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單位的感謝信(精選6篇)
援建單位的感謝信 篇1
4月10日,在石壩小學完成基礎回填之際,石壩小學校長帶領老師和部分學生前往建設工地慰問來自麗水的各援建單位,兩位學生代表現場宣讀了一封聲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感謝信。內容如下:
年5月12日,一場千年不遇的巨大災難突然降臨,使我校遭受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損失。在我們最艱辛、最惶惑、最無助的時候,浙江人民向石壩小學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援建近1年的歷程中,令人振奮、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真情援建,感動石壩,歷史和我們都不會忘懷這份感動。“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是你們給我們帶來了溫情,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希望。你們駐扎在石壩,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克服了水土不服、飲食不慣、身體不適等諸多困難,毅然堅守在援建崗位,夜以繼日、不計得失、無怨無悔,辛勤地戰斗在援建的第一線。這種作風,這種精神,這種品質,無不感動著我們,無不激勵著我們。
務實援建,激勵石壩,歷史和我們都不會忘懷這份激勵。你們為了高水平地開展重建工作,派出專家,高起點描繪了學校重建的美好藍圖;你們為重建精神家園,使我們深受鼓舞;來自全方位的“浙江的問候”,不勝枚舉的感人事例,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既有物質上的傾力援助,更有精神上的極大鼓舞。你們的恩情青山作證,你們的恩情高山仰止。
高效援建,助推石壩,歷史和我們都不會忘懷這份力量。在建的一個個學校重要項目,深深地包含了你們的援建熱情、力量和智慧。在短短1年的時間里,是你們千里馳援,援建我校,你們以驚人的“浙江速度”、“浙江力量”、“浙江精神”,正在實現援建項目的快速推進。你們始終堅持形態服從功能、建設服從規劃、進度服從質量的援建思路,為我們災后美好新校園建設注入了嶄新的動力和不竭的活力。一座跨越時空的情誼橋梁,把浙江與石壩小學緊緊連在一起。
地震無情風雨共擔,心手相牽重建家園。
一個個項目蘊含著一顆顆愛心,一顆顆愛心感動一座受傷的小鄉,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指引,有各級黨委的堅強領導,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到科學重建,一個更加美麗的石壩小學必將在百廢待興的大地上重新崛起!
祝:援建同志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全家幸福!
此致
敬禮!
青川縣石壩鄉中心小學全體師生
二o__年四月十日
援建單位的感謝信 篇2
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廣大救援與援建人員、志愿者和社會各界人士,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及國際友人:
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地裂山崩,路斷河改,數萬鮮活生命頃刻消逝,無數美麗家園瞬間毀滅。365個日夜過去,我們沉痛悼念在地震中不幸罹難的同胞,深切緬懷在救災中英勇獻身的烈士!
一年安危與共,一年風雨同舟。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舉全國之力組織救災,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公安民-警沖鋒在前,醫療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新聞工作者奮戰一線,廣大援建人員、志愿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傾情奉獻,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真誠援助,凝聚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我們永遠銘記,在搶險救援的危急關頭,你們與災區人民血脈共搏,千里馳援、生死營救,創造了戰天斗地的奇跡,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歌;我們永遠銘記,在恢復重建的艱難時期,你們與災區人民心手相連,無私無畏、超常付出,全力以赴救災區所急,千方百計解災區所難。無疆之愛昭示了大真大善大美,傾力之援展現了堅定堅強堅韌。抗震救災斗爭取得的重大勝利使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祖國大家庭最溫暖,人民子弟兵最可愛,赤子之心最可貴,匹夫之責最可敬。在此,我們謹代表地震災區及全川8800萬人民,對一年來你們給予的真誠關心和寶貴支持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承關愛自奮起,歷磨難志愈堅。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自立自強自救。在搶險救援階段,從廢墟中救出生還者8萬多人,收治傷病員400多萬人次。在安置群眾階段,震后第一時間對近1200萬群眾進行了緊急安置,北京奧運會開幕前按“就地、就近、分散”原則解決了450萬戶住所問題,震后第一個冬季確保了安全過冬溫暖過年,實現了受災群眾“安居、安定、安全、安穩、安心”。在恢復重建階段,切實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已開工建設重建項目19702個、完成投資3370.5億元,已開工農村、城鎮永久性住房重建分別占總數的99%和45.2%,已開工建設學校、醫院分別占總數的76.9%和51.6%。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逐步走出特大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遭遇特大地震,四川人民沒有垮,抑制悲痛、隱忍哀思,從廢墟中挺立、在危難中崛起;遭遇特大地震,四川沒有垮,浴火重生、負重前行,正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一周年是重建家園的重要節點,更是加快發展的嶄新起點。我們將繼續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和群眾滿意,突出民生優先和科學統籌,攻堅克難,爬坡上行,力爭災后恢復重建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到年9月基本實現“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災區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向歷史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災后四川依然美麗,今日天府處處生機。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有億萬同胞和國際友人的巨大關懷,更加美好的四川一定會展現在世界面前!
此致
敬禮!
