。因為自己對家鄉的了解很少,只知道它是趙本山口中的“較大城市”,最近我讀了《鐵嶺歷史與現代文明》一書,使我收獲頗多,我為自己是一名鐵嶺人而感到無比自豪。
鐵嶺之地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左遼河、右柴水,如錦帶環城。城中拔地而起的龍首山是遼寧省風景名勝保護區,龍首山上的古建筑慈清寺更是重點保護文物。龍首山地處城區,其勢如騰龍昂首,蜿蜒迂旋約五公里。古剎亭臺綴于山巔,蔥蔥林木遍于壑谷,山川幽秀,氣象崢嶸,為鐵嶺平添秀色。
鐵嶺之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鐵嶺以其雄厚的農業資源、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強大的電力工業,被譽為“遼北糧倉”、“能源之城”。鐵嶺還是一個英才輩出之地,歷史上出將帥數十人,進士數十人,足堪人文大關;更有譽冠中外的時之驕子,如明太傅李成梁、指畫大師高其佩,續寫《紅樓》的高鶚,勇冠三軍的僧格林沁、文學大師端木蕻良,還有現今人人皆知的趙本山、閆紅、孫福明、李卓等。數不勝數的鐵嶺名人,使每一位鐵嶺人為之動容,為之驕傲。
鐵嶺之城魅力水城、別樣精彩。為加快城市步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鐵嶺新區屹立而起。這里是中國第一個以河為城市中軸線的城市,依遼河、騎凡河,跨天水河,擁如意湖,望蓮花湖,形成“兩條碧水穿城過,十里湖山盡入城”的江南水鄉秀色。蓮花湖_北方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夏日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泛舟湖上,楊柳含煙,令人心曠神怡。造型別致的水上圖書館是人們讀書學習的好去處,偌大的湖邊廣場是人們休閑健身的好地方。高聳的政府大樓、繁華的商業樓盤、設備一流的學校、環境優雅的住宅小區,構成了新鐵嶺一道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
作為一名鐵嶺人,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加倍努力的學習,不斷增長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長大后去建設自己美麗的家鄉,讓自己的家鄉更加輝煌。
讀后感言 篇2
最近觀看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跡,看著那一幕幕動人的畫面,聆聽著他們感人的事跡,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被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跡深深感動的落淚了,真的,他們給了我太多的感動,我為我們教師隊伍中有這樣的教師而感到自豪驕傲。
首先我感動于他們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的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們都是凡人,他們也有妻子兒女,有生活的各種牽絆,當面對生活的種種誘惑也有內心的掙扎,但是當面對那一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們毅然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書育人,堅持一年兩年不困難,難得的是他們這樣做了一輩子,他們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護著知識的家園,這物欲橫流的當代社會,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撰寫者傳奇。
其次我感動于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說他們把自己能夠奉獻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好多老師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養家糊口的錢,都接濟了自己的學生。陳銀玉從教30年來,她教過的學生多達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學,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兩個兒子,雖然品學兼優,卻因為家庭的貧困,不得不含淚輟學。也因為貧困,她雖然身為教師,利用課后或者周末的時間,背上背簍,走村串寨,撿拾垃圾,借“收破爛兒”養家糊口,接濟貧困學生。為了自己的學生,放棄了自己兒子的上學機會,看完這段事跡令人痛心,也令人動容。
我還感動于他們對學生最真誠的愛。有些偏遠山區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這些教師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的爸爸和媽媽。有些老師身染重病,但為了自己的學生,不肯放松一刻,是老師對自己學生深深的愛支撐著他們飽受病魔折磨的身軀,繼續教書育人。謝華芝老師做了一個宮瘤手術,為了不耽誤學生功課,她不顧大家勸說,刀口還未拆線,就回到了學校,傷口疼痛直不起腰來,她就坐著為學生上課,大家看了都心痛。由于沒有得到很好休息,她的體質下降,時隔半個月又一場重病——傷寒降臨到她身上,她再次住進了醫院。可沒過幾天,又見她到了教室,找學生談話,看大家上課。她雖不是學生的母親卻勝似母親。
同樣身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向“最美老師”學習,學習他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始終不渝的頑強意志。學習他們把自己置之度外,心中只裝著學生,為孩子帶來無限希望。學習他們不為名不為利,默默奉獻于黨的教育事業,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人民教師。
讀后感言 篇3
讀完閭丘露薇的>,早在網易的博客上就有看到了閭丘為這本書寫的序,今天意外看到,便拿了一本書坐下來細細閱讀!打開書后便很難合上,七年多前,05年看她出版的第一本書,那時的自己還是一個女孩,她的書帶給我一片全新的世界,包括對記者,對傳媒,對鳳凰衛視的了解,非常的佩服她,甚至于一度想加入鳳凰,那怕是進鳳凰里面做個清潔工都是愿意的!冷靜下來,才發現,喜歡是一回事,適不適合又是一回事!七年多以後的今天,再來看她的書,書中有很多地方是讓我身受同感.
