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退休的感言(通用5篇)
即將退休的感言 篇1
人生如夢,轉眼間還有一個多月我就是花甲老人了,將要辦理退休了,這意味著人老了。盡管是自己的身心健康,自我感到還年輕,但在人生道路上畢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將要退出歷史舞臺。年老了,就得退休,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也是無法抗拒的事實。眼下即將卸下肩頭上沉重的工作使命,進入了自己的老年時代,就如一首歌里唱的——我們意氣風發走進了新時代。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工作中走過了幾十年的時光,似乎僅是個瞬間的變化。而對一個人的人生來說,卻是生命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時光。當我們回首往事時,對這些“曾經”卻依然是“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這就是我們那一代人的理想和奉獻精神。我們這一代人是在解放時代里哺育成長起來的,雖遠不象老一輩人那樣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和艱苦歲月的錘煉,但也經歷了一段困苦年代的磨練。可以這么說,我們這一代人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艱難困苦:身體成長發育時,我們遭受了災荒與饑謹的困苦。需要長知識時還得承擔起環境苦、工作累、工資低、負擔重的現實,我們這一代人卻成了上一輩和下一輩人中承前啟后的犧牲者。回顧昨天,我們是自豪的,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無愧于那個激情的時代。看到今天,可說我們是把握了今天,我們之所以能歷經一次又一次的風風雨雨而能平靜的走過來,心情又是那樣的.塌實安穩,這正說明了我們有著良好的覺悟,有著寬敞的心胸,有著高尚的奉獻精神。這就足以讓我們這一代人感到驕傲,因為我們在那個奉獻的歲月里,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和力量,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同心同德地撐起了共和國最艱難的時期。展望明天,我將進入了老年時代,過著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日子,我感到很欣慰,擁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這也正是我彼此期盼和祝福的。
退休了,人到老了逸養天年的夕陽人生,充分享受著社會回饋給老年人的美好生活。把自己照顧好,有副好的身體,那可是至關重要的,這不但有利于自己,有利于社會,同時也給兒、媳少增添麻煩,無論是從直接和間接的意義上說,都可說是對社會是種貢獻。
我們年輕時所進行的工作和事業,那是歷史賦予給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貢獻是無條件的。當我們老了,別想著兒孫們象我們那樣無私奉獻的精神,像父輩要求我們那樣盡忠盡孝,因為今天的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可能他們比我們更苦、更累、更難,壓力更大。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子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相信社會總是不斷進步,日子總會越來越好。
人老了不但要善待自己,還要善待家人更要善待自己的老伴,我們從相識相知攜手同甘共苦走過幾十年,晚年我們老兩口相依相伴白頭偕老。孩子長大成家了,他也有老婆孩子、有自己的家像小鳥一樣飛走了。他們長的再大飛的再遠也還是自己的孩子,也免不了對他們的牽掛,祝愿他們一生平安幸福!
最后我由衷地從內心里發出:老伴、兒子、孫子他們都是我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知足者常樂。
即將退休的感言 篇2
我今年五十八歲了,再過幾年就要退休,在還沒有退休的時候也該想一想退休以后做些什么?總結一下自己這一輩子的工作做得怎樣?有沒有什么收獲,有沒有什么過錯。患得患失呢?還是有得有失?想一想自己這么多年來“人”做的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對不起別人的地方?
