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后感言(通用3篇)
教育培訓后感言 篇1
教師在育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勤奮好學,那教師首先以身作則,做到學無止境,要求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自己也要邊學、邊思,不淺嘗輒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學有所獲!感謝研修平臺,讓我聽到了那么多默默無聞的教育工作者,實踐探索的腳步聲;感謝網絡研修平臺,讓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懷高遠的執著尋夢人,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無限人生,無限的風景!
想想培訓的這段時間的生活,更多的是喜悅、欣慰和收獲。遠程培訓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課程標準遠程培訓讓我轉變了學習觀念,更加了堅定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遠程培訓使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感受到名師就在身邊,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課程標準遠程研修學習,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樹立了科學的教育觀。現代遠程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工作,還應是教師的事業,實施課程標準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不僅是照亮別人的“蠟燭”,更是不斷充電的“長明燈”。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擺正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形象,教師不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還是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創造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改變了傳統的援業、解惑的角色,以適應新時代的挑戰。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不能滿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為“長流水”,長流常新,永無止境,具有自我診斷、自我激勵、自我調控和自我改進學習的功能。
本次培訓研修為我們提供了各類豐富的專題講座等,使本來枯燥的學習、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而實時視頻教學更是使遠在千里的同學都能感受到課堂上課的氛圍。通過網絡,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可輕松地學習,參與網絡評論給我們增添了許多樂趣,上面不但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同學和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還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討論。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相信課改終將會結出累累碩果!
教育培訓后感言 篇2
許多同學曾關切地問過我:你為何不顧路途遙遠,選擇來中大學習啊?
是啊,對于在職學習的個中滋味,同學們的體會最深了!因此特別關照我這個來自粵北山區的同學!每次,我從“山溝溝”里出來,至少要轉3次車才能到達中大,在路途上的時間長達6個多小時,有的同學形容我“白天上課、晚上上車”!的確,為了不影響工作和學習,我基本上都是利用晚上時間趕路。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夜晚成了我忠實的朋友!不論是狂風怒吼、雷雨交加的難忘之夜,還是月光如水、繁星滿天的醉人之夜,在我眼中都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由于經常乘坐同一車次的火車,一些列車員都認得我這個背著書包的大齡學生了!
哲人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在彼岸的中山大學是我十分向往的高等學府!
今年初,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夢想,首次上網登陸了離粵北山區最近的“211”名校——“中山大學”,在瀏覽中大網站時,哲學系的一則繼續教育招生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也顧不上是業余時間,就迫不及待地撥通了聯系人呂老師的手機,沒想到,老師在電話里非常熱情地介紹了中大的情況并解答了我提出的諸多問題!通完電話,一種“此時不學、更待何時”的緊迫感油然而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在春寒料俏的時節,我走出了礦山,來到了大都市廣州,第一次踏進了中大這所著名學府,在美麗的校園里,我瞻仰了孫中山先生銅像,拜讀了中大聞名中外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后來,我順利成為了中大卓越總裁領導力雙證班(學位班)的學員。第一堂課,是中大劉靜艷教授講授的領導藝術與團隊管理!聽了感覺耳目一新!此后,中大的知名教授黎紅雷、顧乃康、李非、卓鷗、楊小強、胡興龍老師和客座教授易江、段興偉、解浩然、黃德漢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方爾加教授等相繼給我們上課,他們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和經典的案例,講述著深奧的經濟學、社會學、哲學大道理,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在課堂里閃爍著!十分精彩!老師們善于運用“分組討論”、“課堂互動”、“角色游戲”的教學方法,和我們面對面地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討!真是受益匪淺!收獲甚豐!讓人流連忘返!哲學系領導朱雪梅書記還多次到教室親切看望我們,并勉勵我們勤奮學習,令我們深受鼓舞。一年來,由于課程安排科學、有序,我們這個班已經圓滿完成了8門課程的學習,還成功地組織了對廣東溫氏集團的考察和陽光團隊戶外拓展活動,全班同學從陌生到熟悉,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班集體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老師帶”。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哲學系領導的高度重視,也離不開負責教學管理的老師們的辛勤工作!他們雙休日始終和我們在一起,常常連午餐都顧不上吃!我在和老師們的接觸中,學到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老師們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敬業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激勵著我,催我奮進!