援建單位的感謝信 篇3
6月8至10日,木壘縣山區普降暴雨,木壘河、白楊河及博斯坦河的上游水庫下泄洪水全部匯集至下游的雀仁鄉,洪水流量達到歷史極值。洪水造成我鄉多處出現堤渠損毀、橋梁崩塌,大面積農田受浸,部分交通道路與村莊水澇,農業經濟損失嚴重。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在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面前,在雀仁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洪災威脅的關鍵時刻,對口援建雀仁鄉的兄弟單位福建天寶鎮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慷慨出資救災,親切致電慰問,用無私的愛心,鼓起了受災群眾戰勝洪災,重建家園的信心。是你們對雀仁鄉各界群眾的深情厚誼,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友愛互助精神!是你們鼓舞我們堅強面對,幫助我們樹立起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心!
在此,雀仁鄉黨委、政府攜全鄉各族黨員干部群眾向援助我們的兄弟單位福建天寶鎮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感謝你們的無私關懷和援助,我們一定不負眾望,以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全力做好雀仁鄉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中共雀仁鄉委員會
雀仁鄉人民政府
年6月26日
援建單位的感謝信 篇4
“5·12”大地震轉眼一年。過去300多個日日夜夜,令人難忘。
在隴南人民遭受巨大災害的危難關頭,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光榮傳統,全力支援我市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
在深圳人民的無私幫助下,隴南市城鎮體系規劃及重點城鎮規劃取得明顯進展。由深圳援建的一幢幢設施一流、功能齊全、有標志性的學校和醫院在隴南大地拔地而起,一條條寬敞的道路、一座座高質量的橋梁將貫通隴南的山山水水,一個個嶄新的新農村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深圳對我市對口援建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之多,支持領域之廣,援建力度之大,在隴南抗震救災史上前所未有。在金融危機嚴重蔓延的情況下,深圳顧大局,講奉獻,動真情,拿出巨額資金,傾注全力援建隴南,更顯難能可貴,充分體現了深圳人民對災區人民的深情厚誼,更加堅定了我們重建美好家園的決心和信心。深圳人民的深情和厚愛,隴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衷心祝愿深圳的明天更加和諧美好,祝愿深圳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援建單位的感謝信 篇5
在舉國同心,眾志成城抗擊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關鍵時刻,非常感謝您第一時間響應我們的倡議,加入到我們的廣東心理援助愛心聯盟中來,為災區人民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心理援助等一系列志愿服務。
特大地震突襲天府之國,波撼大半個中國。慘烈的災情讓億萬炎黃子孫為之揪心,讓舉國上下為之奔走馳援,傾囊相救。災難發生的時刻,當數以萬計的子弟兵、消防武警、白衣天使奔赴災區第一線,與死神短兵相接,從廢墟下搶救災民的時候;當災區的同胞在突發的災難面前惶恐、驚竦、痛苦、沮喪的時候,作為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心理咨詢和治療人員,我們知道,對于災難中的幸存者而言,這種精神的盲然、失落與無助,足以毀滅他們生存的信念。因此,在我們看來,救助幸存者的心理,重建幸存者的精神家園,與救助他們的肉身同等重要!
于是,在災難發生的第三天,我們就向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提出組織心理救援志愿者赴災區開展心理援助行動的申請,得到川辦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與廣東省四川商會等一批志愿機構共同發起川粵連心廣東心理援助愛心聯盟救心健心行動,令我們感動的是,已74歲高齡的來自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學院研究員、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夫人希望能通過國際互聯網為志愿者們提供培訓支持,而英國著名心理學家、ips國際心理服務有限公司前總裁tony buon先生則表示親赴中國參與本次行動的志愿者培訓及相關指導。
目前,我們經過嚴格甄選與系統培訓,第一批由具備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心理學博士、碩士研究生、資深心理咨詢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已準備就緒,整裝待發。鑒于目前災區的水情與疫情緊急,相關政府部門出于志愿者安全的考慮,要求我們原地待命,等候出發的統一安排!與此同時,第二、第三批的志愿者也正在密鑼緊鼓的挑選當中。
我們知道,抗震救災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災后心理援助工作也將是一場長期的艱苦的持久戰,作為志愿者,我們必須要有長遠的、充分的心理準備!廣東心理援助愛心聯盟將根據災區的實際情況,有條不紊地組織志愿者們長期不懈地為災區的孤兒、中小學生以及企業的一線員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援建單位的感謝信 篇6
支援云南魯甸地震抗震救災的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社會各界人士、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
年8月3日16時30分,云南省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給災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地震無情,人間有愛。在災區群眾遭受不幸之時,你們心牽災區、情系受災群眾,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緊急馳援災區全力搶險救災,踴躍捐款捐物奉獻愛心,誠摯祈福受災群眾順度難關,積極獻計獻策支持重建家園,從人力、財力、物力和智力等方面為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了強大支持,為保障災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作出了重大貢獻,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英雄贊歌。這一切充分體現了的巨大號召力、凝聚力,充分體現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空前提升,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和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與拼搏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謹代表地震災區干部群眾及全省4700萬各族人民,向你們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崇高敬意!
當前,我省正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基本要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以魯甸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為總攬,重點實施居民住房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災害防治、生態建設六大工程,確保到20__年全面完成恢復重建任務,使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恢復并超過災前水平,建設安全宜居美麗新家園,為災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民房恢復重建任務已接近尾聲,其他恢復重建項目也在有力有序推進,災區人心安定、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有全國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真情援助,通過全省上下特別是災區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奪取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全面勝利!
此致
敬禮!