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暑假家長感言(精選6篇)
孩子放暑假家長感言 篇1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21歲,就已經"工作"了9年,掙了186萬,買了一套房,你說不定會欽佩不已。要知道,我們工薪層,辛苦一生,無非就是買一套房,剩下些積蓄而已。
現實中確實有這樣的年輕人,他曾經每天掙800元,年入近30萬元。如今,他每天都收入500多元,算起來,年入依然達18萬元。
僅僅21歲的孩子就這么能掙錢,這對于年輕人而言,簡直是大神級的楷模了。要知道,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乍參加工作,也不過月薪萬元上下。他何以如此神通廣大,掙起錢來,如囊中取物呢?
如果僅僅把掙錢當做人生成長的標準,21歲就掙下了186萬,他絕對是時下年輕人的楷模了。
且慢激動。先了解一下21歲的年輕人是什么職業吧。
在山東濟寧,有兩個年輕人在對話,一個在轎車里發問,一個在車外回答,巧的是,他們都是20多歲。
接受問話的小伙子來自四川,普通話說得不錯,他說,他在廣西呆了6年。問他在廣西做什么工作,小伙子說,要飯,要錢。要了幾年呢?要了9年。要了多少錢?要了186萬。哇,那在濟寧能買樓了。小伙子說,就買了一套,買多了也沒用,剩下的錢都存起來了。
孩子放暑假家長感言 篇2
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刻,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家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事情,也是一個偉大的事情。“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
作為母親可以說我在女兒身上花費了太多的心血,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也需要匹配不同的教育方式。女兒現在上初中,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選擇尊重她,信任她,多與她溝通。這么多年對女兒的教育,以下是我深有體會的幾個觀點。
一、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不能過分寵愛,不能為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孩子不懂得珍惜,覺得父母可以滿足他們任何事,這樣孩子就沒有上進心,缺乏解決困難的能力。
二、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好在她旁邊看電視,玩電腦,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多與孩子溝通,知她、懂她
多與孩子溝通,從她的講述中就能夠發覺她的進步或問題,發現她的優缺點,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有進步要表揚,錯誤也要糾正。
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我深信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關于家庭教育問題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只希望女兒能陽光健康的成長。
孩子放暑假家長感言 篇3
古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可見在古人觀念中,父親在家庭教育過程里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何出色地扮演好這個角色,是需要作為父親的我不斷思考的問題。父親的言傳身教往往比母親更有力,父親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態度和行為。
在還很多孩子眼里,父親總是很威嚴,但是作為父親要嚴慈相濟。當然作為一個好父親的首要條件就是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家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改善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最重視的既是對女兒人格的教育,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是先學會做人,人格魅力要勝過一切權利、金錢的利益。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責任,但是夫妻雙方教育觀念不一致可能是大多數家庭遇到的問題。意見有分歧完全是正常現象,問題是,對于這種分歧,事前應該盡可能通過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一時不能統一,則求同存異,但無論如何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夫妻雙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很關鍵。
孩子在家庭中最怕的就是父母沖突。孩子的不良行為的最初起因,大多數來源于父母沖突。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不沖突,這就要求我們遇到矛盾時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或至少有一方能控制住自己。
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等孩子不在家或入睡后,夫妻雙方再慢慢交換意見,給孩子創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中成長,她才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
孩子放暑假家長感言 篇4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兒子上幼兒園后,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為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首先要求孩子的同時,我們自己就要做榜樣。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
孩子喜歡什么或不喜歡什么都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順其天性,順其自然,在溝通中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保護和培養,讓興趣成為孩子走向成注意聆聽,鼓勵孩子多談關于他自己的事。家長關心孩子,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聽”。這個“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談自己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人際交往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條原則:尊重他人發言權。但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說“不懂就不要亂說”,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是一個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獨立個體,對于孩子的要求,一些父母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滿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應允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當孩子想擁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飯,在幼兒園能好好睡午覺,上課時能盡量認真聽講,需要時能幫媽媽收拾整理。或者約定只能買一樣。