我想:還是先總結一下自己的工作怎樣,從1976年3月參加工作到現在,屈指算起來已是三十八個春秋,38年來我教過的學生已有上千人,絕大多數當年教過的學生現在對我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我一直要求自己一定要憑著一顆良心干工作,教學從不馬虎敷衍,把教學的事當作自己最大的事。是向農民對待自己種的莊稼那樣對待自己的學生,總想有最好的收獲。若是把學生的事沒有處理好,總是不放心,學生有了進步心里也就會感到高興。過去的幾十年,每次期末考試自己教的班級學生,考試成績大多名列全鎮第一、二名心里就感到特別高興,比贏了錢還要高興。(我不賭錢,是形容那樣的心理)幾十年從未落后過,因為我有一顆要強的心,做什么事都要做的優秀。在快到退休的(年齡)回想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做了十幾年的教學管理工作,但是從來不因為教務方面的事,就少做教學工作任務(上課)總是比別的老師教學任務重。一句話自己做任何事若是貪了便宜,自己反倒覺得心里不安。就是抱著這樣的態度工作了一輩子,現在自己感到最大的收獲是:工作得到了周圍群眾的肯定和贊許,有學生對自己的尊重和感激;特別是許多學生多年以后考取了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社會上有了出息,我自己就會感到內心的安穩和慰藉。
“教學相長”也是我的收獲,在幾十年的教學實踐中,自己不斷地學習知識也有了增長,思想境界也得到了開拓,各個方面都有了提升。另外我可從來不厭惡學生,總想著他們要向著進步的方向發展,將來在社會上有大出息。
雖然還沒有對自己的教學生涯進行盤點,但現在知道的就已經有幾位博士生、十幾位研究生,好幾百大學生幺,這就是我人生的欣慰。
回想自己在過去幾十年的教學工作中,卻有著許多辛酸和莫大的委屈,心里遇到過多少次痛苦難忘的事,那就是受到別人的壓制和欺辱。我從小是個孤兒,沒有得到任何親戚的關心,走向社會也是人單勢孤、孤立無援,別人帶你的面子,也沒任何人幫你說句公道話。想進步,人家阻止你;想入黨,人家不容許;工作再優秀,人家不欣賞;因為自己不能和別人一樣地“尊重”領導,家里窮,送不起禮。所以任何事都只能忍著小心翼翼地不敢得罪別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努力再努力,把工作做的優秀再優秀。剛參加工作時只有初中畢業的學歷,(這也是別人瞧不起自己的原因之一)后來通過努力自學考取了安徽廬江師范學校;又經過自學考取了安徽師范大學函授大專班學習三年;最后通過國家自學考試獲得了本科學歷。
這樣學歷提升了,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平時做人的底氣也就足了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每前進一步都會遭到別人的嫉恨。(這也許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中國人的東方嫉妒心吧)后來我開始不把這些人的陰毒放在心里,努力工作不斷地學習,為社會多做一些其他有益的事。(如:寫作、給地方《巢湖老年》當業余通訊員、給新四軍老戰士寫回憶錄、修家譜、寫村史、寫廟志等等)盡力地多關愛別人,比如:老年人的健康、村里鄰居的生活困難、孩子的學習進步等。現在的心境寬松多了,不和別人計較他也拿你沒辦法。
現在我的人生態度是:兢兢業業做好工作,不管別人怎樣看待,一句話凡事都做到問心無愧;其次多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多關心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心里也許會更坦然些。
平常自己做人有一個標準,就是無論和誰相處都不要讓別人吃虧,自己吃點虧不要緊。不是有一句話叫:“吃虧是福嗎?”別人幫助了你(包括親戚)一定要加倍償還。這就是說“有恩必報”,但是自己幫助了別人施恩不要圖回報;然而有仇也不要老記住,這樣的話你會活的很累,這就是我總結的個人,人生態度和觀點。
退休后的打算,即確立今后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態度:
一、保持良好心態,不要和別人計較得失,也不要記恨過去的事了;注重身體鍛煉,要樹立學習、健康、樂觀的科學健身觀念,保持身體適應生活的心理素質。(要自然、隨意一些)
二、不要有多大的物欲,追求精神愉快,多為社會和為子孫后代做一點事。要為社會倡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具體地說,寫些文章、寫地方的村史,寫家鄉的革命史,寫家鄉的遺風遺物,探秘家鄉的歷史人物等等。
三、適度地參加勞動,種瓜種菜,也可以種一些花,最好還要種糧食,做到自食其力自種自吃。爭取做到:吃得放心,玩的開心,過得舒心,對子女們要寬心,對他人要保持一顆善心,遇到老朋友還是做到知心。(但不要心思太多)
四、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促進社會進步,倡導良好和高尚的社會道德風尚,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知識作用,盡可能地為社會多做一些有利于群眾事。