書中的第五頁:在過去的七年里,我曾經苦苦抗拒"戰地玫瑰"這個標簽,終于有一天,我想通了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標簽是別人給你的,不管你接受還是不接受,它都會在那里.但是做一個怎樣的自己,是不是去迎合標簽,這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所以我接受 了它,然后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繼續自己所有的努力,這其實就足夠了.
七年后的我至今還是沒有看開這一點,學不會坦然去接受別給我的一些標簽,看完后似乎也在想是時候要學會去坦然面對別人賦于你的稱號,那僅僅是一個稱號而已,真的不用太在乎這個稱謂.
書中第25頁,二十歲之前不憤青,,一輩子就廢了,三十之后還憤青,一輩子也廢了.想到生活當中的一個朋友,十多年就認識的,
他是一個標準的憤青,滿腔怨憤,直到前幾年他已為人父,還是像十多年前一樣的憤青.看他的博客,對現實種種的抱怨和訴控還有不滿,終于還是忍不住的問他:你什么時候才能接受現狀不做憤青,有沒有想過自己這樣的情緒會帶給孩子帶給你的家庭?終于他自己也意識到這點,如果他早點知道這句話,我想他會比現在更幸福吧!
書中關于情感這一篇,閭丘談到新移民到香港過的那段日子的感覺,我是深有同感,自己同樣也有過那種感覺,身上背負著千斤重擔,每天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每天早上醒來時都會在心里不停的嘆氣,但又不想讓身邊的人覺察到. 同樣在看完這一篇我才明白,并不是每個話題都適合與另一半分享,有些問題在對方眼里覺得這根本上算不上是一個問題,是我自己在自尋煩惱.所以有些話題還是留著與自己的姐妹淘分享吧!
關于愛情這一篇有這樣一句話:要先愛自己,才能夠更好地愛別人!如果不能夠善待自己,又如何知道去善待對方. 如果愛一個人,除了愛優點,也要愛他的缺點.要改變的是自己,如果真的想要和對方在一起,就應該學會妥協. 對于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剛結婚的時候,因為自己年輕氣盛,覺得老公對自己的好是那么的理所當然,我也是那么的心安理得接受著老公對我的疼愛及包容.隨著時間的推移,才發現自己這樣的'行為感覺可恥和可笑.但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是我的成長過程,至少我現在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現在的自己再與身邊的人相處時開始學會改變自己,為了家開始學會妥協及包容.
第6部份,關于婚姻這一篇,原文:我覺得:婚姻的維持是要付出代價的.一個人不可能獲得所有的東西,卻又希望什么都不付出.婚姻如有夫妻雙方在經營一個倉庫,大家要往里面存放東西才有東西可取,如果大家都是只取不放,試問會又有多少東西可取?
還有一段話我也是非常的認同:我會告訴我的孩子,其實真的應該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這種門當戶對不是指他們的家庭門第,金錢等,我所說的門當戶對,是指兩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接近.如果有了這樣的基礎,兩個人在面對生活和選擇的時候,往往能夠互相理解.
在我的身邊就一對這樣的夫妻,女孩從小在小康生活中長大,男孩家境是中下那種,兩人結婚當初兩家都不同意,這樣的反對更加促進了這對年輕人的結婚的想法還是結了.婚后的生活,女孩會覺得要買的生活用品,買好點,用得時間比較久,并且也好用,但男孩會覺得這是生活消耗品,買普通的就好,打個很簡單的比方:炒菜用的鍋.女孩覺得買好些的用起來方便并且使用時間更長久些,如果買個便宜的用兩下壞了又要重新再買,算下還不如買個貴點的鍋更合理.但男孩不這樣想,這只是炒菜的鍋為什么要買這么貴,能用就算了. 女孩聽從了男孩結果買回去后用不到幾個月鍋就壞了,又得重新再買. 如果兩人的價值觀差不多的話,我想這個不是一個問題,大家都能理解對方的選擇,雖然這是小問題,但是生活通常就是由這樣那樣的小事組成,時間長了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意見不合出來,問題就出來了.所以我是真的很贊同門當戶對這個說法,同樣也是閭丘這樣的意思,是指價值觀和世界觀.