與此同時,通過總裁班這個平臺,聚集了一大批來自“珠三角”工商企業界的精英們,大家在課余時間一起交流管理經驗,暢談發展思路,取長補短,視野在歡聲笑語中拓寬,觀念在激烈討論中更新,一張難得的人脈資源網絡正在悄然舒展。
在學習中,我盡情地享受著知識的甘露,也品嘗到了在職學習的艱辛!我從事的工作是國有企業招待所的經營管理,雙休日常常要上班,因而,每個月的集中學習和雙休日的工作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沖突!但是,我并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而退卻,我深知,學習就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令我倍感振奮的是,我所在的企業——中金嶺南凡口礦從戰略發展的高度,大力倡導“技術是根,創新是魂,人才是本,以技術企業造就未來凡口”的新理念,礦黨政領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礦長張木毅是一位資深的企業管理專家、教授級高工,當他得知我自費到中大進修的消息后,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因此,每一次,我在認真地安排好單位的工作后,總是風雨無阻地踏上了南下的求學之路!因為在職學習的不容易,所以我學會了珍惜,珍惜每一節課的學習,珍惜和老師、同學們相處的美好時光!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及測試!因為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更堅定了我勇往直前的信念,在前進的征途中,敢于直面挫折和困難,始終保持樂觀進取的心態!
每次上完課后,在北上返回單位的路上,我都會思考著如何將老師的講課內容和自己的工作進行對接,如何更好地將學到的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一年來,我在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成本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深知,這一切,主要歸功于在中大的學習!得益于理論與實踐的及時、有效的結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同學們,學無止境!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里,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博采眾長,逐步形成以基礎知識為根基,以專業知識為主干,以社會知識為補充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提升素質,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同學們,加油!
教育培訓后感言 篇3
10天來,我們相聚在美麗的福州西湖畔——福建教育學院,聆聽教授專家的指導與引領,敞開胸懷與同伴廣泛交流。在培訓中我們收獲著知識、收獲著智慧、收獲著友誼。現在,就這些天來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林藩老師以凝練的語言語重心長地訴我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找到心安的感覺,要對自己負責,因為只有對自己負責,才能對他人和事業負責,要把使命當成終身伴侶。同時他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一個全新的視覺——片段教學。他告訴我們片段教學的內容是節選完整一堂課的片段內容或部分內容,形式是面對評委或老師沒有學生,過程是節選內容的完整環節而不是部分環節。相信對我們以后的崗位練兵、教學技能競賽、職稱競聘乃至專業化發展會起到重要的的指導作用。
鮑道宏老師以默的語言和生動的互動的形式引導我們了解了“多元解讀”與“教學引導的關系,讓我們認識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科學靈活地處理好“放”與“收,做到“個性解讀”與“價值引導”相結合,尊重文本,超越文本,在多種對話中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聽了鮑老師的講座,給我深深的感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積極夯實文化底蘊,才能在課堂上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王少瑩老師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廣闊而美麗的童話世界,讓我們欲擺不能。王老師的講座喚醒了我們的童話意識,不,應該說喚醒了我們的童心,引領我們小心的守護兒童世界同時,堅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個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的人。
林莘老師的講座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只有優美生動的姿態;沒有理論闡述的乏味,只有大量鮮活的資料洋溢的趣味;展示的不僅僅是一場講座的內容,而是林老師立體的、精彩的、幸福的教育人生。林老師告訴我們要唱好語文教學的“九字經”、練好習作的“六項功”、抓牢“四項訓練”,讓語文教學充滿濃濃的語文味,滲透深深的.人文性,不要“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園。
張依芳老師的講座抓住了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目標缺失、虛化、泛化的問題。面對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現狀,我們一定要牢記張老師這句話:“課堂教學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因為只有目標明確了,我們才會自覺地、準確地描述目標并在目標的關照下選擇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發展。
專家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的培訓讓我們學到了新的知識,收獲滿滿;。今天的我們通過反思,認識到了新的不足,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明天,我們將努力學習,改變舊觀念,開拓新視野,努力鉆研,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相信這次培訓播下的知識的種子、智慧的種子、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種子一定會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并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