那末到時候我們就會給買;而呢,也會很樂意并很努力地表現自己。我覺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地等待,增強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學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還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應的勞動或一定的代價;也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不僅是孩子,我們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給孩子做榜樣。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掙錢、體面、發展前景、"詩和遠方",支撐起上述幾項標準的,必須是生存技能和才華,而讀書是練就生存技能和才華的唯一手段。有一所理想的大學去讀,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享受浪漫的青春,人生發展有廣闊的前景,這才是理想的人生旅途。
21歲的乞丐,年級輕輕掙了186萬,有什么可羨慕的呢?10多年的乞討生涯中,他又遭受了多少人的唾棄和不屑呢?賣煎餅果子月入3萬元的大媽,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即便她確實年入30多萬,又有幾個年輕人會去攤煎餅果子?有幾個青春韶華的年輕人,愿意讓自己的年華與風吹日曬為伴?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某些家長把掙錢視為培養孩子前途的唯一標準時,顯然忽視了一個人生活在世上的體面、發展前景和詩意。
讓我們不要做這樣短視的家長,讓我們的孩子把眼光放長遠些。請記住,詩歌和遠方的種子,都埋于手下的書籍中,讀書,是青春時代無盡美好的享受。
孩子放暑假家長感言 篇5
這次學習,可謂受益頗多,感受非淺。深深的體會到學校對學生的重視、關心和愛護,也更深的體會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可謂重中之重的關鍵。讓我明白了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對兒童影響較深的教育。但是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卻一直是困擾每個家長的問題,我也不例外。一邊聽著專家的講解,我也一邊在對照專家的觀點,進行著自我反省。發現我的教育觀點和做法有許多誤區,但值得慶幸的是也有對的地方。現就自己聽課后的感受談一些體會:
一、教育不是簡單的復制
不是每個人都能復制的,照搬成功的家教方法并不是一條教育的捷徑。人的成長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除了外形差異,例如身高、體重等,大腦內部也各有不同。家庭環境、學校、社會也是影響成長的一個因素。主觀能動性也會對人的成長產生影響。
二、家庭教育的內涵
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同時良好的家庭教育為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早期家庭中智育的基礎部分,有意識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父母的教育目標
父母的教育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教育方法。
四、信息時代的教育內容包括生存教育、幸福教育、網絡教育
家長無法決定孩子發展的上限,但可以決定發展的下限。下限取決于基本生存能力,包括身心健康、規則意識、做事能力和考慮他人。在具備了基本生存能力之后,提升認知能力可以使人更有競爭力,認識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包括自我管理、共情能力和社會責任。幸福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有幸福感,而幸福感取決于幸福觀。幸福,首先是心理健康;其次,還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后,幸福還要有一些業余愛好。物質滿足是有標準的,但愛好人人都可以有,通過愛好可以使人獲得心理滿足。在信息時代,網絡如同雙刃劍,只有解決了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做到趨利避害。
五、教育方法的學習和運用
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接納孩子的個性,隨著孩子逐年成長,改變將越來越難,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只求高求遠,要面對現實,接納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為不同性格的孩子找到不同的教育方法。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因材施教才能限度的發揮孩子的潛能。
孩子放暑假家長感言 篇6
接下來的對話就毋庸贅述了。現在我們都弄清楚了,21歲的小伙子是職業乞丐,他乞討了9年,掙了186萬。即便時下在濟寧,每天依然乞討500元,算起來每月能掙15000元。
掙錢是不少。單看掙錢的數目,我們這些工薪層都會為之心動。可是,他是乞丐,是乞討而來的錢財,我們為了這樣的"年薪"會做乞丐嗎?尤其是,我們會讓自己的孩子,把這個21歲的"百萬富翁"視為楷模嗎?
絕對不會。只有神經病家長,才會讓孩子去街頭乞討,以獲取那186萬的巨額收入。因為,做乞丐,是時下社會上很不體面的職業,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看看視頻中21歲年輕人的模樣,我們就會搞到,那種乞討的生活,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一下,我們就一下子明白了,掙錢不是工作和謀生的唯一目的了。如果單純為了掙錢,那干脆就讓孩子做乞丐得了。選擇一種職業,打造一種生存模式,盡管必須有物質收入做保障,但掙錢絕對不是唯一的選項。
除了掙錢,必須要體面。這種體面,是社會大眾的認可程度和尊重程度的統一。什么樣的工作是比較體面的呢?一句話說不準。打個比方就知道了——我們身邊的丈母娘選女婿時,喜歡選擇什么樣的女婿,他們的工作就是體面的。
上述21歲的小伙子,有了婚房,再把100多萬都做了彩禮給了丈母娘,恐怕也沒有哪個家長愿意把閨女嫁給一個乞丐。
通常意義上,體面的工作收入穩定,普遍受社會大眾尊重。公務員、醫生、教師等國家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崗位,都屬于這一類的工作。
(三)對于一個心高氣傲的丈母娘而言,未來女婿的工作僅僅體面,還是不夠的。體面之外,那就是發展前途。21歲掙了186萬,除了缺乏謀生的體面外,再就是沒有任何的前途。即便他經過艱辛的努力,混成丐幫幫主,也依然難以贏得社會尊重。
一個理想的職業,除了收入之外,還必須有前途,有發展的前景。例如,公務員有更高的級別,教師、醫生有更高的職稱。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些工作,即便收入高,也未必不體面,但依然不是丈母娘們選擇女婿的范圍。譬如,清潔工、攤煎餅果子、建筑小工、廚師等,他們的工作會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但是相對而言,類似工作僅僅是為了謀生,沒有太大的發展前景。
我是兩個男孩的父親,我希望倆兒子將來有著體面且有發展前景的工作,除此之外,還必須有詩和遠方。
詩,就是生活除了謀生外,還要擁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的快樂。遠方,就是不要被生存的困窘束縛住自己,世界這么大,要能夠走得遠,飛得高。
因此,一個年輕人闖蕩人生,僅僅有掙錢的保障是不夠的,這頂多能解決生存問題。要想贏得社會大眾的認可和獨特的人生享受,必須有體面、發展前景、"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