再打個比方吧,我與老公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大家所受的文化背景也不一樣,他非常的喜歡閱讀,經常會轉一些文章給我看,這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有時涉及到政治時,兩人的問題就出現了,去年日本發海嘯,他轉載一些網上的文章給我看,說大陸人的一些行為讓人發指,在災難面前大陸人說日本人死得好,還去酒吧歡慶,這種行為讓人發指.....沒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這個樣,我們也不會忘記以前的日本政府對中國人所做的一切.站在大家都是人類的立場來看,覺得災區的老弱病殘是那么的可憐和無助需要大家的幫助,但回頭想下日本政府所做所為,心里還是不能原諒日本政府!這個時候我和老公都力以據爭,針峰相對來辯論這件事.他說我的思想很狹隘 ,我把自己的祖國當母親但自己的國家并不把我當女兒,我當時打了這樣一個比方:祖國就好比是母親,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做得不好和不對的地方,對于這個我會選擇一種包容的心態來看待.而也有很多人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試問下那個國家沒有這類人?那個國家的政府是沒有一點問題存在的? 終于商量我們兩人停戰,不要為政治來影響到我們家庭的生活,他有他的看法,我也有我的想法,關于政治的事大家不要再做討論.
昨天寫到一半的時候有事要外出所以匆匆忙來不及編輯,也來不及附圖片就出門了!發現有很多錯別字,罪過!
讀后感言 篇4
因為寫論文要用的那本理論書北校區的都借出去了,只得長途跋涉去南校區借。在公車上的那一個多小時把閭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看完了。以前對她的印象是一個勇敢的戰地女記者,其他都不怎么了解。在圖書館偶然瞥見,隨手一翻發現寫得挺淺顯易懂的就借了回來。
題外話:現在每逢看到安妮寶貝體或郭敬明體就有點厭惡,總覺得有種裝腔作勢的感覺,不好好說話。有時候耐著性子看完還是沒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就很郁悶了,好像是遇到了蹩腳的譯文,好想狠批狂改一番。越是大師寫的東西,越好懂。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幾本散文集,劉文炳的《為了莎士比亞》,寫得通俗易懂,但是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話,一個本子收了好幾篇文章,看了前兩篇后面的就不用看了。吳興文的詩文集,果然是學者,學術味十足,還是比較喜歡他的譯作。卞之琳的話,文章里不知怎么地帶著文革時代的文氣,文章不及他的詩作好。最賞心悅目的就是王佐良了,真是寫散文的好手。
看她干練的摸樣,以為她為人一定很嚴肅正經,結果發現她和我們一樣,也聽孫燕姿,也是愛情至上,也會為了茶余飯后有談資看看八卦新聞。讓她與眾不同的是她的視野,她的較真勁兒,她的勤奮和她的豁達。書中好幾句話,我都覺得是專門給我開的偏方。她在第69頁寫道:“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有些人更是老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覺得只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就能夠證明給大家看。但是其實事情不是這樣簡單,有時候真的要經常地反省一下,當機會出現的時候,為什么總是輪到別人而不是自己,自己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上回口譯比賽時,當得知沒進最后一輪,我第一個反應是難以置信:信息沒我全的選手都進了。第二個反應是開始質疑評審的評判標準。卻一直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問題,一味地揪著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不放,不反省自己薄弱的環節。那時候還不甘心,真想拽著老師說,“再來一次,我要證明給你們看”。就像閭丘露薇在書中所寫的那樣,有時候機會來了不一定是好事,關鍵要看你準備好了沒有。我還半斤八兩就老想著得到別人的認可,現在回想覺得那時的自己實在是太可笑了,不禁為自己感到羞愧。
她還在148頁寫道:“大學四年,書反而沒有中學看得多了,時間花在了聽各種各樣的講座上。那時候來大學做演講,從來沒有受到過明星般的待遇,遇到的都是臺下那種挑戰的神情。講座的種類很多,藝術,哲學,還有企業管理,我都會去聽,我覺得,聽那些比自己聰明和有經驗的人講話,真的要好過看一本其實怎么也看不懂的書。”以后我會堅持每周六都去聽公眾講壇,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還要多讀書,這樣對事物的看法才不會只停留在表面。
讀后感言 篇5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大都市的喧囂繁華,但是卻是一個山清水秀,風光如畫的`城特別是這幾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有座山叫龍首山,龍首山修建了許多景點。有金碧輝煌的慈清寺,寬闊平坦的八景廣場,熱鬧非凡的人民公園,還有怪石嶙峋的駐暉苑。山上又新栽了許多樹木,有四季常青的松樹,高高挺立的白樺樹,還有各種各樣的果樹。如今的“母親山”成了家鄉人民娛樂休閑的好去處。柴河兩岸的面貌更是讓人耳目一新,河岸邊是一條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兩邊修建了造型優美的綠化帶。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路邊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原來臟兮兮的柴河如今變得清澈見底,河岸邊坐滿了悠閑垂釣的人們市區里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原來破舊的平房,坑洼不平的街道不見了蹤影,一個個現代化小區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新建的街道縱橫交錯,街道上車流如潮,夜晚燈火通明。
家鄉的變化真大啊!我希望的的家鄉越變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