五、總結人生經驗——知識積累過程和方法,怎樣取得工作和事業的成功。其中包括學習、人生進步和發展、自己親身體驗的人生道理,把他和前人的寶貴經驗結合起來梳理,寫出來供后人參考運用,對個人對社會都有益處。
六、要體諒兒女們工作的繁忙,不給他們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做。人老了要自重、要一檔,不然別人連孩子都瞧不起你;要享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多關心別人,多幫助別人。
七、主張正義,反對邪惡,增強社會正氣,敢于同壞人壞事做斗爭。拿現在時髦的詞說:“增強社會正能量”
最后還要概括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慨,我的態度是:
人生不能無光無彩,那豈不是白走一趟;不管是平凡還是精彩,都應該要有所作為,有所貢獻,一句話人生在世總要做一點事。能給后人留下一點東西,(物質的或者是精神的)讓后人能知道你,從你的身上汲取力量。這才叫有意義人生,才會富有生命的真正涵義。面對退休我是保持自然的轉崗態度,不喜不悲,不孤獨、不憂煩,換著做一些事反而感到新鮮。
有人說得好:“人生六十第二春”,我們可以重新選擇個人奮斗目標,發揮余熱繼續奮斗,再展宏圖,讓生命之樹長青常綠。
即將退休的感言 篇3
歲月匆忙,人生苦短,為工作、為家庭、為社會幸勞了數十年,轉眼已進入老年,所幸自身殘疾沒有擊倒我,不敢說懂得了人生,但也有些夕陽的感悟。只有深知人生真諦的人,才能過得從容,活得瀟灑,真是難得明白!我愿把這點“小明白”寫出來以期換來“大明白”,與君共勉。
一、 應有的活法
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賺一天。過去的已經成了往事,未來的又無法預知;只有面對現實,珍惜巳有,活在當下,才是最應有的活法。
二、要擁有快樂的心態
要有寬闊的胸懷,常懷感恩心,對生活充滿了感激和欣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樂;培養多種愛好,樂此不疲,自得其樂;寬容待人,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擁有這種快樂的心態,也就擁有了健康。
三、 幸福與快樂自尋找
幸福不會敲門找你,快樂也不能從天降;幸福靠自己努力營造,快樂是生存的終極目標,快樂隱藏在生活的細微瑣事當中,靠我們自己去尋找;幸福和快樂是一種感覺和感受,關鍵在于心態。
四、學會在玩中取樂
玩也是人的需要之一,要懷有一顆童心選擇自己喜愛的玩法,在玩中體驗勝利的喜悅和興奮,做到勝負坦然不生氣不較真。從生理和心理上講人也需要適度的刺激和興奮,以形成良性循環。
五、平平淡淡才是真
高官厚祿、地位顯赫的人是少數,平民百姓是多數“斗室安居,布衣隨分”的我們對工作、對家庭、對社會盡心盡力,就算做了貢獻,問心無愧,何況我們都老了,大家都一樣,最后都要回歸大自然,就應心安理得。高薪不如高興,高興就是快樂,快樂就是幸福。
六、珍惜得到的
對于得到的,人們往往忽視它;對于得不到的,往往把它想得太美。其實,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全在于怎么欣賞。我們應珍惜和欣賞已經得到的,并不斷發現它的意義,使生活充實和快樂。不要去追求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不要和別人在物質上去攀比。
七、學會享受
剩下的生活愈是短暫,愈要使之豐滿,我們要轉變陳舊觀念,告別“苦行僧”,爭當“快樂鳥”。該吃的吃,該穿的穿,該玩的玩,力爭提高生活質量,享受高科技時代的成果。活得自在,活得瀟灑,活得優雅。
八、健康最重要
金錢是子女的,地位是短暫的,榮譽是過去的,健康是自己的。現在我們只有一種選擇了,那就是自己的健康。對我們來說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了。
九、 貴在適度
生命在于運動,但又不可過量;飲食太清淡營養不良,大魚大肉也吸收不了;太清閑了寂寞,太熱鬧了又心煩,凡事都要把握個“度”
十、做“完全健康”的人
“完全健康“是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較好的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道德健康是指人具有愛心,樂于助人、心地坦蕩、心胸寬廣,樂善好施者長壽。我們應該追求“完全健康”。
十一、利導思維與弊導思維
人生活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我們思維方式。利導思維就是凡事從有利的、積極有利因素考慮,用利導思維設計晚年生活,就會充滿活力和信心,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弊導思維就是以消極、悲觀的心態混日子,必然導致早衰和早亡。
十二、不要被完美所累
人生在世,不可能萬事如意,存在缺憾是人生的必然,“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不完滿才是人生,有其苦苦追求完美,被完美所累,不如坦然面對現實,隨遇而安。
十三、應直面痛苦
