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講座感言(通用3篇)
教育講座感言 篇1
說實話,對于繼續教育培訓這一活動,我們很多教師認為這是走形式、完任務,甚至對培訓活動產生心理厭倦情緒。原因何在?稍微思考,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作為培訓者,很多教師從思想上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繼續教育培訓的重要意義。“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沒有意識到從專業知識上提高自我,沒有從人格品質上完善自我,沒有從內在德性上提升自我,那么這樣的思想是有百害而無益處!因此,只有從思想的高度去認識繼續教育培訓的意義和作用,這樣才能去主動地學習和探究,才能不斷地與他人交流、合作,進而也就有了喜人的'收獲!
其次,作為培訓者,準備工作做的不夠充分。很多教師沒有對理論專著進行認真的閱讀與研究,導致在培訓過程中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而培訓,這樣也就沒有在自己內心進行深刻思考的運行空間,而所謂的培訓就成了對自己的“耳邊吹吹風”而已!因此,作為教師,要認真地閱讀教材,有選擇性地去讀,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汲取有益的理論養分,從而提高我們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能力。唯如此,我們才能在當前嶄新教育理論的指引下進行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把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進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醞釀良好的學習氛圍!
再次,作為培訓工作的講解者,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工作!這一條也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節!以往一些培訓活動,講解者本身對繼續教育培訓做思想認識不高,也對培訓教材沒有認真地閱讀,在發言席上只是照本宣科式地“朗讀”。試問,這樣的培訓能讓參加培訓的教師感冒嗎?這樣的發言有意義嗎?我想,做為培訓會上的發言者,領導一定要選那些有責任心,從思想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的同志!這樣,講解者的發言才能引起與會者的認同和欣賞!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繼續教育培訓活動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二校劉校長的發言。她講解的是關于《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一書的內容。做為一名校長她沒有架子,而是把自己看成一位普通的小學教師,從發言當中,我看到了她是一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的同志,看到了她謙虛好學的美德,認識到了她是“用心”地去關注同事,關愛學生,是一位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的優秀教師!她的講解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自己平時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切身經歷和經驗來談“教師的人文素養”的如何養成,讓人聽了深受啟發!這樣的講解本人覺得真實、真切、真情、真好!然而對她的評價怎一個“真”字了得?
所以,要使得繼續教育培訓開展的有意義、有實效,就必須在領導的重視和組織下,教師和講解者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認真準備,這樣才能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才能發揮培訓活動應有的作用。
教育講座感言 篇2
今天上午我們語文組全體教師認真聆聽了高鳴鴻高部長關于《單元整體教學研究》的講座,聽后真的讓我受益匪淺,頗有啟發。對二實小語文團隊的厚積薄發的研究方式和嚴謹科學的研究態度很佩服。高部長從單元整合教學的背景與目標、內容與過程、方法與策略、成效與推進等幾個方面來進行介紹,雖然我們看到的是最后的成果,但是可以看出中間的探索也是充滿艱辛。在前兩年的教學中我也有時會覺得教材在編排上讓人摸不到頭腦,但是卻沒有能夠大膽敢創新,去將課文進行重一新整合。
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也進行了一些思考,我覺得如果要進行有效的整合,首先要明確年段的教學目標,清晰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在反復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提取不同知識點的融合點。例如《石頭書》、《小稻秧脫險記》和《航天飛機》三篇課文都是科普類的文章,在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石頭書》是從人物對話角度;《小稻秧脫險記》從故事情節;《航天飛機》從情感變化等方面。所以將課文割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僅將知識結構進行割裂,而且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去沒有進行延續。
教師需要的是整體性思維和勇于變革的能力,而帶給學生的是結構化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高部長的講座從理論的高度進行建構,對于我來講卻消化了很少的一部分,只能向郭靖回答洪七公的一樣:只學會了兩成,但是其它內容老實記在腦子里留待以后慢慢消化去。這次在看到別人的好東西的時候雖然也有要仿效的沖動,我知道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我想還要結合自己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實踐。
教育講座感言 篇3
這次的講座讓我對自己今后的就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我們大學生要對自己的大學活有合理的規劃。在大學生活規劃中確立目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把握的一步。能不能正確地確立大學期間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直接關系到能否在大學取得成果的大小。所以在確立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慎重行事,通過了解自己的專業知道信用管理這個專業在國內就業,說得簡單些,就是成為銀行信用卡、借貸款,企業品牌價值、風險評判等方面都用得上的“把關人”。這是一個適應我國社會向建立誠信社會邁進而設立的專業,所以這個專業就業前景還是很好的。既然決定以后從事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就要認真學好專業知識。
如今就業競爭不僅看文憑、證書,更重實際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要靠我們在大學生活中培養的。因此,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充分利用空余的時間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寒暑假就是我們提高這些能力的好時機,我們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去進一步接觸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為我們今后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第三場講座講到關于銀行應聘的問題,像我們這些整天待在學校里的學生來說我們對外面的競爭并不了解,所以在大學里我們要努力打好基礎。盡管現在才大二但也要開始為以后的就業做準備。我總結出三點:一方面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大二開始我們要開始接觸與專業有關的東西,我們要把專業知識學扎實了,因為只有有了好的基礎也厚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后才能進一步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另一方面是能力的拓展,假期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多做一些社會實踐,融入大社會,只有那樣我們才能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并且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溝通,實際操作等各個方面的能力。最后就是人際交往,進入社會我們面對的不再是老師和同學而是各種不同領域的人,要生活我們必須學會與他們交流。我們在校大學生時間還是很充裕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努力提升自己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通過這次講座的學習,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更明確的規劃,也對就業方向及公司應聘時應注意的問題有了了解,從中獲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可是說是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