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感言(通用5篇)
參賽感言 篇1
我認為,每一次經歷都是生活給予的寶貴經驗,是成長的必然。這次參加“道真杯”的英語比賽也不例外。雖然我沒有晉級決賽,但在參賽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借鑒到了他人的經驗,這會使我在英語學習方面更加努力。
通過了這一次比賽我明白,任何的好成績在取得成功的結局,這都建立在充分的準備之上,要反復練習,糾正語音,多多聽取他人的建議,把自己的真實水平發揮出來。
在比賽中,還要表現出真實的自己,臺風自然,語音自然,一舉一動要自然。欣賞自己,讓自己表現得更好,也欣賞他人,學習他人的長處。
這次比賽,讓我總結出四個字——越挫越勇,我還告訴自己:不要被自我感覺所蒙蔽,你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要多多努力,盡量多的抓住機會,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從每一件事中找到進步的目標,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參賽感言 篇2
如果沒有公司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平臺,有怎能有機會讓我們在技能大賽的賽場上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其實成績和名次在每個選手的心中已不再重要,更讓我們珍惜的是這樣一個歷練和提升的過程。
人往往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大學英語六級的資格讓我對英語情景會話的部分沒有太多的擔心,但一向流利自如的酒品和茶品的介紹在聚光燈和觀眾們的聚焦下卻顯得那么生澀和拘謹。這時才感到自己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如果能對酒和茶的介紹再熟練些,知識面再廣些,這被檢驗的一刻一定會更精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而這些知識的獲取正是靠平常的日積月累而非為了比賽而學習。
正如部門領導向所有參賽選手表示祝賀的時候,有的選手撒嬌似的說著近來為準備大賽所付出的種種努力,領導的回答總是令人茅塞頓開。她說;“我不同情那些臨陣磨的選手,因為只有在平時努力了,在賽場上,你們的水平才能得到真實的展現。”
通過這次技能大賽,除了收獲了獎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感欣慰的是在臺下新乘分部方陣中樹立著這樣標語:下屆大賽看我們的!
衷心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出現在賽場,讓更多的乘務員成為“有準備的人”,因為機會只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讓我們攜起手,為南航爭得SKYTRAX五星而努力吧!
參賽感言 篇3
我是08級英語專業的林美岑。這次有幸在“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福建賽區拿到一等獎。借此機會,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自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說起英語,可能很多同學都不得不輕嘆:“想說愛你不容易。”確實,還是那句老話,學習英語(包括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無捷徑可尋的。所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想要把英語學好,除了堅持,還是堅持。
那么,如何“堅持”?這還要因人而異,以自我的狀況而定,適合自我才是的。
首先,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語音。沒錯,有些老師告訴你,和老外只要能溝通就行,語音不那么重要。但是,我們總期望能做得更好一些不是嗎?發音,決定了很多其它方面,比如你的聽力,還有你的口語。對很多同學來說,有一口好的發音,確實不那么容易,畢竟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平常說話容易受到方言的影響。但是,如果真心想說一口標準的英式或美式英語,還是有方法的。推薦同學們平時能夠做“影子練習”,即下載BBC或者VOA的新聞(當然,其它材料也能夠,比如名人演講),然后跟讀。間隔一兩秒,跟著音頻讀,長時光堅持,便有效。如果音標掌握得不好,推薦先上網看視頻,學習音標的正確發音方法。
其次,說說聽力吧。剛才說過了,聽力和語音是相連的。因為發音不正確,所以導致單詞聽不懂,這是很難免的。聽力也一樣,只能透過長期堅持聽,才有效果,短期內是看不到的。聽力材料十分廣泛,尤其是此刻我們這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我們就應感到慶幸,因為網上的英語聽力資源數不勝數。推薦同學們平常能夠聽BBC或VOA新聞,如果基礎不好的同學,能夠先聽VOA的慢速新聞,而且能夠順便跟讀練習發音,這是十分好的學習材料。聽力推薦精聽和泛聽結合。所謂精聽,即認真聽一篇聽力廣播,比如VOA新聞。聽第一遍不明白大意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要繼續聽第二遍,直到聽到有些明白了,開始看文本,找出不會的單詞,做好記錄,然后再聽,直到聽懂每個單詞。所謂泛聽,就是平常看看美劇、英劇、電影,或是看一些英語節目,聽一聽英語的Podcast(播客),持續對英語的敏銳度。
另外,談談閱讀吧。通常中國學生的閱讀水平要比口語和聽力要好。我平時主要喜歡看一些報刊,國外國內的都有,比如《經濟學人》、《紐約時報》以及《中國日報》。看報刊不僅僅有助于我們學習外國人寫作的表達和思維方式,而且有助于我們了解時事。作為一名大學生,開拓眼界,了解世界格局變化,是我們十分重要的任務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當然,也有很多同學喜歡閱讀英語小說。圖書館里關于英語的小說是很齊全的,期望大家必須要好好利用這個資源。
最后,說說口語。相信口語是許多同學的軟肋,我也一樣。因為英語在我們國家只是作為第二門外語來學習,所以并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這導致我們平時學到的很多英語可謂是“花瓶英語”,即看著能懂其意,可實際不會用。但是“用不上”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說得太少,以致于學到的東西都成了消極的,沒有被激發成用心的,說白了沒法被使用,比如我們學到的詞匯以及一些句式。關于這個我也一向在探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和講英語的外國人交談。透過和他們交談,我們能夠學到一些地道的方言,會減少自我的“中式英語”表達。一般太正式的句子只能用在寫作上。當然,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這種資源,那我們就只能好好利用生活中的“可利用資源。”比如電影、電視劇、各類英語節目等等,都是很好的自學地道口語的材料,但重要的一點是,看的時候要留心臺詞里的口語表達,而不是走馬觀花,看了就忘。