對身心痛苦的承受、忍耐、排解和消除,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時間是最好的醫生,關鍵是在這段時間里你選擇怎么個活法。堅信一切都會過去,解決困難的辦法總會比困難多。
十四、不要做金錢的奴隸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對錢不要看得太重,更不必斤斤計較。一旦看開了,那是身外物,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去。如果有人要你幫助,慷慨解囊就是一大樂趣。如果花錢能買健康和快樂,何樂而不為?如果花錢能讓你悠閑自在,也值!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隸。
十五、正視不一樣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能問問看看就知足;子女花父母的錢理直氣壯,父母花子女的錢就不那么順暢;父母家也是子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明白對子女的付出是義務和樂趣,對子女要求少些再少些。總想得到回報,就是自尋煩惱,要不圖回報。
十六、學會放棄
為了成功我們習慣鼓勵執著追求,堅持到底。其實“一條胡同走到黑”這是絕對和片面的做法。成功,要學會放棄,老年人更要學會放棄。放棄埋怨敵意,心境才會平和開朗;放棄對金錢的追求,對虛名的留戀,晚年的旅途就沒有重負;學會放棄也是一種智慧和勇氣,是一個人素質和能力的表現。
十七、留點養病錢
生重病指望誰?指望子女?子女已有一家人,何況久病床前無孝子。指望老伴?同樣年邁的他(她)自顧不暇,無能為力。指望誰?只能請人護理用錢養病。有條件時一定要積攢一點養病錢。不要輕意放棄自己對住房和積蓄的掌控權。
十八、為自己好好活一把
人生大半輩子,為工作、為家庭、為子女已經付出了許多,如今剩余的時間不多了,該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怎么開心就怎么過,做你想做的事,不管別人怎么看怎么說,因為我們不是為別人的好惡而活,要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
十九、一切順其自然
如果你盡了最大努力仍改變不了不滿的現狀,那就順其自然吧!這也許是一種解脫。凡事強求不得。不要給自己設置障礙,也不能把自己想法強加于人。
二十、坦然面對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不可抗拒。當死神抓住你不放時,何不坦然面對,笑傲死亡。只要自己一生為人正直,不做虧心事,就能心安理得,給自己畫上圓滿句號。
即將退休的感言 篇4
一晃工作幾十年,從年輕時的意氣奮發到如今的老成重,轉眼進入了倒計時,終于步入了退休的行列,以后不再為準時開窗而腳步匆匆風雨無阻。
回頭看看即將離開的崗位和朝夕相處的同事,還有窗口來來往往熟悉、陌生的面孔,一種眷戀、不舍、牽絆的糾結,遠遠超過了退休的興奮。
思緒起伏,感嘆時光的飛逝,糾結自己已不再年輕,曾經的同甘共苦……看似簡單,卻又復雜萬分的窗口服務一干就是幾十年。一提起收費,許多不知內情的人會說:“不就一個收費嘛!一伸手就來錢,多簡單容易啊!”而具體職責相對于其它科室似乎輕松了許多,它無外乎是整日坐在電腦前機械重復著一收一付的簡單操作,似乎既無需很高的技術含量,也不必承擔性命之托的巨大壓力。
但這里我們卻要從認識醫生的字跡開始,到熟記藥品的商品名和藥學名以及收費大項的歸類,不同醫保的政策,最終更要熟練操作電腦,以便快捷高效的為患者服務。就這樣透過收費處這小小的窗口,它卻代表的是整個醫院的形象,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態度,工作效率,甚至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到醫院的形象。當那些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帶著就診時無奈,檢查中的'徘徊,演變為不安情緒站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還有囊中羞澀卻又不得不為醫藥費發愁的病人家屬站在我們面前的時候----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不是表面的微笑服務,而是理解體諒,用發自內心的“心底微笑”服務,讓他們感受體驗我們的工作熱情。
春去秋來,不難想象我們每天與不同的病人和病人家屬直接接觸,矛盾糾纏難免時有發生,面對工作中所發生的突發事件,而收費處的每一位員工受辱委曲演繹著是博大與寬宏的胸襟。視病人為親人,認真做好收費環節的每一份工作,它凝聚著收費員工的辛勤付出與汗水,唯系著醫院的形象和內在文化素質,貢獻著自己的春華秋實。
尤為感動是醫院本著以人為本原則,組織科里還為我舉辦了歡送會,在歡送會上,領導同事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語,令我欣慰,更是對我在崗的總結與肯定。
眼見著八小時的緊張工作,轉而為悠閑的退休生活,隨著重心的改變,屬于自己的時間多了,所有的美好生活將重新開始,我還有許多夢想,我要在新的生活里里實現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開開心心健康快樂的生活!
即將退休的感言 篇5
十年前,我們老了,退休了。終于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生過得很艱難:環境苦、工作累、工資低、負擔重。我們這一代人也很豪邁:覺悟高、心胸寬、責任重、貢獻大,撐起了共和國最艱難的時期。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繼續奉獻,發揮余熱,服務社會;還有的人二次創業,名利雙收;有的頃其所有換大房,為的兒孫大團聚時有足夠的空間;有的節儉儲蓄,為的大病就醫,或是為去個條件好的養老院;有的服務子女,侍侯兒孫,為的動不了的時候能得到兒孫的床前關懷......。
我和老伴是同時退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了。進入了屬于我們自己的老年。我們沒有再去為社會做奉獻,沒發揮余熱,不再為兒孫操勞,不去掙錢,不攢遺產。而是試著過起了自由、輕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逸養天年,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了。
我們在北方避暑,在海南過冬。春秋好季節就到全國各地去旅游,理想的路線、完全的自助。走到那,住到那,玩到那。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了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進入老年后,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別幻想長命百歲,時不待人,諸事盡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后悔。
退休了,對于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了。但是對親人,對兒女,以至對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準備,“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我們做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要有自度難關的準備。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制造太多的親請,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
我們對子女的撫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也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但兩者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系,而后者是要由道德和法律來約束的。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當然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我們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越來越多,別去充英雄好漢,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么。少說"是",多說"不"。有壓力和負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舍棄。一位網友說的好:要輕松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我的親戚75歲,原來身體很好,她非常疼愛孫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電話都要想的流淚。奉高中,供大學,自己克勤克儉,鞠躬盡瘁。但兒子離婚孫女隨母而去后,她突發腦病,險些不治。孫女仍在高興的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家,原來健康的她卻孤獨的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著她。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癡心太投入了,不然就會自食苦果,沒人可憐!
我的同事退休后已是存款無數,但仍躊躇滿志,拼命掙錢。每周去代30多節課,喜歡電腦和旅游但舍不得花錢,又沒時間,總認為來日方長。但只兩年后就因癌癥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時,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很有名氣的老師,退休后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發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了。他們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老子的錢又閑在存折上,哪好意思不拿出來呢!到最后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們才沒有重蹈覆轍。謝謝前輩!
大多數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負、執著、癡心。總以為自己仍和年青一樣的無所不能。做事順利方面考慮的多,而風險卻很少考慮。其實60歲以后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的表現:體力下降,記憶減退,思維局限,反應遲鈍。出現事故的幾率增加,心理承受能力減弱,已經不再適合做一些復雜、煩瑣、責任重大、時空精確的工作,不然為什么規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夏的銀灘海濱,有一對退休老人在海邊買了房子,安度晚年,多美的事!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孫女接來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夢,自己毀了自己的晚年。而那個夏天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事。
小區里幾個老太太在負責照管孫輩時,常在一起嘮家常,孩子們在周圍玩耍,一派祥和,其樂融融。可該回家時一個三歲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幾年來渺無音信,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執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了麻煩甚致釀成事故。到不如逸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涂、自娛自樂。老年人可以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游、登高望遠、旅游觀光、美食烹飪......,自己經營好自己的豐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