參賽感言 篇4
演講比賽參賽感言
我是08級英語專業的林美岑。這次有幸在“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福建賽區拿到一等獎。借此機會,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自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說起英語,可能很多同學都不得不輕嘆:“想說愛你不容易。”確實,還是那句老話,學習英語(包括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無捷徑可尋的。所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想要把英語學好,除了堅持,還是堅持。
那么,如何“堅持”?這還要因人而異,以自我的狀況而定,適合自我才是最好的。
首先,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語音。沒錯,有些老師告訴你,和老外只要能溝通就行,語音不那么重要。但是,我們總期望能做得更好一些不是嗎?發音,決定了很多其它方面,比如你的聽力,還有你的口語。對很多同學來說,有一口好的發音,確實不那么容易,畢竟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平常說話容易受到方言的影響。但是,如果真心想說一口標準的英式或美式英語,還是有方法的。推薦同學們平時能夠做“影子練習”,即下載BBC或者VOA的新聞(當然,其它材料也能夠,比如名人演講),然后跟讀。間隔一兩秒,跟著音頻讀,長時光堅持,便有效。如果音標掌握得不好,推薦先上網看視頻,學習音標的正確發音方法。
其次,說說聽力吧。剛才說過了,聽力和語音是相連的。因為發音不正確,所以導致單詞聽不懂,這是很難免的。聽力也一樣,只能透過長期堅持聽,才有效果,短期內是看不到的。聽力材料十分廣泛,尤其是此刻我們這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我們就應感到慶幸,因為網上的英語聽力資源數不勝數。推薦同學們平常能夠聽BBC或VOA新聞,如果基礎不好的同學,能夠先聽VOA的慢速新聞,而且能夠順便跟讀練習發音,這是十分好的學習材料。聽力推薦精聽和泛聽結合。所謂精聽,即認真聽一篇聽力廣播,比如VOA新聞。聽第一遍不明白大意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要繼續聽第二遍,直到聽到有些明白了,開始看文本,找出不會的單詞,做好記錄,然后再聽,直到聽懂每個單詞。所謂泛聽,就是平常看看美劇、英劇、電影,或是看一些英語節目,聽一聽英語的Podcast(播客),持續對英語的敏銳度。
另外,談談閱讀吧。通常中國學生的閱讀水平要比口語和聽力要好。我平時主要喜歡看一些報刊,國外國內的都有,比如《經濟學人》、《紐約時報》以及《中國日報》。看報刊不僅僅有助于我們學習外國人寫作的表達和思維方式,而且有助于我們了解時事。作為一名大學生,開拓眼界,了解世界格局變化,是我們十分重要的任務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當然,也有很多同學喜歡閱讀英語小說。圖書館里關于英語的小說是很齊全的,期望大家必須要好好利用這個資源。
最后,說說口語。相信口語是許多同學的軟肋,我也一樣。因為英語在我們國家只是作為第二門外語來學習,所以并沒有相應的語言環境。這導致我們平時學到的很多英語可謂是“花瓶英語”,即看著能懂其意,可實際不會用。但是“用不上”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說得太少,以致于學到的東西都成了消極的,沒有被激發成用心的,說白了沒法被使用,比如我們學到的詞匯以及一些句式。關于這個我也一向在探索,最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和講英語的外國人交談。透過和他們交談,我們能夠學到一些地道的方言,會減少自我的“中式英語”表達。一般太正式的句子只能用在寫作上。當然,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這種資源,那我們就只能好好利用生活中的“可利用資源。”比如電影、電視劇、各類英語節目等等,都是很好的自學地道口語的材料,但重要的一點是,看的時候要留心臺詞里的口語表達,而不是走馬觀花,看了就忘。
參賽感言 篇5
我叫楊靜怡,很高興我的發明“汽車固定高速磨合機”在第xx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了一等獎,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參加比賽的體會。
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矛盾,比如說現在的小汽車都需要拉高速,但如果在公路上拉高速會違反交通法,而國家又沒有提供汽車高速磨合的場所,這就讓車主非常為難。我想到的方法是設計一種機器,讓汽車在機器上磨合,這樣既安全有效又不違法。想到方法還要付出行動,我找到了北京理工大學的代方震老師幫助我一起完善,因為一個人的思維總會有局限,將大家的智慧凝聚起來才會有好的效果。在“汽車固定高速磨合機”設計完成之后,我們立刻申請了發明專利,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使“汽車固定高速磨合機”得以更加完善,并把它介紹給大家,我參加了科技創新大賽,經過重重選拔,有幸參加市級比賽。在與專家答辯時,不僅鍛煉了口才,還增長了綜合能力,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在公展時和大家進行交流,豐富了自己也認識了很多不足,讓我感慨最深的就是英語。一些外國朋友對我的發明很感興趣,而我又無法詳細的向他們介紹時,我才深刻知道語言實通的橋梁,走向世界,讓國際友人認識我們了解我們欣賞我們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好外語,主動向他們介紹,而不是被動的等待他們來問時卻不知所措。
參加創新大賽,不僅是文化素質的比拼也是對身體素質的考驗。雖然只有幾天,但回到家時已感到有些體力透支,這就有些后悔平時沒有注意鍛煉身體。
通過參加這次比賽,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對科技創新也有了自己的體會-----在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麻煩,在解決問題時不應拘泥于傳統的思維方式,要善于思考、大膽創新,把平時所學到的知識大膽用于生活,也許經過創新會有奇跡出現,而每一個奇跡都掌握在我們手中。
我相信只要大家學好知識大膽創新,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屬于中國的知識產權,而不是只印著made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